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上巳节后,和您说说北京地区的七座流杯亭


那在本周四4月7日,也就是明天晚上7点,北京史地民俗学会副秘书长、本节目制作人、总撰稿小强,也将和北京历史文化研究者、北京五中英语教师杨征连麦,在“小强讲北京”视频号直播,和大家一起来说说北京的“坟”地名,欢迎您预约收看。

上巳节·修禊事·流杯亭

明仇英绘《曲水流觞图》

祓禊,音“服戏”,祓同拂,意思是去除。《后汉书·礼仪志》记载:“是月(即三月)上巳,官民皆絜(同洁)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音趁,疾病),为大絜。”就是说,这一天无论是官长还是百姓,都要到水滨去洗濯,不仅洗掉身上的泥垢,也去除疾病和不祥。所谓,“为大絜”,可以理解为“彻底干净一下”。因为捂了一冬天了,也着实该洗个澡了,不仅清洁身心,也为了预防疾病。

上巳日祓禊的起源,与春秋时期的孔子和他的学生不无关系。《论语》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孔子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共坐,孔子问四人各自的志向。三个人依次说了之后,孔子都不以为然。曾皙是最后一个说的,他说他最向往的就是:暮春三月,换上春装,和一伙年轻人结伴去沂水之滨洗浴、登上雩坛在风中跳舞,然后唱着歌回家!(“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孔子喟然叹道:“跟我的想法一样啊!”曾皙所说的,即是后来上巳日的祓禊。雩(音鱼)坛,在沂水之滨,高三丈,祭天求雨之用。曾皙的想法,当然也来自生活。《韩诗》中说:“郑国之俗,三月上巳,之溱、洧两水之上,招魂绩魄,秉兰草祓除不祥。”溱、洧两水,都位于今天的河南。似有这样一种可能:上巳日祓禊起于民间,由于孔圣人的倡导,被汉朝确定为节日,于是这个风俗便流传开来。



鼠麴和粉 以厌时气


是日,取鼠麴汁蜜和粉,谓之龙舌[米半],以厌时气。


三月初三这一天,采摘鼠曲草,用蜜汁加粉调和,做成饼团,叫做“龙舌[米半],可以治疗时气病。



江渚池沼 曲水流杯


三月三日,士民并出江渚池沼间,为流杯曲水之饮。


按:《续齐谐记》:“晋武帝问尚书挚虞曰:'三日曲水,其义何指?’答曰:“汉帝时,平原徐肇以三月初生三女,而三日俱亡,一村以为[忄在],乃相携之水滨盥洗,遂因流水以滥觞,曲水起于此。’帝曰:'若此谈,便非嘉事。’尚书郎束[析曰]曰:“挚虞小生,不足以知此,臣请说其始。昔周公卜成洛邑,因流水以泛酒。故逸诗云:羽觞随波流。又,秦昭王三月上已置酒河曲,有金人自东而出,奉水心剑曰:“令君制有西夏。乃秦霸诸侯,乃因其处立为曲水祠,二汉相沿,皆成盛集。’帝曰:'善!’赐金十五斤,左迁挚虞为阳城令。”


按:《韩诗》云:“唯溱与洧,方洹洹兮。唯士与女,方秉兰兮。”注:“谓今三月桃花水下,以招魂续魄,祓除岁秽。

《周礼》:“女巫岁时祓除衅浴。”郑注云:今三月上已水上之类。

司马彪《礼仪志》:“三月三日官民并禊饮于东流水上。”弥验此日。

《南岳记》云:“其山西曲水坛,水从石上行,士女临河坛。三月三日所逍遥处。”

