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飞龙湖文学社】散文阁第32期


飞龙湖文学社
散文阁


目录

⊙  放生(卜宪华/江苏)

⊙  突围而出的人生(一抹香/吉林)

⊙  畅游梨花节(陈广东/江苏)

⊙  妈妈的年龄(知了/江苏)

放生

卜宪华(江苏)


复新河岸一段树林里,堪称鸟儿与饲鸟者的乐园。不须说树荫下的石凳,也不须说丛草间眨着眼睛的野花,单就那习习的河风、清爽的空气,足以使人、鸟享受了。

清晨,我循着鸟鸣声信步踏进乐园。石凳上已坐满了人,还有的坐在马扎上。长长的笼架上挂着大大小小的鸟笼,上百只鸟拼命地鸣叫,几乎是声嘶力竭了。说是大合唱吧,其实都在各唱各的调,并不同步和谐。然而此时,饲鸟者胸前仿佛吊着金牌似的,露出优胜者才有的高傲神态。

一只狂叫的画眉鸟,时而高亢悠长的旋律,好似穿透耳膜的京胡独奏,时而短声急音,极像疾拨瑟琶弦,而且边叫边扑扇羽翼,移动红爪,分明在贞察居所的门窗。

画眉鸟笼旁边,一只沉默的乌鸫鸟,铁铸般伫立笼中央,昂首怒目。

我指着狂叫的和沉默的问饲鸟人:这两只鸟卖吗?

他思忖片刻回答:卖,都卖。

价格?

叫的200元,不叫的100元。

我付了款。

我打开了两个笼门。鸟儿探头张望又缩回去。我摆摆手,两鸟对视一下,忽然的一声,箭也似的射上去,随后轻稳地落在树枝上。画眉鸟欢快地领唱起来,那只闭喙莫言的乌鸫鸟居然仰天长歌了。

那些正在合唱的笼中鸟,大概是看到了刚飞到树枝上的同伴,不知是惊奇还是羡慕,突然来了三秒钟的休止符,接着又沸腾起来,而且边吼边撞,甚至不惜头破血流。

至此我方明白,精美的竹笼中,鸣叫的鸟未必是真开心,也许是出于无奈;沉默的鸟压抑着愤懑与忧郁。对于这些小精灵,放生意味着自由!自由的魅力正在唤醒牢笼中的那些载歌载舞者。


作者简介:卜宪华,系丰县退休教师,江苏省红楼梦学会会员,江苏省诗词协会会员,丰县作协读书会会长。著有《红楼情丝》《红楼梦导读》等。




突围而出的人生

一抹香(吉林)

