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十道志[十道志]
十道志
十道志
《十道志》,全称为《十道四蕃志》,乃是唐代武周时梁载言所撰共计十六卷,为后世研究唐代地貌和疆域等提供了宝贵的重要史料,是唐代全国地理总志。书中先述其地理方位、四至八到,各道州数并府州名;然后按州分述古为何郡,唐代为何县。该书主要记述唐代地理位置、王化所辖州府和各种物产等地理资料,所载名胜古迹和各民族风俗习惯也十分丰富。
基本信息
外文名
sdighaoigdh
时间
约公元691年前后
地理著作
南宋·陈振孙著《直斋书录解题》作“《十道四蕃志》十卷”,南宋最著名的藏学家、目录学家晃公武著《郡斋读书志》记载“《十道志》十三卷”,今存王漠著《重订汉唐地理书钞》所辑录本止二卷,另有王仁俊著《经籍佚文》中载《十道志佚文》一卷。
唐太宗贞观年间,分全国为十道三百五十八州府。此书依次列河南、关内、河东、河北、陇右、山南、剑南、淮南、江南和岭南各道。书中先述其地理方位、四至八到,各道州数并府州名,然后按州分述古为何郡,唐代为何县。但有的条不分州郡,仅录其事。各条详略不一,一般均述地理位置、地名演变、建置沿革和山川走向等。物产目录载有谏水之水虎冯诩苦泉巴蜀十色纸、广汉盐铜、南郑两熟稻、乡之猫牛和沙牛,均为珍贵自然地理或经济地理资料;所载名胜古迹和各民族风俗习惯也十分丰富。王漠《汉唐地理书钞》(清·嘉庆十六年王氏刻本)在其“序录”中对《十道志》曾有比较完整的记述。此外,《旧唐书·经籍志》和《新唐书·艺文志》均记载“梁载言《十道志》十六卷”。
作者简介
梁载言(约公元691年前后在世),生卒年均不详,博州聊城人。约唐·武周天授中前后在世。大周尝令吏部糊名考选人判,载言与王适刘宪司马锽相次判入第二等。历任凤阁舍人,专知制诰。唐中宗时,后为怀州刺史。他所撰《十道四蕃志》(简称《十道志》)十六卷,其中有“义妇祝英台与梁山伯同冢”,此句是最早提及“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另著《具员故事》十卷,均载《旧唐书·文苑传》传于世。今于朝鲜刻本《樊川文集夹注》中又寻得其不同于辑本之佚文若干,可为《十道志》辑佚提供新的资料。
相关史料
《十道志》:“长安故城,南似南斗形,北似北斗形。”莹按:蔡笺(注:蔡梦弼)引二说,一引《春秋说题辞》以明南斗当吴之所在,而云北斗则当长安之所在,与九家注同;一引《十道志》之说,以为长安北似北斗形。据《三辅黄图》卷一“汉长安故城”条云城南为南斗形,北为北斗形,至今人呼汉京城为斗城,是也,其说与噬《十道志》之说同。(选自叶嘉莹著《杜甫秋兴八首集说》)
【匈奴歌】(选自《乐府诗集》卷八十四 杂歌谣辞二)
《十道志》曰:“焉支、祁连二山,皆美水草。匈奴失之,乃作此歌。”《汉书》曰:“元狩二年春,霍去病将万骑出陇西,讨匈奴,过焉支山千有馀里。其夏,又攻祁连山,捕首虏甚多。”
“祁连山即天山,匈奴呼天为祁连,故曰祁连山。焉支山即燕支山也。”
失我焉支山,令我妇女无颜色。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
【淫豫歌二首】北朝北魏·郦道元(选自《乐府诗集》卷八十六 杂歌谣辞四)
《水经注》曰:“白帝山城水门之西,江中有孤石,名淫豫石。冬出水二十馀丈,夏则没,亦有裁出焉。江水东径广溪峡,乃三峡之首也。峡中有瞿塘、黄龛二滩,夏水回复,沿溯所忌。”《十道志》曰:“淫豫石与城郭门外石潜通,蜀人往烧火伏石则淫预边沸。”《唐国史补》曰:“蜀之三峡,最号峻急,四月五月尤险,故行者歌之。”淫或作滟,预或作豫。
滟预大如马,瞿塘不可下。滟预大如牛,瞿塘不可流。
北宋·李昉等奉敕撰《太平御览·卷四十二·地部七·河南宋郑齐鲁诸山》如下:
邙山:《十道志》曰:邙山在洛阳县四十里。
青要山:《十道志》曰:青要山又名强山。
