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 国(鞋) 文 化

中国 鞋子(起源)(发展)

想改变世界,很难;要改变自己,则比较容易。与其改变全世界,不如先改变自己。

鞋起源于何时,又是由谁发明的呢? 无从考证,但历史表明,我国不仅是服装文明古国,也是制造鞋的文明古国。大约在五千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原始人在用骨针缝制兽皮衣服时,也缝制兽皮鞋子,用以护脚,追寻措物。鞋,是履、靴、鞋、屐的统称,古时称鞜(音榻)、靸(音洒)或履,也有称为履(屦)、屩、屐、鞮(音低)。履、屦为同一物,只是穿着时代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称谓,汉前称屦,多为由麻、葛等制成的单底鞋,如春秋时代编撰的《诗·魏风·葛屦》载:“纠纠葛屦”。后汉称履,它是由麻、丝制成的鞋。屩系草鞋。据东汉刘熙所撰《释名·释衣服》记载:“屩,草履也……出行著之,蹻蹻轻便,因以为名也。”屐也是鞋子的一种,通常指木底,或有齿,或无齿;也有草制或帛制的。

:有麻屦、葛屦、皮屦等。麻屦最常用,以麻绳编成,编时边编边砸,使之结实。葛屦穿于夏天,皮屦穿于冬天。皮屦即早期皮鞋,另有革履、韦履之称。少数民族的皮鞋称鞮。《说文》:“鞮,革履也,胡人履连胫谓之络鞮。”络鞮即鞾(靴),因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而传入中原。约自汉代以后,履取代屦,成了鞋的通称;自宋代,鞵又取代履成为总称。

:屦的别名。有单底为屦,木制复底的叫舄之别。复舄是帝王大臣祭祀时专用的鞋,故又称达屦。新石器时代( 约1万年前-约4千年前 )中国的先民用草、麻、葛编织成履。鞋的称谓很多,有屦、履、舄等。其中以舄最为显贵。

③?:又称亐。是一种草编的鞋,常称芒,被劳动者穿用。

:即木屐。一种为平底木屐,一种为底下设齿木屐。此外,屐曾引申为鞋的泛称,如草屐、锦屐、帛屐等。

:即拖鞋。深头、平底无跟。初以皮制,属韦履的一种;秦代始以蒲草制作,并称靸鞵。

大约在5000多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就出现了兽皮缝制的最原始的鞋。在新疆楼兰出土的一双羊毛女靴,距今已有4000年,整双鞋由靴筒和靴底两大部分组成,堪称世界第一靴。在3000多年前编写的《周易》上已出现了代表鞋的“履”字。战国时的孙膑因为被庞涓敲碎了膝盖骨,不能行走就用硬皮革裁成“底”和“帮”,发明了高皮绚,即后来的靴子,中国历史博物馆里就珍藏着一双2000多年前的皮绚。

古鞋的种类以对材料来分,有草葛、布帛和皮革三种。布帛鞋是指以大麻丝、绫、绸、锦等织物布鞋成的鞋。

自商周时期起,鞋的穿着均有制度。如汉代,祭服穿舄,朝服穿靴,燕服穿屦,出门则穿屐。至唐代,官民都可穿靴,只是式样略异,女子流行软底透空锦靿靴。宋元基本沿用唐代的鞋,但款式品种增多。明代官员着靴或云头履(朝鞋),儒生多穿黑色双梁鞋,庶民百姓则穿布鞋、蒲草鞋或牛皮直缝靴,缠足妇女穿以樟木为高底的弓鞋(木底露在鞋帮外边的叫“外高底”,木底在鞋帮里边的叫“里高底”)。清代,皇帝上朝时穿方头朝靴,官吏公服为黑缎靴,武弁穿快靴(称“爬山虎”),高级官员多穿牙缝靴。鞋头逐渐由方变尖。鞋的名称有云头、镶嵌、双梁、单梁等。贵族旗人女子穿花盆底鞋。此外还有室内穿的拖鞋、雨天的钉靴、冰上用的冰鞋。

近代,中国人多穿布鞋;皮鞋初为上层人士着西装、军服时穿用,后来穿者增多;胶鞋随体育运动的兴起而流行。20世纪初,中国有了初具规模的制鞋工业,生产皮鞋、布鞋和胶鞋;50年代后,逐步形成皮、布、胶、塑为主要材料的制鞋工业体系。

