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重大学术发现:疍人文化是广南白话文化(广府文化)最直接的源头

疍家语对福老话的巨大影响已经得到学术界的公认,而根据梁启超对广州的调查,他所处的那个时期广州地区的疍民,数量达100万之多。约1834年一些外国人估计广州有疍民1O万人,约1924年外国传教士在广州珠江河面上传教者认为疍民有3O万人,一位在海关工作的外国人认为广州疍民有50万人。这些疍民后来陆续上岸成为广州市民,与此同时,对广州白话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广东白话、福老话、黎话都受到疍家语的深刻影响,其民族文化习俗,也受到了疍家语的深刻影响。特别是在清军对广州实施屠城70万人后广州几乎成为空城之后,数以十万计的疍家人涌上广州城,广州的城市居民几乎被疍家人覆盖。疍家话对广州白话的影响是决定性的。

讲到广州人的旧时习俗,那是没法不提疍(蜒)民的。疍民一般指过去珠江的水上居民。蜒民生生世世生活在水上,一家数口以一叶小舟为栖身之处,飘泊在珠江之上,以捕鱼摸蚬为生,过着水上“游牧”生活。

历来的文人学者在不少诗文中也提到广州的蜒民,如宋代诗人杨万里专门写过一首《蜒户》:“天公分付水生涯,从小教他踏浪花。煮蟹当粮那识米,缉蕉为布不须纱。夜来春涨吞沙觜,急遣儿童斩狄芽。自笑平生老行路,银山堆里正浮家。”

清代的王士祯《广州竹枝词》写道:“潮来濠畔接江波,鱼藻门边净绮罗。两岸画栏红照水,蜒船争唱木鱼歌。”王士祯是清代著名的大学者,有一次他路过广州,在朋友的陪同下来到当时的濠畔街,那时的濠畔街比今天知名度大,有人将其比作南京的秦淮河,是著名的烟花之地。

王士祯一路行过一路看,只见濠畔边上的蜒家船中,一个个蜒家妹浓妆艳抹,一口一句:“喟,公子,到船上来坐一会吧,我们会让你开心的。”王士祯开始还心高气盛,不屑一顾,觉得这些人寡廉少耻,以出卖肉体和灵魂为生,又受以往史书上关于蜒家习俗记载的影响,因而根本不搭理这些蜒家妹子的叫唤,后经朋友的再三引导,他最终还是上了一家蜒家船,和一个十八岁的蜒家妹聊了起来,在和蜒家妹的沟通中,他了解了许多蜒家生活的艰辛,对蜒民有了全新的认识,所以离开广州时写了很多反映蜒家生活的诗。

清代还有一位叫查慎行的诗人,也曾专门写过不少反映珠江水上居民生活的诗,其中有一首写道:“一生活计水边多,不唱樵歌唱棹歌。蜒子裹头长泛宅,珠娘赤脚自凌波。”

关于蜒家的起源,历来说法不一。有的人认为他们是先秦时期古越人的后裔,西汉刘安在他所著的《淮南子》书中说,秦始皇使名将屠睢率五十万人攻越,越人皆入丛薄中,不肯作秦军俘虏,有人据此认为这些逃入水上芦苇中的人就是蜒民的祖先;也有人认为,蜒民是东晋末期卢循率领的农民起义军的后人,因此也被称为卢亭人,清代编的《番禺县志》记载:晋代“孙恩败亡,其党卢循从海上攻番禺,后被刘裕所破,投水自杀,余党逃居海岛上,下海捕鱼充食,生子孙皆赤身,粤人谓之卢亭种。”

明末清初的大学问家顾炎武在《天下郡国利病书》中说:“晋时,广州南岸周旋六十里,不宾服者五万余人,皆蛮、蜒杂居,自唐以来,计丁输课于官,洪武初,编户立里长,属河泊所,岁收渔课。”晋代的《华阳国志》认为蜒民最早分布于四川巴东涪陵一带,后来由于战乱向东南迁移,经荆湘桂等地,转辗到了粤闽地区,宋代《太平寰宇记》说他们“海上水居蛮也,以舟楫为家,采海物为生。”

到宋元以后,这些生活在广州的蜒民兼营渡客、运输、贩盐、放木筏等,他们有的有具体的水上职业分工,根据其谋生手段的不同,可分为鱼蜒、蚝蜒、木蜒等。蜒民们自已从来不认为自已来自别的民族,而是汉族的一部分。据梁启超的估计,蜒民多时曾达百万之多,至清末也有近四十万,建国以后,1961年的广州人口统计中,广州蜒民有十万余人。