顾城在题为《错过》的诗中写道:一切都明明白白,但我们仍匆匆错过,因为你相信命运,因为我怀疑生活。两年前,我曾写过一篇散文对此诗中的观点提出了批判与质疑。生活中的困局,就像一座围城,将我们禁锢其中,该如何突围而出,活出属于自己的人生,这是一则耐人寻味的人生问卷。
一方面,我认为,怀疑生活不可取。常言道,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对待生活,就要像面对镜子,你对它笑,它才会对你笑。
我出生于贫苦家庭,父亲见我学习成绩优异,决定就算是全家人吃糠咽菜,也要坚持供我读书,希望我能通过知识改变命运。可高考通知书下来不久,父亲突遭车祸去世,家中的顶梁柱轰然坍塌。处理完父亲的后事,临近大学入学时间不足半月。我担心身患糖尿病的母亲过度劳累身体会撑不住,决定不再继续读书。可母亲流着泪对我说:你去读大学才是妈妈活下去的支柱啊!在母亲的多番劝说下,我只好妥协,南下继续学业,只盼望着能早点毕业找个好工作,为母亲和弟弟带来更好的生活。可苍天不遂人愿,大学毕业不久,还没等我开始工作,母亲即病情恶化离世,姐弟俩沦为了孤儿。
一时之间,我仿佛掉进了冰窖里,接二连三的打击终于将我击垮。世界,仿佛暗无天日,一眼望不到尽头。在人前,我装作若无其事。可每当只剩我一人在家时,总是禁不住放声大哭,彷徨、无助、自责,通通向我袭来。为什么苍天要如此待我?我还没有尽一天孝,就把我的至爱双亲一个接着一个带走了!我恨自己没有主见,如果当初不去读什么大学,母亲也不至于那么早病重离我而去!我又该怎样带着年幼的弟弟生活,给他一个衣食无忧的未来?雪上加霜的是,在讨债亲戚的薄情之下,孤苦无依的姐弟俩体验了一把又一把世态炎凉。那些日子里,恨苍天不公,将自己困于怨怼之中无法自拔。
难能可贵的是,我没有从此沉沦下去,没有怀疑生活。在那段最灰暗的日子里,我接纳了其他亲人的温情陪伴,师友的鼎力相助,母校的大爱帮扶。正所谓人心向暖,在即将触到谷底时,生活没有抛弃我,亲情、友情、甚至爱情,一股股温情助我突围困局,改写了人生剧本。我谨记在母亲撒手人寰那一刻立下的誓言,在参加工作以后,竭尽所能帮助弟弟先成家立业。侄女出生之后,我才开始考虑个人的终身大事。待家境好转,不计前嫌地主动帮助曾经待我凉薄的亲人,在他们亟需帮助时,伸出了温暖的手。
另一方面,我认为,相信命运也不可取。毋庸置疑,我们无法改变自己的出身,无法改变原生家庭。即便生于苦难,我们也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改变命运,使自己成为人生主宰。
从小到大,我的学习成绩可谓一直名列前茅,首次高考却因发挥失常而落榜。舅母满脸鄙夷地挖苦道:他们老赵家就没有一个有后劲的,学习好顶个屁用,还不是和她那些叔叔姑姑一样没考上。这句讥讽,就像一道迅疾的鞭子抽痛了我的五脏六腑。羞愧,不忿,更心有不甘。于是,明明深知父母供我读书有多么不易,还是犹豫踌躇了好多天之后,跟父母提出了复读。
初次高考失利,主要因为化学成绩拉了后腿。因此复读那一年主攻化学。每当懈怠时,脑海中就会闪现出舅母那鄙夷的嘴脸,时时鞭策自己,二战一定要成功,不蒸馒头争一口气。结果二战高考化学得了最高分,以全校第三名的成绩考取了大学。
在大学期间,因家境贫寒,生活自然比其他同学过得艰苦,靠省吃俭用、勤工助学维持。做过打扫教室、舍管助理(负责通下水道、用推车取送学生床单被罩)、学生宿舍门卫兼小卖部卖货、小吃部刷盘子等一些杂七杂八的活计。做这些杂工,不但没多少进账,往往还要无端忍受一些别样的目光。后来,在辅导员的引荐下,课余开始做家教,为初高中生一对一补课,虽然收入也不高,但坚持下来,至少可以赚够生活费,还能结余一部分用来假期补贴家用、购买往返车票。
待成家立业之后,依旧秉承那股不服输的劲儿,边工作边养娃,边考研读博,势如破竹一路狂飙,完成一个又一个人生目标,努力向梦想更进一步。亲朋好友往往对我钦佩不已,也不乏对我的苦难人生表示同情。而实际上,我并不觉得自己的人生有多苦。我没有向命运低头,而是擦干眼泪抬首挺胸,努力认真阳光地生活,突围一个又一个困局,趟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人生之路。
用突围一词,还是略嫌夸张。纵观前半生,不怀疑生活,不相信命运。人生于我,不过是一场博弈,一场自我救赎。
思及此,还是慎之又慎,进一步深入了解了《错过》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以及诗人的人生履历。或许我并不应过于苛责批判。现实生活不就是如此,有人相信命运,有人怀疑生活,两个本质上不同的人当然无法走到一起,当然会“错过”。如果阴差阳错走到了一起,恐怕也会如诗人和他的妻子一样,终究抱憾“错过”彼此。这首诗,其实也是诗人悲剧的人生写照。执笔至此,豁然开朗,从批判到悲悯,是一种内心的释然,这又何尝不是另一场突围。



