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书随笔:大汉帝国在巴蜀(上)

作者饶胜文在进行史学研究时,特别注重对地理形势的研究,这一点很合我意。所以他的有关研究都配备了大量的历史地理形势图。这个本子是有关刘备的蜀汉政权兴亡之断代史。作者以早期有限的史料中钩沉理线,尝试对刘备何以在纷乱中崛起,又坐困于蜀地,最终没有能像汉高祖、光武帝那样成就霸业的原因进行探讨。算得上学术著作,很扎实。

备哥出于寒末,三十岁到四十岁阶段,左投右靠的,先后投奔过卢植、曹操、袁绍、刘表、刘璋,通过这种投靠,逐步建立起声望和人脉圈。随后与孙权结盟,挫败曹操一统天下之志,最终偏安一隅,成就一番事业,却又郁郁而终。可能最引人关注的,就是还在左投右靠时期的刘备,何以让那么多的人都公认他是一个英雄,包括曹操在内,也都这么认为——这可是难以想象的事——没有高的起点,也没有什么惊人才华和成就,凭什么就能有声望?

刘备确实在幼年时期就展现出了鸿鹄之志——曾经指着自己家院子里的一棵高大桑树说,吾必当乘此羽葆盖车。他15岁之前随母亲制鞋织席为生,15岁之后开始读书,却不喜欢读书,喜欢狗马、音乐和衣服,喜欢到处结交豪杰,结识了一些富商——这些富商后来都成为他起家时的赞助商。

刘备出身确乎是皇族,不然他也做不到能在15岁开始读书时,就能和同宗同门兄弟们如公孙瓒等一起成为九江太守、海内知名的大儒卢植的学生正是卢植给他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平台。卢植是东汉大儒马融的弟子,文才武略都很强悍,曾经平定过张角的黄巾军起义。后来为董卓所忌,卢植就投了袁绍。卢植去世之后,曹操尊其为士之楷模。

在求学期间,刘备结识了两个后来的牛人——公孙瓒和郑玄。公孙瓒其时是豪门大族,对自己的小弟刘备很关心,提拔刘备到青州当平原相(相当于县处级)。黄巾军起义影响到了青州,把孔融围在了都昌,孔融得知旁边就有个刘备驻扎,立刻向刘备求援。刘备以三千兵解除了黄巾军包围,救了孔融。孔融是何等人物,立刻对刘备赞赏备至——有了孔融的背书,刘备的声望和信誉就有了积累

郑玄也是当时的大儒——不要小看这些大儒,应该就相当于现在的所谓国师、国家政策研究室主任之类的。郑玄的门生遍及当时各类强权手下,到处都是关系。各派势力都会对他施以极高礼遇刘备通过郑玄,随便递个名帖,就能结识一些当代豪杰

他就是通过孔融和郑玄的介绍,认识了徐州牧陶谦(相当于现在的省委书记兼军区司令)。在陶谦与曹操相争徐州时,刘备又解救了一次陶谦,随后即被陶谦提拔为豫州刺史(相当于地市级)由此进入了当时青州、徐州一代的贵圈。在官员和知识分子中融合,一是让他能够在这些你来我往的交流中得以学习带兵治国的知识和道理,二是给了他持续积累和滋养自己名望的平台和机会。

从大家对他的关照和评价来看,刘备做人确实有一套——既能带兵,也能通文,还懂得治理,更重要的,与什么人都能谈得来——所谓有德,有雅量,就是这么来的正是在徐州这个当时重要的政治经济枢纽,刘备得以结识了几个一直追随他到蜀汉的忠实粉丝。虽然说刘备不怎么喜欢看书,但他并非全然不理会书籍,从他留给他儿子刘禅的书目来看,他的视野并不狭隘——汉书、礼记、六韬、商君书等,这个书单展示出了刘备的知识结构——以兵家、法家等经世致用类为主

