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九刀连环杀人案002 | 萨苏探案之中州案


上节回顾:当时木兰很小,连条警犬都没有。正在案件似乎即将走入死胡同的时候,有一个人气喘吁吁地跑来报案——校外不远的江滩上,又发现一具尸体……




九刀连环杀人案 | 萨苏探案之中州案


002 草菅人命



听老丁讲木兰这起案件,想是不是以前有过相关报道,于是上网查了一下。输入“木兰三中”“杀人案”的关键词,搜索结果中,发现网上该校的吧里正在讨论一起谋杀案——死者是一名职业模特,被莫名其妙地一刀毙命。


这显然不是老丁他们处理的这起案件。难道是那次侦查工作给该校师生留下了深刻印象,以至于落下福尔摩斯的情节吗?


对侦查工作情有独钟的少年是很多的,有些还极有成就,比如上面这位


老丁坚决否认这种猜测,第一他认为现在“宵生”们学习任务太重,看上去一个个眼睛都是直的,不大可能有这个闲心琢磨杀人案,第二他说自己在木兰名声不太好,“他们说我草菅人命”。


说老丁草菅人命不是针对那起木兰三中发生的凶杀案。尽管没有抓住凶手,但当时公安人员认真的工作态度还是留下良好印象的。他们连夜和每一个相关人员进行了耐心的交流。


这样做是因为类似案件案发后的几个小时是破案的黄金时间,老丁身经百战,当然不会错过时机。可是,当他出发去医院的时候,看到院子里黑压压一片人群,心里却产生了一种荒谬的感觉——那都是等着做笔录的人啊,这案子,不好破了。


身为东北人的老丁自嘲:“东北人热心,有时候爱凑热闹,木兰人也是东北人嘛,所以很多人等在操场上,等着我们找他,好像身在案发现场,不被公安细致地录一份笔录,会被人瞧不起似的。”


这个看法不太全面——木兰是个治安不错的小城,骤然发生如此突兀而凶残的案件,人们因为惊恐而期待尽快破案,产生聚集也是正常的事情。


其实这时候老丁挺失望。截至此时,最有可能提供线索的没有一个人说出有价值的东西来,连作案动机都无从谈起。那么,会不会有意外惊喜呢?他同时布置了一组便衣侦查员在人群里转悠。有些案件里面会出现案犯跑回现场探听消息的情况,这种人在人群中言行肯定有不自然之处。


结果很不如人意,既没有值得注意的人,也没听到众人的议论中有什么值得记录的东西。这么多人的笔录,估摸着都不过是走个形式而已。老丁无奈地想。


在医院里,遇害者的死因很清晰地被确定下来,初步的尸检并确认死者还是处女。


这案犯明显是个经验丰富的老手,而且是奔着夺命来的,看不出图财或性侵的企图。从一击致死的角度来看,凶手事先应该做了精细的踩点,目标明确,不像那种出于仇恨社会等原因进行的无差别攻击。


但社会关系简单单纯,不见情色纠纷,死者或她的姐姐、弟弟实在看不出有值得这个老手行凶的理由。凶手应该是熟悉环境的,因此可以准确地杀人而后全身而退,凶手应该不是周边的熟人,因为木兰环境简单,所有在场和可能在场的人中,符合凶手条件的嫌疑人都没有找到一个……


时钟在走,笔录在做,线索却如渺渺孤鸿。老丁悲哀地在死者的停尸床前蹲了下来——姑娘,这么一个没有头绪的案子,你让我怎么给你报仇啊?