作者简介:一抹香,本名赵艳凝,吉林长春人。半朵中文网签约作家,飞龙湖文学社副总编。诗歌、散文作品散见于各网络平台与纸刊。


畅游梨花节

陈广东(江苏)

一年一度春风来,又是梨花始盛开。春天的雪,挂满枝头,轻轻摇曳,抛洒着,淡淡清香,瞅一瞅,闻一闻,映红了脸颊,醉了心田。
盛世梨园,百年梨树,大美中国,极致丰县梨花节,我们组团来了,我们打卡,我们畅游。
你刚好有心盛开,我正好用心路过,你赠我满满芬香,灵魂飘荡,我记录你的白富美香,雪海翻浪!心中若有梨花节,何处不是云水间 。
一年春光惹人醉,万顷梨花作雪飞。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里是花的世界,雪的海洋,洁白无瑕,人间圣境,静化灵魂,养性天堂。
“盛世梨园”四个行书大字,由丰县藉军旅书法家茌良芹题写,宛如游龙,在洁白无瑕雪海里灵动飘逸,引八方宾朋游子蜂涌入园,撒进花海看不见。只有登上高高的观景台,环视四周,如织的造访者,手捧手机,花枝招展,与花媲美,相得益彰,若隐若现,此时的万亩梨园,我们的大沙河知青教育基地的黎明,静悄悄,被脉脉含情的香雪海融汇净化。
“赏盛世梨花,品酥梨硕果。”不忘当年曾扎根于此地五分厂的知识青年们,是他们的辛勤付出,战天斗地破黄沙,把这片黄河故道的不毛之地 ,改造成防沙固道的林海雪原,再摇身一变,成为今天的盛世梨园,还培育出享誉世界的最正宗的大沙河大酥梨 ,梨胡小,酥脆甜,落地无梨,咬一口,生津止渴,恩泽后代。
吃水不忘挖井人,向当年的知青们致敬,盛世梨园欢迎您们,一定要常回家看看,大沙河果园,永远是你们第二故乡!
畅游梨花节,思念当年来丰植树造林的南京好知青,这是一块多情的土地,永远铭记知青青春无悔的奋斗史!
时间在指间流淌,不知不觉中已到中午,我们驱车来到宋楼镇百年梨园景区。
园门的上方悬挂着的百年梨园四个金光闪闪的大字,是省书法家尉天池所书,为繁花似锦的古老梨园增添人文气息。
老树开新花,古木又逢春。这里有668株树龄超过180年的梨树,最古老的一株甚至可以追溯到500年前的明朝嘉靖年间。这里是国内知名的古梨树森林公园,有万亩之多,也是珍贵的自然资源遗产。
乱花溅玉迷人眼,浅草怎能没马蹄。在雪压枝头梨树绽放的春天,沐浴洁白如玉的花海,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陶冶情操,升华人格,诗酒趁年华;脆甜可口梨可期,应是硕果累累、果香扑鼻秋收的季节,尽享大沙河大酥梨,品正宗红富士苹果,饱口福,润喉肺,给肠道洗个澡,养颜养生又美肤,在百年梨树下,泡上一壶我们当地产的芦笋茶或牛蒡茶,果香茶香交织袅绕,或闭目养神,或四人掼蛋,或二人下棋,各取所需,怡然自得,不羡鸳鸯不羡仙,只羡忙里偷闲这一天,烫平脸上的年轮,把健康留下,向幸福出发。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梨花节的轰动效应,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吊炉烧饼、凉皮卷皮、烤面筋、冰糖烤梨,冰糖葫芦,水晶煎包,帝王粥,白水肘子,羊肉汤等具有地方特色的美食一应俱全,让人百吃不厌,回味无穷。
吃饱喝足,更加有力气逛百年梨园。树上留影,塔上拍照,老太太也精神焕发,不输小青年。抬头观花赏景是游客,仰面舞长棒的是人工授粉者,低头挖荠菜、苦苦艼、车前草和蒲公英等这些绿色食品是妻子和岳母她们娘仨,真是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我负责善后,拍照录小视频,发朋友圈,记录美好的当下。最后,去听小学生古筝梨花树下演奏,又看各种时装和汉服的模特在花丛中走秀,精彩的节目一个接着一个,把梨花节的盛况,一步步推上高潮,让我们流连忘返。
畅游梨花节,愿我们用心对待生活中的每一天,欣赏世界,取舍有度,不慌不忙,追求简单幸福,至于其他,有则锦上添花,无则依旧风华。