世界各国的鞋中,公元前3000年古埃及的牛皮凉鞋,为现存最古老的鞋。在埃及还发现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用纸莎草编结的鞋。中世纪欧洲曾流行软鞋、凉鞋和简单的长统靴,贫困的人则多穿木鞋;阿拉伯人用优质皮革制鞋。直至近代,大多数鞋仍由家庭制作。

中国古代各朝鞋子的历史

上古时期,鞋履制度没有形成,足上之物是随着织物原料的出现,衣裳问世而相继形成的。《世本》中记载:“于则(皇帝臣)作屝履。草曰屝,麻曰履”。《释名》中记载“齐人谓韦履曰屝。屝,皮也,以皮作之”。说明古代鞋初起的原料是草、麻和皮等,而且,式样颇为简陋。

早在仰韶文化的时期,我国人民已在着屦、履了,当时男女鞋饰没有明显的差别。

到殷商时。初步建立了礼制,已有各种鞋履,可说皮、绵、布、草俱全。据《实录》中说:“夏商舄履皆以皮为之。”从哈密市五堡墓地出土的3000年前长筒皮靴,就是很好的证明。其靴长12.7cm,宽9.4cm。由靴面、靴底、靴腰三部分,以细皮缝制而成。自靴底至靴腰最上部约19.5cm,靴尖上翘,并在其上及跟、靴内外两侧各附一铜扣饰。

商周时期,履制已经相当丰富,甚至有了专门为天子掌管鞋履的“屦人”,这个时期的鞋,式样、做工和装饰已十分考究,用材、施色、图案也根据服饰制度有了严格的制度,他们与衣裳和头冠配合起来,则形成了中国早期的服装体系。

商代贵族,腹下佩*或韦靴。脚穿翘头船式样的翘尖鞋,面商代武士穿的则是薄底翘消耗皮履。从河南安阳出土的商代玉人,也见已着履,并有鞋翘。其实,在殷商时,人们已熟悉地掌握了丝织技术,丝织物和纺织物已普遍流行。当时在贵族阶层中,除穿皮履外,并且普遍地穿着各种麻鞋和丝鞋了。

战国青铜战靴

周代,在夏商礼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全面完善了礼制,在服饰制度上更加完备。当时从天子以至卿士,服饰各有等差,并且还专门设“司服”一职,掌管服饰的实施。鞋饰是服饰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样被纳入“礼治”的范围,成了礼仪中不可缺少的表现形式。

在周代,皮制鞋履已经流行。建国后湖南长沙楚墓出土了一双用皮缝制的鞋,距今已2000多年,这是我国现存的最早皮鞋。采用经过简单鞣制的皮革作帮底,并以皮线手工缝制而成。鞋面由前盖、前尖、后尾三块皮革部件组成。鞋头呈方型。款式为无带的套式。另外一双由塔里木盆地扎洪鲁克古墓出土的西周革靴,全系革制成,鞋形清晰美观,鞋头有皱纹,全鞋经过仔细搭配缝制而成。这说明当时制鞋设计工艺已具较高水平。

周代已有“毡靴”之称。《周礼·天官·掌皮》载:“共其毛为粘,以待邦事。”毡靴,一般是指北方寒冷地区一种用羊毛毡制成的长筒靴子,保温性强。踏在地上既轻便又暖和。为了防寒,当时还有一种靴式独特的连腿皮靴。此靴出土于吐鲁番腹地苏贝希战国古墓。全靴为皮质,呈高筒形。它紧紧套在毛织布裤上,与膝裤、裤装、鞋履构连成一体的形式,既利保暖,又结实耐用,还可涉水。

舄,始于商周。是一种复底的鞋子。鞋底通用双层,上层用皮、葛为面,下层用木。通常用于祭祀、朝会。男女均可穿着,所用颜色略有差别,大抵与冠服相配,为王(后)及诸侯所穿。南北朝曾改用双层皮底,至隋恢复其旧。唐宋元明历代因袭。至清,祭祀用靴,其制逐废。