白马山:《十道志》曰:白马山,注《水经》云:溪水出宜阳白马山,山上有大石,厥状似马,故溪涧以物色受名焉。
太阴山:《十道志》曰:太阴山,《左传》谓晋梁丙、张趯率戎伐。又云:蛮子赤奔晋之阴地,且自以东至於陆浑,谓此山也。
轘辕山:《十道志》曰:轘辕山,在缑氏东南。《左传》曰:栾盈过周,王使候出诸轘辕是也。按轘辕道十三曲,今置关焉。又按薛综注《东京赋》云:轘辕坂十二曲,道将去复还,故曰轘辕。
曹南山:《十道志》曰:曹南山,《曹风诗》所谓“荟兮蔚兮,南山朝跻”是也。有水出焉,即《汉书》云:“高祖即位於汜水之阳”。今坛存焉。汜音泛。
羽山:《十道志》曰:羽潭,一名羽池。潭东有羽山。
北宋·李等奉敕撰《太平御览·卷四十三·地部八·商洛襄邓淮蔡诸山》如下:
岘山:《十道志》曰:羊祜常与从事邹润甫共登岘山,垂泣曰:'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达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湮灭无闻,不可得知,念此使人悲伤。我百年后魂魄犹当此山也。'润甫对曰:'公德冠四海,道嗣前哲,令闻令望,当与此山俱传。若湛辈乃当如公语耳。'后以州人思慕,遂立羊公庙并碑於此山。
北宋·李昉等奉敕撰《太平御览·卷四十五·地部十·河北诸山》如下:
苏门山:《十道志》曰:苏门山,一曰苏岭,俗又名五岩山。《魏氏春秋》云:即阮籍见孙登长啸,有凤凰集,登隐之处。故号登为苏门先生
北宋·李昉等奉敕撰《太平御览·卷四十八·地部十三·南楚诸山》如下:
南昌山:《豫章图经》曰:南昌山者,昔吴王濞铸钱之山,时有夜光,遥望如火,以为铜之精光。《梁氏十道志》云:以豫章有铜山,山中有洪井,飞流悬注,其深无底是也。山有洪崖先生炼药之井,亦号洪崖山,有石臼存焉。
北宋·李昉等奉敕撰《太平御览·卷五十三·地部十八·丘》:《说文》曰:丘,土之高,非人所为。丘字从一,一,地也。人居在丘南,从北,中邦之居在昆仑东南。一曰,四方高,中央下,象形也。《十道志》云:岑原丘,在县西北三十三里。
北宋·李昉等奉敕撰《太平御览·卷五十四·地部十九·谷》:《说文》曰:泉通川曰谷。《易》曰:入于幽谷,三岁不,凶。《诗》曰:葛之覃兮,施于中谷,惟叶萋萋。《十道志》曰:大谷在巩县东五里。
北宋·李昉等奉敕撰《太平御览·卷六十三·地部二十八·河南诸水》如下:
水:《十道志》曰:涑水,亦名襄水。荆楚之地,水驾山而上者,皆呼为襄,襄上也。今土人呼为涑水,上流亦呼为襄,名即无定,故陆澄《地理志》曰:'襄阳无襄水也。'又按《襄记》曰:'中庐有涑水注于沔,此水中有物,如三四岁小儿,膝头如虎掌,爪常没水中,出膝头示人,小儿不知者欲弄之,辄便人。或人有生得者,摘其鼻,可小小使之,名曰水虎。'
北宋·李昉等奉敕撰《太平御览·卷六十九·地部三十四·涧》:《十道志》曰:广武涧,在今荥泽县西。
北宋·李昉等奉敕撰《太平御览·卷一百五十八·州郡部四·河南道上》如下:
西京河南府:《十道志》曰:洛州,周之旧都,《禹贡》豫州之域。《十道志》曰:寿安县,汉宜阳县也。
陕州:《十道志》曰:陕州,陕郡。《禹贡》豫州之域,周为二伯分陕之地,即古国地。战国时属韩。秦并天下,属三川郡。
北宋·李昉等奉敕撰《太平御览·卷一百五十九·州郡部五·河南道中》如下:
虢州:《十道志》曰:虢州,弘农郡。《禹贡》豫州之域,春秋为虢地。七国时秦、韩之境。秦并天下,为三川郡。汉元鼎中,置弘农郡。
汝州:《十道志》曰:汝州,临汝郡。《禹贡》豫州之域,春秋时为周王及郑、楚之地。
郑州:《十道志》曰:郑州,荥阳郡。《禹贡》豫州之境。秦兼天下,为三川郡。
曹州:《十道志》曰:曹州,济阴郡,置在济阴县。《禹贡》豫州之域。周为曹国地,后属宋,七国时属齐。汉为济阴郡,地在济水之南,故以为名。《曹诗》曰:“荟兮蔚兮,南山朝跻。”(曹南山也。)
亳州:《十道志》曰:州,谯郡,置在谯县。《禹贡》豫州之域。春秋时陈国之谯邑。六国时属楚。秦为郡地。汉为谯县,属沛郡。
