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菜根谭——为人处事大全(7)

菜根谭——为人处事大全(7)  

 

  三二二、得道无系静躁无干

  孤云出岫,去留一无所系,朗镜悬空,静躁两不相干。

  【译文】

  一片浮云从群山中腾起、毫无牵拴自由自在飞向天际;皎洁的明月像一面镜子挂在天空,人间的宁静或暄嚣都与之毫无关连。

  【注解】

  孤云出岫:陶渊明咏《贫土》诗:“万族各有岫,孤云独无依”。李善注:孤云,喻贫土也。岫,是山中同穴,此作峰峦。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有“云无心以出帕,鸟倦飞而知还。”

  【评语】

  生活在现代文明中的人们,不可能像孤云朗月一样无牵无挂,必须受人类自己创造的道德、法律、宗教等一切行为规范的约束限制。处在原始社会的人们,在精神上是公平和自由的,在生存上需要相互帮助,当生存问题得到解决,私有制一出现,社会就开始有了种种矛盾。一些制约、规范为适应人类社会生活而出现。又不断被人们扬弃其不适应的部分。例如不合理的政治制度,如暴政等等。社会的发展,并没有使人们一无所系了无牵自由自在地生活,于是人们便寻求一种自我内心的平衡与调节,求得内心加流云,如朗月,使人世间的静躁与我无关,借以保持一份悠闲雅致。三二三、浓处味短淡中趣长悠长之趣,不得于酿酽,而得于啜菽饮水;惆恨之怀,不生于枯寂,而是生于品竹调品。故知浓处味常短,淡中趣独真也。

  【译文】能维持久远的趣味,并不是在美酒佳老中得来,而是在粗茶淡饭中得到;悲伤失望的情怀,并非产生在穷愁潦倒中,而是产生于美妙声色的欢乐中,可见美食声色中获得的趣味常常是显得很短,粗茶淡饭中获得趣味才显得纯真。

  【注解】

  酿酽:酿,味道醇厚的酒。酽,香味浓厚之茶。酿酽是说具有特别浓厚的滋味。啜寂饮水:啜作吃。菽是豆类的总称。啜菽饮水比喻生活清淡。品竹调丝:欣赏音乐。

  【评语】

  贪得者虽富亦贫;知足者虽贫亦富。这话对也不对。有财富使物质生活过得好些总比贫穷好,但为财富丰厚不择手段贪得无厌而沦为财富的奴隶,就失去了人生的意义。所谓深处味短,淡中趣长,指的是精神上的追求。曾有这样一种社会现象,说是有人穷,穷得只剩下钱;有人富,富得除了书本一无所有。这是不正常的。追逐金钱达到痴迷状态随之而来的便是精神空虚,而精神富足的人固然在理念世界能够做到真趣盎然,但没有一定的物质基础是没有体力来体会乐趣的。因此,看待任何事杨都要有辩证的态度。

  三二四、动静合宜出入无碍

  水流而境无声,得处喧见寂之趣;山高而云不得,悟出有入无之机。

  【译文】

  江河水泥不停,但是两浮的人却听不到流水的声音,这样反倒能发现闹中取静的真趣;山峰虽然很高7 却个妨碍白云的浮动,这景观可使人,悟出从有我进入无我灼玄机。

  【注解】

  有:指有形的、具体的事物。无:指无我的境界。

  【评语】

  动中之静方见静。一个人的本性己定,就不会被爱憎和是非所动,就能保持一种静态。喧处可见寂趣,高山流云中可悟出进入无我之境的玄机,达到”“动静合宜”;“出入无碍”境界。例如《庄子·大宗师》篇就对此种道理有所描述:“鱼相造乎水,人相造乎道。相造乎水者,穿池而养给:相造乎道者,无事而生定。故曰:‘鱼相忘乎江湖,人相忘乎道术。’”人生在世能达到这种高超境界,就是禅家所说“邪正俱不用,清净至无余”。