我国鞋履的第一次改革:靴的出现,是我国鞋史的一个伟大里程碑。它变舄履而改着靴,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军事生活、政治生活乃至社会生活。战国时,赵武灵王首先引进北族和西域少数民族所着的胡服,用以装备军队。由于采用了胡人短衣、着裤、马靴的服制,逐渐放弃车战,改用骑兵战术,终于使赵国成为“战国七雄”之一。从此,皮靴便成为中原一带的民族鞋饰的一部分,并一直沿用今天。

闻名于世的楼兰女尸脚上有一双羊皮靴,靴统高20余厘米,前面开口,靴内微黄的羊皮依稀可辨,整双靴子由靴筒和靴底两大部件组合而成,基本上符合今天帮底分件的要求。据专家考证,距今确切年代为3880±年。这是世界上迄今为止保留最为完整,年代最为久远的靴子,故有“世界第一靴”的美称。

另外,从文献记载来看,最早的鞋履,不论以何种材料制成,都统称为“屦”。战国以后,“履”字替代了“屦”,成了鞋子的通称。大约到了隋唐之时,来专指“生革之鞋”的“鞋”字,又代替了“履”字而成了各种鞋子的通称。这种称法一直沿续到现在。

汉代(前206年-公元23年)布帛鞋的鞋头多呈分叉状,底用麻线编织,称之为双尖翘头方履;

西汉青丝履

“细软青丝履,光明白毛巾”——杜甫《大云寺赞公房》。湖南长沙西汉马王堆墓出土的青丝履,履面用棕缕编织而成,平纹织法,纬线较粗,履底用麻线编织,平纺,浅绛紫色,履帮为穴字纹组织,鞋的前端昂起二小尖角,别具特色。

魏晋南北朝时期,男女足差别而不大,有许多鞋式是通用的,种类有履、屐、靴等。一般鞋的前端织有双兽纹饰,配色和谐,鞋式优美。

履有皮履、丝履、麻履、锦履等。凡娶妇之家先下丝鞋为礼。鞋子的形式晋有风头履、聚云履、五杂履、鸠头履;宋有重台履;梁有分梢履、立风履、笏头履、五色云霞履;陈有玉华飞头履。有的以形式定名,有的以色饰定名。其中各种履不一定都是妇女所穿,如风头、立风、五色云霞、玉华飞头等属妇女所穿;重台履是厚底鞋,男女都有之,履头高耸,顶端为花朵形,还饰以织文,使之增加了几分色彩,履底较厚,是人体显得修长。还有加以锈纹的履,例如陆机《织女怨》有“足蹑刺绣之履”;梁时沈约有“锦履并花纹”。

《太平御览》卷六九八引《晋书》:“石勒击刘曜,使人着铁屐施钉登城。”这种铁屐多用于武士,着之以便攀登行军。吉林集安洞沟第12号墓壁画所绘披甲武士,足部即穿有铁屐.与木屐不同的是,铁屐的屐底不用屐齿,而施以钉。

这种铁屐在考古发掘中还有发现,如吉林吉安高句丽墓出土一件,以铜楹为木扁,表面鎏金,周缘折起,上有可供穿绳系带的小孔若干,底部铆有方柱形鎏金铜钉.后世则将此称之为“钉鞋”。清赵翼《陔余丛书》:“古人雨行多用木屐,今俗江浙间多用钉鞋。”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木屐的盛行时期。北齐时,上至天子,下至百姓流行穿屐,所谡屐,指有木齿的鞋,它由扁、系、齿三部分组成。这个时期的木屐不仅用于出行,还用于家居,如《世说新语·忿捐》记晋人王述性情急躁,用餐时以筷子戳刺鸡蛋,刺之未破,便大怒掷地,鸡蛋圆转不止,王述便“下地,以屐齿碾之。”这是晋人家居着屐的一个例证。《晋书·谢安传》中也有这方面记载:“(谢)玄等既破(苻) 坚,有驿书至,(谢)安方对客围棋,看书既竟,便摄放床上,了无喜色,棋如故。客问之,徐答云:‘小儿辈遂已破贼。’既罢,还内,过户限,心喜甚,不觉屐齿之折。其矫情镇物如此。”说的是淝水之战期间,东晋宰相谢安,亲任征讨大都督,指挥战事,令其侄谢玄率兵迎敌,自己却在住所与人下棋。突有前方驿书送至,报告其侄获胜消息,谢安不为所动,依然与棋友对弈,表现出持重沉稳的大将风度。直到棋局结束,返身回房,再也按捺不住激动之情,过门槛时竟忘了抬脚,以至将屐齿折断。这也是晋人家居穿屐的实例。