陶谦去世之后,他的朋友圈一致推举刘备领受徐州,成了徐州刺史(相当于省会市委书记)。后来由于袁术和吕布势力范围与刘备发生龃龉,他在曹操眼里有了可资利用的价值,曹操遂把刘备封为镇东将军、宜城亭侯(军区司令,省部级了),正式策名于东汉朝廷——提拔你,一定是你要有可利用之价值,不论这个价值是你的能力、资源还是背景家世。从此,刘备从依附于人的部属,以四年时间即跻身豪强之列

其后,刘备不敌吕布,被吕布夺了徐州,投奔许昌曹操。曹操为其出兵,攻灭了吕布,随后把刘备封左将军,用于对付袁术。由是刘备登上了当时东汉的政治中心——许昌的舞台。在许昌,他的影响力遍及曹操幕府,没有人不对此人不重视。也就有了青梅煮酒那一段。

曹操之所以会认为刘备和自己才叫英雄,其实是出于一下衡量——当时被推举过州牧这个职位的人,只有袁绍、曹操和刘备三人。袁绍是武力胁迫他人获得的推荐,曹操因杀人较多遭人忌恨,只有刘备是众望所归地被推举为徐州牧。同时,袁绍本来就是贵族出身,曹操的老爸曹嵩可是当过太尉国防部长的,起点都很高。也唯独只有刘备确实是从底层干起来的。

刘备从徐州跳到许昌,使自己的影响力借助首都这个政治平台,持续放大。

关于后来史书中所说的“衣带诏”,即汉献帝给了董承和刘备密旨,让他们起兵反曹清君侧。经作者反复考证,认为不过是刘备后来自立称帝的一种政治宣传而已。因为刘备在反曹之后,并没有一直举着“奉天罚罪”的义旗来反对曹操,而只不过是占据蜀中之后才开始时不时说两句。可能当时“衣带诏”事件的主谋应是董承,董承之前联络过刘备,刘备也参与其事,刘备着实也无法与曹操共事,遂借曹操委派他出兵拦截袁术,叛曹而去。

董承这个未成功的联络,反倒是给刘备的后半生提供了一个不可多得的政治主题——清除污秽,恢复汉统。要在群雄纷乱之中崛起,实现人心归附,坚定明确的政治目标是极其重要的。

刘备随后攻占徐州,很快就聚集起上万人——可见他在徐州的影响力。曹操高度重视这个对手,在官渡之战前夕居然都抽空来攻击刘备。刘备兵败,到青州投奔袁绍。袁绍在官渡败给了曹操,刘备又投奔荆州刘表。不论是袁绍还是刘表,听到刘备来投,都是亲自出城到郊外迎接——袁绍还出城两百里迎接!这种声名和威望,确实是连曹操都达不到的

我们看着他东奔西跑成天跳槽的,但是,你看他——与公孙瓒一起对抗袁绍,与陶谦一起对抗曹操,与曹操一起对抗袁术,与袁绍一起对抗曹操。而实际上,他并不是每跳一次槽,就从零开始,他却是始终都在积累。这种游走于列强之间如鱼得水的态势,好像也没有谁能做到

所以说,表面上看到的是刘备当上高管之后(拜将封侯)一直都是东奔西逃的,看起来到处被战败,但实际上,他的声名和威望没有受到丝毫减损,反而一直在积累和放大。不然诸葛亮凭什么看中了这么一位看起来连自己地盘都没有的枭雄。

这就是一种平台和地位带来的势能!一旦你突破了人生之路上的瓶颈——对于刘备而言,就是在平原相和豫州刺史阶段——相当于现在厅局级干部阶段,通过贵人助力(公孙瓒、陶谦)和自身修为,上升到了一个能策名朝廷的阶段——拜将封侯,可能相当于现在的省部级阶段,那么你的势能就完全不一样了。平台和位置不一样,同样的东奔西走,同样的业绩,带来的影响力是完全不同的