许州:《十道志》曰:许州,许昌郡。《禹贡》豫州之域。周为许国。
陈州:《十道志》曰:陈州,淮阳郡,置在宛丘县。
颍州:《十道志》曰:颍州,汝阴郡,置在汝阴县。
蔡州:《十道志》曰:蔡州,汝阳郡。《禹贡》豫州也。
北宋·李昉等奉敕撰《太平御览·卷一百六十·州郡部六·河南道下》如下:
滑州:《十道志》:滑州,灵昌郡,置在白马县。《禹贡》兖州之域。春秋时卫地。战国时属魏。秦为东郡地。
濮州:《十道志》曰:州,濮阳郡,置在鄄城县。《禹贡》州之域。春秋时卫地。战国时属齐。秦并天下,即东郡地。在汉为济阴郡之城县。
济州:《十道志》曰:济州,济阳郡,置在庐县。《禹贡》兖州之域。春秋时,其地属齐。秦兼天下,为东郡荏平地。《十道志》曰:石窌,在长清县。
郓州:《十道志》曰:州,东平郡,置在须昌县。《元和郡县图》曰:《禹贡》兖州之域。春秋时属宋,即鲁附庸须句国。战国时,其地属魏。秦为薛郡地。汉为东平国。
青州:《十道志》曰:青州,北海郡,置在益都县。《元和郡县志》曰:少昊氏之墟,古青州之地。舜时以青州越海辽远,分为营州。武王克商,封师尚父於齐营丘。周成王少时,命太公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於穆陵,北至於无棣,五侯九伯,实得征之。后子孙为秦所灭,分齐地置齐、琅琊二郡。汉为临淄郡。
齐州:《十道志》曰:齐州,齐南郡,置在历城县。古兖州之域。
淄州:《十道志》曰:淄州,淄川郡,置在淄川县。《禹贡》青州之域。周之九州,为幽州之境。春秋及战国时,属齐。秦为齐郡。汉为济南郡之般阳县。
莱州:《十道志》曰:莱州,东莱郡,置在掖县。《禹贡》青州之域。周之九州,为幽州之境。秦置三十六郡,属齐郡。《汉志》:高祖置东莱郡,以其在齐国之东,故曰东莱。
登州:《十道志》曰:登州,文登郡。汉牟平县,属东莱郡。文帝封齐悼惠王子将闾为牟平侯,此即将闾邑也。
密州:《十道志》曰:密州,高密郡,置在诸城县。《禹贡》青州之域,兼得徐州之地。秦为琅琊郡。汉属齐,文帝分齐立胶西国,封齐悼惠王子卬为胶西王,都高密。
徐州:《十道志》曰:徐州,彭城郡,置在彭城县。
泗州:《元和郡国志》曰:州,临淮郡,理临淮县。《禹贡》徐州之域。春秋属鲁,又为徐子之国。后秦灭楚,为泗水郡。汉分置临淮郡。
兖州:《十道志》曰:兖州,鲁郡,置在瑕丘县
海州:《十道志》曰:海州,东海郡,置在朐山县。《禹贡》徐州之域。春秋鲁国之东境。七国时属楚。秦为薛郡地,后分薛郡为。汉改郯为东海郡。
沂州:《十道志》曰:沂州,琅郡,置在临沂县。《禹贡》徐州之域也。春秋时齐地。秦置琅琊郡。
北宋·李昉等奉敕撰《太平御览·卷一百六十一·州郡部七·河北道上至卷一百七十二·州郡部十八·岭南道》如下:
怀州:《十道志》曰:修武,本宁邑也。
幽州:《十道志》曰:幽州,范阳郡。《禹贡》冀州之域。虞舜十二州为幽州。夏、殷省并冀。周复置幽州。秦为渔阳、上谷等五郡。汉高分上谷置涿郡;武帝开东夷,又置玄菟、乐浪二郡。
襄州:《十道志》曰:襄州,襄阳郡。《禹贡》豫州之南境。春秋以来,楚地。秦南郡之北界。二汉为南阳郡。献帝时,魏武始置襄阳郡。《襄阳记》曰:襄阳,本楚之下邑,檀溪带其西,岘山亘其南,亦楚国之北津也。
随州:《十道志》曰:随州,汉东郡。春秋随侯之国。秦及两汉,属南阳郡。
台州:《十道志》曰:台州,古越州,会稽郡之地。《禹贡》扬州之域。春秋时越国。秦属闽中郡。後越王无疆七代孙闽君摇率越人佐汉伐秦,惠帝录其功,封摇为东海王,都於瓯。《十道志》曰:唐武德四年,讨平李子通,於临海县置海州。五年,改海州为台州。
温州:《十道志》曰:温州,永嘉郡。会稽之东境也。汉永建四年,置永宁县。《郡国志》曰:永嘉为东瓯,郁林为西越,斯地蚕一年八熟。《图经》曰:永嘉县,汉治县之地,後汉改为章安县。《汉志》曰:冶,本闽越地。属会稽郡。
潭州:《十道志》曰:潭州,长沙郡。《禹贡》扬州之域。春秋及战国时,为黔中郡之南境。晋怀帝永嘉元年,分荆州置湘州。隋平陈,改湘州为潭州。
