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武宣中学初31班简史
userphoto

2023.09.26 广西

关注

谨以此文,敬献给武宣县中学校庆110周年!如有谬误,敬请指正。


仙城书院教学楼:一层,左为初30班教室, 右为初31班教室;

          二层,左为高8班教室,右为学校图书馆。

      编 写 组    苏斌生 (执笔)                王荣生(原学习股、修改) 

黄美琦(原文艺股) 

   黄刚毅(原 班 长,病故)       

       2016年7月  初版,南宁;2020年6月  再版,南宁             

前 言     

武宣中学座落在风景秀丽的黔江之滨,背靠文庙,面对武宣老八景古碛滩和新八景五马拦江,南大门正对文笔峰。

它的前身是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始建的仙城书院。奔腾不息的黔江昼夜不停地述说着武宣中学的昨天和今天。

国有国史,校有校史,一个教学班亦应有一部班史。以史为鉴,温故知新。

编写初31班简史,起源于一张于1965年7月1日照的初31班同学毕业合影照片。在20年前的1995年,也是初31班同学毕业的第30年,王荣生同学趁原班主任蔡汝新找他为儿子蔡 健办理转移职称档案到广东的机会、获得同学毕业时、大部分同学未获得的毕业相,然后将毕业相送到武宣照相馆翻拍并重晒后送给本班同学。

凝视着这张久违的、珍贵的历史照片,一张张熟悉又略显陌生的笑脸,又浮现眼前。

在手机微信聊天的时候,王荣生、黄美琦、黄刚毅、苏斌生四位同学总想弄清一些问题,即这个班原有多少位同学?他(她)们是谁?现在哪里?老同学现在过得好吗?

一朝同学一世情,三年同学如亲人。四位同学有一个共识:要尽最大的努力,想方设法,通过各种渠道 ,编写一部初31班简史,弄清上述问题。特别是2006年10月,初30、31班同学毕业41周年在母校聚会涌现出浓浓的同学情,更坚定了我们编写班史的信念。

2016年3月,编写工作正式开始,6月完稿,历时3个月。v

我们确定了编写的四项原则:一、遵重历史,忠于事实;二、尽可能详细;三、初中毕业后各位同学的工作、学习和家庭情况不编入班史,逝世同学姓名在《八、学子奋发》内加黑框;四、时间起于1962年9月,初中毕业后的同学聚会尽量列入简史。

岁月如梭,沧海桑田。鉴于年代久远,资料欠缺 ,编写工作只能能迎难而上。

资料来自编写组人员的电话、短信、微信、登门采访,并参看2013年版武宣县中学校志编委会的《武中校志》。   

我们可以负责任地说,班史资料翔实可信。但是,史料绝非易得,编写组人员在采访和收集史料工作时所经历的曲折与艰辛,只有本人方解其中味。

我们在编写过程中,得到社会的肯定,更得到同学们的鼎力相助。夏大锁、刘治浙、石恒飞、韦荣滨、臧贤军、朱丽辉、覃寿琛、徐炳民、韦明智、李少鸿、黄志光、周东正、罗宝森、黄祥铮、王占群、周静帼、陈礼成、骆秀荣和初30班林东强等同学为班简史提供了宝贵的史料。

班简史照片系王荣生、苏斌生提供或拍摄。

值此《武宣中学初31班简史》定稿付梓之际,谨向关心、支持简史编写工作的社会人士和同学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编写班简史是我们新的尝试,无编史模板,也无同类史书借鉴。限于编者水平以及年代久远、资料久缺等因素,错漏在所难免,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说明﹕黄海花改名为黄刚毅,夏大锁改名为夏江南,李啟平改名为李燎原,覃英厘改名为覃智锋,罗宝森改名为梁宝森,周静帼改名为周俊华。                            

一、优秀学子

1965年7月1日,初31班全体同学毕业暨老师合影留念。其中,校领导和老师10人,同学36人。左起:

一排:朱丽辉、黄美琦、周静帼、韩淑琴、李水姣、覃英厘、韦荣滨七位女同学;

二排韦明智、周光宅(英语老师)、吕淑贞(化学老师)、周东昌(物理老师)、蔡汝新(班主任、政治老师)、覃益成(校党支书)、吴宏泰(主持工作副校长)、王著尤(教导主任)、陆国寓(物理老师)、覃驰能(代数、几何老师)、吴树芳(图画老师);

三排:黄诚伦、陈宁、周东正、黄恒埠、徐炳民、黄志光、臧贤军、罗宝森、程广华、李喜山、王荣生、陈水发、赵绍业;

