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二战杂记簿(24)二战德国战车生产及工艺拾遗(三)

前文请见:

二战杂记簿(15)二战德国战车生产及工艺拾遗(一)

二战杂记簿(16)二战德国战车生产及工艺拾遗(二)


·制造几种不同的战车和武器所需的钢材重量示意图。虎式:103.5吨、黑豹:81吨、四号:39吨、s.FH 18重型野战炮:15吨、le.FH 18轻型野战炮:4.8吨。也就代表着生产一辆虎式坦克耗费的钢材是黑豹的1.25倍、四号坦克的2.5倍、s.FH 18重型野战炮的6.6倍、le.FH 18轻型野战炮的21倍。

 

·在三号坦克系列之中,最贵的一款是三号K型指挥坦克,在不计入武器的情况下采购价为11万帝国马克,和黑豹坦克(11.6万帝国马克)相差无几,而与之接近的三号M型采购价约为9.6万帝国马克。

 

·一般认为三号突击炮是个便宜货,但其实不然,一辆三号突击炮G型的要价也有8.25万帝国马克(不含武器),和三号坦克相比没便宜太多。

  

·1944年9月,克虏伯位于马格德堡(Magdeberg)的格鲁森工厂(Grusonwerk)遭到轰炸,损坏严重,战车底盘(四号突击炮)的生产受到影响,后来不得已从沃玛格(Vomag)和尼伯龙根工厂(Nibelungenwerk)购买了一些生产设备才得以维持生产。

1945年摄于克虏伯-格鲁森工厂内的照片,近处是一堆已经链接好的履带,远景有一辆四号突击炮。

 

·二战期间,德国重型战斗车辆有两种基本形态,一种是从一号沿用到四号坦克,乃至虎式坦克的形态,车体都是由上层结构和底盘上下两半扣在一起,两者之间以螺栓固定。还有一种就是出现时间相对较晚的黑豹和虎王一类车辆,车体为上层结构和底盘一体成型的形态,这种型式的车体可以布置大面积、大倾角的首上装甲,并与首下装甲契合成一个整体。防御力更好,但加工难度更大,需要一个可以将车体架空并进行旋转的大型转台才能完成焊接作业。

被分解开来的二号坦克战斗室上层结构(上)及底盘 (下),代表了德军战车的第一种基本形态。


虎式要特殊一些,介于第一种和第二种形态之间,其车体仍能分成上层结构和底盘两部分,首上和首下装甲之间依然存在台阶。但上层结构的战斗室和动力室已经一体化,尾部装甲也是一整块切出的。


虎王非常能代表第二种车体基本形态,虎式车首的台阶到这时就没有了,首上装甲增加倾角,向前延伸,与首下装甲共同形成锐利的楔状车首。


还有一点很重要,虎王(上)的侧撑板和底盘侧装甲是直接焊接在一起的,两者内侧还存在咬合结构。而虎式(下)同样的部位则靠一个靠焊接和螺接混合工艺固定的连接件结合在一起。


用于在焊接工作中翻转虎王车体的大型转台。


·德国早期采取从美国引进的粉末渗碳工艺对装甲进行硬化,但这种工艺的硬化速度实在太过缓慢,24小时只能形成约1mm的硬化层,并不适合装甲车辆生产要求。1935年时,德国在战车生产领域推广了火焰加热硬化法这种新型工艺——将工件从一列宽度为1500mm的,以氧气和天然气混合气体为燃料的吹管之间通过,其后浸入水中进行淬火,在很短时间内就能形成所需的硬化层。除此之外,在一些不具备钢铁热处理条件的地方,又引入了一种感应电热硬化法(利用中频或低频交流电通过电磁铁,利用电磁感应原理使钢材产生高热),这种方法在某些情况下的效率比淬火硬化法还要高。

现代的一家铁路设备工厂正在用火焰加热硬化法处理道岔构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武研社】火力才是王道:从M7到M41,二战美军中小口径自行火炮进化之路
二战日军九七式坦克大解析,这可能是最适合日军的坦克了
别惹这只蜜蜂!它装的是150mm炮!——二战德军“野蜂”自行火炮
二战日本战车纵览
二战日军98式轻战车:螳臂当车的典范,正面装甲仅16毫米!
二战初期德军闪电战功臣—PZkpfw35(t)和PZkpfw38(t)轻型坦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