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战略级基础设施建设与相关城市命运的变迁

近来聊【南北经济差异】的话题又多起来,我把2017年2月发的一个小系列文章重新再发一次,作为一个探究真相的拓展了解吧。

(上)


万艘龙舸绿丝间,载到扬州尽不还。应是天教开汴水,一千馀里地无山。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唐·皮日休

1、中国政府被称为“基建狂魔”,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就开始大兴土木修运河、长城。要再过了几百年罗马人才在不列颠岛中部修建了“哈德良”长城、还只有一百里长。埃及法老们倒是搞过罗斯福式的新政,可惜修的是金字塔和帝王谷。

2、隋二世皇帝杨广搞了一个大工程,彼时的大运河还不是我们今天看到的样子。如图,它联通了东晋南朝开发江南以后开始变得富庶的长江三角洲、东北方向急需要加强军备的燕云地区、以及当时帝国真正富庶的关洛地区。

3、杨广的大运河完工投入使用,意味着从华北到中原再到江浙的物流成本下降到一个极低的水平,而处在这个物流大动脉中心的洛阳城就是全国的最佳物流集散地。从那时起一直到唐末,洛阳城扮演的就是今天上海的角色,当然“总部经济”在长安。而汴州、宋州、魏州这些地方,就跟今天的苏州杭州没有区别。

4、唐朝人有个说法,叫“扬一益二”,说的是论经济的繁荣程度,扬州地区排行第一,益州(四川)地区排行第二。但是很有趣的一点是,扬州和益州创造的财富源源不断流入长安和洛阳。比如杨贵妃生长在四川成都,但他们家最终搬到了长安,又比如白居易去长安洛阳北漂,被张九龄告知“长安米贵、居大不易”。到了北宋,由于朝廷不抑制商业流通,所以物流系统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就更加明显。

5、北宋时期,东京开封府扮演的角色是今天的北京 上海。从“北京”大名府到“西京”洛阳再到“南京”应天府构成一个三角形的经济中心,这里就是全国财富汇集的地方。彼时河南人爽得不要不要的,而所谓的发达地区成都平原和长江三角洲,在老老实实地替河南打工。同时成都是茶马古道的起点,北线开展同西夏的国际贸易、南线开展同西藏、缅甸、印度的国际贸易,由于蜀道难行而又没有大运河,所以财富还算留下了一些。长江三角洲通过市舶司开展海洋国际贸易,赚的辛苦钱几乎全部被河南剥削走了。

6、苏东坡在杭州当知州的时候截留当地财政 民间捐款稍微治理了一下西湖泛滥的问题、修了一道“苏堤”,就把杭州人感动的纪念苏东坡一千年,由此可见河南人的剥削有多狠。更狠的是后来宋徽宗时期的宰相蔡京搞了个“蔡京经济学”,鼓励朝廷透支消费,要消费的钱当然是从长三角剥削,直接逼出来一个方腊大起义,实质上就是邪教鼓动了那些不堪重负的丝绸工人起来造河南人的反。

7、当然四川人从北宋王朝开始就在不断闹事,第一次造反是赵光义的时候,北宋朝廷防范四川人也最为严厉,连铜钱都不准四川人使用,要用只能用铁钱。所以四川人逼得没有办法发明了“交子”,也就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纸币。河南人派来的地方官甚至用官府的力量去和四川商人打货币战争,也算是千古奇葩事件。在这个时期如果要想过上好日子,那就得去开封、洛阳这些地方置业发展。比如唐宋八大家独占其三的眉州苏家,就是老爹苏洵带着两个儿子苏轼和苏辙一块去开封当北漂。

8、北宋被女真人灭亡,中国进入金元时期。蒙古人来了以后中原被杀得十室九空,大量田地抛荒、水利工程被破坏。学过农业的人都知道耕地被破坏成这样以后再恢复起来是很难很难的,更绝的是蒙古人为了保证自身的战略安全,把首都放在了幽州,改名叫“大都”。这里控扼幽云十六州之“山前九州”,是北方草原进出华北平原的唯一通道。意思很明显了,在这里可以毫无阻碍地剥削汉地十八省,要是汉人造反,反正通道在我蒙古之手,要跑也有路可跑——历史上元末明初朱元璋派徐达常遇春从南京北伐的时候蒙古人也是这么跑路的。