四排:石恒飞、覃兰桂、苏斌生、陈礼成、李啟平、张洪、李帖坤、刘治浙、吴国良、黄海花、覃世农、覃国元、覃桂初、李祖昇、武述光。

二、青春记忆

韦明智同学保存的校徽

韦明智同学保存的毕业证

封面

内页

陈水发同学保存的毕业证

封面

内页

重大更正:毕业证中1964—1965学年度, 应为1962—1965学年度。

1964年春节,夏大锁(左上)和韦荣滨同学合影

1964年6月2日,韦荣滨(左上)和钟小凤(初30班)同学退离少先队留影

1965年6月,学友合影。左起:邓宝玉、黄美琦、李水姣、韩素琴

1965年女同学毕业合影。左起,

前排:韩淑琴、朱丽辉、韦荣滨;后排:黄美琦、李水姣、周静帼、覃英厘。

1965年5月29日,学友留念。左起:前排 黄海花、覃延波(初30班)、韦建廷(初30班),后排 吴国良、覃世奎(初30班)、覃世农。

黄海花

王荣生

李帖坤

周东正

三、学校建筑

教学楼、图书馆

仙城书院讲堂

教学楼北面一层,左为初31班教室,右为初30班教室。

被封门的戏台和运动场,运动场原设置多个篮球场和400米跑道。

学校南门

今曰学校东门,2018年8月摄影。

四、校史悠久

武宣中学历史悠久,前身为创办于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的仙城书院,历经乾隆、光绪、宣统、民国,民国二年(1913年)改办为武宣县公立中学校,由此揭开了武中的帷幕。至2016年武中已有103年历史。

母校有着光荣的革命斗争历史,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中共武中支部在此诞生,宣传革命思想。四十年代,“子夜社”、“秘密读书会”相继活动,反内战、争民主。武中堪称革命的摇篮。

1944年,日寇入侵广西,学校疏散到河马武兰村办学,次年秋复迁回县城。

1947年秋,武宣中学始设高中部。据1948年调查统计,全校共有高中一个班,学生30 人;初中6个班,学生304人。

1947至1949年,每年招收高中新生1个班。

1949年12月1日,(农历一九四九年十月十二日),武宣全境解放。

1952年9月,武宣县和象州县合并为石龙县。1954年8月,武宣中学改名为石龙县中学分部,1955年又改名为石龙县第五初级中学。1962年4月,撤销石龙县恢复武宣县、象州县,又复用武宣中学校名。

1958年秋,武宣中学再设高中部,成为一所完中,第一届招生2个班,约70人,编为高一班和高二班。

1961和1962年,国民经济发展受到阻碍,根椐中央领导同志关于“少办些学校,把它办好”的精神,每年分别招收高中班1个,初中班2个。1963年后,国民经济得以恢复,每年分别招收高中班2个,初中班2~4个。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前夕,全校共有高中班6个(高9、10 班,高11、12班,高13、14班),初中班9个(初32、33、34、35班;初36、37、38班;初39、40 班),全校有学生700多人,教职员工50多人。

1961年秋,武宣中学解放后第一届高中毕业生参加全国高等学校招生考试,考取高校15人。1962年、1963年是教育低潮年,两年考取高校不到10人。1964年,参加高考37人,考取高校15人。1965年参加高考38人,考取高校20人,占52.6%。

1966年7月,全国范围内开展“文化大革命”,教育秩序大乱,学校基本处于停顿、瘫痪状态。全国停止招生,武宣中学当年高中、初中毕业生全部失去升学机会。

1969年春,学校秩序暂时稳定下来,招收高中2个班,初中2个班。

1970年,武宣县委决定下放武宣中学,武宣中学的大部份教师下放到各公社,学生回各公社中学就读。武宣中学校址改办《武宣县共产主义劳动大》,后相继办《武宣县中等专业学校》、《武宣县中等师范学校》、《武宣教师进修学校》。

1977年12月31日,武宣县委决定复办武宣中学,定名为《武宣县中学》,并确定原址留给县教师进修学校,另择马鞍山北面,武柳公路东面的地方为新校址(即现在校址)。1979年9月破土动工。

1978年秋,武宣县中学恢复招生,招收高中班2个,仍在旧址上课。1979年秋起,每年招收高中班4个(其中1982年因校舍未落成仅招2个班),1983年秋至1987年秋,每年招初中班1个,1988年起,每年招收初中班2个,至1999年停招初中班。90年代后期,多次扩招高中班,2000年起,每年招生在12个班以上,部份年度招生达15个班。

1982年秋,武宣县中学新校舍基本落成,学校始由旧址迁新校址。2003年建校90周年时,全校有高中班36个,高中生2134人,任课教师109人。

2013年10月,学校百年校庆,拥有高中班41个,在校学生2618人,任课教师171人。

武中英才辈出,桃李遍布天下。如知名作家、原广西文联主席、广西第一届文学院院长武剑青,知名书法家、原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主任编辑黄吴怀,中山大学二附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口腔颌面头颈外科主任潘朝斌,暨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莫测辉,留美博士谢春、蒙国将,广西凯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覃登选,广西优秀青年歌手廖鸿飞……