到荆州之后,刘备前十年的积累,已经为他成就了足够的声名和威望,接着,他需要的就是一个政治主题。

刘备在荆州相当于被闲置,颇感无事可做。不过他最大收获是结识了政治军事助手——诸葛亮。有了著名的隆中对。

关于隆中对的得失分析,已经汗牛充栋。作为一篇名传千古的策论,隆中对确实不失为战略分析和规划的范本。不过,隆中对里也有一个当时看起来较小的缺陷,到后来却成了决定蜀汉国运的大问题

隆中对最成功的地方在于,简要而精准地分析了当时天下形势,各种势力之间的关系,并且提出了“跨有荆益”进而“外结孙吴”的战略——即据守荆州,然后向西图谋益州,以长江为防线,向东与孙吴联盟,共同抗曹。这基本上构划了刘备军政集团此后二十年的走向

不过,隆中对最大的缺陷在于——作为一个战略规划,它重于军事地理形势分析,却对刘备军政集团缺乏清晰准确的政治定位。什么是政治定位?那就是道义主张、价值诉求和政治目标。隆中对有关政治定位只有两句话“霸业可成,汉室可兴”。问题就在这个“霸业”和“汉室”的模糊性上

为什么是霸业?那只是给自己定位为与孙权、曹操一样的军阀割据,顶多是扶助汉献帝匡扶汉室,自己能够成就一番霸业,而非“帝业”。这说明,诸葛亮对于刘备集团的定位仍然是天下诸多势力中的一支。

汉室就更麻烦。汉室是哪个汉室?刘备自认为是高祖刘邦这一系下来的,而汉献帝则是刘秀这一系下来的。复兴汉室是指的哪个?不清楚。当年汉光武帝刘秀起兵,实际上也遇到过同样的问题——在他之前已经有了更始帝,已经有了明确的臣属关系。所以在邓禹等人的撺掇之下,刘秀比较干脆地抛弃了更始帝一系,另立自己的派系,举起高祖正统的大旗来招揽人心

刘备此时确实处于一个相对尴尬的境地。他自己也好,诸葛亮也好,也依然认为一切行动都应当在当前汉献帝政治框架之内,才符合当时的形势。可问题在于,曹操和孙权也都在这个框架之内,他们已经占据了较为有利的政治位势

比如,曹操一直都是在匡扶汉室自居,虽然挟天子,但他毕竟仍然是通过汉献帝的绝对权威来下达各项指令的。天下仍然奉许昌为帝都。而孙权则更灵活——周瑜给孙吴的定位,也一样是在汉献帝政治框架之内——对抗曹操,也明确指出其名为汉相,实为汉贼——也就是说,孙吴也是替汉室在执行清君侧之令。不论曹操,还是孙吴,定位都非常明确。

也正因为诸葛亮尚未提出明确的政治定位,“跨有荆益”、“外结孙吴”的军事战略,缺乏了政治灵魂。这导致后来刘备拒绝孙权有关联合夺取益州的建议,自己率军去夺了益州,吃了独食——这种行为可谓缺乏明确政治定位的典型,是刘备在经营事业过程中重大的败笔。此举既使得巴蜀本地人对刘备集团始终持有怨恨之心,没有民心基础,也导致孙权对孙刘联盟失去了信任,而刘备的一心西顾,给了孙权以“荆州可图”的诱惑,又刺激孙权后来背盟而袭取荆州

从这个角度来看,孙权后来背叛联盟,夺取荆州,并非孙权在道义上或政治上的错误,从根源上看,乃是刘备在战略上缺乏明确的政治定位所致

这中间的精细之处,就像哈伯斯坦姆在《最寒冷的冬天》把韩战的起因,大部分归结于杜鲁门政府对亚太地区战略定位不明确导致的错误所致——即,由于美国政府对亚太区域战略的不明确,导致艾奇逊在国情咨文中阐述亚太防御圈时遗漏了朝鲜半岛,这个遗漏进而导致苏联和金日成产生重大误判——美国是否有意收缩防御线,让出南朝鲜,这样的不明确表态,刺激金日成产生了赌一把的心态,发动了对南朝鲜的进攻