正在这时候,那个新的凶案消息传来了。而老丁“草菅人命”的名声,便是在侦破第二个杀人案时落下的。


第二具尸体被发现的地方,在木兰三中墙外约四五百米的松花江畔。这里有一带松林,风景优美,一些上了岁数的人喜欢把此处当作晨练的地方。


夏天日出早,有一位退伍军人出身的老爷子五点就出来跑步,却发现一群人围在河滩上发呆,凑近一看,正中倒着一具鲜血淋漓、肚破肠出的尸体,附近的沙滩上一片狼藉,血污片片……老爷子当即就报警了。


今日木兰的松花江畔


调查结果,江畔应是第一现场,死者三十余岁,男性,体格匀称强健,身中九刀,有二十多平米的沙滩沾附有血迹,皆是人体滚动的痕迹,似乎这里曾发生过激烈的搏斗,一口锋利的单刃匕首插在路边的树上。现场的人们交头接耳,都说木兰来了个杀人狂魔。


善良的人们,常常不幸而言中。


而面对这样一具尸体,等到汇报的时候,公安报出的死因竟是“自杀”,参会的一位政法委副书记当时不干了,拍案而起,大骂老丁“草菅人命”。


老丁……


老丁说起这事儿时面色古怪,说这位书记是从文教调过来的,他不太懂刑侦,不过……不过鉴定自杀之后被人骂这种事儿,对公安来说是经常的。平心而论,有些指责是有道理的,有些指责却是因为外行的原因。


耐人寻味的是这种质疑不仅仅出自于民间,有时候警察们自己也会产生误解。


我一位熟识的警方朋友第一次出现场是在197X年,他刚从公安学校毕业,正赶上西郊发生一起颇有影响的疑案——某大学教授被发现吊死在其住所内,案件报到二处,刑警们马上出动。因为这位教授是有影响的民主人士,而且有一定社会地位,案件很快逐级上报。刑警们还走在路上,便得知局长的车子已经出门了,正在往现场赶来。


带着这种紧张气氛,刑警们进入现场,但带队的处长仅仅勘察了五分钟便下令收队,结论是自杀。


自杀?!这位教授名利双收,儿孙满堂,身体健康,为人该有的都有了,而且平时精神矍铄,生活乐观,案发前没有任何异常表现,怎么可能是自杀呢?


有人问了一句:“要不要等等局长?”


处长摇头,说不用了,就是一个简单的自杀案,咱们收队。


这位初出茅庐的警察也觉得此事过于草率了,初生牛犊不怕虎,便嘟囔了一句:“没见过这样自杀的。”


处长听见了,回头盯了他一眼,道:“没见过性窒息?”


“什么?”


“性窒息。”


“什……什么?”


“自己回去查。”处长失去了耐心,想了想又补一句,“社会复杂着呢,不是什么东西学校里都教,慢慢学吧。”


事后教授给定了个“心脏病突发”“因病医治无效”,而还没结婚的小警察终于查明白了性窒息的含义,也明白了为什么给教授先生定这么一个奇怪的死因。


几十年后,教授的第三代后人根据风传对其死因产生了怀疑,指责公安局“草菅人命”,向中央提出复查此案。公安局考虑到其家族的国际影响力,专门请其后人(仅仅请了直系后人)来局里看案卷。看完之后,就再没话了,估计还有点儿后悔干嘛对这件事一追到底。


同样是几十年后,那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警察已经对教授的死因有了更加平和的看法——人嘛,可能有各种癖好,只要没有社会危害性,就不应该影响对他的评价。教授在自己的领域里仍然是个值得尊敬的人,这和他的性取向无关。他说如果这个案子弄得旷日持久,这位教授恐怕真会身败名裂。


这位快刀斩乱麻的处长,便是中国刑侦界双星“南端木,北少华”中的北少华——北京市公安局治安处副处长王少华。


不过,一个身中九刀的人怎么会是自杀呢?只怕王少华也不敢轻易这么定。


老丁苦笑道:“我还没说他是服毒自杀呢。”


“这怎么可能?”我问道,“服毒自杀怎么会服出身中九刀呢?”


“真的,服毒自杀。”老丁说,看着怎么也不是开玩笑的样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揭秘《李昌钰探案之巧破连环杀人案》
干尸复仇、血祭坛之迷!那些给我们留下童年阴影的影视剧!
唐人街探案2|“看完就想去纽约。”
我赌Q不是一个人!
《杀人回忆》的凶手找到了,可这起更恶劣的韩国悬案至今仍是个谜
他解剖的尸体,比朋友圈活人还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