周处、吴徽注《吴地记》,则又引郭虞三女。并以元已日死,故临水以消灾。所未详也。

张景阳《洛禊》赋,则洛水之流。

傅长虞《神泉》文,乃园池之宴。

孔子云:暮春浴乎沂。

则水滨禊除,由来远颖。


三月初三日,官民都到大江、小洲、池、沼边曲水作渠,“流杯”饮酒。

按语“《续齐谐记》说:“晋武帝问尚书挚虞说:'三月初三,引水成曲渠,(流杯饮酒),它的意义是什么?’挚虞回答说:'东汉章帝的时候,平原县徐肇在三月初生了三个女孩,可是三天内都死了,全村人都认为是件怪事,于是互相牵引到水边去洗濯,并且放置酒杯在水里任其流去,曲水的起源就出在这里。’晋武帝说:'象这样说来,曲水就不是件好事。’尚书郎束[析曰]说:“挚虞后生,不能了解这个典故,请允许我把这个典故的来源说说吧!从前周公旦选定、建成洛邑作为东都。借流水泛杯饮酒,所以《逸诗》说:“羽觞随波流。还有,秦昭王在三月上巳日,在黄河的拐弯处饮酒,有一金人从东边出来,献一把水心剑给他,说:(这把剑)可以使你统治西夏。等到秦国称霸诸侯,就在那个地方建立曲水(祠)。西汉东汉沿袭下来,都成了繁盛的集会场所’。晋武帝说:'讲得好!’赐给他黄金十五斤,将挚虞降职作阳城县的县令。”

按语:《韩诗》说:“溱水洧水花花响,大伙子,大姑娘,人人手里持着兰花香。”注解说:这里说的就是当今三月桃花水涨的时候,(人们到水边禊祭)去招还魂魄,消除一年中不吉利的事物。

《周礼·春官·女巫》说:“女巫掌管一年四季的祓除衅浴。”郑玄注释说:“就是现在三月三日在水边举行的一类活动。

司马彪《续汉书·礼仪志》说:“三月初三日,官民都在东流水上禊祭、饮酒”。足可证实这一天的习俗。

《南岳记》说:“南岳山的西面曲水边有个祭坛,水从石岩上流过,三月初三日,有身分的男男女女都到河坛去,在那里玩乐。”

周处、吴微注《吴地记》,又引用了郭虞三个女儿的事。都认为是上巳曰死的,所以人们到水边洗濯,去消除灾害。这事到底怎样,不很清楚。

张景阳的《洛禊》赋,写的是到洛水游玩的事。

傅长虞的《神全》文,写的是在园池宴饮的事。

孔子说过:暮春三月到沂水边去洗濯(见《论语·先进》篇)。

这样看来,到水边祭除灾,由来很久了。一起重温几句《兰亭集序》吧: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郭婧然 如事说)

魏晋以后,将上巳节改为三月初三,故又称“重三”或“三月三”。晋代王羲之写下著名的《兰亭序》,记载的就是这样一件事:“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永和九年即公元353年,在三月初三这天,王羲之偕好友谢安等四十余人,在兰亭举行修禊活动,留下了千古佳话。《兰亭序》中说:“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由此之后,曲水流觞饮酒赋诗,为后世文人所效仿。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中记载,在湖南湖北地区,每到三月三日,“士民并出江渚池沼间,为流杯曲水之饮”。

流杯曲水或曲水流觞,就是大家分坐在河渠两旁,在上游放置酒杯,让酒杯顺流而下。酒杯停在谁的面前,谁就取杯饮酒吟诗。这种方式也是古代流传下来的,据说是始于周公。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载:“昔周公卜城洛邑,因流水以泛酒,故逸《诗》云'羽觞随流波’。”

上巳日的祓禊仪式,逐渐失传,三月三到水滨洗浴,也被春游所取代。唯有曲水流觞、临流赋诗的风雅之举,被文人骚客们保留下来,但也不再到野外去找溪流了,而是在专门打造的流杯亭里举行。亭内凿有弯曲回绕的水槽,客人们依次围坐,任酒杯在水槽内流动,饮酒赋诗,以此为乐。

中国最早的流杯亭始见于三国时期的洛阳天渊池。天渊池是魏黄初五年(224年)魏文帝曹丕时期所凿,每岁三月上巳,百官公卿以至庶民多修禊于此。此后,许多地方都建有流杯亭。连邻国的高丽、日本都有了。

据统计,北京地区有过至少七座流杯亭。其中圆明园的两座已不存;妙高峰上七王别墅只剩下刻有水槽的石座。现存中南海里的流水音、故宫乾隆花园里的禊赏亭、恭王府花园的沁秋亭、潭柘寺的猗玕亭。

