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邵雍传奇》

大型文献纪录片撰稿、编导  阎波

谨以此片纪念中华先儒邵子诞辰1000周年

第一集 寒门苦读闻大道


      公元1087年,北宋元祐二年,欧阳修之子,时任太常博士的欧阳棐向朝廷奏议,为病逝于10年前的西京洛阳平民邵雍请谥。奏折中说:雍少笃学,有大志。久而后知道德之归。且以为学者之患,在于好恶先成于心,而挟其私智以求于道,则弊于所好,而不得其真。故求之于四方万里之远,天地阴阳屈仰消长之变,无所不可,而必折衷于圣人。虽深于象数,先见默识,未尝以自名也。其学纯一而不杂,居之而安,行之而成,平夷浑大,不见圭角,其自得深矣。
     哲宗皇帝当即颁诏,赐谥“康节”。按照《谥法》的特定含义,温良好乐曰“康”,能固所守曰“节”。
     淳熙年初,南宋朝廷诏谥“配享孔庙”,追封新安伯。明代嘉靖中祀称“先儒邵子”。清康熙皇帝御赐“学达性天”匾。
    从此,一介布衣邵雍被请上了华夏文明的殿堂,成为中国三千年来绝无仅有的传奇人物。

     (出片头)

     在今天的洛阳安乐窝邵雍祠,还保存着一块三十八代孙邵廷泽刻立于民国三十年春的像考碑。碑文是这样描述的:
     康节邵子色微紫,广颡(sǎng),身颀然,有颧特然。其下癯(quán)骨爽而神清,须长过领。内服皂领,帽有翼,围袍土黄色无缘,皂縚(tāo)缁履,耸肩低袖,平目而睨视,坦而庄,和而恭。
     一位仙风道骨的长者,一位和蔼慈祥的老人,穿越千年时空,邵雍鲜活的形象跃然而出。
     邵雍,字尧夫,自号安乐先生。北宋著名的思想家,史学家,易学家和诗人。
     公元1011年,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冬,邵雍出生于今河北涿州市大邵村。12岁时,随父母迁居共城,今河南辉县的苏门山,于百源湖畔结茅屋而居。
     少年时期的邵雍,家境清贫,生活拮据,但他酷爱读书,笃志好学,在父亲邵古的指导下,过着耕读生活。15岁时,已能诗善文,显露聪慧天资。

     (采访辉县邵氏后裔)

     《宋史?邵雍传》记载:雍少时,自雄其才,慷慨欲树功名。于书无所不读,始为学,即坚苦刻厉,寒不炉,暑不扇,夜不就席者数年。
     多年以后,邵雍曾对他的弟子感慨道:“学不在于乐,不可谓之学”。大有“人不堪其忧,回不改其乐”的儒家之遗风。

     采访世界当代十大杰出易学家、著名哲学家唐明邦:
他的思想体系还是属于儒家的。他在给弟子讲课也好,给来访的人(交谈)也好,开篇讲话,都是忠孝儒里面的。就是讲要忠于国家,我们现在讲的忠于民族,忠于人民,要行孝道。

     邵雍一生,读书必在自得,不满足于斋堂私塾的“记问之学”。他在《观物外篇》中说:“记问之学,未足以成事业。”纵观邵雍思想学说,始终贯穿着“文化自觉”、“学问自得”的思想脉络。作为先天易学集大成者,他十分罕见地极少引用《周易》文辞,苦心孤诣地建立起自己的易学体系。青少年时期养成的学风,深刻影响了邵雍的一生。

     采访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教研室主任郑万耕:

     
他自己要写他的书,研究他的《周易》,不具体注解一句话。他通过《周易》他讲他自己的东西。那么样弄起来,这都阐发了,实际上也是一种创造。所以说这个人的创造应该说比当时注解《周易》的人都厉害。     青年邵雍久受“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思想熏陶,曾经雄心勃勃,准备干一番经天纬地的大事业。
     宋天圣四年,16岁的邵雍忽然醒悟道:“昔人尚友千古,而吾独未及四方”。于是辞别父母,外出游学。西跨黄河、汾水,南渡淮河、汉江,“周游齐鲁宋郑之墟”,广交四方朋友,遍访世事人情。
     一天,千里之外的邵雍接到父亲的家书,说母亲李氏思儿心切,神情恍惚,以致“倒诵佛书”。邵雍得知,急忙返家。连夜行至山西北部时,不慎连人带马坠落山崖,所幸只是摔坏了一顶帽子。
     游历数年,邵雍归来,不禁叹道:道在是矣。
     宋仁宗康定元年,邵雍30岁。此时母亲已经去世,他守丧于苏门山百源之上,汲水砍樵,赡养父亲,恪尽孝道,闻名乡里。
     而立之年的邵雍,身居陇亩,心高天下,满腹经纶,“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矣。”这一年,一位奇人的出现冥冥中改变了邵雍的一生。

