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庸启示录049:为什么明白祭祀就懂治国

导读

中庸书中为什么说,明白祭祀天地和祖先的道理,治国就易如反掌呢?治理国家为什么不能单纯靠法律?为什么治理天下,先要调教人心呢?调教人心的三个关键是什么?中国的礼教,最后为什么又会成为阻碍民族进步的原因?

想收听上面音频,请点击上面绿圈 

《中庸》的第19章,结尾的时候,子思先生告诉我们:明乎郊社之礼、禘尝之义,治国其如示诸掌乎!他老人家提醒我们,只要明白了祭祀天地、祭祀祖先之礼的意义,那么治理国家就像看手掌上的东西一样容易了。用今天的话讲,明白了祭祀天地、祭祀祖先,它的方法、它的意义、它的原理,那么就算治理一个国家也易如反掌。这对于今天的我们是很难理解的。

01三月份精读《中庸》的时候,我给自己提出这么一个问题:为什么说“明乎郊社之礼、禘尝之义,治国其如示诸掌乎”呢?当时,自己思考并写下的心得,我今天拿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国再大,终究大不过造物主,上天的意志必须遵从,上天的地位必须敬重。哪一个有大成就的人,敢称全是由于自己的努力?所谓时机不对,努力白费,也就是老天爷不伸手帮忙,自己累死也没用。就算鼓励人要去奋斗的人,也要承认三分天注定。成大事的三要素中,天时永远排在地利和人和的前面。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古代还是现代,人们都相信有一个更神秘、更强大、更公正的存在。因此,要祭天、要遵循天理。国君祭祀天,应该是指望老天爷伸手帮忙,而不是出手捣乱、搞破坏。

02治国的君主是人,天下的草根百姓也是人,而治国齐家本质上都是处理好人际关系。人际关系在家中最重要的要求是孝,更准确的概括是父慈子孝。父母爱孩子,而孩子长大以后更爱父母,这本质上是一个太极图。一阴一阳之谓道,这和天道求衡的法则极为吻合。一旦把这个原则放大到治国,就是君父和子民的关系。规模扩大了,但基本的法则不变,而治理的关键之一是顺序,是责、权、利的分配。一方面,按爵位、按年龄、按辈分、按功绩,可以去确定先后顺序。de另外一方面,不同的人位置不同,就自然有与其位置相对应的责、权、利。这些在祭祀的时候体现的最为充分,因此明白郊社之礼,治国就是示诸掌乎。

03在当年写下的这份心得基础上,我们再引申思考。如果一个国家,从上到下都没有敬畏心,都不害怕天理,光靠法律去约束和惩罚人,那么这个国家是不是一定能治理好呢?答案一定是否定的。再追问一下,如果一个国家从执政者到普通的百姓都敬畏天道,都相信头顶三尺有神明,都害怕做了坏事被老天爷算账,都知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那么,国家管理起来是不是要相对容易得多?也就是说,这个国家能不能治理好,有一个非常大的前提条件,那就是执政者和基层的百姓有没有敬畏心,行为上有没有分寸感。如果大家都没有敬畏心,完全向钱看,唯利是图、为所欲为,那一定会天下大乱。而且光靠法律,是制约不了所有人的。法律的大网织得再密,它都有漏网之鱼。所以,国家举行祭天、祭地的仪式,就是要让执政者和天下的百姓都能够敬畏天理。让每个人内心都有一个监察部门,都有一个提醒的声音,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一方面对天理敬畏,另外一方面对于无形的天地有感恩之心。这样的话,整个社会的人心就会变好,至少不会变得太坏。管理天下,先要调教人心。调教人心,通过这些祭祀活动,上行下效。如果大家都有感恩之心,都有敬畏心,社会会和谐的多得多,那些很过分的事情就会少的多得多。

04另外一方面,我们还应该看到,祭祀祖先本质上是礼。而礼的本质又是理,天理的理。符合天理的行为就是有礼,不符合天理的行为就是无礼。什么叫符合天理?那就是一阴一阳之谓道,那就是一个人的行为,必须跟他的身份、地位、年龄、爵位甚至和当时所处的环境、场合相匹配,要和那个场合对自己的要求相合。不同的场合对人的行为有不同的要求,祭祀的时候是最讲究排序的,职务上的分工也是最有讲究的,谁在前,谁在后都是有依据的。完全是根据自己的顺序,也就是要与自己辈分、爵位、年龄、能力正相关、相匹配。这本质上就是中庸之道。所谓中庸之道,有其辈才有其序,有其位才有其序,有其能才有其职。也就是,在祭祀的时候,一个人的站位,跟他的辈分直接有关,跟他自己的爵位直接有关。吃饭、喝酒、行礼的时候跟你的年龄又直接有关,祭祀的时候安排你什么工作去做,根据你的能力直接相关。如果大家都能有这个思维和这个行为,这个社会就非常的有序。每个人都不越位,都把自己的事干好。这样的话,社会就不会乱。

05尤其是通过祭祀祖先的时候,能够通过死人的力量,让活人产生感恩之心和敬畏之心。如果每个人都有感恩之心和敬畏之心,那么就不太容易去犯上作乱,就自然而然会尊敬自己的父母,在外面就会尊重自己的上级。这样的话,社会就更加的有秩序。也就是说,祭祀天地也好,祭祀祖先也罢,首先还是让全天下的人都有敬畏心和感恩之心。如果全天下的人都不做白眼狼,都相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那么大家就不会乱来,社会就会安定。

06还有,如果通过祭祀的时候,每个人都树立了我所做的事儿,我所处的位置要根据我的年龄、根据我的辈分、根据我的爵位、根据我的能力相匹配。大家也就都不会有太多的非分之想,这个社会的秩序就不容易乱。敬畏心、感恩心和这种分寸感,如果每个人都有了,这个国家、这个社会就和谐了,就稳定了,出大乱子的概率就低了。这也就是为什么子思先生告诉我们,明白“郊社之礼、禘尝之义”治国就如“示诸掌乎”了。

07站在今天的我们,回头再去看中国的历史,我们会发现,再好的形式,再好的仪式,随着时间的推移也会僵化。子思先生讲的“郊社之礼、禘尝之义”,内在所包含的法则和原理是不变的,但是在行为的体现上,应该是与时俱进的。我们可以看出来,中国当年之所以走下坡路,就是原来的这种礼教变得僵化,没有与时俱进。所以,今天我们让自己的行为有礼,让全天下人有敬畏感和感恩心,让每个人都能够明白自己的身份、地位和自己的权利、义务,这一点不变。但让大家明白这个道理的方式要与时俱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王阳明:敬畏与洒落 | 悦读
寒衣节:怀敬畏之心,感恩一切
今日中元丨又是一年七月半,为天堂的亲人点一盏心灯!
槐轩学说 | 刘沅:《中庸论》
彭放|感悟《论语》的人文情怀之【3·12】【3·13】祭神如神在
“慎独”与“内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