五、领导教诲

吴宏泰副校长(主持工作),学校党支部覃益成书记,学校教导处王著尤主任等学校领导重视学生向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革命传统教育、形势教育,培养又红又专的祖国事业接班人。

1963年,学校组织开展“向雷锋同志学习”活动。号召同学们在校园内外做好事,组织我们到街道、商店、工厂参加义务劳动。

同年4月,学校举行建校50周年纪念大会,校领导在大会上回顾了悠久的学校历史、坎坷的办学经历,展示美好的发展前景,使我们更加热爱母校,倍加珍惜今天的幸福。

学校组织了专题板报比赛,一版版耀眼夺目的校庆板报,歌颂了党的教育方针,歌颂了学校的办学成果,歌颂了学校的好人好事,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爱校,为祖国学习的热情。

 左起,前排:刘达勇  廖惠娥  马晓明  邹瑞荣  黎志华;

           中排:张智杰  杨光槐   韩素琴  杨寿凯  卓玉群  汤莉娟  廖玲娥 

                     潘茂兰  傳日明;

           后排:梁汉坤  夏大锁  韦荣滨  胡周柏  梁西鸾  郭龙云  黄廷辉  

                  吴宏泰  王著尤  洪美玉  朱楚韩  张存坤  李智德  张 俊  邓克鲁 

年底,为使学生树立远大的革命理想,校领导组织学校剧团演出大型话剧《青一代》,这部话剧是当年我国青年题材话剧演出场数最多,影响最大、最强烈的话剧。演出获得成功,我班的韩淑琴同学成功地扮演了该剧中的“老奶”角色。

校领导还组织报告会,邀请事业有成的高中毕业回乡校友罗丽珍回校介绍自已的回乡经历、思想变化,以及收获和体会。使我们认识到,只要有知识、有文化,在各行各业都可以大显身手,大有作为。

还邀请假期回乡探亲、考取柳州高中的校友作励志报告,激发了我们奋发拼搏、为武中争光添彩的学习热情,迎难而上。

六、师恩如山

我班的同学经过“严格考试,择优录取”,从县里的黄茆、二塘、武宣、三里、东乡、桐岭、通挽、禄新公社的村屯,到走进武中校园,走进初31班教室;从不懂世事的小学生,到离开父母亲人、独立生活;从小学仅学习语文、算术,到初中学习英语、数理化知识。对于一个十来岁的少年来说,并非易事。

庆幸我班有一支循循善诱、心地善良、爱生如子,陪学生一同欢笑、一同长大的老师团队。这是一支与我们相伴三年,缘牵一生的优秀老师团队。

1965年7月1日,吴宏泰副校长(主持工作)、覃益成书记、教导主任王著尤、班主任兼政治老师蔡汝新、数学老师覃驰能、物理老师周东昌、化学老师吕淑贞、物理老师陆国寓、英语老师周光宅、图画老师吴树芳等学校领导、老师带着对学生完成学业的欣慰之情和中考金榜题名的殷切期望,分别与初30班和我班同学合影留念。至今,我们仍难忘学校领导和老师那慈祥的音容笑貌,他们的循循教诲,犹在耳边回响。

在武中的三年时光,三任班主任为我们操碎了心,他(她)们经常下班了解情况,解决问题;组织开展班集体活动,促使学生关心爱护班集体;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的革命理想,学好知识为人民,为社会贡献力量。

先后为我班同学上课的科任老师认真备课,精心教学,还经常下班辅导学生,解答难题;细心批改作业,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给予集体辅导或个别辅导。正是他们的辛勤付出,为我们的人生起步打下坚实基础。

师恩重如山。我们永远记得:初一年级班主任兼生物生理卫生老师韦婵元,初二年级班主任兼代数老师王保球,初三年级班主任兼政治老师蔡汝新;语文老师龙 诚、覃 玘,代数老师周纪明,几何老师钟汉文,数学老师覃驰能,物理老师周东昌、陆国寓,英语老师卢导荣、周光宅和于军,历史地理老师林受刚,学校女生部部长及政治老师袁志美,图画老师吴树芳,音乐、体育老师黎志华,体育老师杨寿凯;还有管理我们膳食生活的总务廖振坤,每天为学生做饭的覃师母(覃 玘老师夫人)等阿姨们,为学生准时敲钟上、下课的邝干事(据说曾在国军19路军服役)。是他(她)们的辛勤付出,才使我们度过了难忘的三年幸福时光!

