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0月2日】吴三桂,你个没头的东西,你为何要卖主求荣,献出山海关

夏说 

 而已    

愿你当真    愿你幸福     

转发和留言,小编送红包

1

一直觉得,吴三桂,一怒冲冠为红颜,献出山海关,领清兵灭了大明。

是人瞎编的,因缘附会而已。

如同当年瞎编——李成梁收留努尔哈赤一样。

说什么李成梁对待努尔哈赤如同亲生儿子,最后还帮助他起兵,成立后金。只是最终没想到,努尔哈赤翅膀硬后,反过来却灭了大明。

编的有板有眼,真的很像真的。

其实这些好听的故事,都是后人胡编乱造,就是为了听起来更真实,更八卦,更有故事趣味。

关于努尔哈赤,见《努尔哈赤……》。

但你别说,还真像是真的。

明朝末年,有两个人物,最为关键。

一个是李成梁,因为他,山海关外战事虽然不断,但战火从来没烧到关内。

可是,后人还是说,因为他,大明江山被他断送。因为他培养了努尔哈赤。

另一个是吴三桂,也是因为他,山海关外战事不断,但战火却最终烧到关内。

大明被灭,他也被杀(虽然是30年后)。而他最大的错误,就是当了最大的汉奸。

李成梁(1526年—1615年),活89岁。

吴三桂(1612年6月8日—1678年10月2日),活66岁。

俩人的时代几乎差了一百年,几乎没碰头,也没认识。

吴三桂生时,李成梁就要死了。1612年,吴三桂出生,三年后,1615年,李成梁去世。

而努尔哈赤(1559年2月21日—1626年9月30日,68岁)正生在他们中间,比李成梁小33岁。比吴三桂大52岁。

趁势崛起,建立后金。

不过,我们今天主要说吴三桂。就暂时不展开其它人的故事了。

万历四十年(1612年),吴三桂生于广宁前屯卫中后所(今辽宁绥中)。

他的父亲吴襄(?-1644年),出生年月日不详,死亡月日也不详。

这是个倒霉的父亲,也是个怕死的父亲。

崇祯四年(1631年),大凌河之战,吴襄在赴援时逃亡,导致全军覆灭,因而被判下狱。

十三年后,李自成攻进北京城,吴襄被活捉。结果儿子吴三桂引清兵入关,惹怒李自成,立被斩杀。

并将他的首级悬挂在高竿上示众,且在返回京城后,将吴家三十八口全家灭门。

一个没留。

另外,吴三桂还有个有名的舅舅——祖大寿(1579年—1656年,77岁)。

1628年(明崇祯元年),祖大寿因“宁远大捷”而升为前锋总兵官,被派驻锦州。

1642年(明崇祯十五年,清崇德七年)农历三月初,被围困了整整一年的锦州粮尽,城中杀人相食的惨状再度重演。

祖大寿在三月初八开城出降。

这是他第二次投降清军,不过这次是真的真投降。

上次是11年前(崇祯四年)农历十月二十八日,祖大寿杀死宁死不降的何可纲,大开城门,率众将投奔金营。

有人写一对联讽刺祖大寿:

“一代名将,据关外,收关内,堪称往复有忠义;