这个时期的木屐形制也富有变化。如晋干宝《搜神记》称:“初作屐者,妇人圆头,男子方头,盖作意欲别男女也。至太康中,妇人皆方头屐,与男无异。”

魏晋高底靴

《南史》中说宋武帝刘裕“性尤简易,尝著连齿木屐,好出神武门内左右逍遥。”在各种鞋履中,屐的构造比较特别,通常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底板,这就是屐的基础,通常以木料为之,作鞋底形,古时称之为“木扁”。上钻有小孔数个,以穿绳系。二是绳带,被称之为“系”,南朝无名氏《提搦歌》:“黄桑柘屐蒲子履,中央有系两头系。”就指屐上的绳带而言。三是屐齿,均装在木扁下,其开头有扁平、四方及圆柱体等多种,高度在6-8厘米之间,前后高低大致相等。屐齿的装法不尽相同:简单者以铁钉固定;考究者则用木榫联接,其具体作法又可分为两种:一种用明榫,制作时先在木扁上凿以穿透的孔眼,装配时使屐齿上端的木榫穿过底板,再用竹钉或铁钉从侧面固定;因从屐板表面能看到榫头,故称 “露卯”。与此相对,还有一种联接方法:开孔时不将底板凿穿,做成暗榫。由于在表面看不到榫头,故意称'阴卯.晋书·五行志》中即记载有这方面情况:“旧为屐者,齿皆达木扁上,名曰“露卯”。太元中忽不彻,名曰‘阴卯’。”后来发生了袁悦之之乱,人们将暗榫之屐附会为乱世之征(因“阴卯”与“阴谋”谐音),故废弃之。

另外木屐在东汉出现,至此期非常盛行,上至天子,下至文人,士庶都是如此,妇女也可穿着。屐为木质,以带系缚在脚上。屐下有齿,前后各一。有的是用整块木头砍削而成,屐齿和屐身为一整体;有的屐齿是另外安上去的;还有一种活动的屐齿,适于走山路,上山去其前齿,下山去其后齿,据说为南朝谢灵运所创,俗称“谢公屐”,或称“登山屐”。男女均可穿着,最初男女屐式不完全一样,女屐圆头,男屐方头,到西晋中期,女屐也变成方头,不再有区别。

东晋织成履

“锦履立花纹,绣带同心苣”——晋 . 沈约诗 。在新疆吐鲁番阿斯塔北区出土。履底用麻线编织,其它部分用红、黑、黄、蓝等九种色丝,按履的成型,编织花边和“富且昌宜候王夫延命长”汉体铭文,由中心向两边对称排列,每句各织两遍。鞋尖织有变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收藏)。

唐代的履先后出现了高头履、平头履、小头云形履、花形履等名目繁多的样式。履以锦、麻、丝、绫等布帛织成,亦有用蒲草类编成的草履。唐代草履的编织技术已很精湛,纤如绫殷。

“履”即现在的“鞋”,周朝冕服制完备之时,即穿着鞋头高耸式样的“履”,当时称“舄”,经历代至南北朝时演变为“高齿履”,隋朝时叫“笏头履”,唐代时称“高墙履”,中国古时,衣装样式长大,须以履头勾住衣裙的下摆,才能缓步前行。鞋头高耸式样的“履”、宽衣博带是中国古代贵族闲适生活的极好实证。

“吴姬十五细马驮,青黛画眉红锦靴”——唐.李白《对酒》

锦靴,亦名锦履。以彩锦制成的鞋,其质较厚,外表美观,穿着轻便,多用于妇女。北朝以后较为常见,于唐尤为盛行。

唐代云头锦履

“春来新插翠云钗,尚着云头踏殿鞋。欲得妖君王回一顾,争扶玉辇下金阶”——唐.王维《宫词》

一种高头鞋履,以布帛为之,鞋首蓄以棕草,因其高翘翻卷,形似卷云而得名,男女均可穿着,此履于新疆阿斯塔那唐墓出土,以变体宝相花纹锦组成,锦为浅棕色面斜纹,由棕、朱红、宝蓝色洒线起斜纹花,宝相花处于鞋面中心位置,鞋首以同色锦扎成翻卷的云头。