七、校园风采

三年同窗的学习与生活,同学们朝夕相处,亲密无间。无论在教室聆听老师上课,大家都能踊跃举手回答老师的提问或是上讲台演示,还是在安静的自习课堂内外的个别交流与探讨;无论是在球场篮球赛的你争我夺,还是在400米跑道上的你追我赶,激烈竞争;或在校外的支农、游览现场,处处都洋溢着同学之间团结、友爱、活泼的氛围,处处体现同学之间的情谊。

三年的学习与生活,我们已溶入到多彩的校园生活之中,磨炼了意志,开阔了视野,收获了知识,丰富了情感。

1963年,在向雷锋同志学习的活动中,我们争做好事,多做实事。

1963年4月1日,全校师生参加建校50周年庆祝大会。从而,使我们懂得了校史的光荣、办学历程的艰辛,倍加珍惜今天的安宁与幸福。

1963年底,学校开展革俞理想教育,组织学生参演和观看大型话剧《年青一代》,使大家深受教育。

1964年麦收季节,我班同学和其他班同学一道 ,背着简单行李,从学校徒步20多公里先后到达黄茆公社的大浪村和佛子村,为生产队抢收麦子,夜宿农户家,结束后又徒步返回学校。自始至终,大家精神饱满,欢声笑语。

我们在校期间,台湾的蒋介石四处扬言反攻大陆,大陆人民时刻高度警惕。在一个月淡星稀的夜晚,我们在梦中听到令人心寒的尖利的防空警报声,一骨碌起身,跑步到学校操场紧急集合,按指挥人员的指挥跑步到离学校有一里多路的大水沟(现武南村委耕作区)躲避空袭。有的同学手脚被剌划伤出血,也全然不顾,继续做好隐蔽,直至解除警报。这次县里组织的防空演习,犹如真实演练。据说,当防空警报拉响后,有的街道居民以为真是遭到敌机空袭,纷纷收拾家中的贵重物品,准备疏散转移,现场一片狼藉!当知道是防空演习,才放下惊恐的心。

初三年级,学校组织我们负重跑步。起点是学校,终点是武宣至三里公路2公里处的新路桥。我们肩背自已的小被子行李,穿过被汽车驶过扬起滚滚沙尘的公路,个个汗水湿透衣服,一路咬牙坚持,终于跑到终点。

有一次,学校组织学生演习抓“特务”,地点在新路桥。初30班扮演“特务”的韦建廷同学说:“我自己认为躲藏得很隐蔽,但最终还是被初31班的同学发现'逮'着了。”

为了缓解学生生活困难,学校发动我们锄地种菜,改善食堂伙食。第一处菜地是在武柳公路边的打靶岭,现商贸中心一带;第二处在武中对面的蔡家岭。下午自由活动课时,常见同学从学校厕所掏粪水挑到菜地给蔬菜施肥。

为了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班里对我们所种的蔬菜检查评分,实行100分制,大多数同学都获得85—95分。吃着自已种的菜,我们喜悦之情难于言表。

在建校50周年之际,我班出版了校庆专题板报,内容是歌颂党的教育方针、学校的办学成果和好人好事,激发了我们爱国、爱校,为革命读书的热情。

1964年,学校在县大礼堂举行文艺晚会,我班演唱了一首反映越南抗美的歌曲,又表演了一个舞蹈节目,韦明智等同学还演出援越抗美小剧。我班参演的几个节目,受到学校领导、老师和同学们的肯定和好评。演出当中,掌声不断。

第二学年,韦荣滨、覃寿琛、初30班的钟小凤、吴小敏(吴校长之女)等4人到宜山参加《宜山专区中学生乒乓球赛》,4人均荣获三级运动员称号;韦明智代表学校参加武宣镇象棋比赛荣获第一名,参加学校象棋比赛荣获第二名;孙曹群代表学校,参加《宜山专区中学生田径赛》,荣获800米跑第一名;学校组织学生到县大礼堂听形势报告,老师安排王荣生上主席台向县领导献花。

1965年7月17日,中考后次日,学校组织毕业的高8班和初30、31班学生,步行到贵县达开水库参观游览。返回时在桐岭中学住宿一晚,参观桐中校园。

返校回到马步附近公路边的谷堆山,为考验学生的体力、耐力和毅力,增加游览乐趣,许愿谁先冲到山顶、可获得打三枪的奖励。随着老师一声令下,学生肩背行李跑步登山,同学们争先恐后,呼叫声此起彼伏。先行到达山顶的同学有的挥动双臂,有的挥动行李,向冲到山腰的同学高声大喊:加油!加油!顿时整座山体一片欢腾。结果,我班刘治浙同学第一个冲到山顶,荣获打三枪奖励。

八、学子奋发

1962年,我国是三年困难时期最后一年,九月入学时,困难的阴霾尚未散尽。

我班同学三年的求学路,风也经过,雨也历过,欢笑与泪水交集。我们是在家长苦送、学生苦读、老师苦教的境况下完成学业的。一部份同学因为家庭经济困难,怀着对学校、对班集体、对朝夕相处同学的依依不舍之情,忍痛割爱,终止学业,离开学校。续学的同学,告别同窗泪沾襟,难舍难分倍伤情。因为这些被迫离开的同学都是大有前途、大有希望的祖国接班人啊!