  三二五、心有系恋便无仙乡

  山林是胜地,一营恋变成市朝;书画是雅事,一贪痴便成商贾,盖心无染著,欲境是仙都;心有系恋,乐境成苦海矣。

  【译文】

  山川秀丽的林泉本来都是名胜地方,可是一旦沾迷留恋,就会把胜景变成庸俗喧嚣的闹区;琴棋书画本来是骚人墨客的一种高雅趣味,可是一产生贪恋念头,就会把风雅变成俗不可耐的市侩。所以一个人只要心地纯洁,丝毫不被外物所感染,即使置身人欲横流之中,也能建立自己内心的仙境;反之一旦迷恋声色物欲,即使置身山间的乐境。也会使精神堕入痛苦深渊。

  【注解】

  营恋:营当迷惑解。市朝:市是交易场所,朝是君臣谋划政事之处。此处有庸俗喧嚣之意。

  【评语】

  雅俗苦乐并木是事物本身,不是人生而就如此,而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感受。所以《维摩经》中才有“心静则佛土也静!”,意思是说俗雅完全出于心的反应,苦与乐、雅与俗都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浸于琴棋书画本为雅事,一沾上金钱买卖,便雅气无存;浪迹山林江河本为乐事,可让俗世的苦恼始终占据脑海,乐又从何而来呢?心态的调整,道德的修养才是能否摆脱凡尘俗也的关键。

  三二六、卧云弄月绝俗超尘

  芦花被下,卧雪眼云,保全得一窝夜气;竹叶杯中,吟风弄月,躲离了万丈红尘。

  【译文】把芦花当棉披,把雪地当木床,眠于浮云中,就会保全一分宁静的气息;用竹子作酒杯。一边作诗填词一边尽情高歌,这样自然能远远逃开尘世的繁华喧嚣。

  【注解】

  芦花被:用芦苇花絮做的被,喻粗劣之被。吟风弄月:此指吟诗填词。万丈红尘:指热闹繁华的地方。佛道两家均称入世为红尘。

  【评语】

  “卧云弄月,绝俗超尘”这种充满着雅趣的田园生活是颇为引人的。被举例子最多的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在世人看来,陶渊明遗离万丈红尘,像神仙般的隐居生活确实令人羡慕。但是,是否所有的隐者都不愿留其名,或者全都是为了终南捷径,不得而知。真的隐者的确世木多载,为隐而名的人却不少。陶渊明的可贵在得自然之趣,并不是为隐而隐,并不是追求那种不沾人间烟火的表面形式。

  三二七、俗不及雅淡反胜浓

  衮冕行中,著一藜杖的山人,便增一段高风;渔瞧路上,著一衮衣的朝土,转添许多俗气。故知浓不胜淡,俗不如雅也。

  【译文】

  在冠盖云集的高官显贵之中,如果能出现一位手持藜杖身穿粗布衣裳的雅士,自然就会增加清高风采;在渔父樵夫中,假如加入一个朝服华丽的在官,反而增加很多俗气。所以荣华富贵不如淡泊宁静,红尘俗世不如山野清雅。

  【注解】

  衮冕:衮,古代皇帝所穿绣有卷龙的衣服。冕,古代天子、诸侯、卿大夫等所戴的礼帽。衮冕此处作官位的代称。藜杖:指手杖。王维持有“悠然策藜杖,归向桃花源”。朝士:指在朝为官的人。

  【评语】

  古有清流与朝官两立的传统,仿佛一为官便为俗,一人林便成清。从形式上来讲在朝在野是不一样的,但决非在朝无雅士,山林无俗辈,这都不是绝对的,而在于人的品性修养如何。从形式而言,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山野之中,布衣之内,猛地来一位衰衣朝土,似有作威作福依势卖弄之嫌,而朝士中猛地站一位渔父樵夫确也显眼。清淡浓俗于此衬托无遗,但这仅是就形式而言,关键还要看其人之品性是高雅还是低俗,朝眼是权力的象征,平民之服却是大众自然的。

  三二八、身放闲处心在静中

  此身常放在闲处,荣辱得失谁能差遣我;此心常安在静中,是非利害谁能瞒昧我。

  【译文】

  只要经常把自己的身心放在安闲的环境中,世间所有荣华富贵与成败得失都无法左右我;只要经常把自己的身心放在静寐的环境中,人间的功名利禄与是是非非就不能欺蒙我。

  【注解】

  瞒昧:隐瞒实情。

  【评语】

  老子主张“无知无欲”,“为无为,则无不治”,否定一切圣贤愚智。世人常把“无为”挂在嘴边,实际上是做不到的。但一个人处在忙碌之时,置身功名富贵之中,的确需要静下心来修省一番,闲下身子安逸一下。这时如果能达到佛有所谓“六根静净,四大皆空”的境界,就会把人间的荣辱得失,是非利害视同乌有。这利于帮助自我调节,防止陷入功名富贵的迷潭,难以自拔。

  三二九、不希荣达不畏权势

  我不希荣,何忧乎利禄之香饵?我不竞进,何畏乎仕宦之危机?