流水音为明代所建,为北京现存流杯亭中最古老的一座。位于中南海南岸、韵古堂东面,是建于水中的一座方亭。亭内石地上凿刻有九曲水槽,康熙皇帝题额“曲涧浮花”,乾隆题“流水音”。联曰:“积素坠枝全作雨,悬流落涧半成冰。”亭后假山上有人造瀑布流泉,水引入亭后,在水道中宛转回流之后排入湖中。乾隆有诗题流杯亭:“凭栏俯碧流,佳景喜相酬。素色因心静,清音与耳谋。仙人捧醇酎,春鸟弄箜篌。恶旨思前戒,盈科悟进修。”新疆大小和卓木叛乱被平定后,乾隆皇帝曾于上巳日在此处赐宴有功将士。

禊赏亭位于故宫乾隆花园古华轩西侧,建于乾隆年间。重檐攒尖顶,平面呈“凸”字形。亭四周绕以汉白玉栏杆,东西突出的抱厦内,地面凿有蜿蜒曲折、如龙似蛇的水槽。亭南有假山,山后有井,井前有缸,缸底有洞。人工从井中汲水注缸,水从洞中流出,经过假山流入亭中水槽。

潭柘寺的猗玕亭位于行宫院内,是为皇帝驻跸于此而建造的。这里有古松竹林,环境清幽。地面用汉白玉铺砌而成,蜿蜒曲折的水槽构成了一幅南龙北虎的图案。泉水从亭东北角的石雕龙口中吐出,顺石槽水道流入亭内,前后回旋,左盘右转,缓缓流过。乾隆皇帝曾作有题为“猗玕亭”的七言绝句一首:“扫径猗猗有绿筠,频伽鸟语说经频。引流何必浮觞效,岂是兰亭修禊人。”大意是说,此地风景宜人,来此赏游,不必效仿王羲之等人的修禊和曲水流觞。辛亥革命后,猗玕亭可供平民游览,成为潭柘寺十景之一“御亭流杯”。民国时旅行家田树藩有诗赞曰:“猗玕亭畔景殊出,修竹风清送晚秋。隔院钟声传耳底,石间泉水入亭留。”

恭王府花园里的沁秋亭位于园门东侧,为传统木质单围柱和方形屋顶,在建筑结构上,采用八角攒尖顶。亭后假山中隐有一眼老井。主客临流作乐时,令人从井中汲水注入水渠,井水缓缓流入亭内水槽。水槽从东西看像流水的水字,南北看像长寿的寿字,取“水常流,寿常有”之意。

在流杯亭里饮酒吟诗,那是有皇帝的年代王公贵族们附庸风雅的游戏。而普通百姓会在这一天携酒踏青,到大自然中去享受春天。《康熙宛平县志·风俗》记载:“三月三日,风和景丽,(百姓)临流醉歌,有古修禊遗风焉。”

(原标题:上巳节·修禊事·流杯亭)

来源 北京日报   作者 宗春启

门头沟潭柘寺的流杯亭

 潭柘寺行宫院中有一座方亭,名叫“猗玕亭”,是一座木结构四角攒尖顶的四方亭,顶覆绿色琉璃瓦,红木立柱,亭高2丈,长、宽各丈余,白石台基,梁架油漆彩绘。远看和一般的亭子似乎并无什么差别,近看则是大有文章。亭内用汉白玉铺地,石面上刻有一条弯曲盘旋的石槽,宽、深各10余厘米,其所构成的图案十分奇特,从南向北看像龙头,而从北向南看却又像虎头。水从亭外东侧一个汉白玉雕的龙头口中流出,沿引水石槽从东侧入亭,几经旋转之后,从西侧流出。弯曲的水道比直线距离要长好多倍,放上一只小纸船作为标志,流出亭外要用很长的时间,这座亭子的奇妙之处就在于此。“猗”指带水的美妙玉石;“玕”指像珠子一般的美石,清代乾隆皇帝之所以赐名为“猗玕亭”,正是为了显示雕刻有象形图案汉白玉铺地石的奇妙。