短暂的三年校园时光,我们学到了许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社会知识,为未来人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65年7 月15、16日两天中考,四科:语文、数学、英语、政治。

17日,我班36位同学唱着《毕业歌》,告别同学,告别老师,告别母校,迎接新的人生。歌词唱道 : 七月的熏风吹送着花香,祖国的大地闪耀着阳光,迈开大步走向生活,条条道路为我们开放。再见吧亲爱的母校,再见吧亲爱的老师,再见吧再见吧,我将要走向祖国最需要的地方,让青春放射光芒……激荡的旋律至今难忘!

光阴流逝,时代更迭,从十余岁的少年到已近古稀的老人,全班每个同学都经历了经营人生、塑造人生的酸甜苦辣,人生积淀厚重。大家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行业,收获了创业和事业的佳绩。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当年的学子正以年轻的心态迈向未来。

三年的学习生活,我班有一个优秀的班干团队,班干和同学们朝夕相处,关心同学,帮助同学,是班主任和任课老师的得力助手。至今,同学们没有忘记这个班干团队成员:

班   长:罗宝森、黄诚伦、夏大锁、黄海花

学习股:王荣生、韦明智

文艺股:黄美琦、韩淑琴

体育股:刘治浙、覃寿琛、臧贤军

生活股:朱丽辉、李啟平

劳动股:徐炳民、程广华

总务股:韦荣滨

同学们在校期间,生动活泼,多才多艺。在学科竞赛、体育比赛、文艺表演等方面,屡获佳绩。

初一年级,王荣生参加学校数学竞赛,荣获一等奖,获奖两本数学书;孙曹群参加宜山专区中学生田径运动会,荣获800米跑第一名。

初二年级,学校作文比赛,韦明智与初30班的钟小凤并列第一名,获甲等奖;王荣生获乙等奖,获奖一本《雷锋的故事》。

韦荣滨代表学校到柳州参加数学竞赛,荣获二等奖。

韦明智代表学校参加武宣镇象棋比赛,荣获第一名;参加学校象棋比赛,荣

获第二名。

臧贤军参加学校篮球队,到宜山参加专区中学生篮球赛和足球赛,获得好成绩。

初三年级,韩淑琴、黄海花、李水姣等同学光荣加入了共青团。

据统计,初中三年,先后有58人进入我班就读(其中,休学后复学入班2人,外地转学入班5人),36人毕业并合影;未修完三年学业20 人,(其中转学2人、休学1 人、辍学15人,留级2人)。留级两人中的邓宝玉是因为在贵州读初一时学校未开设英语课,初二学年结束,主动申请留级;孙曹群则因参加体育竞赛而影响学业也选择留级。

1965年7月毕业,我班参加中考36人,考取25人,其中柳州高中1人、宜山高中1人、武宣高中10人,中专13人,录取率为69.4%。

(一)、1965年考取(保送)各类学校同学名单及家庭住址

1.王荣生            柳州高中 武宣镇上北街

2.覃兰桂            宜山高中 三里台村

3.黄美琦(女)  武宣中学高13班 黄茆公社卫生所

4.李水姣(女)  武宣中学高13班 黄茆玉村

5.陈   宁            武宣中学高13班 武宣镇上南街

6.臧贤军            武宣中学高13班 通挽大团

7.周东正            武宣中学高13班 东乡麻村锦卜

8.李啟平            武宣中学高13班 金鸡

9.赵绍业            武宣中学高13班 二塘石耇

10.李祖昇          武宣中学高13班 金鸡

11.朱丽辉(女)武宣中学高14 班 县直单位

12.李喜山          武宣中学高14班 金鸡略田

13.韦明智          南宁机械学校 通挽梧山

14.黄海花          桂林机械学校 禄新方学

15.苏斌生          宜山专区卫生学校 三里三江

16.张   洪          广西食品学校 县直单位

17.李帖坤          广西供销学校 金鸡

18.程广华          广西化工学校 武宣下北街

19.覃桂初          广西化工学校 二塘大琳古寨

20.石恒飞          柳州专区财贸学校 二塘街

21.吴国良          柳州专区财贸学校 马步里龙

22.武述光          广西农机学校 二塘七星

23.韩淑琴(女)广西军区保送广州军医学校 黄茆:广西军马场

24.覃英厘(女)武宣中学保送柳州师范学校 马步

25.覃世农          武宣中学保送柳州师范学校 禄新古杭

(二)、外地转学入班同学名单

1.邓宝玉(女) 武宣街

2.黄祥铮           县直单位

3.朱丽辉(女) 县直单位

4.韩淑琴(女) 黄茆军马场

5.周东正           东乡麻村锦卜

(三)、 休学后复学入班同学名单

1.覃世农

2.黄刚毅

(四)、初中毕业参加中考未升学同学名单(11人)