锦是一种多重组织织物,在我国西周时的墓葬中即已发现,当时锦的结构为经二重,一直到唐代,这种传统的平纹经二重经锦组织才逐渐被斜纹经二重经锦继而又被斜纹纬二重纬锦取代。这双锦履的履头用经锦,鞋面则用纬锦,鞋里用晕裥锦(晕裥锦是单就其纹样而得名,即用色彩明度差相等的色线织作纹样,视觉效果类似于染缬纹样的色彩渐变。)。

唐履有两种基本式样,一是软底透空锦靿靴,与翻领小袖齐膝袄及条纹小口裤配套,是唐代独有的女着男式胡服式样,另一种则为尖头而略上弯的高墙履,据唐永泰公主、章怀太子、懿德太子墓壁画以及唐代绘画,此款即是用作礼仪之用的唐代高墙履出土实物。

《车服志》云:“妇人衣青碧缬,平头小花草履,彩帛缦成履,及吴越高头草履。”当时草履的编织技术已很精湛,纤如绫殷。草履深受唐代妇人的喜爱。特别在江南一带,穿草鞋者极为普遍,有蒲草、芒草等一些耐磨、耐水的草编鞋,是劳动者必备的生活用具。唐代与西北各族的交往频繁.这样西域民族的一些服饰也影响了汉人,有不少人也喜欢胡服装束。这时有胡服、胡帽,也有穿长筒靴的。使唐代的鞋样有了新的变化。

隋唐重台履

重台履,一种高头鞋履。五代已有生产。五代后唐马缟《中华古今注·鞋子》:“(南朝)宋有重台履。” 履头高翘,又在上部加重叠山状,顶部为圆弧形。一说为笏头履。男女均可穿着,隋唐时多用于妇女。

兽皮、棉毡等制成的皮鞋、皮靴又称“马靴”或“高统靴”,原为北方游牧民族所穿,有旱靴、花靴、皮靴、毡靴、单靴、棉靴、云头靴、鹅顶靴等之分。相传孙膑是靴的始祖,南北朝时期在北方广泛流行,并传至江南。六朝时已有高跟木屐。满族妇女古时所穿旗鞋(花盆底),有的跟部中央高达五寸以上。

《陈暄传》载:“袍拂踝,靴至膝。”这里讲的高至膝部的高筒靴。《北齐勘书图》中多数人穿的也是高筒靴,还有饰绣花织文的靴,《邺中记》载:“石虎女妓着五文织成靴。”到了唐代已官庶咸宜(直至明清才被朝廷下令禁止百姓穿靴,只有官宦才可穿靴)。元朝末年开始出现鞋头高耸、鞋底扁厚的女式布帛鞋(高丽式靴),这种鞋使人显得格外修长。

宋代(公元960年-公元1297年)普遍流行皮制的皮鞋,男性多穿小头皮鞋,女性多为圆头、平头或翘头,上面也饰各式花鸟图纹。

明代(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男鞋多以厚实为主,质料样式多样,一般北方多穿菱纹绮履,江南多着棕麻鞋;此外,元末明初还流行鞋头高耸,鞋底扁厚的女式布帛鞋。使人显得格外修长。

定陵出土明代皇后的高底鞋——

明代高底弓鞋

明代女子不仅沿袭了前代缠足的风俗,而且使之大胜。缠足后所穿的鞋叫做“弓鞋”,这是一种以香樟木制成的高底鞋。木底露在外边的叫“外高底”,有“杏叶”、“莲子”、“荷花”等名称;木底藏在里边的一般叫“里高底”,又称“道士冠”。老年妇女大多穿平底鞋,称为“底而香”。

明清时期鞋的制作方法与式样逐渐融合,越发考究起来。明代的鞋多以厚实为主,北方多穿菱纹绮履,江南多着棕麻鞋。虽朝廷下令禁止庶民百姓穿靴,但仍出现了许多似靴像履的短筒靴;

