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头条·书声]独家专访:“乡土之子”茅盾奖得主乔叶:童年可供写作一生。

文  燕子

第十一届茅盾奖获得者作家乔叶做客“今日头条”出品的《头条·书声》读书访谈节目,她在谈自己创作《宝水》时说:这是一个乡村之子不断回归的过程。

最难忘的是她说的一句话:童年可供写作一生。

这句话让我想起《我在岛屿读书2》的一期节目里,作家莫言、余华、苏童、程永新一起畅聊童年趣事,莫言说:刚开始写作,都是从童年写起的,当你开始写童年的时候,你就走上了文学创作道路。

​回忆曾经看过的书籍,的确,每个大作家都不可避免回忆了自己的童年。

比如高尔基的《童年》,罗曼·曼兰的《约翰·克里斯多夫》,再比如,鲁迅的《朝花夕拾》,林海音的《城南旧事》,萧红的《呼兰河传》,余华的《在细雨中呼喊》,以及丰子恺,汪曾祺,季羡林这些大师级的作家,他们也都是回忆了自己的童年生活。

最喜欢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妙趣横生的百草园,桌子上刻了“早”字的三味书屋,睡觉时摆个“大”字的长妈妈,雪地里逮麻雀的闰土,还有夜晚划着舟去看夜戏的情景……鲁迅眼中的童年是那么美好,每次看这本书,感觉特别亲切,我常常能想起我的童年的点点滴滴,因为无论哪个年代的孩子,童年快乐都是相通的,都是纯真的,无邪的,纯粹的。

可能那时才懂,所谓文学作品,就是帮助读者唤醒自己的美好回忆。


​我们走在人生的路上,总会在某个时刻,回望自己的来处——童年,写作的本质就是回忆。

​我想对正处在童年的孩子说:好好感受人生中最难忘的儿童时刻,用笔写下正在发生的或者即将发生的故事,用文字记住童年,是因为记忆是个靠不住的家伙。

童年和故乡,一个是时间,一个是空间,两者之间有着微妙的情感,乔叶是土生土长的农家孩子,她说故乡对她来说,意味着是她命中注定的精神基因。

精神基因,说得真好!

一片水土,一方人情,我们虽然身处繁华的城市,与故乡渐行渐远,但这是地理距离上的遥远,在我们的心里,其实离故乡很近,在我们的骨子里,都有着故乡的烙印,可能突然听到一句方言,一个口音,一下子就拉到了故乡,这些就是故乡赋予的独特基因。

就算是网络时代,也弥漫着一股乡土人情,网络直播间,主播一句“家人们”,一下子就拉近了彼此的距离,这种特有的朴素的乡亲乡情,是我们中国的特色,特有人情味。

故乡,每个人魂牵梦萦的地方,无论我们走的有多远,一旦踏上故乡的路,心情是波澜起伏的,目光所及都是亲切的,这里有我们无法忘记的童年,看着熟悉的山川树木,看着从小生活的一方土地,心柔软起来,这片生我养我的地方,是独属于我们的精神家园。

乔叶说起获奖作品《宝水》,她说,这是一个乡村之子不断回归的过程。

写作的意义,就是通过文字,怀念我们不断失去的东西,比如,童年,那个叫做故乡的地方,那里生活的人,那里曾发生的事。

书海漫卷,声声入耳。《头条 书声》作家访谈,茅盾文学奖得主乔叶的分享很精彩,感受“乡土中国”的魅力,这种朴素的乡土之情,很治愈人心。

《头条·书声》读书访谈类节目,一档治愈节目,听作家讲读书,讲阅读,在书卷中看各位名家笔下的中国风貌,感受人间书卷里的烟火气,浪漫又不失诗意的生活,值得期许和守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茅盾的读书秘诀,一本书读三遍都读些什么?
《乡土.爱写作》2019年3月下刊发散文《故乡的竹子》。
微头条
春节临近,春联荟萃,集中观赏,让你过瘾!(可供爱写春联的书友们参考,由于头条限量只能上传18幅。)[...
故乡是我生命的一部分
《走出村庄的人》读后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