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上海人是冷感,不是冷淡

        身处这座城市,不知你是否注意过这些细节:上海马路上行驶的轿车,银色和黑色占主要部分。

       上海男人喜欢用冷金属质感的打火机,穿黑色、藏青或深灰色裤子。冷艳卓绝的大卫杜夫的“冷水”进入中国香水市场时,首先征服的是上海熟女。

      上海的冬天异常湿冷。夜晚上海,城市透亮工程中写字楼的灯光是冷色的。清一色上海人聚集的PARTY或夜宴,气氛总是慢热或是不热。

      上海过年不热闹,甚至要比平时冷清得多,没什么人显出兴奋神色。大年夜、年初五、元宵节前几年还能听到三次炮竹声,现在也禁止了。亲友们在饭店里聚餐两次,小孩子收一些红包,年就算过完了。

      以《挪威的森林》出名的村上春树在上海始终畅销,因为他是以气息取胜的作家,他写的故事和行文的疏淡冷感,上海人品一品,品出了些隽永的味道。

       上海人何其冷感!

   


        上海女人的娇嗲,总是吝啬的给予少数几个特定的人,对待绝大多数人,是客气而疏离。

        对于互相有些摩擦能源的异性,上海人很懂得适时调配冷暖时机,给自己与对方以得体的进退空间。上海男人的深情,绝对多于激情,颠峰状态的灼烧在他们看来是不能够持续的。他对你的妥贴照顾,总是落实到细部,嘴上甜言蜜语是不多的。如果他不爱你了,你首先感到的不是凶蛮,而是彬彬有礼的冷漠。

        这也可以运用到更广泛的上海领域,在一个单位,或是一个圈子里,你如果已被主流抛弃,感到的是不一定是主动的排挤,而是某种只可意会的冷落。

        在上海,不动脑筋不分场合的瞎热情瞎起劲,只要不是喝酒过量,就容易被说成是“十三点兮兮”,一个被评价为“十三点兮兮”的人本质里不一定是坏人,但在上海语境里就基本已被定义为失败的人了。



        说到喝酒,上海人善饮的很多,可谓藏龙卧虎,但轻易不会酒醉,比较有节制。能喝到微醺的也是算是有性情的了,而且是在正事已经颇有眉目的情况下。喝酒也是要看“由头”和“人头”的,我凭什么喝,凭什么要跟你喝,这是要有现实依据为考量的。几个初次见面的上海人乱喝一气,喝得七仰八歪,且无主题,这样的故事在上海鲜有发生。

       开会时,上海男人通常发言不多,显得比较矜持。但如果被点名发言,其言语一定是相对到位的,现实可操作性是相对强的。他们冷冷的表情下,琢磨的可能是让事情事半功倍的方法和实施细则,上海人重实践,因此懒得在理论上和组织煽动性强的优美语言上下大力气。

       关系比较要好的上海人之间,热情洋溢的、直抒胸臆的赞美基本可以省略,默契无穷是最重要的。如果一句评价能是偏褒义的说到位,且语气是淡淡的、甚至有点冷矜持,上海人也是极受用的。你评价一个上海女人高大上或白富美,她微笑着“谢谢”,根本只当是场面话。而你换个角度来评价,比如说“你的下巴和头颈的轮廓线条从侧面看精致流畅”,她记住了,表面上也是“谢谢”,但此处的微笑,是由衷的。

       上海人看重的不是溢美,而是路子清爽。一个外表冷感的人,只重路数,重人际规则,不太斤斤计较,就能自如的行走于上海的江湖。而且往往会被美誉为外冷内热的人。

   

     

       上海人懂得克制和隐忍。这是为了更好地实现个人利益,拥有更好的生存空间。换言之,上海人用以驯服欲望和激情的绳套,是道德理性,也是实用理性。而理性的外化总要比感性冷得多。

      上海男人通常不爱和陌生人说话。这几乎成了上海社交领域中不成文的信条。他们通常认为,不搭界的人要和你搭话,一般是没什么好事情的,哪有凭空给你一点好处的?

     在坊间,上海人的交往规律通常是:与有用的和有趣的人交往。和有用的人交往,是自身发展所需,和有趣的人交往,是个人情感所致。这两者可能是孤立存在的,最受欢迎的格局是两者交叠的:既有趣,又潜在有用。

       如果一个人既乏味又无用,此人就不太具有交往价值。这种实用主义的交往法则使他们显得冷感十足,其实却是一个文明社会懂得珍惜时间和精力成本的良方。

   

       

       上海的出租车司机给外人的感觉也有点冷。因为他们往往在问清了去哪儿之后,可以从浦东机场到客人下榻的酒店途中的整整一个半小时,一声不吭。如果路上堵着,上海司机会和平时一样毫无怨言,但能看出他也很着急,可坚毅的嘴角连抽动都没有。这时他们反应多数是会调调电台或换换唱片。不少第一次到上海的北方乘客纳闷,难道上海的哥工作时不可以说话吗?

