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论语启示录246:孔子老子心相通
导读
孔子门下的四大学霸谈各自的志向,为什么看起来胸无大志的反而最受孔子肯定?孔子对弟子的能力信心十足,又为什么希望他们懂得谦让?为什么从孔子不经意的一句表态就可以知道他和老子的心是相通的?为什么后世的道士和儒生分别是老子和孔子的罪人? 
想收听上面音频,请点击上面绿圈 
《论语》先进篇里最后一则,相对来说比较长,而且有五个人物,完全可以拍成一个小短剧。主要是孔老夫子和他的四位学霸,闲聊各自的志向。
0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镜头由远推进,在孔子家的客厅里,老人家跪坐在那里。因为那个时候都是跪在席子上,每人前面一张小桌子。
左边两位同学,右边两位同学,陪着老师一起坐着闲聊。这四名同学分别是子路、曾皙、冉有和公西华。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这个时候,镜头逐渐推向孔子,给老人家一个特写。孔子说:我呀,也不过是比你们大了那么几岁,你们呢?不要因为我年长,又是你们的老师,而不敢说,有什么心里的顾忌。
你们平时总是说:没人了解我呀,没人了解我。假如现在有人了解你们,你们能怎么样呢?
02
这时候镜头由近再往远拉,坐在孔子旁边的,与孔子年龄相差不大的子路同学,嗖的一下就站起来了。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性子最急的子路率先站起来讲:“一个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家,还夹在大国的中间,而且还受到别的国家军队的欺负侵略,国内还在闹饥荒,老百姓还吃不饱。
如果让我子路去治理的话,只要用三年,我就让那里的老百姓勇敢善战,而且明白道理,遵守规矩。”
听了子路慷慨激昂的表白,孔老师没有说话,只是微微的笑了一下。而且这种笑呢,还似乎带点轻蔑和不认同的感觉。
03
一个特写镜头,孔子把头转向了冉求.。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孔子转过头问冉求,说冉求同学,那你怎么样啊?镜头推向冉求,冉求把身子立直,很恭敬地回答说,而且是不急不慢。
“方圆六七十里,或者是方圆五六十里这样一个小国,如果让我去治理的话呢,也只要三年,就能让那里的老百姓丰衣足食。至于推广礼乐和教化,那得靠真君子来实施了,恐怕我的能力不够。”
04
孔子听了冉求的话,没有表态,而是接着问公西赤:“公西赤啊,你又想干什么呢?你又会怎么样呢?”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这个时候应该给公西赤一个特写镜头,他应该会显得稍微有点局促,有点害羞,想讲又不敢讲的样子。
“我呀,可不敢说一定能做到,不敢说自己有多大的能力,我只是愿意学习。在宗庙里祭祀啊,或者是诸侯国会盟中间接待外宾呢,我呢,可以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小的傧相”。
也就是在祭祀和外交活动当中,能起到一定的作用,而且还不是最关键的人物,只是小相。
我们就可以看出来,公西赤是明显的谦虚,说话谨慎和小心,孔子依然没有表态。
05
如果这是一个短剧,整个过程当中,背景一定有鼓瑟的音乐。
旁边,曾参的父亲曾皙,一边听孔老师和三位同学聊天,一边在鼓瑟弹琴。别人都已经发表过自己的意见了,就差他了。孔子开始问他:
“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孔子问完了,这位曾点同学,还没有停下他鼓瑟的动作,只是慢慢地把乐曲进行结尾,最后铿的一声结束弹奏,把琴放下。
不紧不慢地站起来,从容的回答说:“我和他们三位说的应该不太一样。”或者说“我的想法跟他们三位是不一样的,不同的。”这个时候孔子开始表态。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孔老师说,那有什么关系呢?不过是随便谈谈各自的志向罢了。这时候曾点才扬着头,悠然自得的说: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我们可以看,曾皙明显要比其他三位同学更洒脱,更自然。他用他语言描绘了一幅画面,一个场景。
到暮春三月,也就是晚春,快到夏天了,天气已经比较热了,大家都已经穿上春天的衣服。
约那么五六个成年人,再带六七个小孩子,大家呢一起到沂河边洗一洗,再到舞雩台上去吹吹风,然后唱着歌走回来。
与其他三位同学谈的都是治国理政不同,曾皙同学很强调追求无为和自然,更接近于道家的那种生活方式
这个时候孔子开始表态了: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孔子长叹了一声:唉,我是赞成曾皙的想法呀!