9、既然蒙古人把统治中心放在大都,也就是今天的北京,那么很多东西就都得改一改了。比如把大运河“拉直”,从此以后运河不经过河南,洛阳和开封的物流中心地位灰飞烟灭、河南人的好日子成为历史。蒙古人搞得是异族剥削统治,约等于殖民,所以之前汉人那套中央与地方均权的州府制度就没了,取而代之的是“行省制度”。翻书看看罗马帝国的历史就知道行省就是殖民地,全国的财富被吸到北京,此时的大运河扮演的角色就是根吸收财富的“吸管”。从这时候开始,北京在中国的地位进入上升通道。

10、但是这种纯粹逆天的工程弊端开始暴露,它不像之前隋炀帝那条河利用了中国天然的河流网络,京杭大运河因为水系不通等问题变得非常容易泥沙淤积而堵塞,蒙古人的办法是用杭州湾到天津卫的海运来辅助。不管怎么辅助,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这就是一个效率很低下的吸血方式。到了帝国后期,财政出现问题,各种需要财政拨款才能进行的工程都暂停,比如对京杭大运河的维护清淤,然后北京城开始出现饥荒。

11、随后而来的全国性红巾军大起义冲击了元朝的统治,别说给运河清淤、连运河地区都已经守不住了。北京需要的粮食和物资全靠杭州湾到天津卫的海运补充,这个事件对中国的历史影响是深刻的。比方说盛产大米和丝绸棉布的苏南突然成了中国的聚宝盆,朱元璋陈友谅张士诚拼命争夺这块地方、赢家朱元璋自然就当了新皇帝。比方说浙江人的商人色彩越发浓厚,居然在全国都反抗蒙古异族统治的时候浙江大军阀方士珍还在买江苏张士诚的粮食,然后高价通过海运卖给北京的蒙古人。

12、又比方说天津港对于中国统治者的重要意义拔高到了近乎无穷高的地步,而天津这个地方是海河注入渤海的入海口,海河发源于沙漠化的坝上草原,每年的沙尘暴给这条河带来大量泥沙、这些泥沙又冲进天津港,导致天津港极容易淤积泥沙(地球自转引发北半球水流偏转)。为了不影响使用,今天的政府每年给天津港的清淤费用是个天文数字。天津港明明就不适合作为吞吐量巨大的物流集散地、但却偏偏成为了中国最重要的港口之一,其中缘由耐人寻味。

(中)


“江北困于营造,江南疲于转输”  “土木屡作,劳者佛休”  “丁男疲于力役,妇女困于耕耘,富者怨征敛之繁,贫者罹冻馁之苦”

            ——湖广布政司左参政黄泽上奏反对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


13、明清时代的区域经济大概都是一个模子,即北京收税花钱、江南挣钱纳税,偶尔江南地区也抗税逃税来刷刷历史存在感。今天不聊朱棣迁都北京是对是错,客观上看它确实填补了大运河两端的贸易逆差。

14、中国一直到改革开放为止都是农业社会占据绝对主体的经济模式,首先平均气温增减个一两度都会对粮食产量造成恐怖的影响,而华北平原从东汉再往后看越来越比不上江南的粮食产出。江南有了多余的粮食可以干很多事,比如家里可以养一个读书的后代考科举当官、当不了官也可以免税,又比如滋养出市井文化、就有了商业和劳动力密集型的手工业,比如增加很多经济作物的产出进而供应丰富的产品给市场

15、等朱棣迁都北京以后,南北贸易的麻烦就大了。首先,朝廷上上下下这么多“部委机构”搬到北京,其消费的物资又远高于普通人;其次,造反登基的朱棣为了在前期建立统治权威,不仅组建了“中央军”三大营、更通过“五伐漠北”的手段动员长江以北的军事资源到北京集结;再次,随后明朝的北方边境形势越来越不乐观——以上种种,导致北京实际消耗的粮食物资是物产不丰富的华北平原绝对无法提供的。