两朝贰臣,悖前主,负后主,真个里外不是人。

吴三桂就出生与这样一个辽西的将门世家,自幼便跟着习武,善于骑射。 

吴三桂的生母不详,吴襄娶了祖大寿的妹妹为续弦。祖大寿是世居辽西的望族,吴襄成为祖大寿的妹夫,傍了大腿。

吴三桂就成了祖大寿的继外甥。

祖大寿

 2

吴三桂童年没什么故事。

就是在父亲吴襄和舅舅祖大寿等的教诲和影响下,既学文,又学武,不到二十岁就考中武举,从此跟随父亲吴襄和舅舅祖大寿,开始他的军旅生涯。

崇祯四年(1631年),吴三桂19岁。

大凌河之战,团练总兵吴襄率马步四万余往援大凌河城祖大寿,结果吴襄临阵逃脱。

这明显是弃大舅哥不顾啊。

导致祖大寿全军覆灭,祖大寿降清,吴襄下狱。

不过,吴三桂却捞了点小好处,他被崇祯擢为总兵,代替他那贪生怕死的父亲。

第二年六月,为平息山东登州参将孔有德兵变,吴襄随副将祖大弼(祖大寿弟弟)出征山东。

最后还是孔有德从登州乘船渡海,投奔后金,从而让吴襄捡个便宜,恢复总兵职务。吴三桂也跟着在升任游击。

吴三桂打仗拼命,屡立战功,一点都不像他那个怕死的爹。

此后,吴三桂年年被擢,先是前锋右营参将,后又任前锋右营副将,相当于副总兵。

 崇祯十二年(1639年),在蓟辽总督洪承畴、辽东巡抚方一藻、总督关宁两镇御马监太监高起潜,几人一起联名报请朝廷批准。

27岁的吴三桂被擢升为宁远团练总兵。

崇祯十三年(1640年),明军与清军在杏山附近的夹马山,发生了一场遭遇战。

吴三桂在这场战斗中表现出了其高超的战斗技能,他拼命冲杀,与清军血战,但因清军勇猛异常,最终以双方互有伤亡收场。

清军逐渐形成对锦州的包围之势。蓟辽总督洪承畴与辽东巡抚丘民仰、吴三桂等再三商酌,决定冒险向锦州、松山、杏山三城运米。

已投降的祖大寿在盛京收到吴三桂的来信,祖大寿将来信转交皇太极,皇太极回信道:

“尔遣使遗尔舅祖总兵书,朕已洞悉。将军之心,犹豫未决。朕恐将军失次机会,殊可惜耳。” 

原来吴三桂表面上勇猛拼命,内心却在时刻动摇中。

已经在给自己找后路了。

春天,吴三桂奉命入关,驰援京师,抵御第五次迂道入塞的清军。行军迟缓,到达时清军已退,但是崇祯还是很器重他,感谢他来北京勤王。

五月十五日,崇祯帝在武英殿宴请来勤王的吴三桂,赐尚方宝剑。

九月,清军绕过宁远,打下后所,前屯卫,中前所,前后七八天,三座城池全部失陷。

吴三桂的宁远,成为山海关外一座孤城,失去战略意义。 

崇祯十七年(1644年),面临覆亡命运的明朝便把赌注,全部都押在了关外拥有重兵的吴三桂身上。 

不少朝臣如王永吉、吴麟征等先后上疏,要求撤宁远之师以入卫京城。因为李自成的大顺军已直指京师。

三月五日,崇祯加封吴三桂为平西伯,命火速领兵入卫北京。

十九日,吴三桂率军到达山海关,继而率兵西进京畿。二十二日,吴三桂兵至玉田,却突获京师陷落,崇祯自缢的消息。

明朝的灭亡,使吴三桂顿失倚靠。一路奔忙,没了目标。

吴三桂和所有明廷故臣一样都在寻找出路。而一条最简捷也最省心的出路,就是投降大顺。

为了寻找新主,此后一个多月,吴三桂在各种政治势力间进行投机活动。

大顺对吴三桂的政策亦是招降。

李自成遣使吴三桂,给予其四个月军粮及白银四万两,并声明“俟立功日升赏”。这对缺饷一年的吴军,完全就是雪中送炭。

吴三桂已有降意。

但还是再三犹豫。两面受敌的吴三桂,对内不敌李自成,对外难挡多尔衮。

陈圆圆和吴家亲人都成了李自成的人质。为保全家人性命,吴答应与李自成议和,为防李自成有诈,又私下以黄河南北分治为条件向多尔衮求助。

就在关键时刻,吴三桂先后接到两种文书。一是大顺使者所持其父吴襄劝其归顺李自成的书信。

二是有人送给吴三桂密信,详告其父被刘宗敏抓捕追脏,遭到严刑拷打。其父已凑白银五万两,但离刘宗敏所索二十万两甚远。

最重要的是,吴三桂爱妾陈圆圆亦被刘宗敏霸占。

吴三桂听后大怒。

拔剑斩案、升帐演兵场,斩一名来使,将另一名割去双耳,令其传言李自成:

“李贼自送头来。”