  【译文】

  我如果不希望荣华富贵,又何必担心他人用名利作饵来引诱我呢?我如果不和人竞争高低,又何必恐惧在官场中所潜伏的宦海危机呢?

  【注解】

  香饵:饵是可以达到诱惑人目的的东西。竞进:与人争夺。

  【评语】

  古代官场中四处布满陷阶充满荆棘,因此才有“善泳者死于溺,玩火者必自焚”,“香饵之下必有死鱼”的说法。所以作者劝戒人们为人处事要想不误蹈陷阱误踏荆棘,最好是把荣华富贵和高官厚禄都看成过眼烟云。的确,一个人如果不希冀官场的升迁就自不会去投机钻营,不会去阿决奉承,就会无所畏惧,那权势又奈我何?陷饼对于想图功名者来说才是陷耕,而对于轻名利者则不是陷阱,权势对于小人,对希图荣达者自有一番诱惑。

  三三○、圣境之下调心养神

  倘徉于山林泉石之间,而尘心渐息;夷犹于诗书图画之内,而俗气潜消。故君子虽不玩物丧志,亦常借境调心。

  【译文】

  人如果经常漫步山川林泉岩石之间,就能使凡念渐去)人如果能经常留连在侍词书画的雅境,就会使俗气消失。所以有才德修养的人,虽然不会沉迷于飞鹰走狗而丧失本来志向,但是也需要经常找个机会接近大自然来调剂身心。

  【注解】

  倘佯,徘徊闲适貌。夷犹:徘徊留连不进的意思。潜消:消失于无形。玩物丧志:沉迷于玩赏珍奇宝物而丧失了本来志向。《书经·旅獒》篇中:“玩人丧德,玩物丧志。”

  【评语】

  有才德有修养的人隐居林泉是为超凡养性,沉浸字画是为寄情抒怀,融汇自然则是为调节身心情悦情绪。有的人建别墅庭园,藏书画古玩,养珍禽异兽,表面看来风雅脱俗,回归目然,但贪念不消,本质不改也只能算是附庸风雅。而沽名钓誉更俗不可耐。人是可以改变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居仑环境的雅俗,也确实能改变一个人的气质雅俗。一个坐拥产业的人,平日无意中就会读很多书,他的谈吐见解自然也就渐渐不凡。可见人不但要借山林泉石的幽雅环境来培界自己的气质,同时也要用书香气氛充实自己的内在素质才行。在一种高雅脱俗、充满书卷气的环境里,耳儒目染于其中的人,也自然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三三一、繁华之春不若秋实

  春日气象繁华,令人心神骀荡;不若秋日云白风清,兰芳桂馥,水天一色,上下空明,使人神骨俱清也。

  【译文】

  春天万象更新,大地百花齐放一片繁华一派生机,使人感到精神舒适畅快;但是却不如秋高气爽时的清风拂面,兰桂飘香,水连天天连水水天一色,天朗气清大地辽阔,使人感到精神爽朗,轻快异常。

  【注解】

  骀荡:舒放散发。馥:香气。空明:比喻天地晴朗的状态。神骨俱清:指精神和形体都感到舒适畅快。

  【评语】

  唐勒刘禹锡有名诗:“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潮。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清到碧霄。”正好说明了这段文字表达的景象。因为秋天会给我们带来肃杀之气。作者于此并非比较春与秋孰美。夭地万物有生必有死,有盛必有衰。斤过人对景物的爱憎,也完全是基于心情和观念。春天的清新就好比人的青少年时代,虽然具有青春活力,然而在某些方面却显得下成熟;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也是万物走向衰亡的开始,万物至此得以成熟。大自然到秋天已度过了那雍容华贵万紫千红的夏季,此时已渐渐显出本来之面目,尤如人到本性显现而达到净沽的境界,秋高气爽,水夭一色,上下空明,人在此中神骨俱清。这也是作者喜秋的原因之一吧。

  三三二、来去自如融通自

  在身如不系之舟,一任流任坎止;心似既灰之术,何妨刀割香涂?