清代(公元1644年-公元1911年)满族统治时期,男子着便服以鞋为主,穿公服才着靴。朝靴为方头靴,民间皆为尖头靴。夏秋用缎制,冬用建绒,有厚底薄底之分,面作单梁或双梁,鞋帮有刺花或鞋头作如意头卷云式。清代的女鞋最具特色,鞋底多为木质,高一寸至五寸不等,其底形为上宽而下圆,被称之为“马蹄底”,又称“花盆底”。鞋面常以绸缎所制,上施五彩刺绣,贵族妇女有的在鞋面上还镶嵌各种珠宝,穿起来显得身材尤为挺拔。但因行走不便,老年妇女或者身份低下的人多穿木制平底鞋。

旗鞋(花盆底鞋、高底、马蹄底鞋)满族特有的一种绣花鞋,因其底似花盆而得名。鞋底以木制成,外裹白布,一般为7cm,最高的可达13cm,鞋帮饰花草是鸟等刺绣。有的鞋底上也有绣花图案,脚尖处有针线编成的穗子及地,清代特别盛行,连慈禧太后也常着此鞋。

关于花盆底鞋的起源,民间相传,有三种说法:

第一、认为满族妇女爱穿旗袍,置高底,可使旗袍不拖地,又不暴露双脚。

第二、认为满族妇女,为了增其身高,表现女性的婀娜多姿、故置高底。

第三、满族妇女上山劳动为防蚊叮,同时免使鞋底遭泥湿。故习惯在鞋底部附木块,后发展为花盆底鞋。

三寸金莲

民俗学家认为,中国缠足始于南唐。俗称'三寸金莲',鞋形似翘首的鸟头,鞋底为木质,弯曲如弓,故称'弓鞋'。弓鞋原本指弯底鞋,后泛指缠足妇女所穿的小脚鞋子。

(清代弓鞋)

元明代有规定只准有钱人家的女子缠足。这一时期的弓鞋多4-5寸高的鞋底。到了清代(公元1644年-公元1911年),汉族女性的'三寸金莲'深得满族妇女的青睐。清政府多次禁止旗人缠足,但屡禁不止,许多旗女仍仿效不疲,缠足之风极盛。弓鞋式样多,有眠鞋、换脚鞋、尖口鞋、踏堂鞋、网子鞋、莲鞋、棉鞋、套鞋丧鞋、坤鞋、合脸鞋等数百种。考究的弓鞋在鞋头、鞋底、鞋里和鞋帮上绣满了各种吉祥的图案,有钱女子的弓鞋跟上还加缀明珠等饰物。

(三寸金莲的女子)

红睡鞋

一种用红色绸缎子制成的软底鞋儿这是古代缠足女子睡觉时所穿的鞋子。徐珂,《清俾类钞.服饰类》:“睡鞋,缠足妇女所著以就寝者。非此,则行缠必弛,且借其恶臭不外泄也。”

(清末红睡鞋)

在中国,凉鞋最早是由拖鞋演变而来。拖鞋,古称 鞋,始于汉代(前206年-公元23年)。随后,相继出现了麻凉鞋、布凉鞋、皮凉鞋。古人在凉鞋上绣以龙凤等吉祥图案,有的甚至饰以珠宝。

现代皮鞋是从国外传来的。中国原来用皮革做的鞋,叫皮靴,式样和现在穿的不尽相同。它因用途不同而分成几类。如走路穿的叫单底快靴,形状近似蚌壳式布棉鞋;骑马穿的叫马靴;雨天穿的叫钉鞋,它用皮革做面和底,鞋底下面装有铁钉。这种“钉鞋”在20年代十分流行。据历史记载,商朝宰相伊尹就“用革做履”,计算起来,中国做鞋的历史也有3000多年了,只是与当今的皮鞋式样不同罢了。现代的皮鞋制作技术,从国外传到中国的历史并不长,只有100多年时间。

想找出适合自己的鞋子,想了解更多的鞋文化 微信:baby-biubiu

弘 扬 中 国 文 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鞋子的历史风俗
鞋履解读
鞋文化是汉服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汉服鞋子名称说明及图解
中国的鞋
中国历代鞋、靴的演变
盘点中国古代的那些鞋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