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聊聊2022年版课标中的“学习任务群”(四):如何理解学习任务群与课程目标的关系
userphoto

2022.05.01 河南

关注

学习任务群是课程内容的组织和呈现方式,课程内容是为课程目标的落实服务的,所以,理解学习任务群,不得不思考其与课程目标的关系——如果课程标准能够将课程内容与课程目标对应着呈现出来,那教什么学什么和为什么教为什么学,就一目了然了。更或许,如果课程标准不是分学段来定位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而是分年级来定位和呈现,一线教师就更加幸福了。我想,若果真如此,学业质量也更有保障。但是,这一美好的理想,或许只能指望着教材来帮着实现了——其实,这基本是没指望的指望。
标准还需要解读,的确是难为了我们一线教师。今天(430日)听课标专家组的郑国民教授解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一个半小时,郑教授也就是从大的框架和方向上做了梳理。平台显示,至下午5点,参与学习的达到近46万人次,不知道能够听明白且觉得能对自己的教学实践有所指导的能有多少人。或许,像我这样愚钝的一线教师不多,我只是以己度人瞎担忧而已。
郑国民教授谈学习任务群,用了17分钟时间,大致谈了三点意思。一是学习任务群这种创造性的课程内容组织和呈现方式不是凭空诞生的,而是来自很多一线教师和教研员多年的实践探索(这是实在的说法,有老师发现我在《我在小学教语文》一书中分享的案例,基本就符合学习任务群的理念。不过,实话实说,我当初脑海中除了有“学习任务”和整合或融合的概念,并没有学习任务群的概念。)。

二是之所以运用学习任务群这种组织和呈现方式来表述课程内容,目的是改变知识点、能力点静态呈现对教师教学带来的约束,以促成教师在课程实施时致力于引导学生在动态实践中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发展语文核心素养。最后才是对课标中6个学习任务群进行解释。
观看完整版扫码二维码:


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郑国民教授没有梳理6个学习任务群与课程目标之间的关系。当然,学习任务群是为落实课程目标服务的,这一点是不需要解释的。一线教师关心的是诸如这样的问题:
第一学段“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在课程实施时,该如何对应课程目标相应的学段要求?
我想,这需要一线教师自己至少做两件事。
第一件事:基本厘清不同学习任务群的学习内容与学段目标中四个实践活动领域的对应关系。例如,“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基本对应的是“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中的相关描述。
可以通过列表来梳理,如第二学段“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与课程目标中的学段要求的对应关系(学段要求中标蓝内容基本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对应)——
第二学段“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
课程目标学段要求第二学段“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
(1) 阅读并讲述革命故事、爱国故事、历史人物故事,感受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表达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革命英雄、仁人志士的华敬之情。
(2) 阅读描绘大自然、表现人类美好情感的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尝试用文学语言表达自己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的情感。
(3) 阅读富有想象力和表现力的儿童文学作品,欣赏富有童趣的语言与形象,感受纯真美好的童心,学习用口头或者图文结合的方式创编儿童许和有趣的故事,发展想象力。
【阅读与鉴赏】
1. 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2.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3. 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圈点、批注等阅读方法。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乐于与他人讨论交流。
4. 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
5. 阅读整本书,初步理解主要内容,主动和同学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
6. 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背诵优秀诗文 50 篇 〈段)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图书资料,乐于与同学交流。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 40 万字。
 
【表达与交流】
1. 乐于用口头、书面的方式与人交流沟通,愿意与他人分享,增强表达的自信心。
2. 能用普通话交谈,学会认真倾听,听人说话时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3. 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讲述故事力求具体生动。能主动参与日常生活中的文化活动,根据不同的场合,尝试运用合适的音量和语气与他人交流,有礼犁地请教、回应。
4.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能用便条、简短的书信等进行交流。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5. 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课内习作每学年 16 次左右。
 
如果再用表格对应梳理一下第二学段“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与第二学段“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实践领域,就会发现,两个学习任务群在课程目标上,是有重叠的。同样,这两个学习任务群与“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在课程目标上都有重叠。这是因为,课程目标学段要求的分类,与课程内容学习任务群的划分,遵循的不是一致的标准。
做了这件事,我们就明白了一点,具体的课程目标需要靠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学习实践来落实。但是,即使是课程目标的学段要求,也是高度概括的,是需要进一步细化的。毕竟,一个具体的学习任务,能够落实的学习目标,一定是比相对应的课程标准中的学段要求更加具体的。
第二件事,就是借助手头教材单元,或者自主设计的主题任务,来进一步理解学习任务群与课程目标学段要求之间的关系。如果具体的学习目标确定了,就可以根据目标落实的需要来确定学习内容,设计学习任务。往往,因为教材单元本身就已经被编者设定了主要学习目标——为什么学,所以教师只需要厘清学习目标属于哪个实践活动领域,再根据主要学习目标和单元文本等,分析这个单元属于哪一个或两个学习任务群,然后精心设计整合了目标、情境、内容、资源、方法和评价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任务实践中抵达目标理解。
例如,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KUD目标可以这样定位:
K:不同地域不同传统节日的风俗各不相同,这些不同的风俗成就了丰富多彩的节日文化;为了实现具体的表达意图,作者往往会确定重点内容,进行详写,其他内容会略写。
U:阅读时分清内容的主次,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写作时确定重点,做到详略得当能够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D:在介绍家乡某种风俗或写自己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时,结合实际确定介绍和叙述描写的重点内容,做到详略得当。
要落实这些目标,就要设计一个能够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资源的学习任务——制作风俗“纪录片”。这个任务需要学生制作一个6分钟左右的“纪录片”,配上合适的解说词,向观众介绍自己家乡的一种风俗或自己在一次风俗活动中的经历。
这样实践了,才能对学习任务群有属于自己的理解。
文本之谜 ——读李竹平《语文寻意》有感

      编辑&审稿 | 刀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解读——大单元教学、跨学科学习
赵坤:《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新理念、新变化、新探索和新挑战
学习任务群与语文要素的关系
​新课标的学与问 之三
大单元教学设计课程实施与评价要点
新课标下大单元教学设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