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详细!一文看懂准备上市的企业怎么做时间规划表?


前言

自2023年下半年以来,IPO的进程有所减缓,一些企业的原定上市计划可能需要做出一些调整,包括更新财务报告、重新考虑是否撤回申请等。上市涉及诸多系统性问题,如是否上市、选择何地上市、最佳上市时间以及上市的利与弊等,需要系统地加以考虑。

今天我们和大家一起梳理,准备上市的企业该怎么做时间规划表,才能确保心中有数,不打无准备之仗。

本文章节提要:

一、上市要准备多久?

二、在哪里上市?

三、什么类型的企业能上市?

四、上市门槛有哪些?

五、IPO全流程时间表

一、企业上市时间规划(要准备多久)

▲上市需要3-5年的时间准备:企业从决定上市到正式上市通常需要3-5年的时间。这对于大多数民营企业来说都属于较长的准备周期。

券商在给客户提供IPO时间建议时,往往会将预期时间推迟3-5年。这并非保守估计,而是基于以下几方面的考虑:

(1) 市场环境因素

IPO进程很大程度上受二级市场环境的影响。当整体股市表现疲软时,监管机构通常会暂缓新股发行。近年来A股市场波动剧烈,IPO节奏也随之放缓。

(2) 行业周期因素

企业不会选择在业绩下滑时期上市,而是要把握自身行业的上升周期。这需要对市场变化有准确预判和充分把握。

(3) 监管政策因素

近年来,监管部门对IPO的审核标准不断提高,对企业内部管理、财务状况等方面的要求也日益严格。这些都需要企业有较长的准备时间。

稳健的上市时间规划:对于企业来说,应该制定一个较为稳健的上市时间规划。这需要同时考虑自身发展状况和外部环境变化:

(1) 乐观预测:企业1-2年内有望上市

(2) 谨慎预测:企业可能需要3-5年的时间完成上市

总的来说,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上市时间规划至关重要。这不仅是合规需求,也关系到企业后续的融资安排和战略布局。

二、企业上市板块选择(在哪上市)

首选国内沪深上市:

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应该优先选择国内的主板、创业板、科创板等主要上市板块。这些板块相对来说上市条件较为宽松,募资渠道也更加畅通。

海外上市作为备选:

但对于某些特殊行业的企业,在国内上市可能存在障碍。这时可以考虑赴海外市场上市,如香港、美国等。不过海外上市的成本和风险也较高,需要慎重权衡。有些企业之前选择在海外上市,事后还后悔,选择了退市,然后再考虑回到国内上市。

其他上市渠道

此外,还有新三板、地方股权交易市场等其他上市渠道可供选择。但这些市场规模较小,流动性较差,一般不建议企业首选。

总的来说,对于大多数企业而言,优先选择国内的主板、创业板、科创板等主要板块进行上市是比较明智的选择。除非在国内无法实现上市时,才考虑赴海外上市。

三、企业商业模式规划

良好的商业模式是上市的关键。企业上市过程中,需要对自身的商业模式进行全面规划。好的商业模式是企业成功上市的关键所在。

避免'灰色'商业模式。一些灰色或特殊的商业模式可能天生就无法通过上市审核。监管部门可能难以认同和接受。

应对新兴商业模式的挑战。但与此同时,随着经济转型,也不断涌现出一些新兴行业和创新型商业模式。这些模式在上市过程中也会面临监管理解和沟通的挑战。

全面梳理和优化商业模式。总的来说,企业上市时需要对自身的商业模式进行全面梳理和优化。这包括:

(1) 产品和服务如何为客户创造价值,如何获取收益

(2) 在制造、贸易、研发等产业环节的定位和布局

(3) 如何利用技术创新、产业整合等手段提升竞争力

(4) 如何构建与上下游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5) 如何通过合法合规的方式进行税收筹划和融资

只有确保商业模式的合理性和合规性,企业才能顺利通过监管审核。

四、企业业绩规划

▲符合上市业绩指标门槛。在进行IPO时,企业需要达到一定的业绩指标门槛,包括营业收入、净利润、资产规模等。(每个板块要求不同)

制定切实可行的业绩规划。对于企业来说,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业绩规划至关重要。这不仅关系到是否符合上市条件,也影响到估值水平。就像高考需要有分数规划一样,企业要根据自身情况,提前做好业绩规划和预算,并逐步实现目标。

