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当孩子出现这些心理问题,父母该怎么办?| 科通社

六一儿童节,作为家长的你也许会给孩子买礼物,带孩子出去玩,然而,孩子的心理问题更不能忽视。孩子爱打游戏?上课不能专心学习?你的乖宝宝也会撒谎了?遇到这些问题,该怎么办呢?我们特邀心理治疗师,为你解答这些孩子常见的问题。

文/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精神医学与临床心理科 心理治疗师 朱梅芳

1. 明明为什么总是爱玩游戏?

明明爸妈最近总是为明明着急,原因是他太爱玩游戏了。一开始批评明明,他还能听话,但过不了两三天,就又开始玩了,每天都要玩四五个小时,为此爸爸还打过他。昨天班主任给妈妈打电话,问明明是不是生病了,怎么没有来上学?爸妈询问他半天,才知道他去网吧打游戏了,爸爸大怒,对他又是一顿暴打,可内心中不禁又有疑惑,该怎样做才能让明明不再沉迷于游戏呢?

对于很多小学生来说,他们本身渴望和外界接触并且被外界所认可,如果现实中无法满足,游戏却很容易让他们有成就感、满足感,则他们很容易对游戏着迷。但是如果孩子们长期沉迷游戏,不仅对他们的视力有很大影响,也会让他们慢慢丧失现实世界里的人际交往能力。

心理治疗师根据描述的情况,帮助他们分析了原因:

1.缺乏爱和情感沟通。

其实明明并不是个笨孩子,也不是个坏孩子,只是过于沉迷游戏,很少说话。在家庭中,妈妈性格比较急,当他做错了事情,经常批评他。爸爸也是经常靠责备和打骂来教育他。他们不了解明明,不知道孩子在想些什么,也不懂得如何与他说话,不能平等地与他交流。明明缺少被家人关爱,经常感觉很孤独,而游戏能让他得到一种心灵上的补偿,他可以在游戏中和网友交流,倾诉烦恼,分享喜悦,暂时忘记生活中的不快。

2.对学习的不合理认识。

明明爸妈只重视明明学习,却很少关心他真正的生活和情绪状态,很少去关注明明的需要,而丰富多彩的游戏画面和内容,又能给明明带来轻松愉快的感觉,因此当他觉得学习有压力、困难时,不知道如何解决,就会选择用游戏来逃避。

3.缺少朋友。

明明是独生子女,爸妈由于工作忙很少能陪伴他,让他出去玩又不放心,只好让他待在家里,他没有朋友可以一起玩,觉得无聊了就只能靠打游戏来打发时间。

基于明明的现状,心理治疗师提出了几点建议:

1.多和明明进行情感交流,让他感觉到父母无条件的爱。父母平时生活中要多关心他,了解他在学校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倾听他的想法和需要,鼓励他迎难而上,让他感到自己不是孤单一人,身边还有父母的陪伴和支持。

2. 父母首先要以身作则,同时要合理控制明明玩游戏时间。

父母首先要以身作则,少玩游戏,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而且对明明玩游戏的时间要严格控制,每天不能超过固定时间,而且一定要坚持,久而久之他就会把这个作为一种行为规范来遵守。另外父母也可给予奖励机制。比如:可以和明明协议写完作业后可以玩多长时间的游戏,坚持几天后父母可按他的表现奖励孩子,适量的表扬会比严格的禁止更容易让孩子接受。

3.培养明明多方面的兴趣,让他多和伙伴们玩耍。父母有空时要多带他到户外玩,亲近大自然。鼓励他多和伙伴们在一起玩,多交些朋友。如果他有兴趣,也可以教他一样乐器,或学游泳、打球等。

2. 妈妈,我不想做笼中的小鸟

暑假,正在写奥数作业的文文看着窗外天空飞翔的小鸟和广场上玩耍的小朋友们,眼神里满是羡慕,她深深的叹了口气,脸上浮现出了与年龄不符的愁眉苦脸的表情:“我什么时候也能出去玩啊?我什么时候才能有自己的生活啊?”

在文文的印象中,爸爸妈妈眼中好像只有她的学习成绩。如果考试成绩不错,妈妈会给她做一顿好吃的。考不好,她肯定会被批评,甚至挨爸爸的打。这学期她的学习成绩有所下降,爸爸妈妈给她每个周末都安排了学习加餐:周六一天上奥数学习班,周日上午补习英语,下午还要去学小提琴。他们没有给她任何玩耍休息时间,甚至连暑假也没有放过。可文文的成绩并没有大幅度提升,反而在家不爱说话了,只是把自己闷在屋里。

当今社会,学习成绩决定了孩子的一切。学校在给孩子减负的同时,父母却给他们增加了负担砝码。这样沉重的负担加在他们稚嫩的肩膀上,怎能受得了?孩子们在感觉自己生活灰暗的同时,不免产生焦虑、悲伤、抑郁等负面情绪。

心理治疗师根据情况,帮助文文爸妈分析了原因:

1.对成绩和特长的不合理认知。

很多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把自己所有的期望都寄托在了孩子身上。这种心情虽然可以理解,但是对孩子来讲,这样的压力和负担实在是太重了些。孩子最重要的是优秀品格的培养和良好习惯的养成,学习成绩和有无特长,只能是孩子生活中的一部分,不可作为评价一个孩子好坏的唯一标准。这样的孩子成长起来,才有可能有很好的长远发展。如果父母只在乎孩子的成绩,那就会给文文一个信息:爸爸妈妈是爱我的成绩,不爱我,只有我考好了才能得到爸爸妈妈的爱,他们爱我是有条件的。这样,文文是感受不到父母的爱的,再加上学习遇到了挫折,她更不知道该怎样解决,或向谁求助,时间久了,她感受不到学习的快乐,反而更觉得没人可以说话,会产生悲伤、抑郁的情绪。

2.人格特点。拥有过于内向、敏感、追求完美、好强性格的孩子通常会缺乏朋友和兴趣爱好,容易将事件灾难化,内心安全感不足、归属感不强,信心极易受挫。

心理治疗师建议她的父母做到:

1.端正观念,给予孩子真诚的关心和足够的爱。首先父母不要把自己未实现的愿望强加到孩子身上,要把关注点由孩子的成绩和特长变成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习惯,不要把成绩作为评价孩子好坏的标准。父母要做文文的朋友,应该抱着真诚和宽容体谅的态度和文文深谈下,了解孩子成绩下降的原因,明白她的需要和内心所想。交谈时,父母要要有耐心,要真正的理解文文,告诉孩子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或挫折是难免的,是件磨练人的好事情,给她以必要的信心和勇气。在谈论中,父母还可以谈论自己过去成功或失败的经验教训,让文文能感受到父母是和她在一起的,是她坚实的后盾,给她以安全感。

2.培养孩子多种兴趣,鼓励其多交朋友,多面发展。父母空闲时间应尽量多陪孩子,可以和文文一起游戏活动或做体育锻炼,培养她对生活的热爱,鼓励其多交朋友,让他在健康的环境中成长,远离负面情绪。

3. 我的孩子是不是得了多动症?

小伟是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最近,老师经常向小伟的母亲丁女士反映他上课纪律问题,说小伟不好好听课,总是在椅子上坐不住,一会动动橡皮玩玩铅笔盒,一会又叠纸飞机飞来飞去,影响其它同学,偶尔能安静几分钟,过会又不行了。老师怀疑这个孩子有多动症,让家长带着孩子去检查,可检查后医生说没什么问题。

孩子们多少都会有类似症状,只不过随着年龄的增长会减少。他们的分心程度与年龄成反比,年龄越大,注意力越强。孩子在不同时期,其注意力一次性集中的时间是不同的。小学一二年级的孩子,注意力一次性集中的时间在10-20分钟以内,超过这个时间,孩子会感觉到累,容易走神;三四年级的孩子,可坚持到30分钟左右;到了五六年级,便可增加到40分钟以上。造成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比较复杂,有多种可能性,如:课程单一枯燥,孩子对课程提不起兴趣;或者孩子能力较好,认为课程太简单,觉得无味;也可能孩子天生精力充沛,如多血质,做事情不易持久;或孩子学习负担重,心理压力过大,非常紧张和焦虑,也会导致孩子注意力无法集中。此外,孩子生病或太过疲累,也可能出现注意力涣散的情况。因此要具体原因具体分析。

在排除孩子器质性原因后,心理治疗师向提出了几点建议:

1.兴趣是最好的动力,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比如,经常让孩子大声读书,大声读书时多个感官都参与活动,可以很好的集中孩子的注意力。此外,帮助孩子学会积极的思考,学会提问,父母最好不要提前给孩子讲很多课本的知识,而是激发孩子对课堂的兴趣与好奇,鼓励他们带着问题上课堂,也可鼓励他们在课堂上对老师的讲课内容进行思考提问,让孩子把课堂看作获取有效信息的地方,这样的课堂更能使孩子注意力集中。刚开始时,最好选一门孩子比较感兴趣的课程,然后逐步迁移到其他课程中。父母也可让孩子在规定时间内分阶段完成学习任务。如果孩子能够专心完成,父母要给予一定鼓励(表扬、抚摸、亲吻等),并让他休息5-10分钟。再以同样的方式完成下面的学习。当孩子能够做得很好时,可逐步延长一次性集中做题的时间。

2.给孩子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孩子专心学习时,要排除外在环境的杂音干扰,尤其不要让他看到他喜欢的电视节目和玩具等,使孩子的心灵逐渐沉静,投入到学习中去。另外,父母也不宜随便打扰,以免给孩子养成依赖家长的习惯,影响孩子注意力的形成。

3.训练孩子的注意力,从他感兴趣的事情入手。训练开始前,先要寻找孩子的兴趣爱好,然后在他的爱好中挑选一些安静的项目,从这些项目开始训练注意力,比如陪小伟做游戏,如拼图游戏等,或者讲一个吸引人的故事,根据故事来提问,或让孩子复述故事。训练要逐渐加大难度并延长时间,这对培养孩子的耐心和专心度是个切实可行的办法。

4.多鼓励孩子,不要给自己和孩子以“注意力不集中”的不良暗示。不要吝惜自己的赞美,也不要把他与他人做比较,而是对孩子迈出的每一步努力,给予鼓励与肯定。另外,加强孩子的体育锻炼,让孩子多跑步、拍球、跳绳,常进行有氧运动,加强血液循环功能,也是防止孩子精神疲倦、锻炼协调能力,提高注意力的好方法。

4. 我的孩子怎么撒谎了?

