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永远的犍陀罗》 | 不如初见
纪录片《永远的犍陀罗》

第1集

https://tv.cctv.com/2021/12/08/VIDEgM0gJTfcYesXON0ZNS6H211208.shtml?fromvsogou=1

第2集

https://tv.cctv.com/2021/12/08/VIDEdcCcbD8VUEM3f9MrOth7211208.shtml?spm=C55924871139.PY8jbb3G6NT9.0.0

纪录片《永远的犍陀罗》

苇杭手记04

对印度这个神奇的国度,我不了解的岂止顾特卜塔和伊斯兰教,对其历史文化,宗教信仰,以及宗教的发祥及传播,文明的碰撞与交融,甚至佛教的常识与兴衰,都谈不上有多了解。比如,国人最大的误会,就是以为佛教在其发源地印度仍是当今主要的宗教。补课补课!

 踏入首都新德里的印度国家博物馆,先进行总体恶补。每至一国,必应去看它的国家博物馆,就像阅读一本书先翻翻前言概论。这里雕塑林立,但很多都是印度教的雕像,佛教的并不多。

原来,佛教在印度所占比例极小,印度人说占2%,但有资料显示只有0.6%;在世界范围内,佛教信众人口占6%,伊斯兰教22%,基督教33%。佛教列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信奉人口虽不多,却是历史最为久远的。印度不是一个富裕的国家,甚至在很多乡村,还有典型的欠发达地区特征,但他们灿烂的历史和文明值得我们尊敬。

直到站在一尊气场很强的立像前,同行的北大考古文博院杭侃教授说,这是犍陀罗风格的佛像,才与此行主题有了链接。啥是犍陀罗?此次出行仓促,功课准备不足,每天听到大量陌生而绕口的新名词,瞪着无辜无知好奇的大眼睛,云山雾罩傻乎乎。看看这尊佛像,的确与国内寺庙所见汉地佛教造像的丰满圆润不同,面部立体英俊一些,身材健壮挺拔一些,有王子之风,但又说不出所以然,只觉得亲切,你看他的眉眼之间,似乎在凝神思考着什么,更像一个年轻的哲学家,他分明刚从世间风尘仆仆走来,从那个花香遍地之域走来,通肩大衣的褶皱里,似乎还夹带着昨日未抖落的风霜,他的肢体是行走状态——无论修行和成长,还是求知和创作,行走,都是不二法门。

即兴采访杭教授,方才扫盲:犍陀罗艺术兼有希腊和印度的造像风格,据说古印度贵霜王朝时期,贵霜地区的希腊人皈依佛教后,感到普度众生的佛陀与希腊的救世主阿波罗相似,于是按阿波罗的形象塑造出了佛陀。瞧,头发还是波浪纹卷发,不是常见的螺旋纹——难怪这么帅!至于贵霜地区的希腊人,那是公元前希腊马其顿王国的亚历山大大帝东征时的移民。

除了大量佛传故事浮雕和佛像菩萨像以外,犍陀罗艺术中也有一些异域诸神和凡人的雕像,诸如希腊雅典城邦的守护神和智慧女神雅典娜、放诞不羁的葡萄酒神狄俄尼索斯、埃及神话中的哈尔波克拉提斯、好色徒弟萨堤罗斯、穿着希腊式的基通和希马申的饮酒男女、扛花环的希腊罗马童子、戴尖顶帽的斯基泰战士等等。这些异域形像的造型都受到希腊化艺术的影响,也从一个侧面表明了犍陀罗艺术融会东西方文化因素的特质。

                                                                  (摄影 吴昊)

几个月后,向纪录频道申报选题《永远的犍陀罗》,频道约谈。考虑到大多数人对犍陀罗造像很陌生,仅略知一二,答辩之前,我预存了一张典型的犍陀罗风格释迦牟尼像在手机相册,展示给大家看,在严肃紧张的气氛中,我开口说:二十年前,如果看到的佛像是这样的,我恐怕早就皈依了!……约谈的老师是位女士,她会心一笑。

 这样的开场白看似不经略显不敬,却是实话,可不是吗?年轻时对佛教迷于表象,却像救命稻草一样想抓住它,渴望它能渡我出苦海。可是佛祖巍巍其上,高不可攀,胖胖乎乎,红唇金身,偶感太强,跟人不亲。设若当年见到的是这样兼具阿波罗身材和王子面容、凡人表情和真人比例的释迦牟尼,那该多么适于一个涉世不深又内向缜密的女子日日观想,在每个灯火阑珊的夜里,像面对真实不虚的精神导师、心理医生兼梦中情人一样,对他倾诉情感苦恼,分享青春与成长的所有秘密。心里装着这样一位能度一切苦厄的人,恐怕躁动的青春期会安稳许多吧。