1.黄诚伦           武宣大禄

2.韦荣滨(女) 武宣东街

3.陈水发           武宣下北街

4.黄志光           武宣下南街

5.陈礼成           武宣东街

6.刘治浙           国武农场

7.周静帼(女) 县直单位

8.黄恒埠           黄茆〔金鸡〕马王

9.罗宝森           黄茆尚文佛子

10.覃国元         黄茆

11.徐炳民         二塘双桂

(五)、未修完3年学业同学名单(共20人,其中转学2人、休学1人、辍学15 人、 留级2人)

1.夏大锁(女)  转学柳州 县直单位

2.廖纯科            转学桐岭 桐岭和睦

3.李少鸿 休学    黄茆玉村

4.王占群 辍学    三里锰矿

5.黄祥铮            辍学  武宣街

6.覃太顺            辍学  黄茆

7.林宗保            辍学  金鸡石祥

8.骆秀容(女) 辍学  金鸡

9.陈有香            辍学  金鸡马良

10.莫贵芳          辍学  金鸡鱼步

11.黄宽元          辍学  二塘樟村

12.陆忠贵          辍学  二塘渠盏

13.苏力英(女)辍学  马步利村

14.覃国殿          辍学  马步统安龙塘

15.王石芳          辍学  三里古立

16.钟业寿          辍学  三里塔脚

17.潘海明          辍学  三里三江

18.覃寿琛          辍学  象州街

19.邓宝玉(女)留级  武宣街

20.孙曹群(女)留级  武宣上北街

(六)、 初中或高中毕业到农村插队同学名单和插队地址

   姓 名                插队地址

1.陈礼成            黄茆尚文大队

2.黄美琦(女) 黄茆尚文大队

3.王荣生            黄茆周眷大队

4.朱丽辉(女) 黄茆鱼步大队

5.陈   宁             武宣大岭大队

九、永续情谊

我班同学毕业离别武中后,有的回乡参加生产劳动;有的升学后走向祖国的四面八方。山河的阻隔、通讯的不便,始终未能中断同学间感情的延续和友谊的升华。

在各自西东的岁月里,同学们利用书信、电话、手机短信、手机微信、互相走访、同学聚会这些平台和方式,传递彼此间的思念、问候、学习、工作、生活等多方面的情况,交流在不同行业、不同年代的人生经历、人生体验、人生感悟、人生收获。岁月作证,进了初31班,一朝同学一世情

2002年10月19日,两班同学欢聚柳州龙潭公

2002年10月19日,王荣生等11名同学应邀参加初30 班同学柳州聚会,聚会活动在龙潭公园举行。初30 班原班主任周东昌老师参加了聚会座谈会,并和同学们亲切座谈,他充分地肯定两个班同学的勤奋苦读及取得的学业好成绩。座谈结束后,同学们兴趣盎然共同游览了公园的美景。两个班共35名同学参加了聚会。会期三天。

2002年10月,初31班11位同学应邀参加初30班同学柳州聚会。左起,

一排:韦荣滨、夏大锁、朱丽辉、陈礼成;二排:苏斌生、黄刚毅、张洪、黄志光、韦明智、王荣生;三排:陈宁。

2006年5月,初30 、31 班同学毕业41周年纪念会筹委会同学在柳州合影

左起,前排:黄志光、刘治浙、朱丽辉、韦荣滨、夏大锁;后排:黄刚毅、周东正、王荣生、陈宁。苏斌生(摄影)。


2006年10月4日,初31班同学聚会在教室前合影。左起,

一排:刘治浙、夏大锁、黄美琦、朱丽辉、邓宝玉、周静帼、覃英厘;

二排:程广华、韦明智、黄祥铮、覃世农、李启平、黄志光、骆秀容、朱丽明(非30、31班同学)、韦荣滨;

三排:王占群、臧贤军、黄恒埠、石恒飞、陈宁、梁宝森、黄刚毅、吴国良、王荣生、苏斌生;