小志7岁了,他的谎言让妈妈不知所措。比如,小志跟妈妈说:“老师要求我们买橡皮和铅笔刀,学校旁边那家店就有卖的”,其实是小志看到别的同学有,心里很羡慕,便谎称“老师要求买”。在家里,他打碎了新买的花瓶,妈妈责问他时,他说是邻居家的孩子弄坏的。有时他没写完作业就谎称老师没布置那么多;回到学校,他就说作业本忘记带了。考试若考不好,就骗父母说成绩单还没发,然后自己在成绩单上模仿妈妈的签字。

说谎是孩子发展过程中特有的现象。幼儿期认识能力和思维能力尚未发展完善,常因幼稚无知而说谎;学龄前期儿童富有幻想,常将幻想与现实掺和在一起,为了满足自己幻想中的某些欲望而说谎。这是儿童想象力发展的一种表现,是可以理解的语言表达方式。在这种情况下,家长不应该对孩子严加惩罚。但当孩子进入学龄期,如果父母发现孩子仍然有说谎的行为,那么就有必要找出问题的症结了,既不用大惊小怪,但也不可掉以轻心。

分析原因:

1.小志的撒谎既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也是为了逃避惩罚,是为了避免一些令自己感到不愉快的事情发生。他们在做事时不仅想做好,很大程度上也想让父母、老师高兴,从而得到更多奖励。如果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要求过于严格,把学习成绩看的非常重要,这些都有可能成为孩子的压力来源,当孩子不能面对这些压力的时候,就会选择撒谎来逃避矛盾冲突,撒谎就成了孩子的护身符,成了逃避惩罚而做出的无奈选择,时间长了就是一种习惯。

2.情感交流的缺失。父母很少跟孩子进行情感交流,孩子很没有安全感,做错事情后,他不了解父母会有怎样的反应,于是出于保护自己不受惩罚的目的就会说谎。

为了改变现状,心理治疗师也给小志妈妈提了一些建议:

1.倾听孩子,多跟孩子进行情感交流。父母要多留意小志的言行举止,多了解小志的需要,让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的关爱,让他知道父母是可以原谅、宽容他的错误的。此外,父母对他的要求、期望值要合理,以免小志因为达不到父母的要求而说谎。

2.冷静的和孩子沟通,弄明白撒谎的原因,提高孩子的是非观念与培养诚实态度。父母不要轻易的将小志说谎与他的道德品质画等号,也不要大发雷霆,而是要冷静地和他进行交流,尽可能弄清楚事情的经过,弄明白孩子为什么不说真话,再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父母应强调诚实的重要性,可告诉小志:爸爸妈妈喜欢诚实的孩子,虽然爸爸妈妈不希望你做错事,但更不希望你撒谎。同时要明确告诉他撒谎的种种害处和要付出的代价,使孩子在思想上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然后,给孩子承认错误和改正的机会,鼓励他主动承认错误并积极改正,并对改正后的诚实行为进行赞赏。如果父母就认定小志是一个爱说谎的孩子,对孩子的任何行为都采取不信任的态度,即使说了真话也不相信,这种情况易导致小志破罐子破摔,并易产生逆反心理。

3.如果孩子故意撒谎,屡教不改,可适度责罚。父母也应让孩子明白撒谎是要受到谴责和惩罚的,但是责罚的形式、内容、程度都要实事求是。如果孩子撒了谎而没有承担任何的后果,那等于是在默许孩子撒谎,纵容孩子不正确的行为,助长撒谎的习惯;如果责罚的过了头,孩子心中觉得委屈、不公或者更多的恐惧,就不能心平气和地接受批评和教育,甚至产生逆反。因此,父母要站在就事论事的立场上面对小志的撒谎问题,不包庇,也不把问题扩大,既不要让孩子觉得“撒谎没什么大不了”,也不要因为责罚过重而引起其它的负面影响。

总结:孩子是父母的宝贝,每个家庭都有爱孩子的方式。父母在给孩子提供好的生活条件时,千万别忘了和他们进行情感上的交流,做孩子的大朋友,这比满足孩子的生活需要更重要。愿您的宝宝在家庭的怀抱里茁壮成长。

“心理咖啡”栏目由北京科技报社与天坛医院神经精神医学与临床心理科联合主办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年底了,该治治孩子的坏脾气了!哭闹时责罚、冷处理能让宝宝变乖吗?
亲子教育中的心理游戏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上课不认真听讲,多半问题出在家里面
孩子上课总是坐不住,小动作不断,注意力不集中惹的祸
5招舒缓宝宝打针恐惧
3-6岁儿童早期教育《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