初听贵霜王朝,难免陌生,但若说起大月氏,大家就不陌生了,它曾是匈奴劲敌,部族一分为五,贵霜是五翕侯中一部,后建立帝国,征服印度次大陆西北部。公元90年,贵霜王因求汉公主,被班超拒绝,遣军七万攻超,为超所败,纳礼求和。班超一直不知贵霜王名,仅以“月氏王”呼之。 

博物馆里,见到了那尊世界美术史上著名的青铜小雕像《舞者湿婆》,风姿婀娜;见到了印度财神般遮迦与他的配偶生育女神诃梨蒂(鬼子母),这位财神是个大肚子的胡须男,像怀孕足月,造型奇特,跟咱中国的第七位财神马云有一拼。馆藏还有一些印度古代的陶器,似曾相识,陶罐的器型及上面绘制的凤鸟及太阳,有半坡之风;一些陶制的栩栩如生的动物,特别是狗,像极了我在四川博物院看到的汉代那只。想起前年当我请教雅安汉阙前的獬豸与亚述帝国的狮子是否有渊源时,清华建筑院院长吕舟有言:文明的相似未必是交流的结果,人类早期不约而同产生类似的崇拜,情理之中,不足为奇,不必牵强附会。

 (摄影 吴昊)

(摄影 吴昊)

此翻考察,无敌魅力莫过于重量级的专家团同行,随时传道解惑。啥是奢华?这才是无量奢华。印度国博出来,算是初识犍陀罗,虽是初见,却又分明似曾相识。我喜欢这样的佛像,比起马图拉、笈多式、汉传藏传佛教造像风格,健陀罗之风刚硬健硕,充满一种内在的毅力张力,有轮廓感,性别感,肌肉感,真实而亲切。

日程满满走马观花的考察之旅,有了他乡遇故知的感慨——你好!神圣的阿波罗,你好!尊贵的释迦王子。人生若只如初见,佛像若不如初见,我愿在拈花一笑中定格那份喜悦。 


 作者  |           

苇杭,名刘海燕,七零后,纪录片导演,作品有《刺刀下的劳工》《风中客卿》《花冈越狱》《重返卡拉麦里》《寻找端纳》《千古忧乐》《消逝的建筑》《永远的犍陀罗》等,两度获得国际纪录片“金熊猫”评委会特别奖、中国纪录片学术委员会长片“十佳”,广电总局推优,以及“光影纪年”学院奖、中美电影节入围奖;作品《刺刀下的劳工》获中央档案馆收藏。著有影视随笔《光影过客》《小隐六记》,创作手记《念念犍陀罗》即将由三联出版。

本公号长期征集佛教艺术相关图文,wenxin:654580449

  温故  |           

《华夏之华》 |  瑞者信玉

《华夏之华》 |  只此黄绿

《华夏之华》 |  见相非相

《永远的犍陀罗》 | 缘起手串之末

《永远的犍陀罗》 | 于道各努力

《永远的犍陀罗》 | 千里自同风

  周边  |           

樊锦诗 | 北周时期的敦煌壁画艺术

段晴丨丝路之畔的赫尔墨斯

回眸:梁思成与费正清的“独乐”情缘

乘风破浪——敦煌壁画中的舟船

观展 | 从一物到世界——金华市博物馆“无穷·镜:古代铜镜中的微观世界”展览访谈

观展 | 大叙事下的文物与考古——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常设展览访谈

佛藝访谈:台湾中华鹿野苑艺文学会吴文成专访

佛像和我们——熊秉明

古佛之美|走近奈良法隆寺壁画和百济观音

慈悲与智慧——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历代金铜造像

—————————————————

情怀也是生产力 。做有温度的视频,写有思想的文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犍陀罗、马图腊、萨拉纳特、笈多,这些佛教造像艺术你知多少
造像 | 犍陀罗艺术
万岁犍陀罗:亚历山大大帝与佛的共舞
老黄跟你说佛像的起源
造像之美:从犍陀罗到龙兴寺的佛造像艺术
对话石窟(1)-源起(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