  【译文】

  身体像一艘没有缆绳的孤舟,自由自在地随波逐流尽性而泊,内心就像一棵已经成灰的树木,人间的成败毁誉又有什么关系呢?

  【注解】

  不系之舟:指不用绳索缚住的船,比喻自由自在。语出《庄子·列御寇》篇:“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邀游,汛若不系之舟,虚而敖游者也。”

  【评语】

  心头功名利禄欲望太强,个人荣辱得失计较太多,必然总处在一种忧郁与不满之中。从做人的角度来看,每个人都向往追遥自在的生活,但是,如果仅仅环境能使你追遥自在,而内心却不能排除世俗的杂念,不论任何好的环境也无济于事。所以,一个人必须从修养上下工夫,达到“老僧人定”的不动心境界。孔子说“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距”,就是属于“来去自如,融通自在”的修养工夫,其实做人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即人贵自知;不屈于自己的东西不应强求,即人贵自然。这样,才可能有超凡脱俗不计是非恩怨之心,才可能多一份洒脱的气度,增一份人生的真趣,进而达到不动心无所求的自如境界。

  三三三、欲心邪念虚心正念

  欲其中者,波沸寒漂,山林不见其寂;虚其中者,凉生酷暑,朝市不知其喧。

  【译文】

  内心充满欲望,能使平静心湖掀起汹涌波涛,即使住在深山古刹也无法平息;内心毫无欲望,即使在盛夏季节也会感到浑身凉爽,甚至住在闹市也不会察觉喧嚣。

  【注解】

  波沸寒潭:指深寒平静的潭水被扬波起浪。

  【评语】

  人的精神往往会产生出难以想象的作用,克服难以忍受的困难。精神上能把握定、静、安、虑、得的修养工夫,即使身临大难也不会苟且偷生,一切艰难困苦都不会使他们屈服,故佛教有“行人修德,虽火坑亦是青莲”的说法。有道高僧如法显、玄类,鉴真,为了信仰,为了传教,克服了无数常人难以忍受之难,最终达到目的。他们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来自他们内心的纯静和信念的执着,故不远万里去迫求他们向往的目标。这种精神用之于常人,可钦佩的例子也是举不胜举。如变法英雄谭嗣同在危难之时决不苟且,镇定自若,临终还留下千古绝唱。人虽逝矣,精神不死。正由于有崇高的信念支撑着他,才使他面对生死同样心静如止。

  三三四、富者多忧贵者多险多

  藏暑厚亡,故知富不如贫乏无虑;高步者疾颠,故知贵不如贱之常安。

  【译文】

  财富聚集太多的人,总忧虑自己的财产被人夺去,可见富有不如贫穷那样会使人无忧无虑;身分地位很高的人,忧患自己的宜位被人争走,可见为官不如平民那样逍遥自在。

  【注解】

  厚:堆积、增多。高步:指地位尊贵的人,形容走路高视阔步目空一切。疾颠:跌得炔。

  【评语】

  一无所有的人了无牵挂,足以潇洒自在。无官一身轻,无财不担心。人生就这么怪,生于治世,无下太平,贵者难尽,情作威作福,富者也难得不义之财;处于乱世,暴富显贵多了,贼盗也多了。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多藏厚亡,怀肇其罪,财富招祸。一个身居高位的人,无数人眼巴巴地在看着他的权位,爬得起高踩他的人越多,一旦从金字塔上跌下来,就如掉进无底深渊,爬得越高摔得起重。孔子说:“鄙夫!可与事君也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人处富贵之中能思贫贱之乐足见其平日修养,但许多人在贪求富贵时往往有过之而无不及。其实此时不须想贫贱之人之事,想想自己生老病死时只盼望能多活一天,只盼能在白云下散散步的情形,争名求贵,夺财争富之心自然会平息。