一个爱妾,让吴三桂立刻下了决心。起兵回师击败唐通,夺回山海关。

四月十三日,李自成率兵十万,号称二十万东出京师。

此时,吴三桂已别无选择。若单独与大顺军交锋,必将不敌,身家性命必毁于一旦。

于是只得依多尔衮所示,亲往清营,剃发跪拜。

此时,被年初以来的一系列胜利冲昏了头脑的李自成,对当时军事对峙的严重性,以及山海关外的多尔衮绝对是估计不足。

吴三桂先派山海关士绅、儒生李友松、谭邃寰、刘泰临、刘台山、黄镇庵、高选等六人“轻身绐贼”,迎候李自成大军于北京之东不远的三河县。

上演一场表示投降之意的好戏给李自成。以拖延时日,等待清军。

在派赴清军求援的使者,携带多尔衮的复信返回山海关后,吴三桂马上又致书多尔衮,求其——

“速整虎旅,直入山海”。

李自成直至行抵关门之时,吴三桂派去接洽投降的代表妄图脱逃,才发现吴三桂假投降的真实意图,但已贻误了轻兵速进夺取关门的有利时机。

而多尔衮却在接到吴三桂的二次求援信后,经过一昼夜的强行军,于二十一日抵达关门十五里之外。

四月二十一日,多尔衮利用吴三桂所处的危急局面,逼迫吴三桂放弃联清击李的政策而彻底投降清朝。

四月二十二日,山海关大战展开。狡诈的多尔衮令吴军先与大顺军战。待交战双方皆疲,而吴军已显不支之时,方挥师跃入阵中。

毫无思想准备的大顺军兵败如山倒。

至此,吴三桂所谓借清军以伐大顺,以复明室的设想已成泡影。

在军事上、政治上已完全掌握主动权的清,只把吴三桂视为众多归降故明官员中的一个,并驱之若狗来为其征服全中国的企图走马效力。

清兵入关后,攻入北京,多尔衮把年幼的顺治帝以及朝廷由东北的盛京迁都至北京。

清定都北京后,封吴三桂为平西王。

这就是吴三桂献出山海关后的唯一好处。

 3

清兵入关后,实行高官厚禄收买的政策,亡明官僚纷纷归降清朝。吴三桂也放弃了拥立明太子的主张。

但他又开始上演两面派的戏。

表面上打的是“复君父之仇”的旗号。背地里却仍与明朝残余势力保持联系。对南京福王政权,甚至表示:

“不忍一矢相加遗”。

清政府对吴三桂也是两条心。

外示优宠,内存疑忌,并未授之吴三桂以事权。除在政治上对他严加防范之外,在军事上,也只是利用他对李自成起义军的仇恨。

使其率兵击李。

六月,吴三桂师出山东,平定李自成余部,九月,又从英王阿济格西征李自成。 

顺治二年(1645年)八月,在李自成主力基本被消灭之后,清政府将吴三桂从前线调回,命其:

“出镇锦州”。

对于清政府的这种安排,吴三桂了然于心。从此以后,他再也不提什么“复君父之仇”,而是望风转舵,称崇祯帝为“故主”,反复表白自己:

“矢忠新朝”。

清兵入关后,清政府很快命领英亲王阿济格为大将军,吴三桂率领部众从长城外逼近绥德配合阿济格剿灭李自成。

顺治二年(1645年),吴三桂攻克延安、鄜州,进攻西安,斩敌数万首级。李自成出武关向南逃走,吴三桂追击自襄阳直逼武昌。

李自成(1606年9月22日—1645年5月17日)兵败战死,才39岁,死在了小他6岁的吴三桂手里。

顺治四年(1647年),清政府又调吴三桂入关,与八旗将领李国翰同镇汉中,剿杀西北地区的抗清义军余部。

在此期间,吴三桂为了表示自己清朝的忠诚,不但对农民军残部进行残酷的镇压,动辄屠城,而且,对一些起兵抗清的朱明后裔,他也不遗余力地去斩尽杀绝。

顺治六年(1649年),明宗室朱森滏攻阶州,吴三桂与李国翰击败了他。

王永强在陕北作乱,吴三桂率军攻克宜君、同官,进而攻克蒲城、宜川、安塞、清涧各地,诛杀王永强以及官吏。

顺治八年(1651年),清政府又命吴三桂和李国翰一起率军入川,攻打张献忠义军余部。几年之中,先后平定重庆、成都等两川重镇。

明桂王由榔在南宁称帝,张献忠的部将孙可望、李定国等都归降了南明,率兵袭扰川北诸郡县。

清政府命吴三桂和李国翰一起率兵讨伐。

顺治九年(1652年)七月,吴三桂与李国翰派遣军队攻打四川,明将刘文秀弃成都逃走。吴三桂进而攻克嘉定,驻军绵州。

顺治十四年(1657年),吴三桂已经45岁。

被封为平西大将军,率大军进入贵州。南征云贵,攻打南明最后一个政权桂王永历政权。

顺治十六年(1659年)二月,吴三桂与尚善、卓布泰合军克云南会城,朱由榔败走缅甸。

吴三桂与李定国在磨盘山血战,取腾越,追至南甸,攻下云南。清廷即委其开藩设府,镇守云南,总管军民事务。

顺治十八年(1661年),吴三桂擒杀桂王。

十几年间,吴三桂率部从西北打到西南边陲,为清朝确立对全国的统治建立了特殊的功勋。

因此,清朝对他由原先的控制使用改为放手使用。

不但在李国翰死后,让他独承各方之任,而且在一切军事活动中也“假以便宜,不复中制,用人,吏、兵二部不得掣肘;用财,户部不得稽迟”。

同时,在职务上,也一再升迁。

康熙元年(1662年),四月十五日,永历帝与其子朱慈煊被吴三桂处死于昆明。

50岁的吴三桂,加少保兼太子太保。吴三桂开藩设府,坐镇云南。其子吴应熊也选尚公主,号称“和硕额驸”。

此时的吴三桂,权力和声势都达到顶点。

但吴三桂好像从来没好好思考过,自己的一生要如何度过。

4

俗话说,阳极则阴,物极必反。

在云贵,吴三桂不看大势,梦想做清朝的沐英——“世镇云南”的平西王。

对吴三桂的这些想法,清廷洞若观火。因而在吴三桂杀死永历帝,完成他的终极任务之后,便着手裁抑他的权势。

1662年,吴三桂晋封为平西亲王,与福建靖南王耿精忠、广东平南王尚可喜并称三藩。

但第二年,清廷即以云贵军事行动已经停止为由,收缴了他的平西大将军印信,接着,又“截其用人题补之权,迁除悉归部选”。

4年后,又乘吴三桂疏辞总管云贵两省事务之机,下令两省督抚听命于中央。

同时,还剥夺了吴三桂的司法特权,“平西藩下逃人,俱归有司审理,章京不得干预”。

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

吴三桂生气了。以“构衅苗蛮,借事用兵”,扩军索饷来表示自己很生气。

吴三桂和清政府之间,已成二虎之争必有一斗。

康熙十二年(1673年)春,镇守广东的平南王尚可喜疏请归老辽东,康熙皇帝遂乘势作出了令其移藩的决定。

而后,又对镇守福建的靖南王耿精忠的撤藩要求也依例照准。

在形势的逼迫下,吴三桂也假惺惺地上书朝廷,请求撤藩,实则希冀朝廷慰留他。

对于吴三桂的真实意图,康熙皇帝非常清楚。他认为,吴三桂和朝廷对立已久。

“撤亦反,不撤亦反。

“不若及今先发,犹可制也”。

于是,康熙帝力排众议,毅然决定允其撤藩,还派专使至滇,雷厉风行地经理撤藩事宜。

康熙同撤三藩的决定,彻底粉碎了吴三桂“世镇云南”的美梦。

吴三桂气急败坏,暗中指令死党向撤藩使者请愿,要求停止撤藩,继而又拖延时日,与心腹将领密谋发动叛乱。

他指使其党羽以“九天紫府刘真人”的名义吹捧自己是“中国真主”,为反叛大造舆论。率部下祭扫桂王陵墓,“恸哭,伏地不能起”,对部下大加煽动。

十一月底,吴三桂铤而走险,杀巡抚朱国治,自号“周王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令部下“蓄发,易衣冠”。