四排:覃桂初、覃寿琛、周东正、徐炳民、陈水发、陈礼成、覃国元、李喜山、陈有香。

2006年10月4日,初30、31班同学聚会母校合影,共52人参加(初30班18人,缺林东强;初31班34人)。

2007年10月,苏斌生同学在武宣阿美大酒店宴请刘治浙、王荣生、石恒飞、周东正、黄祥铮、陈水发、陈礼成。

2007年11月5日,同学在武宣聚会合影

左起:苏斌生、韩淑琴、石恒飞、黄美琦、周东正、黄祥铮、王荣生。

2013年10月6日,母校百年华诞。王荣生和苏斌生(右)在武宣县中学校门留影

2014年9月1日,初中学友欢聚南宁。左起:王荣生(31班)  陈堆伦(30班)  林庆兴(30班)

2014年9月20日,初中同学欢聚南宁。左起:林庆兴  陈堆伦  黄永校  王荣生(31班、其余为30班同学)  吴朝森

2015年10月,原武宣中学校长吴宏泰(左3)和夫人袁志美老师(左2)参加柳州武宣老乡在柳州聚会,受到学生的热烈欢迎

2016年4月7日,同学在武宣聚会合影。

左起:覃家亨(初30班)、林东强(初30班)、苏斌生、石恒飞、韦建廷(初30 班)、吴朝森(初30班)、王荣生

2016年4月12日,同学在南宁聚会合影。

左起,前排:王荣生、黄美琦、廖惠娥(初30班)、苏斌生、林庆兴(初30 班);后排:吴朝森(初30 班)、陈堆伦(初30班)。

2016年6月4日,黄刚毅等同学在武宣月美饭店聚会合影。

左起,前排:石恒飞、臧贤军、覃世奎(初30班)、朱丽辉、黄美琦;

后排:周东正、吴国良、韦建廷(初30班)、覃延波(初30班)、黄刚毅。

合影结束后,初30班张秀惠(上图中)同学也赶来参加聚会。

2016年6月13日,同学在柳州西江宾馆聚会。左起,

前排:覃英厘、韦荣滨、朱丽辉、黄秀芳(初30班);

后排:黄志光、程广华、陈宁、蓝荣明老师、黄刚毅。

2016年6月26日,同学在南宁聚会。

左起,前排:初30班陈堆伦、黄永校、廖惠娥,

后排:初31班王荣生、苏斌生、初30班林东强、吴朝森、初31班覃桂初。

2016年7月3日,初31班同学在南宁聚会。

左起,前排:苏斌生、刘治浙;后排:王荣生。

  详见照片,其中:韦荣滨  夏大锁  程广华  朱丽辉  覃英厘为初31班同学。

详见照片,其中:陈有香  石恒飞  覃寿琛  陈礼成  黄祥铮  李喜山  骆秀容  邓宝玉  黄美琦为初31班同学。

详见照片,其中:王荣生  苏斌生为初31班同学。

2017年11月12日,初31班同学欢聚在柳州龙潭公园。

2017年11月12日,两班同学欢聚在柳州龙潭公园分别52年共52人参加(初30班28人,初31班24人)。

详见照片。左起:前排  陈堆伦  陈 宁(31班)  廖惠娥  林东强;

后排  王荣生(31班)苏斌生(31班)刘治浙 (31班) 林庆兴。不注明为30班同学。

2018年8月11日,初31班同学在周静帼家摘龙眼聚会合影。

2018年8月11日,初30、31班同学欢聚在周静帼家。

详见照片。其中,王荣生、苏斌生为初31班同学。

2019年5月26日,初中同学欢聚武宣。左起,前排:林 俊  林宗保  朱丽辉  黄诚烈  潘华新  陈礼成 ,后排:莫德才  覃延波  方大谋  韦建廷  石恒飞  林东强  陆建翔  陈水发  吴朝森。其中,林宗保  朱丽辉  周俊华  陈礼成  石恒飞  陈水发是初31班同学! 

左起:程广华  陈 宁  黄刚毅  刘治浙

详见照片,其中:覃英厘  韦荣滨  黄志光  朱丽辉 

程广华  黄刚毅  陈  宁  刘治浙为初31班同学。

详见照片。其中,覃英厘  周俊华  陈有香  邓宝玉  朱丽辉  苏斌生  陈礼成  林宗保  黄志光  李喜山为初31班同学。

详见照片,其中,王荣生为初31班同学。

详见照片,其中孙曹群  韦荣滨  朱丽辉  程广华  黄志光  陈  宁为初31班同学。

详见照片,其中:王荣生为初31班同学。

2020年6月13日,初中同学欢聚柳州。左起,

前排:朱丽辉  韦荣滨  黄秀芳(30班)左鹏群(30班)夏大锁;

后排:林茂俊(改名 林 俊,30班)陈堆伦(30班)方大谋(30班)莫德才(30班)唐不凡(30班)程广华。不标注为初31班同学!