  三三五、人为乏趣天机自然

  花居盆内终乏生机,鸟落笼中便减天趣;不若山间花鸟错集成文,翱翔自若,自是悠然会心。

  【译文】

  花栽植在盆中便缺乏自然生机,鸟关进笼中便减少天然情趣;不如山间的野花那样显得艳丽自在,天空野鸟自由飞翔,让人看起来更加赏心悦目。

  【注解】

  翱翔,鸟飞的状态。据《淮南子·览冥训》篇:“翱翔四之外。翼一上一下日翱,不摇曰翔。”会心:内心领悟。

  【评语】

  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庭苑和盆景为人所称道,但与山林野趣天地间飞翔的乌儿相比,就丧失了大自然的生趣,任由世人摆布。世间万事万物,假如破坏了自然生机,就不会有天然妙趣。以此比之于人,盆中花、笼中鸟则喻意束缚了人的自由。历史上为自由而奋争以至献出生命的人成千上万。因此自由之可珍贵就显得更加明显。人们一般都喜欢小孩子,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孩子不作假,天真、自然而可爱。故李白高歌“一生好人名山游”,就是因为名山大川如画的美景更能显出自然之趣。

  三三六、乾坤自在物我两忘

  帘栊高敞,看青山绿水吞吐云烟,识乾坤之自在:竹树扶疏,任乳燕鸣鸠送迎时序,知物我之两忘。

  【译文】

  高卷起窗帘望见烟雾迷蒙着青山绿水,才明白大自然多么追遥自在,窗前花木茂盛翠竹摇曳生姿,乳燕鸣鸿冬去春来凌空飞过,使人理解到物我一体人我两忘。

  【注解】

  帘拢:以竹编成用来作窗或门的遮蔽物叫帘。拢是宽大有格子的窗户。扶疏:枝叶茂盛。乳燕鸣鸠:燕与鸠都是侯鸟,春天南飞,冬天北飞,此代表春秋季节。

  【评语】

  生活在现代都市的人,打开窗户所看到的是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听到的是喧嚣尘埃的喀杂噪音,故尔城里人到了田园,进了山林,会马上产生一种舒但开心的情怀,回归大自然竟有一种忆旧之感。故在现代文明的城市里,“躲进小楼成一统,管它春夏与秋冬”不可取,远不会有“悠然见南山”的真趣。住在农村的山边水岸,一年四季都高敞门户,放眼望去都是青山绿水,足以体会陶渊明“好鸟枝头亦朋友,落花水面亦文章”的诗句,体会乾坤自在天地真如的境界。但是,生活在这种足以物我两忘境界中的人却往往向往现代城市生活,千方百计要挤到城里去体验城里人的享受,尤其是生活条件艰苦的地方更是如此。人不可能脱离生活环境会谈天地真如,却又难以克服都会与田园两难选择中的矛盾心理。

  三三七、生死成败一任自然

  知成之必改,则求成之心不必太坚;知生之必死,则保生之道不必过劳。

  【译文】

  做事有成功就必然有失败,能洞悉此中道理,凡事就不必太积极于求成;生命有生就必然有死,能明白这种道理,对于自己的养生之道就不必费尽苦心过于强求。

  【注解】

  劳:过分的费心思。

  【评语】

  成败之论从古到今何其多也。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有生必有死,旱终非命促。”人们于生死既有“人生几何”之叹,也有“江山如画,一进多少豪杰”之美,还有“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胸怀。此外,作者从事物的自然规律来谈生死成败,告诫人们做事勿以一时的得失来下结论,要“学会等待时机,而不是凭一求成之切心就足以成事。生死之道,不能以为过分追求养生就可以长寿。人在精神上不充实就必然会去追求各种私欲的满足,这实际上百违养生之道,可能还会加速死的降临。

  三三八、猛兽易服人心难制

  眼看西晋之荆榛,犹矜白刃;身属北邙之狐兔,尚惜黄金。语云:“猛兽易伏,人心难降;谷壑易填、人心难满”。信哉!

  【译文】

  眼看着武功最盛的西晋,已变成了杂草茂盛的荒鞠之地,可还有人在那里炫耀自己的武力;亲贵皇族,身体已属于北邮山陵墓间狐鼠食物,还何必那样爱惜自己的财富呢?俗谚说:“野兽虽然易制伏,可是人心却难以降服;沟壑虽然容易填平,人的欲望却难满足。”经验之谈呀!”