发布檄文,指责清朝“窃我先朝神器,变我中国冠裳”,并声称要“共举大明之文物,悉还中夏之乾坤”。

“兴明讨虏”,起兵造反。

康熙十三年(1674年),62岁的吴三桂,率兵经潭州至衡阳,乘锐连下贵州全省、湖南衡州。以衡永郴桂道衡州知府衙门为“行殿”,指挥各路军事。 

并改衡州府为“应天府”,改钟鼓楼为“五凤楼”,回雁门为“正阳门”,大街名“棋盘街”等,一切用京城名称。

辖衡州、湖南、江西、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四川、陕西和甘肃等省。

册妻张氏为皇后,孙吴世璠为皇太孙,加封文武,百官颁制新历,铸“昭武通宝”、“利用通宝”钱币。

并开科取士,录取者60人。建造皇帝宫殿九十五间,象征九五之尊。

年老的吴三桂又忙碌起来,自觉府上(行殿)一派祥云吉瑞。

福建靖南王、广东平南王二藩和吴三桂在各地的党羽,如四川之郑蛟麟、谭弘、吴之茂,广西之罗森、孙延龄,陕西之王辅臣,河北之蔡禄等也先后揭起叛旗,纷纷响应。

一时之间,形势对吴三桂非常有利。

但吴三桂可能忘了,他是在“矢忠新朝”三十年后,又扯起了“复明”的旗号。

但,此时清兵入关已经三十年,百姓更多希望安居乐业,不想再打仗了。

吴三桂以反满相号召,成了刻舟求剑。

吴三桂的反复表演,使人看穿了他就是一个见利忘义、口是心非、反覆无常的野心家。一些有气节的汉族知识分子,对之更是嗤之以鼻,耻与为伍。

兵兴三年,吴三桂深感兵力、财力严重不足,而吴三桂在各地的党羽也纷纷离心离德,各有图谋。 

康熙十七年(1678年),66岁的吴三桂,突然感觉时日不多,于是在衡州登基称帝,国号大周,建都衡阳,建元昭武。

称帝称孤,坐起了皇帝,玩玩。感觉再不坐,可能就要真的晚了。

六月中旬,张皇后驾崩,吴三桂精神受挫。当初是为陈圆圆,如今是为张皇后,可怜的吴三桂,永远会为女人精神受挫。

八月,衡州酷热,吴三桂又连日心情不舒,焦虑过重,肝火过盛,便突然得了“中风噎嗝”的病,随后又添了“下痢”病症。

太医百般调治,终不见效。

八月十八日夜,吴三桂在都城衡州皇宫驾崩,时年67岁,只做了五个多月皇帝。

其孙吴世璠支撑了三年之后,被清军攻破昆明,三藩之乱遂告结束。

夏说:

吴三桂是很厉害,但终究只是个枭雄,而非英雄。

他没有大志,没有情怀,更没智谋。所以,起兵反事,勃也忽焉,败也忽焉。

又因为老婆死了,就情绪极坏,身体不好,就怕当不上皇帝。匆匆忙忙赶着登基,可惜坐皇帝不过百日多点,便一命呜呼,永远没了机会。

清廷胜利后,康熙皇帝都不由感叹:

幸赖上天眷佑,祖宗威灵,及满洲兵士之力,逆渠授首,奸党悉除,地方平靖。

可叹这厉害的让康熙无法入睡的吴三桂,最终功亏一篑。

若要造反,早该造反。当初若能先压下陈圆圆被辱的气,降了李自成。然后再与李自成合伙来打败清军。

然后,再战李自成。

想必,李自成一定不是他的对手。

可是他全反了。一听说爱妾被辱,父亲被俘,就不问青红皂白,勃然大怒,降了清军。

殊不知,你借人家兵,人家借你山海关。

最后,你只报一个私仇,人家却利用你得了整个江山。

而你吴三桂,也成了人家的奴隶,任人驱使,四处屠杀自己人。帮人家一个一个灭了全部反抗的大明英雄。

最后,可不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嘛。

既然当初年轻力壮时不反,那就好好选择做狗。看清形式,看开人世。好好的,乖乖的,帮康熙守江山,做康熙的乖宝宝。

也可以混个逍遥自在,老死故土。

完了也起码落个好名声,且还可保子孙万代都享受祖上荫德。

却老了老了,还又忍不住气,非要个虚名,明明不是年轻人了,还又要拼命,造反坐皇帝。

不错,皇帝是坐了,可仅仅百天多点,又有什么意义?

连累家人后代子孙,又是一轮满门抄斩,一个没留。

几十年前,是李自成,几十年后,是康熙皇帝,都忙着帮他抄家玩了。

所以,我看历史上再没谁,比吴三桂更糊涂更聪明。

若是当初反,正好三十多岁,精力充沛,身手不凡,即使失败,还可以再战三十年。

现在六十多了,却突然想起来要反,早干嘛去了。

衰老的身体,怎吃得消啊。

哪个造反的不是年轻气盛,血气方刚,斗牛冲云霄,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

起码李自成就是这样,最终还是把皇帝拉下马了。虽然自己也没坐多少天皇帝,其实还不是被这个吴三桂给害的。

一个闯王,吃不饱饭,愣是闯祸;一个愤青,为了红颜,怒发冲冠。

最后俩人都没享受上好生活。

你说可怜不可怜;可叹不可叹呢。

不知吴三桂死后,是否懊悔。

若有来生,是否还会献关,引狼入室,把大好河山白白送于人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场大战,三个年轻人,改变了中国历史
清朝历史最烂(上)
吴三桂引清兵入关真的只是为了陈圆圆吗?还是另有隐情?
从“山海关”了解吴三桂一生的传奇经历
吴三桂真是因为陈圆圆投降清朝吗 实际上另有原因
细说吴三桂降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