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探访博山范公祠,一代北宋名臣为何改名,他与博山有怎样的交集?


上期探访了赵执信故居因园,与这因园紧临的便是范公祠
这范公祠的正门其实是朝北的,在后乐桥和青州古道的南侧,与这因园是背靠背。不过这个门并不常开,想进范公祠只能从这因园的后门进。
我们从因园这一角来到后院,这有一条长廊,北面就是范公祠了。

我们现在就到范公祠的院子里看一下啊。范公祠是依山势而建的二进院落,是一组以范泉为中心的明代古建筑群。
大伙看在这院子中央的一方水池,这就是范泉,据民国二十六年《续修博山县志》记载:“范泉,出荆山麓范公祠堂下,祠前临秋谷涧道,汇合其泉下流入涧,平流过后乐桥上注入范河而入陇水。”泉以石砌为池,周围建石护栏,东西栏板上刻有“范泉”二字。现在虽已是初冬时分,但泉水依然是如出贯珠,汩汩上冒。

泉西边有一山式石影壁,影壁长约4米,高约2米,距今约有四百年历史,是范公亭内重要的文物之一。面向池子一面刻着“山高水长”四个大字,这个据志书记载是由明崇祯内阁首辅张至发的兄长张中发所书。清乾隆年间《续修博山县志》中《重修范公祠记》中记载:“泉之阳有草书'山高水长’四字碑,为明张硕隐先生笔赞……予如其请,按张名中发,字智鹄,号伴鹤翁,为淄川人。”而且还是在张中发酒后乘兴用泉中的荭草蘸墨汁书写的。据史料记载,明天启五年(1625年)张中发邀请好友到范公祠游览,触景生情,深为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风亮节所感动,便就地取材,捞起范泉中的一把荭草蘸墨在范公祠的墙壁上一蹴而就写下了“山高水长”四个大字。而这“山高水长”也正是范仲淹一生忠孝友悌仁爱的精神风范。

在泉的北面就是范公亭,在北边亭子后还有许多块石碑,大部分是明清时的重修碑。
范仲淹是苏州人,为什么在博山会有范公祠呢?据传这儿曾是范仲淹幼年寄迹于此读书的地方。
据《博山县志》载乾隆十五年邑人沈廷芳所撰《修复范公祠记》:“博山县城东东山之秋谷有泉焉,范文正公微时读书其上,后人名之曰范泉,筑堂曰范氏书堂。”《章丘县志》也载:宋代范仲淹幼时由长白山醴泉寺去省亲,曾寄迹于此就读。后人为了纪念他,故建祠于此。

范泉的东面拾阶而上过屏门便是范公祠,我们看祠前有一石碑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著名诗句。范公祠大殿门也没开,透过门窗玻璃咱看里面啊,有范公塑像和大型范仲淹故事壁画。
范仲淹,字希文,卒谥文正,所以后世也称其为范文正公,靖康元年,又被追封为魏国公。他是北宋名臣,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生于宋太宗端拱二年(989年),卒于宋仁宗皇佑四年(1052年),以《岳阳楼记》一文名垂千古。他不仅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和思想家,文武兼备,政绩卓著。他为官三十七载,既历知州县,又数任朝官;既出宋夏战争前线为将,又入朝廷为相。北宋政治家、词人韩琦称赞他:“雄文奇谋,大忠伟节。充塞宇宙,照耀日月。前不愧于古人,后可师于来者。”范仲淹的为政之道最为突出的,则是“以天下为己任。”他提倡“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观点被仁人志士奉为典范。
然而在他29岁之前,他并不叫范仲淹,而是叫朱说读音同“悦”),这又是怎么回事呢?这就得从范仲淹身世说起。据史料记载,在范仲淹幼年,大概两岁的时候,其生父去世,由于母亲是妾室,家境也不是很好,在范家已无立足之地,不久便被范家大娘子扫地出门,被迫改嫁到淄州长山县(现邹平长山)的朱姓富户,范仲淹也就改随继父的姓,取名为朱说。所以“世人只知范仲淹,奈何不知有朱说。”

据史书记载,范仲淹随母亲改嫁到了长山县后,虽说为继子,但生活过得并不委屈,由于喜欢读书,家里也为他提供了良好的读书条件,为了不受其他富家子弟的影响,范仲淹主动选择去长山附近的醴泉寺寄宿,寻求宁静之所便于读书。后来到博山省亲便寄迹于此。据《颜山杂记》《长山县志》等史志记载,宋咸平元年(998年),范母改嫁后随丈夫到淄州赴任,住在这颜神镇(也就是现在博山)的秋谷,后来其丈夫调任长山县令后,范母并未跟随至长山,依旧在颜神,范仲淹也从此开始了长山、秋谷两地求学、省亲。也就是说范仲淹到博山看他母亲时就是住在范泉旁,日夜温习读书的。
而关于范仲淹何时复姓更名则有许多说法,目前尚存争议。《宋史》中记载:“举进士第,为广德军(今安徽广德)司理参军,迎其母归养;改集庆军(今安徽亳州)节度推官,始还姓,更其名”,南宋楼钥撰写的《范文正公年谱》载:“祥符八年,年二十七岁,举进士礼部选第一,遂中乙科,初任广德军司理,后迎侍母夫人。至姑苏,欲还范姓,而族人有难之者。公坚请云:'止欲归本姓,他无所觊’,始许焉。至天禧元年,为亳州节度推官,始奏复范姓。”也就是说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金榜题名,考中进士后,担任广德军司理参军,步入仕途,第一时间饯行幼时对母亲许下的“登第来迎亲”的承诺,将母亲接到自己身边赡养。两年后宋真宗天禧元年(1017年)升任文林郎、任集庆军节度推官时,恢复自己的姓氏,更名为范仲淹。

整个范公祠的建造可谓是独具匠心,它是依山因势而建的,层层向上,灰砖青瓦、斗拱飞檐。下层是以范泉为中心的一进院落,上层为范公祠,旁边还有一座荆山寺,肃穆巍然、清静幽雅,尽显古朴之色。
人们推崇范仲淹不仅是因为他在政治上、文学上的成就,更因其功成名就而不忘本的孝道,这正与博山的孝文化一脉相承。为此修建范公祠以示纪念。
     出范公祠山门外还有后乐桥和青州古道,咱们下期接着探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常德老乡范仲淹(行走在沅江边)
范仲淹
千年范仲淹 后可师来哲
范仲淹与他的忧乐精神----溯源澧水之四
千古文正第一人
君子之泽,虽百世不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