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那么项羽究竟为啥宁死也不愿意回江东呢

#历史开讲#公元前202年,项羽被刘邦围在该下,项羽军在垓下,不但兵少,而且粮草不够,又被刘邦几十万大军包围,于是,率领八百骑兵趁夜突围。项羽一路逃到乌江,遇见乌江亭长,亭长劝项羽可以回到江东以图东山再起,但项羽以无颜见江东父老为由拒绝,并将自己坐下马赐予亭长,最后挥刀自刎。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垓下歌》是西楚霸项羽在进行必死战斗的前夕所作的绝命词,英雄之气、慷慨之情,扑面而来。但是,由于理解角度和情绪站位不同,也有很多朋友把项羽这首绝命诗视为顽固不明的笑柄。都快没命了,还死不悔改,不知道反思自己的失败原因,怪时运、怪老天有啥用?

项羽对自己的事业和性命即将尘埃落定,还说过一句著名的话:乃天要亡我,非战之罪。意思其实跟上面的《垓下歌》差不多,不是我项羽不行,而是老天要亡我。

那么,这些究竟是项羽倔强而无力的自我狡辩呢?还是他高傲的最后自我呐喊呢?他为什么不愿意过江东,难道他不知道“活着才有希望”的道理吗?江东男儿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项羽为何要放弃最后一丝希望呢?以至于上千年后,人们依然在思考和疑惑,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项羽回到江东还有希望东山再起吗?

不死就有希望,这句话估计很多人都听过或用过。但是大家扪心自问,别人对我们说这句话或者我们对别人说这句话,初衷是什么?是陈述一个客观事实吗?其实并不是!更多是一种情绪鼓励和安慰。

有些事,重来一遍还是成不了;有些路,重走一次还是走不通;有些人,重新遇见依然是陌路人。

很多人觉得项羽是那个时代横扫一切的战神,只要回到江东重整旗鼓,一定是可以快速崛起的。毕竟他曾经也是跟着叔叔项梁从无到有、一步一步走过来的。大不了,一切再重来嘛!更何况,对面那个把自己逼入了尴尬的死角的对手,也是年近50的时候才一路跌跌撞撞走到现在这个样子的。

这种看法从表面上来看,绝对是没有任何毛病的。我已经把这条路走通了,再重新走一遍没有理由走不通呀!

但是,项羽真的重回江东就还有机会争霸天下吗?那是不可能的。原因在于哪里呢?前面的逻辑没问题,但是环境因素有大问题。这相当我们解数学题,运算逻辑和法则都没变,但已知条件变了,结果也是不可能一样的。

举个例子,后世的刘备,假如官渡之战不是曹操胜了而是袁绍胜了,刘备还有可能最后三分天下吗?不要觉得把曹操换成袁绍就行了,刘备照样三分天下。因为某一个条件变了,结果方向也就变了。刘备在北方待不下去了,是去投靠荆州刘表,而且在那里寄居了好多年,才慢慢崛起的。如果是袁绍统一了北方,袁绍和刘表是盟友,刘表会收留刘备来对抗袁绍吗?很多事情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

假设,项羽回到了江东。他将要面临哪些变化,从而注定他再也回不到从前了。为了帮助大家理解,我用做项目或者创业的语言来给大家梳理一下。

首先,你的项目孵化环境变了。之前,由于秦朝的横征暴敛而导致民心思变,又有陈胜吴广起义恰到好处在前面点火,楚国、项家又有项燕那块金字招牌在背后起作用,所以项羽叔侄才能那么快速地崛起,这叫顺势而为。现在呢?天下一统在即,民心思安,刘邦同志的政治宣传工作一直也做得不错,还有那么多江东子弟会不顾生死地来跟你上战场拼命吗?再说,你这还是大败而归,江东子弟对你的信心真的还一如从前吗?这叫估势求安(设想一个让自己心安的理想环境)。

其次,你的资本结构变了。之前,由于天下苦秦久矣,项家招兵买马的成本其实并不高,但即便是这样,项家的原始资本已经毁于一旦了。就算重新走市场融资的途径,你已经被刘邦、韩信打败了,又有多少人愿意倾家荡产来助你东山再起呢?我们后世这些吃瓜群众都因项羽的失败而对他颇多微词,可想而知,那些曾经倾囊相助、对项羽寄予厚望的江东人们呢?

最后,你的市场处境变了。之前,起兵反秦,各地烽烟四起,你走到哪里其实都是战略合作伙伴,即便遇到对手,实力也不是很强大。现在天下的形势已经渐趋明朗,各地诸侯也皆以成势,你再也不是在一个无序的市场中,只要敢打敢拼有能力就能闯出一条道路来,你和大家的起点不一样了,差距越来越大了,而且各地诸侯的行为指向也很明确了,就是想方设法要围剿掉你这个大魔王。

因上述这些潜在因素的变化,项羽即便是回到江东,也真不一定能够东山再起。垓下之败,对于项羽最大的损失其实并不是兵力的损失,而是威信的损失、资本的损失和骨干的损失。就好比一个公司,市场认可度、基本的运营资本和创业核心团队这些东西若还在,它是可以生存的,毕竟社招员工并不难。但是上述这些东西都没有了,你光靠你老板的一个名头,想再度崛起是很难的。

项羽为什么不愿过江东?