十、2006年10月同学欢聚武宣回眸

2006年10月4日至5日,经刘治浙、王荣生、苏斌生、韦荣滨、朱丽辉、黄刚毅、陈 宁、夏大锁、黄志光、周东正和初30班陈堆伦、韦建廷等同学的积极筹备。两班同学毕业41周年聚会在武宣县人民政府招待所举行,共52位同学(初30班18人、初31班34人)参加。

纪念会上,王荣生代表筹委会致辞,他说:

“难以忘怀的同学们∶你们好!分别万五天,今日又相见,张张熟悉脸,个个笑开颜。时隔41年后的今天,我们又欢聚在一起了。在此,我代表筹委会,热烈欢迎大家的到来!没有大家的到来,就没有今天的成功聚会。谢谢大家!

同时也代表大家,衷心感谢为这次聚会而付出辛劳的刘治浙、苏斌生、朱丽辉、陈堆伦、韦建廷等同学!

在这欢乐的时刻,我们深切怀念那些已故的老师和同学!也十分想念那些不能来参加今天聚会的同学!

同学们,只有今生,没有来世,让我们尽情欢乐吧。谢谢!”

参加聚会的52名同学分别介绍自已的家庭主要情况,畅谈回乡后或毕业后的主要情况。

韦明智在发言中笑容满面地演唱自编歌曲,歌词表达了发生在校期间的主要活动,又拿出珍藏多年的同桌覃寿琛为自已写的有班别、姓名的铝质校牌,体现了同学之间的深厚友谊,激起同学们的一阵笑声和掌声。

初二转学柳州、后考上柳高的女同学夏大锁怀着对老班级、对久别同学的深情,高歌一曲《夕阳红》。

李启平为吟唱了为此次聚会而作的诗,苏斌生也即兴献诗一首。

聚会第二天,同学们怀着深厚的母校情结,回到校园,回到当年的教室,凝望教室的四壁,寻找当年的座位,仿佛又坐在教室里聆听老师上课;仿佛是在回答老师的提问,仿佛是在上早读课,同学们的朗朗诵读声,一幕又一幕浮现在眼前。

当年的学子纷纷拿起相机,或集体合影,或友好的同学合照,或同桌合照,或个人照,相机镜头的咔嚓声凝固了学子对母校的爱,对班集体的爱。

附:2006年10月同学聚会录像vcd字幕说明词

一、 欢聚一堂

在武宣宾馆举行的纪念会上,同学们激动的话语,深情的回忆,互相观看像片,致词吟诗,自编自唱反映校园生活的歌曲,仿佛把同学们带回到同窗三年的校园。41年前的学习与生活的情况又浮现在眼前。

韦明智同学自编自唱的歌声情深意切,他拿出当年同桌覃寿琛为他填写姓名的铝质校牌向同学展示,激起了阵阵掌声和笑声。

二 、母校情结

母校观光把纪念活动推向高潮。见物思师,触景生情。校园里曾发生过很多同学精彩的故事。让一张张合影像片凝固这难忘的时刻,让像片见证学

子的母校情结,让数字见证同学的勤奋苦读。

武宣中学南校门面对名景五马拦江,门对文笔峰。武宣中学前身是仙城书院。初30 、31班是1962年武中招收的两个初中班,是历年招初中生人数最少的年份。三年后,两个班76名同学(初30班40人、初31班36人)参加中考,录取57人(初30班32人、初31班25人),其中柳高3人、(初30班2人、初31班1 人)、宜山高中3人(初30班2人、初31班1人)、武中18人(初30班8人、初31班10 人)、中专33人(初30班20人、初31班13人),总录取率75%,(初30班80%、初31班69.4%)。

广西化工学校毕业、鹿寨化工总公司的程广华同学1992年8月曾在越南江北化工厂工作数月,1998年代表总公司到美国验收设备。

中专毕业分配在柳州工作的林庆兴同学曾从柳州带儿子回母校观光熏陶,其儿子现为中国邮电大学硕士研究生。

三、 别宴情深

两天的纪念活动,处处洋溢着欢声笑语,纪念会、母校观光、酒宴,使同学们的友谊与情感得到进一步的升华。同学们一致认为,这是一次成功的同学聚会,它将永载进两个班的史册。同学间的情谊将铭记在同学们的心中。

别情依依,请把同学的问候与祝福带回您的家。

祝同学们工作顺利,家庭和谐,幸福安康!

                  《眷 恋》

武中岁月倍难忘,艰苦奋斗创辉煌;

回首往事心澎湃,眷恋母校好时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上林中学高一、高二班同学聚会相片
“我是国学小老师”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湖南】李红成 |送别同学
校信通范例
双子闪耀!石门中学覃锦瑶、黄语然的追光之路
2009年全区中等职业教育技能比赛获奖名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