06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该说的也说了,该聊的也聊了,子路、冉有、公西赤三个人站起来离开了。但是曾皙没有走,他留了下来,想跟孔老师再聊几句。
问孔子:“他们三位同学讲的怎么样啊?”孔子随口答道:不过是各人谈谈自己的志向和想法罢了。
曾皙不甘心,接着问:
“夫子何哂由也?”
说老师,你为什么要笑子路呢?你好像不太认同他呀?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孔子回答说:“治理国家呀,应该要讲理讲让,你看他说话一点都不谦虚,都不知道礼让,所以我才笑他。”
曾皙同学喜欢打破沙锅问到底,又接着问
“唯求则非邦也与?”
难道冉求讲的不是治理国家吗?因为冉求要比子路谦虚得多。他说,一个小国方圆五六十里,而且呢还只能帮这个国家丰衣足食,没有办法推行礼乐。
孔子怎么评价冉求的志向呢?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孔子是说:“哪有六七十里,或者方圆五六十里见方的地方,不是一个国家呢?”
其实言外之意,冉求他也有治理国家的能力,只不过是他说话的时候留了余地,没把话说满。他知道谦让,这是冉求和子路的区别。
子路是雄赳赳气昂昂的,大英雄气概,而冉求就相对的更圆融,更谦逊一些。
曾皙一定要老师把每一位同学都点评一下,接着又问:
唯赤则非邦也与?
公西赤讲的不是管理国家吗?因为公西赤把自己的姿态摆得更低,只是做治国当中的某两项工作里边的,还是非最主要关键岗位的角色。
孔子心里很明白,公西赤这是谦虚谨慎,他告诉曾皙说: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宗教祭祀和诸侯会盟,外交活动、祭祀活动,有这两样最关键的内容,这不是一个诸侯国又是什么呢?如果公西赤只能做一个小相,那谁又能做大相呢?
其实公西赤也完全有能力治国,而且能治像样的诸侯国,只不过是他懂得礼让,懂得谦虚而已。
孔子对自己的弟子很了解,他说第二,谁敢说第一呢?就这意思。
07
把这则《论语》读完了之后,我就有这样一个深刻的感受,那就是老子、孔子两位圣人是相通的。
孔子为什么那样的赞许曾皙,按理说,孔子教出这么多学生是希望他们干大事的,希望他们能治国理政,能够当大官啊。要不孔子为什么要周游列国去推行仁政呢?
但是,从他的内心深处,他是渴望天下太平,能够无为而治,大家不要你争我夺,每个人都能学会让,都能做到老子讲的: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大家都不去争夺,反而能让天下和谐。
而且作为一个读书人,作为一个知识分子,最大的渴望不是当大官,做大事,而是能够道法自然,能够像曾皙讲的那样简单而快乐。
其实,孔子周游列国去推行仁政,那是迫不得已而为之,是那个时代太糟糕了,而他老人家不甘心,渴望改变这个局面。
老子他老人家跟孔子的做法是相反的,这个时代,我没有能力改变,干脆骑个牛躲了。而孔子是迎难而上。
圣人的内心深处,他们所向往和追求的,或者他们看重的东西,应该是一致的。
所以我特别认同一个说法:道士是老子的罪人,儒生是孔子的罪人。
大家非得要争谁对谁错,谁好谁坏,谁先谁后,谁高谁低。其实,内在的原理,最根本的东西应该是一致的,是不二的。
所以呢,咱们读《论语》的时候,也尽可能的把诸子百家其他圣人的书,拿过来一起读,也许我们会对圣人的心意更能心领神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论语?先进?子路等侍坐章》资料
八.要尊重每一个人
安得山水好畅怀——《论语》悟读【273】
《论语·先进第十一》原文、注释、翻译与解读
49、圣人发过牢骚吗?当然有,而且很多——长夜孤灯话《论语》
《读论语.先进》孔子的理想社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