作者简介:陈广东,江苏丰县人,江苏省外贸学校毕业,会统专业,现为丰县文体广电与旅游局中层干部,中共党员,已二线,爱好写作和打掼蛋。




妈妈的年龄

知了(江苏)

一位文友在清凉寺禅修,我第一次去寻访清凉寺的时候,寺门关闭,未能见面。附近的人告诉我,她的妈妈有时候在寺里陪她。
几个月后,去峄山采风,晚上,我与这位文友居一室,聊到了清凉寺,我提起妈妈能够经常陪陪她,照顾一下生活起居,也是一件幸事。文友笑了笑,没有搭话。
年底一起参加一次年会,聊到近况,文友说在整理寺院的环境,我看到她的手粗糙皴裂。这样的活计是有些辛苦的,特别是一个女人,我脱口而出:“别一个人干,让妈妈帮帮你。”
文友说:“我妈妈已经八十岁了。”
我心里一惊,这才想到,我们这些年龄相仿的人,妈妈大都是已过从心之年的耄耋老人了,如何还能做得了这些事情呢。而我,潜意识里对于文友选择禅修,心里隐约是有一些心疼的,甚至我觉得她的妈妈会更心疼,自然而然地,妈妈被我认为应该是她的一个慰籍。其实,对于选择禅修的人,过着清净的梵行生活,心思放在愿心证悟上,世俗的情感也许已不是那么重要了。
我是一个比较迟钝的人,对事情总喜欢感性去判断,经常与现实有较大的差异。比如,对于妈妈这个称呼的人,我下意识里大约只有30岁、50岁、70多岁这几个年龄段。我30岁左右的时候,但凡听到窗外有小孩奶声奶气地喊妈妈,我的孩子即使在我眼前,我还是会在心里甚至嘴里小声答应一下,担心孩子找不到妈妈着急。那个阶段我妈妈50多岁,正在帮我看孩子,她非常疼爱我的小孩,甚至有时候宠得没有原则,但唯有一点,不允许孩子给我顶嘴。那是妈妈最疼爱我的一段时光,妈妈是依仗,是回头就能看到的人,她接送小孩上下学,还包揽了大部分家务,陪我度过了人生中最艰难的日子。所以,当我自以为禅修的文友会有难处的时候,我就觉得她应该依靠妈妈,却没有想到,我们长大了,妈妈也就老了。
我妈妈是77岁离开我们的,至今已有五年多的时间了。妈妈的离开,带走了我人生的一部分,再没有人说起小时候的点点滴滴。生活越幸福,没有妈妈的遗憾就越多。再不能牵牵手,再不能一起吃顿饭,那种天上人间永不能相见的无能为力,会在无数个猝不及防的瞬间让人很难过。
最近,我又一次去了清凉寺,文友不在,见到了文友的妈妈,聊了好一会。每一个妈妈都会为了儿女奋不顾身,每一个妈妈都只想让孩子过好一生,不再受苦。




作者简介:王兰芳,笔名知了,江苏徐州人,散文、诗词等作品散见于丰县报、网络平台和纸刊。希望用文字记录美好、润泽心灵、丰富人生,慢慢地成为一个有趣的人。



本期编委

收稿:知了

制作:阳光弯弯

飞龙湖文学社散文小说架构

社长:黄萍

执行社长:王兰芳

总编:杨春香 

副总编:李以亮

主编:赵艳凝

副主编:丰慧

美编:安秀梅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华夏杯中外诗歌散文大奖赛暨华夏国际诗会初选:368号梁成琛
丰县的梨花,在他的镜头下,如此沉醉迷人,惊艳到无法呼吸!
[今日头条]查代文的散文《梨花 》
徐州梨园“变身”万里雪海 香雪纷飞引游客驻足
【江苏】赵子尧《我的家乡梨花美》指导老师:孙凤芹
百花赋(九)◆【梨花赋】(七)◎于玉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