清初广东大学者屈大均的《广东新语》“食语”中对蜒民的生活、生产活动有记载:蜒民们“水陆两登,贫者浮家江海,岁入佑人舟算婚,中妇卖鱼,荡浆至客舟前,悠忽以十数,弱令男女崽,身手便利,即张罗竿首,画钓泥中,鳖、蟹、蜃、蛤之入,日给有余,不须衣食父母,又舟人妇子,一手把舵筒,一手煮鱼,”“或男女同屐,男子冬夏止一裤一襦,妇人量三岁益一布裙”,“蜒人之蚬箩虾篮,虽毫末皆有所主,海利虽饶,取于人不能取于天也。”这一段文字反映了旧时蜒民生活的艰难。

据民国旧报记载:闽粤疍户(旧时报上均称“蛋户”),是我国特殊民族。疍户初实为广东之土人,宋南迁时,汉人乘势占据南地,土人的活动空间受到挤压,不少人逃亡于江上,遂留居,即为疍户。在封建专制时,疍户极轻贱,不入于四民之列。民国后,虽然无阶级之分,然而生活困苦,居无屋舍,实为同胞中之最可怜者。其人数之多寡,没有确切数据,仅据1920年警区调查,省河疍户,已有男丁四千余人,妇女五千余口,另学龄儿童三千余人。

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广东省珠江文化研究会会长黄伟宗在《岭南人来自水上》一文中指出:

岭南最早的土著人,也就是百越族。前段时间,我们在高要市金利镇茅岗村考察现存广东最古老的水上木结构建筑遗址(已经被考古学家认为春秋战国时代的遗址)。到目前为止,我们所看到的百越族遗址,年代最久远就是这里,所以我们说,岭南的土著居民,就是从水上居民起家的。这是一种原始居住文化和别具特色的岭南土著文化,水上古人衍化为水上生活的独特居民,即“疍家人”。

宋代周去非《岭外代鉴·延蛮》论述,“浮生江海者,疍也。钦之疍有三:一为鱼疍,善举网垂纶;二为蚝疍,善没水取蚝;三为木疍,善山取材。”疍家人也创造了独特的文化现象,例如咸水歌,是广东的民歌。这些水上居民,他们不是少数民族中的一员,但应承认,他们是珠江文化的重要文化群体,也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疍家文化不仅在广东,东南亚很多国家也存在这种文化现象,是作为华侨文化的一部分,从广东流传过去的。探索疍民的历史文化渊源,对于我们进一步加深对广东、福建地区的方言的了解,有着深刻的意义。

满清广州屠城70万,给了周边水域上天量的疍民,以上岸的机会。满清屠刀下,广州成为一座空城,只剩下抬死尸埋死尸的几十个和尚。随着天量疍民的上岸和清军的入驻,本就非常驳杂的广州话,被彻底改变了语言面貌。也是清初著作里所说的广州省城的语音不同广东其他地方的重要原因。

黄佛颐的《广州城坊志》引用清人方恒泰《橡坪诗话》的记载:“城前后左右四十里,尽行屠戮,死者六十余万人。相传城中人士窜伏六脉渠约六七千人,适天雨,渎溺几尽,其所存仅二人,双门底刘中山其一也。”“止有七人躲入大南门瓮城关帝庙神像腹中,得免诛戮。”

当时人戴耘野《行在阳秋》记载了广州市全民抵抗的英勇情形:“城中人亦撄城自守,男子上城,妇女馈饷(送饭)。清兵环围城外...”。查继佐《罪惟录》:北师两王攻广州不遗力 , 杜永和督守勤 ;副将张月总陆兵、吴文敏统水师 ,背城出战 ,多捷。”侵略者损失惨重,清将尚可福等被击毙,《尚氏宗谱》记载清寇尸体在攻城地点下堆得几乎和城墙一样高。《广东通志》等史料记载:“杀七十万人”。这是最低限度的估计。林文陔《浅析建国前佛山商业的兴衰》:“明末清初的战争,使广州遭尚可喜、耿继茂两藩屠城,当时广州死者70多万人。”

满清广州屠城,改变了广州城的语言面貌。换言之,疍家语改变了广州城的基本语音面貌。

疍人是南海最古老、最原始且延续时间最长的土著族群之一。疍人在民国乃至新中国成立初的广州,数量巨大。疍人文化是广南白话文化的最直接的源头。

所以,网上那些天天在说广州话代表了整个广东话,广东话就是广州话,广州白话是古代汉语标准音的所谓的砖家学者,你们可以写文章给大家科普一下广州白话何时成了古代汉语的中原官话的?目前的广东,客家话(夏语)有3100万,潮州福老话有1000万人。其中,珠江东岸的深圳、惠州、东莞、香港客家人有1000万人。这是目前的广东地区老百姓的语言面貌。让我们尊重历史,尊重现实。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广东为什么叫“广东”?
喜欢,广州
历史上的广东,到底是个什么样子,广东人要看看
五羊之城-广州
中国地级市最多的省,拥有21个地级市!
这个省的人口数量是全国第一,GDP也排名第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