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相 | No.52 《二人食 · 秋日句点》

柿子,无疑是华北农家的秋季代言人,阳光以最明亮最透彻的方式,与醇厚香甜的柿肉尽情缠绵,这是人与上天和大山的交流。 

山村家家都有一两棵柿子树,仲秋时节,柿子黄了红了,犹如挂着一树的小灯笼,金黄明亮,在饱满的果实鲜艳的色彩面前,谁都会变得心情愉悦。有很多拍摄华北农家的摄影作品,柿子这个元素不可或缺,少了它,就是少了灵魂,整个华北,都会顿失光彩。 

摘柿子是需要技巧的,因为树冠高大,不易攀爬,而柿子落下又会摔烂。苇杭看见聪明的山民自己制作了一种工具,他们在长长的竹竿顶端绑上一把剪刀,剪刀把手与竹竿中端一幅滑轮装置联系,山民只需紧拽一下手中的绳索,柿子就咔嚓一下应声而落。放心,柿子不会落到地上摔破的,地上早有两个农人抬着一个专门接柿子的软垫,在柿子的下方翘首以待呢。 

熟透的大柿子放在窗台存上一周,坚硬外皮包裹的柿肉就柔软如水,轻轻一吸,滑溜甘甜,在写作剧本的紧张与匆匆之余,品味大自然的馈赠;那些生涩的小柿子,勤劳的农人则物尽其用,削皮,切瓣,晒成脆甜的柿干。柿干,则是柿子和太阳的第二次爱情结晶,这质朴的美味蕴藏着山区人们对北方美食的深切依恋。 

当柿叶落尽,树上悬挂的一枚枚金黄柿果,犹如一个个句点,宣告着季秋的结束,漫长的冬日将裹挟着落叶归根的眷恋,飘然而至。伴随着供暖的临近,天空那片APEC蓝,是否又将归于苍茫?山区人们在忐忑中用手机拍图,留下这定格的美好记忆。他们相信,用这种方式,能够抹平雾霾带来的大部分忧伤……

打住!这华而不实粉饰太平的舌尖体文艺腔,它曲里拐弯嘘嘘呼呼根本不能描画更深层更真实的山村。就像著名纪录片导演马尔科姆·克拉克评价时说:我记得第一集里讲述了去采蜂蜜的人,他们爬上树,这很危险。这些人很疯狂,但没有人去问他们为什么这么做,他们赚多少钱,他们冒险是不是因为这是收入的唯一来源。这些人对我来说很了不起,而我无法知道他们到底为什么去做(这个)、靠这个赚多少钱等等,这让我觉得很沮丧。我希望能看到对人物故事更完整的刻画。 

刚住进山里那会儿,邻居告诫苇杭要少和他们打交道,苇杭不明就里。怀着浓浓的乡土情怀,准备和村民打成一片。很快,她那点儿情怀就被村民敌意的目光稀释得寡淡,直至荡然无存。 

柿子成熟季节,苇杭去村民家采购。这是一对看上去还算老实的夫妇,六十多岁了,还在勤苦劳作。他们问苇杭想出什么价,苇杭让他们报价,多少都行,她用这种方式表达对劳动者的敬意,他们以高出别人三分之一的价格卖给苇杭几箱柿子;称重时,他们让苇杭看,苇杭不打算看,说多少是多少,她用这种方式表达对老年人的信任。却还是有意无意瞟了一眼磅秤,惊讶他们少了五六斤秤。苇杭亦不点破。但心里很痛,那份美好的记忆,岂止少了五六斤。 

离开之前,老夫妇拿出一个柿子,说免费送苇杭尝尝,也许是少了斤两于心不忍吧,苇杭感觉到一丝未曾泯灭的善。正拒绝推让之际,一只手从旁边伸过来夺走,厉言责备:不能给!这大个柿子,小半斤呢,哪能白送给人吃了。抬头一看,是他们的女儿。新一代农民,既没学到城里人的文明礼貌,又丢了乡村的厚道天真——乡村,真的彻底消失了。 

贫富的悬殊,城乡的差距,利益的至上,都使得农民早已不再淳朴,而是重利忘义,心态也变得戾气重重,他们仇官仇富仇城里人。一旦有利可图,他们会变成更坏的人,变本加厉的坏。苇杭曾在附近南山的果林里,看到遗落在地上的剧毒农药空瓶,密密麻麻的,触目惊心。来自城里的游客则毫不犹豫地高价买走他们的土产,以为山民捧出的,是城里买不到的珍贵和天然。 

目睹这些,苇杭和良人唏嘘不已,他一直记得,二十年前那会儿,民风还是普遍都很淳正的。他们对待陌生人是友好的,是有礼有节的。怎么就全变了呢?苇杭理解他的伤感失落,满怀激情回来,欲以镜头抢救性记录行将逝去的原生态人文,却发现一切都太晚,一切都来不及。山河还是那个山河,故人不再是那个故人。亦如1889年的某一天,尼采投向一匹遭受牺牲的马,抱颈痛哭,因慈悲而发狂。 


  撰稿  |    作者简介 简介

刘海燕,版主桃源君,笔名苇杭,七零后,纪录片导演,作品有《刺刀下的劳工》《风中客卿》《花冈越狱》《重返卡拉麦里》《寻找端纳》《千古忧乐》《消逝的建》《永远的犍陀罗》等,两度获得国际纪录片“金熊猫”评委会特别奖、中国纪录片学术委员会长片“十佳”、广电总局推优,以及“光影纪年”学院奖、中美电影节入围奖;著有影视随笔《光影过客》《小隐六记》,创作手记《念念犍陀罗》即将由三联出版。

出版社编辑推荐:

★《舌尖上的中国1》总导演陈晓卿作序

★草根电视人独特的视角和情怀,干净纯粹

★融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于一体的创作感悟 

★廿年纪录生涯的艰辛逐梦之旅

★不只抚平内心的伤痛,更激发出你充盈的生命力 

★为爱而爱,为写而写,为记录而记录 

P.s. 当当网、亚马逊网,京东网、淘宝网有售。

  公告  |    作品征集 

公众号“走出桃花源”长期征集主题为《般若·空华》的佛教题材摄影作品,随缘推出。

“犹如空华,从空而有,幻华虽灭,空性不坏”。

佛教造像,寺庙僧院,废墟遗址,禅意瞬间……由宗教见艺术,以艺术为宗教。倾听定格的梵音,观想自在的呼吸,在天地之间,于轮回之前,让我们徜徉极乐极美世界。

有意者后台联络,QQ:654580449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随笔:每个冬天的句点都是春暖花开
句点
柿子熟了
纪录片:1981华北军事演习 超清版
蕊寒香冷作品:天光峰记
纪录片:华北抗战将领殉国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