16、华北产出的大宗物资南方基本不需要,而南方特产的丝绸瓷器等北方富裕家庭却很需要,在贸易收支上看根本做不平。于是多出来的坑就交给中央税收来填。作为普通百姓,这时候安家立业在江南未必就划算了。从明到清,朝廷的税收其实很低,清朝雍正皇帝更推出“摊丁入亩、永不加赋”。但是江南因为是大运河的起点,或者说元朝版大运河的目的就是吸江南的财富,朱元璋又因为张士诚等人顽强抵抗而将苏州等地的税收标准定得相对全国偏高,所以元明清三代王朝都在极力打击江南。

17、明朝从无锡的东林书院到苏州的“五人墓碑”,主题就一个“抗税”。可以是东林党式的“文攻”、也可以是苏州市民那种“武斗”。清朝更绝,在明朝海禁的基础上搞了个“迁界禁海”,沿海别说做生意、连人都不让住,全国就只开一个国际通商口岸在广州——反正这个口岸不能在江南。为什么?因为吸管的一头是北京、另一头就是江南啊。好肉要烂在锅里面。

18、再来看看京杭运河的路线图就有意思了。首先,隋朝的大运河还要兼顾物流,洛阳城为中心、南北连着两块区域,但是元朝版本的京杭运河的中心思想是把长三角的资源通过赋税的形式抽到北京来,所以中途经过哪些地方就不那么讲究了。于是乎沿途这些市镇就发了大财。

19、发财的原因是“吃拿卡要”中的“卡”字。在运河上跑船,理论上讲那叫“漕运”,运的是粮食,顺路私带一些商品北上贩卖不是不可以、那得看行商背后有没有官僚势力的支持。没人撑腰,路上这一个个港口就是一道道“收费站”,不上红包就停船检查、重则全部没收轻则无限期扣押。经手三分肥、肥水不流外人田,最后就带繁荣了沿途这些市镇。

20、除此以外发达起来的特大城市还有扬州,扬州所处的位置正好在长江和大运河的交汇处、物流条件极为便利。加上朱元璋的明朝是“收税少、办事也少”,中央财政没有钱、打仗怎么办?打仗全靠“开中法”,由此而来的一个新东西叫“盐引”,这可以说是比银票钞票还硬的硬通货。扬州不产盐、可是物流实在太方便,导致整个江南的食盐生产出来以后都运到扬州来搞批发,每年官府组织对盐引的拍卖,扬州人因此发了大财,当地富豪过上了极其奢侈的生活,可以说远超过当年唐朝的那种富裕程度。

21、明清时代,苏南、杭州、扬州这些地方,老百姓讨生活的方式就有很多,不必老实待在农村种田,也可以进城务工。虽然日子还是很惨,但毕竟工作很好找了。明末小公务员李自成在被政府辞退以后无处谋生只能去造反,而江南却一直很稳定。除此以外,全国南方绝大部分地区因为没有大运河这种存在,盘剥虽然免不了、但好歹大头留在了当地。所以直到清末都没有什么大乱子发生,老百姓基本活得下来。不过要想出人头地,还得到长三角、北京这些地方去。

22、明清时代因为1840年的鸦片战争而终结,中国开始逐渐告别“第三帝国时期“,进入近代。这一时期的基础设施建设就不再是大运河唱主角了,主要表现为修铁路。但是铁路通常不是清朝政府或者北洋政府自己想修,而是洋人想修。洋人修铁路的目的很单纯、那就是方便他们掠夺中国的资源。

23、洋人不会管中国这些城市有没有修铁路的必要、中国的老百姓有没有出行的需要、中国的百货商品有没有流通的需要。洋人只是把拿那些没有大型河道的资源产地用铁路和沿海的几大港口联通起来。在此基础上,考虑到因地制宜的建设成本,所以尽可能取直线。比方说津浦路从上海北上拐一圈去安徽北部再去徐州,因为这一带有煤铁资源。比方说在隋唐的经济中心洛阳到开封这一带,洋人修平汉铁路的时候不管你这么多,直接从郑州过。这样郑州这座城市莫名其妙就压过洛阳一头成了后来河南的省会。