▲建立健全的预算管理制度。很多民营企业或中小企业缺乏预算管理意识,这在上市过程中可能成为短板。因此,企业要加强这方面的能力建设,建立健全的预算管理制度。

▲兼顾控制权的安排。在业绩规划中,企业还要充分考虑到控制权的安排。对于大部分中国企业来说,保持实际控制权仍然是首选。可以通过同股不同权、间接持股等方式来加强控制力。

总之,业绩规划是企业上市必须要重视的重要环节,需要与公司整体发展战略相衔接,并通过制度建设来保障实现。

五、企业内控体系规划

监管重点关注财务内控和IT控制。企业上市对内部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监管机构会重点关注企业的财务内控、IT控制等方面。

规范财务内控重点环节。在财务内控方面,需要规范资金管理、票据使用、关联交易等重点环节。一些过去普遍存在的'灰色'行为,如转贷、第三方回款等,在上市前都需要彻底整改。

加强IT系统和数据安全控制。在IT控制方面,企业要确保信息系统、数据安全等方面做到规范、可控。这包括完善员工账号管理、商业秘密保护等措施。

与上市公司标准相匹配。同时,企业的组织架构、管理制度等也需要与上市公司标准相匹配。

总之,企业在上市前需要全面梳理内控体系,补齐短板,确保各项管理制度和信息系统符合上市公司要求。这既是合规需求,也是企业长远发展的必要基础。

六、企业知识产权规划

知识产权是核心竞争力:

知识产权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也是上市审核的重点内容之一。

监管要求更加严格:

不同于以前高新技术企业仅需有几项专利就能上市,如今的监管要求更高。不仅要有一定数量的专利、软件著作权等,还要对知识产权进行系统性的培育和布局。

制定全面的知识产权战略规划:

企业需要制定全面的知识产权策略规划,包括:

(1) 对现有知识产权的梳理和补充

(2) 针对未来发展方向的新专利申请和布局

(3) 建立健全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

(4) 加强研发创新,培育新的知识产权资产

总之,知识产权已成为企业上市的硬性门槛,企业必须给予高度重视,提前做好规划和准备工作。

七、企业产业链生态圈规划

构建产业链生态圈是战略选择:当前,构建产业链生态圈已成为企业做大做强的重要战略选择。这也影响到企业上市的相关安排。

多种方式构建生态圈:企业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构建生态圈:

(1) 让上下游客户、供应商成为公司股东,实现利益共享

(2) 吸引同行业企业成为公司股东,共同打造产业格局

(3) 通过参股投资、兼并收购等方式,延伸产业链条

注意交易定价和股权结构:这种方式可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但同时也需要注意交易定价、股权结构设计等问题,以确保交易公允合规。、

添加下方微信 了解更多干货

添加领取

《IPO全过程时间表》

总的来说,企业在上市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产业链生态圈的构建,利用资本市场促进产业整合,增强自身发展后劲。

综上所述,企业要实现顺利上市,需要在时间规划、板块选择、商业模式、业绩规划、内控体系、知识产权、产业链生态圈等多个关键领域做好全面规划和准备。只有做好这些基础工作,企业才能更好地应对上市过程中的各种挑战,最终实现成功上市。

在企业上市的过程中,财务工作量占上市工作总量的60%,并且企业的财务合规程度,关系到企业能否顺利上市。

财务总监作为企业的核心高管,对企业的发展和上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不仅要求企业的财务总监具备较高的财务水平,还需掌握企业上市等资本运作内容。

董秘俱乐部《拟上市财务总监实务操作研修班》旨在培养懂财务规范、税务筹划、上市投融资等资本运作的首席财务官。

点击上图查看课程现场

从实务角度进行全面系统解析,帮你全面掌握最新审核动态,系统分析不同板块项目差异,关注申报要点。


欢迎咨询【龙老师 18676711550 微信同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IPO期间,涉及内控问题一定要小心
强监管严审核的趋势下,Pre-IPO应该怎么投| 松禾研究
IPO财务尽职调查重点关注问题
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IPO那些事》A股篇(9):投资必看!新一届发审委的5大变化
IPO企业内控管理的关键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