  这里是清代所建的行宫院,是当年皇帝来潭柘寺进香礼佛期间居住的地方。当年乾隆皇帝在游寺期间,经常与王公大臣们围坐在亭边,玩一种名叫“曲水流觞”的游戏:将一只带有双耳的竹制酒杯盛上酒,放在流水的入口处,让酒杯顺水漂流,如果酒杯在谁的面前倾倒或者停住,谁就要罚酒一杯或赋诗一首。乾隆皇帝曾特意为流杯亭题诗一首,名为《猗玕亭》:“扫径猗猗有绿筠,频伽鸟语说经频。引流何必浮觞效,岂是兰亭修契人。”
  流杯亭是中国的特有建筑,“流杯”亦称“流觞”,本是古时每年三月上已日(三月三日)临水沐浴、招魂续魄、除灾求福的活动。随着历史的演进,这种“祓除不祥”的活动渐渐地和春游联系了起来,以至于后来发展成为临流赋诗、饮酒赏景、尽游宴之乐的风雅之举。西周初年,周公建洛邑,建成之后,在洛水上泛起带羽翼不下沉的酒杯,以示庆祝,这是流杯习俗的起源。后来,这种游戏逐步由室外缩小到室内,所以这种亭子就叫“流杯亭”。《字源》对“曲水流殇”的解释是:“在曲折水流中泛杯而饮,三月三日之酒宴。”


  三国时期北魏曹操的孙子魏明帝曹睿,在洛阳的天渊池南侧石头上雕凿出盘曲的水道,引水流觞(酒杯),欢宴作乐,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流杯亭,此后“曲水流觞”就成为一种专门的饮宴娱乐形式,在南北朝时期已相当普遍,许多地方都建有流杯亭。“曲水流觞”有两大作用:一是欢庆和娱乐,二是祈福免灾。流杯亭分为两种形式:一是在亭外布置流觞曲水,讲求自然天成之美;另一类是在亭内的石座上凿成水渠,这是明清时期流杯亭的基本形式。中国最有名的流杯亭是浙江绍兴的兰亭,东晋时期王羲之与友四十余人在兰亭“曲水流觞”,各作诗文,并结成集,由王羲之作序。这就是著名的《兰亭集序》,也是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得力之作,成为后人摹临的名帖。到水边嬉游,以消不祥称为“修契”,此后“兰亭”和“修契”就成为了流杯亭的代名词。宋代官家匠作监李诚所著的《营造法式》一书中记载了流杯亭的图样,证明当时这种建筑样式已经相当普遍了。到了明代,流杯亭在中国南北方都已存在,到清代则成为了皇家一种专用的建筑形式。流杯亭的建筑形式于1000年前传到了高丽,后又传到了东瀛,现今韩国和日本均建有流杯亭。


  流杯亭不是随便什么人都可以修建的,清代时期,那是皇家的特有建筑。北京的流杯亭共有六处七座,即故宫乾隆花园的“契赏亭”、中南海的“流水音亭”、圆明园的“坐石临流亭”和“寄情咸畅亭”、恭王府花园的“沁秋亭”、北安河七王坟退潜别墅的流杯亭,再有就是潭柘寺的“猗玕亭”。这七座流杯亭中有四座建在皇家园林和皇家内院之中,两座建在亲王府邸,而这两位亲王也非普通亲王可比,恭亲王奕䜣曾任议政王,享受“双王”俸禄,权倾朝野,曾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炙手可热势绝伦”的人物;醇亲王奕譞是光绪帝的亲父,宣统皇帝的祖父。即使是潭柘寺的流杯亭也是建在皇帝的行宫院之内。在北京众多的寺庙中,潭柘寺独享此荣,可见其地位之高。
  圆明园的流杯亭早已被英法联军烧毁,中南海是中央政府所在地,故宫乾隆花园和恭王府的流杯亭只许看不许玩儿,七王坟退潜别墅的流杯亭亭子已经不存,石槽还在。要想玩儿“曲水流觞”的游戏,只能到潭柘寺来,所以每当水道放水的时候,都有人叠几只小纸船放入水道中,效仿“曲水流觞”,以此为乐。

作者:袁树森

来源:京西时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曲水流觞,慕兰亭|唐人|王羲之|辛弃疾|千古名句
新媒体文学II 曲水流觞 【323期同题诗合集】
曲水流觞:故宫中的园林雅趣
你知道曲水流觞是怎么来的吗?
雨中访兰亭
中华传统节日诗话9:上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