  【注解】

  荆榛:草木丛生。矜白:白是兵器,矜,自夸。北邙:洛阳以北有基地曰北邙,由汉代起即是有名的墓地。有一首《邙山》诗中曰:“北邙册上列坟莹,万苦千秋对洛城。”

  【评语】

  人的生死有其自然规律,有人因此而珍惜生命,多作益事;有人却叹人生苦短微不足道、而及时行乐,欲整难填,人心不满。历史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从古至今历史的荣耀有人津津乐道,历史的教训却无人去真的吸取,以至“犹矜白”者代代都有,北邙枯骨者大有人在,人只管身前,顾不上以后。

  三三九、人生无常盛衰何恃

  狐眠败砌,兔走荒台,尽是当年歌舞之地;露冷黄花,烟迷衰草,悉属旧时争战之场。盛衰何常?强弱安在?念此令人心灰!

  【译文】

  狐狸作窝的残壁,野兔奔跑的荒台,都是当年美人歌舞的胜地;菊花在寒风中抖擞,枯草在烟雾中摇曳,都是以前英雄争霸的战场。兴衰成败如此无情,而富贵强弱又在何方呢?想到这些,就会使人产生无限感伤而心灰意懒。

  【注解】

  砌:台阶。黄花:菊之异名。李清照“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评语】

  胜迹怀古,各有清怀。世事沧桑,情随境迁,李白在乐游原上唱出“年年柳色,灞陵伤别”,“西风残照,汉家陵阀”。东坡临赤壁而咏成千古佳句:“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刘禹锡的名篇《乌衣巷》和本段的意境不谋而合:“朱雀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玉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人生无常,盛衰何足恃?历史似乎总是循环的,但千万不可持“好了伤疤忘了疼”。“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的态度,这种态度太过悲观。但去争杀,在名与利中争来夺去又有什么价值呢?所以,人要修身养性,免蹈故辙。

  三四○、宠辱不惊去留无意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译文】

  对于荣耀屈辱无动于衷,心地安宁,欣赏庭院中花开花落;对于升迁得失漠不关心,冷眼观看天上浮云随风聚散。

  【注解】

  宠辱不惊:对于荣耀与屈辱无动于衷。去留:去是退隐,留是居官。

  【评语】

  中国人积累了几千年的人生经验,就像一本厚厚的书。开卷便觉触目惊心,名利场宦海浮沉,潮起潮落;富贵乡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所以雄心万丈地在仕途进取的同时,也很有情趣地在做出世准备,免得从金字塔一落千丈时万劫不复。官场少有长青树,财富总有用尽时,若练得宠辱不惊,去留无意的功夫,又怎会有凄凉与悲哀的心境出现呢?

  三四一、苦海茫茫回头是岸

  晴空朗月,何处不可翱翔,而飞蛾独投夜烛;清泉绿果,何物不可饮啄,而鸥号偏嗜腐鼠。噫!世之不为飞哦鸱号者,几何人哉?

  【译文】

  晴空万里,皑月当空,哪里不可以自由自在飞翔呢?可是飞蛾偏偏扑向夜烛自取灭亡;清澈泉水,翠绿瓜果,什么东西不可以饮食果腹呢?可是鸱鸽却偏偏喜欢吃腐烂的死鼠。唉!人间不作飞蛾鸱鸽事的人,究竟有几个呢?

  【注解】

  鸱号:一种像黄雀的小鸟,俗称夜猫子。

  【评语】

  看飞蛾扑夜烛,鸱号食腐肉觉得很奇怪。那里明明是火坑偏偏向死亡中扑,明明有鲜美之物却弃而不用。看物易,看人同样。人由于时代的局限,认识的局限,很多事情在别人看来是牛角尖自己却偏向里面钻,有的事在以后看来是错的、可笑的,当时却毫无顾忌,引以为正常。更可叹的是明知有害的,如物欲憎欲的过度追求决无好处,可人们偏偏难以克制私心杂念,纵容欲望。知苦海而不回头,实可悲叹,有时甚至还不知苦海在哪里就更令人叹惜。