24、又比如四川省在当时没发现有什么可以利用的矿产资源,所以洋人对四川的铁路事业不感兴趣,导致四川在民国军阀混战时期穷到军阀打仗买武器的钱都只能靠种鸦片来赚,导致清末四川本地商人只能自发筹款修建“川汉铁路”。再后来清朝政府缺钱,强行把川汉铁路收归国有、再拿去抵押给洋人的银行换贷款,导致出了钱的四川人悲愤欲绝造反搞了个“保路运动”、清朝无兵可用只好把湖北武汉的军队调过去平叛、武汉三镇兵力空虚间接引发武昌起义成就了辛亥革命。这就是一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引发的血案。


(下)


政治家应该重视地理并在其战略中充分考虑地理因素,但政治家不应成为地理的奴隶。地理决定论者之肤浅程度近于对宗教的盲目崇拜。

           ——哈尔福德·麦金德


25、无论人工修建的运河体系还是铁路网络都可以看作对天然地理环境的人为改造,两者不同的是,运河更多地是顺应天然水网,而随着技术的进步、不考虑成本的话铁路可以修到大陆的每一个角落去。

26、但是如果考虑到成本,那么铁路也不是那么优秀。首先,工业落后的国家连最简单的铁路的建设成本都扛不住,而这系统规模不大的时候运营成本高到吓死人。其次,铁路的运能是硬伤,以前我写文章说过好几次这个梗,对铁路来说一次6万吨的列车已经算逆天、而国际上运石油的货轮最大载重可以是60万吨。最后,考虑到以上两点,铁路运输的综合成本大概是海运的8倍以上。

27、目前来说铁路还是附属于海运的一种运输方式,这也导致各国还是把主要经济区放在沿海优良港区附近,或者说优秀经济区只能诞生于这些地方,那么反过来铁路系统就只能配合连接这些港区。这就好比当年隋炀帝那么玩命地修大运河、他选择路线的时候也是把江南、洛阳、华北这些地方连起来,而不会把运河往湖南湖北、西南西北这些地方修。

28、了解近代以来陆运从属于海运以及天然良港与铁路网络的关系以后,在看看上一篇文章的这个民国铁路地图。能在中国站得住脚的军阀必然需要拥有一个出海口,最好这个出海口本来就是人烟稠密并且有深水港的地区。有了这么一个出海口,结合港区通往内陆的铁路线、就能给洋人当狗腿子买办了。

29、能混成买办阶级的先决条件是对洋人掠夺中国的矿产资源等有利用价值,所以孙中山领导的二次革命、护法战争都失败,最后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北伐战争成功干掉盘踞上海的军阀以后,中原那些军阀就再也搞不定蒋介石政府。同样的道理,蒋介石政府也搞不定拥有北部湾港的桂系李宗仁和旅顺港的东北张学良,只能高官厚禄采取“合伙人制度”笼络他们,1949年搞掉蒋介石自己当总统的也恰恰是李宗仁。

30、在民国这一时期,中国可谓是烽火连天生灵涂炭,要想过上好日子,就只能跑去上海。这里是长江大动脉入海口,先前为了吸取江南营养的“吸管”京杭大运河此时已经不能发挥它设计的作用。吸取江南财富的人变成了洋鬼子,洋鬼子还通过津浦铁路等抽取华北的资源、通过长江抽取华中的资源,然后装船运走。按照上一篇文章京杭运河沿线“经手三分肥”的路子,上海人在这一段时期开始发了大财。真真正正的大财。因为洋人那一套现代化的官僚体系、现代化的工业模式,它的“吸血”效率是远远超过元明清这些封建统治集团的

31、到了新中国,政府不仅修了覆盖全国大部分地区的铁路,还开始铺设高铁网络。高铁网络是铁路系统里面的佼佼者,目前还不能拿来运货、只是客运。同一方向上有了高铁以后、原本铁路的客运功能得以逐步解放、从而有更多运能来保证货运需求,这是比高铁的速度更有意义的事情。