  不是他不喜欢讲话,而是他怕打扰了你。或许你需要安静呢?或许你在思考问题呢?或许你想看一看窗外的风景呢?或许你不喜欢和陌生人讲话呢?与其说的不是时候或不得体,不如不说,专心开车。

  上海的哥也有说话的时候。比如偶尔在尴尬时,他会客气地与乘客商量,“现在加油站没人,我去加个油好伐?你如果不同意我就算了,我回过头来再加。”乘客如无急事,通常都会答应。在加油过程中,上海的哥会提醒乘客已经把计价器打到了“暂停键”上,等开出加油站很远他才重新开始计价,算是对乘客宅心仁厚的回馈。

  其实不单单是出租车司机,在上海呆久了的人,都会养成这个习惯,除非有事,否则就不去打扰别人。对于哪怕是好朋友的隐私和现状,别人不主动告诉你,上海人也能基本做到不打听,不八卦。

  所谓与人方便,自己方便。我不打扰你,也希望你不要来打扰我。这样大家都有一方清静的所在。

  这种相互方便的行为方式很容易给人冷冰冰的疏离感,然而这样的真空隔离带却可以把上海人置于自我保护的安全地带:过滤掉不受欢迎的人,保护自己的心情;过滤掉坊间闲事,保全自己的矜持。



       一位朋友说过一件事给我听。有次夜晚他碰巧没开车,坐几站911路公交车回家。座位上有个女孩在低头悄悄饮泣,又没有纸巾来擦。他在递与不递纸巾的问题上进行了一番心理斗争。递吧,打扰了她,又被她发现他在注意她;不递吧,看着女孩脸上残落邋遢的样子似有不忍。最终,他在临下车前,趁旁人不注意,悄悄塞给女孩一包纸巾,然后匆匆离去,没有言语,也没有表情,餐巾纸是黑色包装的香水妮飘。而那个朋友,是上海男人。

       上海人骨子里其实并不冷淡。上海人出来赴约吃饭,无论男女,都懂得相对隆重的把自己打扮精致整洁,至少很少穿牛仔裤这类过于随便的服装。这表现了对东道主的尊重。点菜时也懂得适可而止,既不使东道主难堪,又不使东道主过于破费,如此善解人意又懂得体恤的上海人,内心是充满理解和善意的。这些人所聚集的地方,就是一个值得尊重的城市。 

 

 

     稍稍触及深处便知道:北京使人孤独,上海使人寂寞。

       上海为什么使人寂寞?因为冷感。上海文化不看重“官”,也不是单纯的“商”,它的核心是“人”,是个体独立的“人”。上海文化中,有较多的自我性,较多的个性发扬和个性自由,比较尊重个体存在、个体选择与个体发展,这在热闹的农业文明大背景下,闪现出工业文明和商业文明的冷光泽。

       上海人以前住房紧张,一幢小楼拥挤着数户人家的情况下,现实空间的拥挤造成了心理空间的防备,上海人很难摆脱城市带来的疏离感,石库门始终沉溺于一种生活的暗战之中。石库门里没有灯的黑暗狭窄的楼梯,每一级都很高很陡峭很幽冷,所以踩准每一级台阶,摸清其内在规律很重要,就如同摸清上海人的江湖规则。

       如今的上海人,邻里间可以老死不相往来,同事间可以不问家长里短,这被有些外地人诟病为冷淡,但这有什么不妥呢?

  庄子曾说,“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江水干涸,鱼在陆上垂死,用口水互相帮助滋润。却不曾想,若江湖得满,又何需如此呢?

        上海比较文明健全的外部条件,使得城市好比灌满了水的湖,凭借个人努力就基本可以畅游其中。人为的热忱毕竟有限,当人习惯于用热情来互相救助时,其实也说明了环境的亚健康。于是上海人更习惯于把精力投入到创造一个稳定富庶的环境中,以便让人有个体的空间和尊严,让人与人之间有条件相忘于自主的生活中,如同鱼儿相忘于江湖。



   何菲,专栏作家,职业编辑,中国作协会员。擅写城市文化、两性情感、行旅美食。代表作《上海情丝》《上海熟女》《上海蓝颜》《酸男辣女》《快乐离婚》等八本,多次荣登畅销书排行榜。作品多次获奖、被广泛转载并收录进各类散文集。新著《皆大欢喜》即将面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优雅的野心家,高雅疏离的冷感,清冷透着一丝邪气
若即若离朋友
74期11.2 人际交往都有什么门道啊?
美人冷感症
亲密 疏离
感恩那些曾经疏离、伤害过你的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