在项羽垓下突围前夕,一直相伴左右的虞姬在自刎前,也写了一首诗: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这首诗的意思其实很明了,就是感觉项羽身处绝境,英雄之气尽失,所以她也不想活了。

这从侧面表达了两个意思,一是虞姬觉得项羽已经很悲观了,甚至心生死志了;二是虞姬不想给这个深爱的男人添加任何负担,宁可先走一步,让项羽放手一搏。这是千古浪漫主义的极致,虞姬用自己悲壮的行为给了她心爱的男人最体面的告别方式。

但是,我们能够因此认定此时的项羽就彻底不想活了吗?就打算彻底放弃他的王图霸业了吗?并不见得,否则他第二天也就不会带着800健儿开始突围。

项羽为什么只带800健儿而不是全军突围呢?一个是战术可行性方面的考虑,全军突围因为目标太大、行动太明显,可行性不是很大,只带800悍将的小规模突围反而能够起到小而精的效果;另一个则可以基本推断出,这800人是他的军中骨干,是他东山再起的核心资本。有了这800骨干,他重新招兵买马以图后事才真正有意义。

若不是被人指错了路,项羽带着这800人顺利摆脱了汉军的追兵,项羽或许真不会选择一死了之。这800人的损失殆尽是压垮项羽的最后一根稻草。

后来,身边已经只剩下27个人了。但即便是如此,他们依然在汉军阵中穿插犹如无人之境。古之悲壮,莫过于此。

等到了乌江边上的时候,乌江亭长已经备好一条船让项羽过江,项羽却拒绝了,把心爱的马儿托付给乌江亭长,从而昂首阔步迎上追上来的汉军,杀百余人之后而自刎身亡。

项羽自刎前,不是完全丧失了战斗力,他为什么要自杀?尽管他最终也会精疲力竭,难逃一死,但是再多杀几个汉军再死不更符合他的处境和心境吗?这恰恰是英雄的高贵之处。我杀了这么多人,只是为了证明我不是没有再战之力,我是败给了命运,而不是败给了你们;我放弃抵抗是因为我也知道事不可为,不想再添杀戮。

项羽不肯过江东的原因,千古猜疑。大多数的说法还是项羽那句“无颜见江东父老”,但其实项羽不愿回江东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思:

第一个就是他自己说的“无颜见江东父老”。8000江东子弟跟随自己转战南北、纵横江湖,眼看就要衣锦还乡了,却一夜之间全军覆没了,项羽心中有愧。这种情绪其实是不会出现在刘邦、韩信那样的人身上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在那个人人自危的乱世,又真正有几个人能像项羽这样,到了生命的最后时刻还念念不忘自己对家乡人的使命和担当呢?

第二个就是他要以死酬红颜。虞姬自始至终对他不离不弃,在垓下突围之前,为了不给项羽增添负担,为了不让自己落入敌军之手,她以死来割舍了项羽最后的牵挂,也给了项羽最后体面离去的方式。现如今王图霸业已成空,自己已经注定活不成虞姬所期待的样子了,唯有追随她前往地下,方能不负如来不负卿。

第三个就是他清醒地意识到了自己再无崛起的希望了。哀莫大于心死,随着800军中健将死伤殆尽,项羽内心已经无限趋近于绝望了。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这800军中骨干的被歼灭,成了压垮项羽的最后一根稻草。就算项羽回到江东,能再招募到一只几万人的部队,那又能如何?没有骨干,光有项羽这个龙头,这支部队短时间也很难发挥出很大的战斗力。

第四个就是项羽或许真的精疲力尽了,或许真的不再自信了,他不愿意再把战火引到自己的家乡。如果自己真的逃回了江东,一心想置自己于死地的刘邦等人一定再兴兵刀来围剿江东,到那个时候,江东自然难免再次生灵涂炭。

总而言之,项羽不愿意回江东,其实是一种浪漫主义的坚持,也是一种现实主义的放弃。死则死矣,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宁可站着死,不愿跪着生。王图霸业已成空,但项羽内心的浪漫主义情怀却更加强烈。只是时过境迁,一切皆不可为,那就遵循现实条件,一死了之,既成全了别人也成全了自己。

有人说项羽不肯定过江东是迂腐是顽固是玻璃心,那果真如此,在此之前的屈原投汨罗江又作何解释呢?其实项羽不愿过江东的悲壮,是其与生俱来的浪漫情怀的极致体现。

如何评价项羽之死

其实大多数人身上都是有归因效应的。什么是归因效应呢?就是根据结果去找原因,然后把各种有利的因素归结为成功者的能力和努力,把各种不利的因素归结为失败者的无能和缺陷。这是很多以结果为导向的朋友的通病。