……
广州:《十道志》曰:广州,南海郡。秦置南海郡。二汉因之,兼置交州。吴因之,分置广州。宋、齐皆因之。梁、陈并置都督府。隋平陈,又置潘州。炀帝初,复置南海郡。唐为广州。又曰:南海县,本汉番禺县地。《广州记》曰:尉佗筑朝台以朝天子。《南越志》曰:朝台下有赵佗城。朝台西三十里,即冈旁江,构越华馆以送陆贾,因称朝亭。《十道志》曰:番禺北津水,今名廉平水。
韶州:《十道志》曰:韶州,始兴郡。《禹贡》扬州之域。春秋战国皆时楚地。秦属南海郡。二汉属桂阳郡。吴置始兴郡。晋因之。宋改为广兴。齐复为始兴。隋平陈,为韶州,以韶石为名。
潮州:《十道志》曰:潮州,潮阳郡。亦古闽越地。秦属南海郡,秦末属尉佗。汉初属南越,后亦属南海郡。后汉因之。晋置东官郡。隋平陈,置潮州。
桂州:《十道志》曰:桂州,始安郡。《禹贡》荆州之域。春秋时越地。七国时为楚越之交。始皇三十三年,尝发亡人、赘婿、贾人略取陆梁地,是为桂林郡焉。二汉属零陵、苍梧二郡。吴分置始安郡。晋孝武改为始建。齐复为始安。梁天监六年,立桂州於苍梧、郁林之境,无定理处。大同六年,移桂州於今理。隋大业三年,罢州。唐武德四年,复置桂州。《始安记》曰:吴越之境,其人好剑,轻死易生。火耕水,人食鱼稻,无千金之家。好巫鬼,重淫祀。《十道志》曰:临桂县,荔水水源多生桂,桂生处不生杂树。
贵州:《十道志》曰:贵州,怀泽郡。虞舜暨周,并为荒裔。秦为桂林郡。自汉以下,与郁林郡同。唐置贵州。
禺州:《十道志》曰:禺州,温水郡。古百越地,女之分野。秦属象郡。本宕昌之边邑,唐置宕州,又改为禺州,以南方番禺之地,因名州。
著作辑佚
《十道志》,唐代全国地理总志。唐梁载言撰。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作“《十道四蕃志》十卷”,宋晃公武《郡斋读书志》载“《十道志》十三卷”,今存王漠《重订汉唐地理书钞》所收辑本止二卷,另有王仁俊《经籍佚文》中《十道志佚文》一卷。唐贞观时分全国为十道三百五十八州府。此书依次列河南、关内、河东、河北、陇右、山南、剑南、淮南、江南、岭南各道。书中先述其地理方位、四至八到,各道州数并府州名,然后按州分述古为何郡,唐为何县。但有的条不分州郡,仅录其事。各条详略不一,一般均述地理位置、地名演变、建置沿革、山川走向等。物产目载有谏水之水虎冯诩苦泉、巴蜀十色纸、广汉盐铜、南郑两熟稻、郧乡之猫牛和沙牛,均为珍贵自然地理或经济地理资料。所载名胜古迹和各民族风俗习惯也十分丰富。王漠《汉唐地理书钞》(清嘉庆十六年王氏刻本)在《序录》中对《十道志》曾有较完整记述,现将其原文过录如下:叹唐志》梁载言《十道志》十六卷。 《新唐书·文艺传》曰:武后时救吏部糊名考判求高才,准刘宪、王通、司马煌、梁载言入第二等载言历凤阁舍人,并知制语,终怀州刺史。《太平寰宇记》曰:梁载言,博州聊城人,历凤
著作佚文
朝鲜刻本《樊川文集夹注》中所辑《十道志》佚文
杜牧(803—852),字牧之,晚唐杰出的诗人、散文家,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佑孙。大和二年(828)进士,曾为江西、宣歙观察使沈传师和淮南节度使牛僧儒的幕僚,历任监察御史,黄、池、睦、湖诸州刺史等职,后人为司勋员外郎,官终中书舍人。牧为人有大志,关心国家治乱兴衰,在政治、军事上均有真知灼见,以济世之才自负,曾注曹操所定《孙子兵法》十三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卷一百七十 ◎州郡部十六
淮字
南康记(辑录本)
13史记卷二
书库 子部 类书类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坤舆典 卷四十四
钦定周官义疏 卷三十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