在地缘政治上,一方政治军事战略的不明确,有可能就引发意外事件,导致区域政治军事力量的失衡,进而引发政局动荡甚至战争。

隆中对在政治定位上模糊,决定了此后二十年孙刘联盟的脆弱性,以及刘备集团在战略上欠缺明确的政治目标和价值判断,也就决定了蜀汉的国运。

北边曹操平定袁绍之后,紧接着剑指荆州,开始南征,以军功来增加自己成为丞相,进一步封王的理由。刘备没有想到的是,刘表的儿子刘琮竟然在没有告知他的前提下,投降了曹操。曹操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占据了刘备准备据守的荆州。当然,曹操也没有想到,此举引发了奠定他势力天花板的一场著名会战——赤壁之战。

作者指出,大多数熟悉三国史的人都忽略了赤壁之战的一个前提——赤壁之战实际上是周瑜主动侵入荆州发起的攻势战役,而非被动应战!不然就无法理解,为什么曹操经此一战,居然就此退走,不再南进。——如果是曹操主动进攻江东,一场战争的失败,不足以让曹操全盘放弃,他完全可以继续守着荆州,等待时机即可,为什么要整个退出江南呢?

原因很简单,曹操并不想与孙吴作战,他只是以武力解决荆州,然后以政治手段解决江东(曹操的强悍在于,他很早就看出,解决孙吴江东只能用政治手段,而非军事手段,这一点,刘备没有看到)。因为,曹操其实与孙吴是姻亲关系,两者虽然尿不到一壶里,但实际上仍然相互承认上下级关系;而且,孙权集团内部很多人确实都与曹操系统有联系,并非毫无政治操作空间。到刘备集团被击溃,投奔孙吴之后,曹操幕府里的谋士们谈论的,乃是孙权会不会杀掉刘备,而不是如何进击江东。威慑与政治笼络,乃是曹操对付孙权的主要构想。

诸葛亮在战前所指出的曹操在占据荆州之后所具有的诸多不利,曹操会不清楚吗?他之所以没有做出相应的防范和改变,乃是因为他并不想与孙吴发生战争。只要给他足够的时间经营荆州,诸葛亮所说的那些不利条件,都会被改变

曹操怎么也没有想到,周瑜也看到了这一点,并且采取主动进攻的战略,让曹操失去了时间。

为什么孙吴会主动进攻?也是因为作为军事统帅的周瑜,相比诸葛亮而言,太有政治头脑的缘故。在周瑜之前,孙氏的江东事业乃是承袭自袁术,孙权之父孙坚乃是袁术下属,后进取江东,割断了与袁术的联系,正式确立自己为匡扶汉室的一支地方力量,这一政治定位来源于张昭。到孙策之后,江东事业持续扩大。到了孙权手中,这种政治定位开始发生动摇——以周瑜和鲁肃为代表的少壮派开始登台。周瑜和鲁肃构想了一个政治定位——抛弃原有的匡扶汉室定位,创立一个全新的江东帝业定位,也就是把孙吴打造为一个新的帝国。周瑜的构想相当宏伟,确实不输于诸葛亮的战略——他想着以长江为界,向西拓展,占有荆州益州,依长江天险,可让孙权一统江南为帝。这当然与张昭等老一辈以匡扶汉室为己任的势力发生了矛盾,匡扶汉室就必然意味着不能与代表汉献帝的曹操对抗。这种矛盾非常激烈——在三国演义中,就成了激烈的争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诸葛亮《隆中对》试析
几分钟看懂三国历史,从起源到灭亡,都理清了
古史今说:日本地图中的魏蜀吴争霸,三国鼎立史分分钟秒懂!(第280期)
刘备本来有一次统一全国的机会,但是被关羽坑死了!
三国最被低估的人物,三分天下的谋略比诸葛亮早八年。
他谥号大帝,曹操对他赞赏有加!但却因1本书为人诟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