在评价历史人物的时候,很多朋友都会不自觉地陷入了归因效应中,从而对成功者盲目地崇拜,对失败者百般地指责。但凡你最后失败了,你之前所有的成功都是白费,甚至就是一个笑话。很多人看待项羽就是如此,包括东汉末年的袁绍也是如此。

真实的项羽很浪漫、很真诚,当然也非常有天赋和能力,没有他,就凭刘邦等人是推翻不了秦朝的统治的。巨鹿之战、彭城之战这样震古烁今的战争,也是刘邦那样的人打不出来的。他和虞姬那让人千古传唱的爱情也是不可能发生在刘邦那种现实主义的人身上的。

遗憾的是,浪漫主义的人做事确实是很容易情绪化的。比如项羽在咸阳火烧阿房宫等行为就相当欠考虑。但这些都不妨碍项羽是一个人格和能力双重伟大的人。

咱们看待一个人,最直观的方式就是看他的生死对手对他的态度和评价。项羽死后,刘邦是怎么对他和他的家人的。厚葬、封王,善待项羽的家人,后来给项家人赐国姓为刘。连刘邦这个几度被项羽打得活不下去了的对手都对项羽给予如此崇高的评价,我们作为后世人,其实又哪来的勇气去批判项羽呢?难道我们这些道听途说之人真的比刘邦等人更加了解项羽吗?

项羽在历史上比较招黑,跟陈平、韩信、英布等人的背叛不无关系。其实话说回来,这些人有谁是什么好鸟?他们到了刘邦阵营,使劲抹黑项羽、使劲拍刘邦的马屁,与小人行径有什么区别?项羽真的如他们说的那么不堪,他们当初为何要投靠项羽呢?当初的项羽为何那般英明神武?职场的选择,很多人都不是从情怀和人格出发的。比如韩信,他在项羽手下因不得重用就去投靠刘邦,但是他是看中刘邦这个人了吗?他是死心塌地要效忠刘邦吗?不照样干了没几天就逼出了“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戏码?比如陈平,说项羽怎么刻薄寡恩,他呢?荥阳突围时,用一个替身去替刘邦送死,用2000女子去挑拨楚军战士兽性大发,这特么是人干的事吗?亏他们有脸在那里数落项羽的道德和性格瑕疵!

项羽在论功行赏这件事情上不如刘邦洒脱,这可能是真的。但也绝对不是说,项羽就是一个小气的人,而刘邦就是一个大度的人。这中间是有很复杂的区别。按照当时的局势,项羽封赏出去的利益无限接近于他们项家的自身利益,而刘邦封赏出去的都是他自己也没有办法捞得到利益,一个是实实在在得真金白银,一个是子虚乌有的期权愿景,一个是公司即将上市的项老板,一个是公司还没有占领稳定市场的刘老板,他们的行为逻辑和心理能一样吗?

说项羽小气的人,请问他对英布怎么样?说刘邦宽宏大量的人,请问他为何登基之后要一一诛杀异姓王?

项羽其实是那个时代最为纯粹、真诚、热烈、浪漫的人。他打仗的时候能够身先士卒,他宿营的时候经常和战士们共甘共苦,他和虞姬情比金坚、誓死不渝,他对江东父老一直保持着崇高的感恩心和敬畏心……这样的人,尽管最后失败了,真不应该被大家口诛笔伐。

秦末,若是没有项羽这样的英雄人物,就算刘邦最后也建立了汉朝,但是那一段历史是不会那么动人心魄、光芒万丈的。

项羽这个霸王的倒下,其实代表着一种文化和精神的倒下,那就是贵族政治从此彻底被淹没了。此前的贵族政治终于在项羽身上画上了句号,而政治统治根基的下移,使得两汉及以后的很长时间内,中国历史的主旋律一直都被把控在士族集团手里。

项羽对抗刘邦集团,其实在本质上是贵族和士人阶级的对抗,遗憾的是项羽败了。当然这种失败也难以避免,毕竟历史洪流滚滚向前,不是某一个人就能改变历史的大势所趋的。

项羽在乌江自刎,其实他给自己惊为天人的一生画上一个浪漫的句号。他把他的爱马送人,把自己的生命送给旧部当战功,把自己的遗体送给敌人去获取功名利禄,但是他必须要战斗之后再死,要证明自己难以战胜之后再死,也必须要站着死,要死在自己手里……

死,对于项羽来说并不可怕;但是,玷污,是项羽所不能接受的。

项羽为什么不愿意过江东呢?因为对有些人来说,活着胜过一切,但是对于项羽来说,尊严、理想和情怀比生命更加重要。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这句话或许更适合去解释和评价项羽之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要脸不要命:项羽为何宁死不肯过江东
项羽不肯过江东可以理解,为何虞姬却宁死不肯入汉宫呢?
西楚霸王为何不肯过江东?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原来在项羽起义之前,有一老者已算出,他终命归于此!
不是自刎:项羽不肯过江东的历史真相(图)
项羽不肯过江东是怕丢面子吗?(图) [图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