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明代篆刻艺术的入古出新论(下)篆刻讲堂九十六

昨天我们介绍了入古出新论,特别是技法上的入古出新。类似昨日介绍的徐上达的论述,对于印人的启迪,乃是将技法与通变之理的融合,所谓由技法近乎于道,从而使印人进入一个自由的境界,那么在这个自由境界里驰骋创作的具有个性的篆刻家,想要阐明自己的“入古出新论”,则显得更为强烈。

在这里要介绍的是,这些观点多见于明代万历中后期,特别是篆刻家在自己的创作印谱中的序跋之中,这一现象在此时是一大特征。正如元代的一些印论多出于一些印谱的题跋相似,只是元代的印论中,对于“入古出新论”没有叙述,也是限于当时可以动手自治印章的文人不多,也未形成明代万历时期的后期。

明万历时期,因为仿汉热潮的兴起,摹刻秦、汉古印风靡一时,此时出现的摹古印谱,是初具半创作特征的印谱。

明代篆刻家程远印作

明代篆刻家程远印作

明代篆刻家程远印作

明代篆刻家程远印作

明代篆刻家程远印作

明代篆刻家程远印作

​明代篆刻家程远(字彦明,江苏无锡人)的《古今印则》即是这样的一本印谱,其择秦、汉印及明代著名印人佳作而摹辑成谱。成书于万历三十年(公元1602年)。姚士麟即在这种具有半创作性质的印谱问世时,便敏感的意识到印人入古出新、借古开今的潜在意义,他在为程远的《古今印则》中的题跋中写道:

厥后自汉迄今,法缘代变,总云不离皇颉五百四十字母。惟始矩局方内,巧配波偃,因体成势,存乎其人。彦明此刻,汇选瑰奇,摘腴成旨,诚为昆吾家千古笔阵。昔程邈从篆生隶,开古为今,兹彦明由隶入篆,驱今为古,则程氏后先可谓恢复开家,而紫泥黑水,当称一门带砺矣。

姚士麟的观点,可以视为其时有见地的文人艺术家对篆刻创作的一种崭新认识的代表,这种认识即认为印章艺术必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建立自己时代的风格,即“法缘代变”。

另一位此时的篆刻家归昌世(字文休,号假庵,江苏昆山人)更是在《印旨》小引说道:“每谓文章技艺,无一不可流露性情,何独于印而疑之?”印既是性情之流露,自然“因体成势,存乎其人”。印章艺术的人格化必然导致印人在印章创作中展示个性。可见姚士麟所谓的“开古为今”和“驱今为古”,乃是主张印人以个性开宗立派。

正是如此,万历时代的“入股出新论”为形成时代风格,为形成流派,开拓了印人的广阔视野。在古代传统(此时主要是指秦、汉印)的基础上,印人们企图超越前代、超越师辈的热情在“入古出新论”中充分表现出来。

明代文人俞安期在《梁千秋印隽序》中,主张“代各异法,人各异巧”。他以“若拟而非拟,若创而非创,化腐为奇,得神遗迹”,把明代开篆刻先河的篆刻家何震的从“拟”到“创”,从“入”到“出”,会八代之精,成一家之制的成功秘诀展示给大家。对于篆刻艺术的开宗立派,文彭、何震是不得不提的,文彭的贡献在于引石入印和其独特身份对篆刻艺术的推动,而何震的贡献更多在艺术成就之上。

明代另一位篆刻家赵宦光在《金一普印谱序》中,主张超越古人。盛赞当代的印家,并疾呼“人且不让,况让古乎”。甚至有些论述有些薄古颂今。但是细细的读过,可以了解到赵宦光更加重视的是不为泥古所滞,变今是其内心的追求,他不仅仅认为今人于印学的创造是“盛事”,而且笃信今人出古人之上,所以他所言的“人且不让,况让古乎?”的着眼点在创新,而并不是刻意的薄古颂今。

我们可以看到其时篆刻艺术的蓬勃发展,篆刻家层出不穷,特别是此时的印章已经由实用工具变为一门艺术,所以在创作思维上的入古出新论才更加的为大家所接受和认可。

其时另一位师法何震的篆刻家吴正旸在自己的印谱《印可》的序跋中给出了自己的“入古出新”的模式。

予无所师承,以古为摹,融会诸家,独虑心得。字画笔法,与主臣差不相类。主臣得之为主臣,我得之为我耳。(何震,字主臣)

这种模式中与其余诸人的入古出新模式有所区别,在入古与出新中间加进了“融汇诸家”。当明代何震开创的“雪渔派”被摹拟者弄得面目全非之时,吴正旸公开的表白,鲜明地以“通变说”表明了自己虽师法何震,而更加的崇尚个性的立场,在“古”、“我”之间,说明了他既向师辈学习,又决心超越师辈的意向。这里不难分析“以古为摹、融会诸家”的过程,实即是“通”的过程,有作为的印人无不是在“通”前贤之后而自立门户的。所以“独虑心得”在这里则可视为思变的关键了。

在明代的印论和印谱的序跋中此类入古出新的论述数不胜数,类似之上和昨日文章中的文字还可以列举出很多。“入古出新论”之所以成为无数篆刻家遵循的规律,正是因为它揭示了印章艺术的发展方向,促使流派篆刻艺术时时注入新的血液。

通古则有源,思变则常新。篆刻既然是艺术则必然要创造,前人的创造是今人的传统,不重视前人的创造,尤如不重视自己的创造,更谈不上创新。同样拘泥前人而停止不前,看不到自身价值的人,也不会有真正的创新。

小结:

明代的“入古出新论”,亦为周应愿所奠定,其《印说》中就专列“变化”、“创新”二章,至于变通则贯彻其文章始终。而篆刻艺术的“入古出新论”也明显受到了其时文艺界个性思想解放的影响,在后世也常常作为艺术审美标准而出现于印人制定的印章批评框架中,并对后世有深远和广泛的影响。

文章的最后我们列出一些后世印人的名言,感受下“入古出新论”对后世的影响。

古人篆刻思离群——清·丁敬

天下几人学秦汉,但索形似成疲隆,我性疏阔类野鹤,部首束缚雕镌中——吴昌硕

秦汉人有过人处,全不在蠢,胆敢独造,故能超出千古——齐白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朴清俊|周莲池拟秦印作品赏析
著名书画篆刻家侯勇创作《百鼠印谱》贺新年(原创)
古人印谱 美国 哈佛大学 图书馆 收藏 明朝万历刊印1602
清代书法家代表人物——钱松,工书善画,嗜金石文字,犹精篆刻
王羲之有自己的印章吗?他会篆刻吗?兰亭序上面的印章
印石印纽及篆刻知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