  三四二、冷眼视事如汤消雪

  权贵龙骧,项雄虎战,以冷眼视之,如蚁聚膻,如蝇竞血;是非蜂起,得失猥兴,以冷情当之,如冶化金,如汤消雪。

  【译文】

  达官显贵,表现出龙飞般的气概;英雄好汉,像猛虎般打斗决胜;这种种情形冷眼旁观,如同看到蚂蚁被膻腥味道引诱在一起,苍蝇为争食血腥聚集在一起,令人感到万分恶心,是非宛如群蜂飞起一般纷乱,得失宛如刺谓竖起的毛针一样密集;其实这种情景如果用冷静头脑来观察,就如同金属熔化注入了模型会自然冷却,雪花碰到沸汤会马上融化。

  【注解】

  龙骧:骧,昂首飞腾。龙骧指气概威武。猬:刺猬,全身长满如计毛刺,一遇敌人毛刺勃起。冶:熔炉。

  【评语】

  历史的巨册往往是在龙争虎斗、狼烟滚滚中翻去了一页又一页;而你争我夺的结果却往往是白骨蔽野,生灵涂炭。最终留下的是残恒断壁,荒家堆堆。冷眼观之,先哲斥之为不义之战,诗人则叹为“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以此观人生世事,尔虞我诈,求富逐贵而又心机用尽的人何其凄凉也。人生舌短,岁月蹉跎,不能超脱于世就会被世俗所累。冷眼看世界是必要的,静心理世事是应当的。

  三四三、心月开朗水月无碍

  胸中即无半点物欲,已如雪消炉焰冰消日;眼前自有一段空明,时见月在青天影在波。

  【译文】

  一个人心中假如没有丝毫物质欲望,就像炉火化雪太阳化冰一般,决速而安然;眼前自会呈现一片空旷开朗景象,宛如看见皑月当空月光倒映在水中一般宁静。

  【注解】

  空明:形容光明透彻。

  【评语】

  欲望太过强烈,心神就会受物欲蒙蔽,以致头脑昏聩而不明事理。这不是要绝欲望,而在于说明欲望淡泊便能使心情轻松,心情轻松就好像“月在青天影在波”,这样既能明心见性又能通达事理。宋懦周敦颐说:“无欲则静,静则明。”心底清静,本性自现,本性现就会愉快,就会神清目朗,而见山水明而日月新。但无半点物欲不是一无追求,不是弃除物欲。什么事一走极端就会走向其反面,好事也会变成坏事。例如饮酒是乐事,也可成雅事,但如市井之徒光着脊梁吃三喝四狂喝滥饮,其喧嚣是噪音,其形象决非豪爽本性而是粗俗,至于过度饮酒则伤身心。诗是雅事,是情与怀的抒发,但为诗而诗,无病呻吟,以诗为玩物岂非褒读?事过头就会变质。

  三四四、森罗万象梦幻泡影

  树木且归根,而后知华萼枝叶之徒荣;人事至盖棺,而后知子女立刻之无益。

  【译文】

  树木到了落叶归根化为腐士,人们才想到茂盛的枝叶鲜艳的花朵只不过是一时的荣华;人一直到死后进入棺材,才会知道子女钱财毫无用处。

  【注解】

  归根:比喻事物结局归于根本。《传灯录》:“六祖慧能涅磐时答众曰:‘落叶归根,来时无日。’”华萼:萼,是花瓣的最外部。华,同花。”盖棺:指人死后入硷棺木,盖棺表示一个人生命事业的结束。

  【评语】

  俗话说“不撞南墙不回头”,是比喻人认死理,不被实际情况碰个焦头烂额决不甘心。林木花草只有春天才生机盎然,到了秋天便落叶翻飞,大雪飘来的时候便只剩下枯枝片叶,余皆化为泥士至春护花肥田。人不同于花草树木,到了盖棺时节,一切便晚矣,便无缘知晓世人的品评,无法再顾及子女玉帛的用处。既感如此,何必当初呢?做人不可等盖棺时再去行善,做事也不应采取这种临崖勒马始回头的方式,干什么事先应多考虑免致到时手,忙脚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菜根谭为人处事智慧 蒙养篇(四)
【四】 闲适篇 (132--231)
小窗幽记译文1
菜根谭全文带译文(注释)(中)
曹勇:心无物欲,即是秋空霁海;坐有琴书,便成石室丹丘。
咬得莱根则百事可为(60-99)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