32、中国最早的高铁大动脉——京沪高铁,可以说延续了京杭大运河的思路、又发挥了类似隋朝大运河的功能。京沪高铁连接东部上海、江苏、山东、天津、北京这些中国最富裕的地区,此时中国人当家做主,不再有洋人殖民者掠夺,经济模式也逐渐恢复到元明清时期的格局。北京这个地方缺水缺粮、天津这个港口需要巨额资金清淤,但它们偏偏就成了富有的直辖市。有个词叫“总部经济”,用在这个格局里也合适。

(在中国我们时常搞不清楚全国金融中心到底在上海?还是北京。)

33、从1845年上海设立租界开始一直到1949年新中国建立,上海人积累了一百年的财富。中国有句古话叫“富不过三代”,可是当一个城市富裕了超过五代人以后,它开始积淀出自己才有的一些气质。反应到今天就是上海这座城市独占鳌头成了中国经济唯一的发动机,其他地方都得靠它去带。连带着整个长江三角洲的发展程度都急剧提升。同时,欧亚大陆北纬20度到35度这段区域被称为“幸运纬度带”,它的光照、积温、水源都是极好的,能提供大量的食物给当地居民,客观上看就降低了生活成本,所以这个区域的人口密度是很高的,为城市经济的发育提供了必须的养分。

34、在这个区域内水运发达的大城市就成为中国人安家置业的理想场所,当然北京这个中央财政间接养活的国际大都市也是适合创业发展的地方,又因为北京不临海,贸易没法开展,故而北京的工业就近放到了天津这个港区,连带着天津人过上比元明清还要好的日子——元明清没有工业,不需要大型港口,也不存在什么“港口工业区”的概念。

35、结合2030年的中国高速铁路规划图,我们就能看清很多问题。首先整个高铁网的主题还是一个大圈,圈住了传统的“汉地十八省”。其次,整个圈北、东、西各有一个出海口,已经发展出规模空前的铁海联运系统。最后,中部的人口大省的省会郑州、长江黄金水道的枢纽武汉,这两个地方都规划了“米字形”高铁路线,这两座城市共同有希望冲击“新一线城市”的宝座。而同样拥有米字形高铁线路的西安,请注意它任意一个方向都没有富裕地区和稠密的人口,所以注定没有什么搞头。

36、西南边陲的成渝城市群,好吧这其实是个伪命题,没有哪个城市群是规划出来的。成都没有水运,重庆没有富裕的下属区县可供吸血,所以这俩也是各有千秋,缺乏的都是出海口,如果2030年以前中国能拿下缅甸作为新的出海口,那么成都和重庆就大有可为。所以党报要再2016年浓墨重彩劝化老百姓“90年代可以错过深圳、00年代可以错过苏州、10年代不要再错过成都”。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这里的发展潜力是大大滴有,但前景充满不确定性,所以可能会成为冒险家的天堂。

37、最后总结一下,我认为未来十年真正有搞头的地区就是上图四个黑框加中部两个蓝圈。以上海为首的长三角在城市文明发展程度和GDP质量上将继续扩大同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珠三角的国际贸易中心地位不可撼动,同时随着一带一路走上正轨还将继续发展;考虑到国际地缘的平衡和对冲幸运纬度带本身对人口的吸引,所以京津地区仍旧不可动摇地吸收全国财政税收以维持相应的经济体量,同时所谓的“京津冀一体化”其实就是拼了老命把原本迁徙到南方的经济部门留在首都周围;郑州武汉会是下一个制造业之都;成都重庆会成为冒险家的天堂。

本文最初发表于2017年2月

感兴趣的读者可加入我的两个知识星球浏览更多内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春日中国行(7):烟花三月下扬州
中唐第一城市,扬州自古繁荣上千年,为何100年就沦为三线城市?
换了人间的大运河能否延续生命线?
京杭大运河---扬州段
大运河开凿始于春秋时期 吴王夫差开凿“邗沟”(1)
隋炀帝最被唾骂的工程,却奠定了唐宋元明清的繁华,至今这个工程仍在使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