(出片头)
     这位奇人就是时任共城县令的李之才。人们并不知道,这位进士出身的县令掌握一手秘传的绝技——《周易》数术学。
      李之才公务之余,一直在暗中物色有慧根的后生,作为自己门派的嫡传弟子。听说苏门山上邵雍结庐耕读,颇具才华,便亲自上山来微服私访。

采访世界当代十大杰出易学家、著名哲学家唐明邦:

     
他老师是李之才,是道家著名的人物的弟子。他对道家或道教有深刻的研究。他先天易学,是陈抟传下来的。陈抟是五代时期、宋初的著名的道家人物,道教号称他为陈抟老祖。他传下来的几个徒弟,现在看起来确实是很不错。     采访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副教授、历史学博士、哲学博士后章伟文:
     
邵雍的学术是得自于李之才,李挺之。李之才的学术,我们讲是从穆修那边承传过来的。而穆修是从钟放,钟放又是从陈抟。因此,从学术的传承的次序来看,应该说邵雍的学术,可能与道家的陈抟有着密切的关系。     采访世界当代十大杰出易学家、著名哲学家唐明邦:
     
邵雍这个人物,我们从大学的授课就开始讲他了,他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也是宋明理学开创祖师之一。《宋史?道学传》把他列为北宋五个著名的道学家之一,作为介绍。康熙曾经给他送一个匾,清朝,在学者当中,皇帝送匾的不多,说他学达性天。这个人在历史上很有影响,他可以说是一个鸿儒,他对儒家的思想研究了很深透。本来他也是想要做一番事业的,他青年时代,到全国各处去采访、访问,想做一番事业。后来有了变化,他的老师,给他引到道家方面去了。     晚年时的邵雍,夏居安乐窝,冬栖云溪洞,整天吟诗、著书、焚香、饮酒,与“四物幸相亲”。
     一编诗,即《伊川击壤集》;一部书,就是《皇极经世书》。而那一炷香,是他每晚敬献在陈抟老祖画像前的遥思与冥想。
算起来,邵雍已是陈抟的四代弟子,他们师徒之间秘密传授的易学,与通行的《周易》思想体系并不相同,其核心密码源自《河图》、《洛书》、伏羲八卦六十四卦图。也就是引发千百年来无数易学研究者上下求索而难得要领的《先天图》。
     自从拜师李之才之后,邵雍的人生道路发生了重大转折,开始收藏起儒家经邦济世的纲常名教,转而接受道家和道教的《易》学理念。”三年不设榻,昼夜危坐以思”,一心钻研《先天图》及先天之学。

     采访易学研究学者、清华大学《儒藏》编审专家郭彧:

     
的确,邵雍的易学是自成一家的。按照程颢给他写的墓志铭,是自得者多。虽然说他师从李挺之,甚至往上还可以追溯到陈抟,但是他真正的先天易学是他自己研究的,到六十岁左右就成型了,特别著名就是《先天图》。他通过一幅《先天图》,六十四卦围成圆图,表示天;再把六十四卦叠成方图,表示地。所以,他的《先天图》是天圆地方,而且是天包地的。通过这一幅图,他阐述自己的什么呢?宇宙论,天地生成论。
     采访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副教授、历史学博士、哲学博士后章伟文:
     
大圆图,我们讲当时所谓的乾坤定位,但是它这里面特别注重两个方面。哪两个方面呢?乾卦在上面,它往右边一偏,是一个姤卦。姤卦是什么呢?乾卦是六个都是阳爻,姤卦是乾卦最下面那个阳爻变成了阴爻,叫做天风姤。这个意味着什么呢?由阳开始往阴转变了。还有就是六十四卦圆图里面,下边那个是坤卦,坤卦六个都是纯阴的,大家都知道。但是,坤卦左边有一卦,叫做复卦。复卦是怎么回事呢?复卦是上面五个都是阴爻,但是下边已生成了一个阳爻。坤复之际,邵雍把它叫做天根,这个乾姤之际,他把它叫做月窟。天根和月窟,直观地讲就是一种阴阳的消长。
      赞同邵雍先天易学的学者普遍认同,邵雍的先天图是一个独创的宇宙发生论的理论模型,它的理论意义在于用人们喜闻乐见的图像,表述了最复杂的宇宙变化的原理。

      采访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教研室主任郑万耕:

实际上它是讲天地万物都处在阴阳消长的过程。这个圆图,从上到下,从复卦到乾卦,是一个阳不断增长的过程;这个从姤卦到坤卦,是一个阴不断增长的过程。就是讲一年四季,它是一个阴阳消长的过程,任何事物都处在这个过程当中。那么这个圆图,实际上它是讲阴阳的流行,是一个时间的过程。方图是讲阴阳定位,阴阳定位实际上是一个空间的问题。那么,这样就把任何一个事物放在时间、空间的这样一个框架当中,图形会变化,通过阴阳消长,再发展以至无穷。     邵雍石破天惊地大胆提出了“伏羲之卦为先天,文王之卦为后天”的世纪说,从而构建了一套烁古震今的先天易学体系。那么,何谓先天呢?有一天,邵雍见学生正在背诵他的诗“若问先天一事无,后天方要着功夫。”便问道:“如何是一事无呀?”学生回答:“出于自然,不用安排”。邵雍默然许之。他在《观物外篇》中写道:“先天之学,心法也。故图皆自中起。万化万事生乎心也。吾终日言而未尝离乎是,盖天地万物之理尽在其中矣。”

     采访易学研究学者、清华大学《儒藏》编审专家郭彧:

但要真正把它变成一幅图,说明白的人确实是邵雍。邵雍原话怎么说呢?说乾坤定上下之位,离坎列左右之门。这就告诉你是个立体的,天在上,地在下。还有一句话叫做:乾坤纵,六子横。就像现在写丰收字一样。乾坤是一竖,完了兑、巽是一横,离、坎是一横,震、艮是一横。邵雍就把八卦,首先阐明了它的由来,再一个赋予了八卦时空属性。
     宋庆历五年,此时邵雍已35岁,尚未婚配。
     正当他潜心学道,渐入佳境时,可惜天不假年,李之才撒手人寰,驾鹤西去。痛失恩师的打击,一度令邵雍陷入极度的苦闷之中。
     庆历六年,心情逐渐平复的邵雍应邀到西京洛阳开馆讲学。他被这里的山水风物之美所吸引,开始萌发定居洛阳的念头。
     宋仁宗皇祐元年,已步入不惑之年的邵雍,“以为洛邑天下之中,可以观四方之士,乃定居之”。显然,他所看中的是西京洛阳在政治、文化方面的优越性,将有利于自己的思想发展。
     从此,邵雍的思想酝酿于斯,著作成就于斯,道德教化于斯,身后归葬于斯。博大厚重的河洛沃土滋养造化出一代震古豪杰。
历史深度阅读着洛阳,洛阳慷慨选择了邵雍,邵雍在天下之中仰望着浩瀚的星空......

     预告片花:不惑之年的邵雍举家迁居到了西京洛阳。在这天下之中,他怎样创立了先天易学,会遇见哪些重要的历史人物,他的生活又会发生什么样的根本转变呢?请继续收看《邵雍传奇》第二集《安身立命安乐窝》——

 

 

第二集 安身立命安乐窝

      当历史老人的目光穿越千嶂万壑,回溯到11世纪的中国,让我们行走于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为大河东去,洗尽铅华的北宋王朝重施粉黛,那将会呈现怎样的繁华?邵雍,又生活在一个怎样的时代呢?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11世纪的中国,在经过唐末和五代近百年动乱之后,出现了堪与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媲美的建隆之治。北宋建国一百年期间,进入了高度发展的后封建时代。

美国耶鲁大学中国现代史教授乔纳森?斯彭斯在2000年1月1日的《新闻周刊》刊登文章,这样评价宋朝:“上一个中国世纪是11世纪。当时,中国是世界上最大也是最成功的国家。他的领导地位源于一系列的因素,从技术上的发明到工业企业的兴起和管理良好的农业,从普遍的教育和行政管理实验的传统到对宗教和各种哲学思想的宽容。……上一个一千年的中国,是世界超级大国,也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不难想象,北宋王朝是一个繁荣昌盛的王朝,是一个科技发达的王朝,文学艺术的王朝,豪放婉约的王朝,也是一个开明仁慈的王朝。


 

采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黄道霞:

      赵匡胤,这个陈桥黄袍加身以后,在和平取得的政权没有经过残酷的斗争。很主要的因素,宋朝以后,对周边国家也比较宽容。没有去用武力直打的死去活来。辽欺负宋朝欺负的够厉害,占领了燕云十六州,包括现在的边境都是被辽占领了。宋朝开始都容忍了,没有去一定要用武力去见一个高低,非要把地盘夺回来。所以呢,没有穷兵黩武。所以赵匡胤恢复生产呢,发展文化,和谐社会啊,这一系列的政策,起了很大作用。宋朝这个人均当时的富裕程度,在世界第一,一直是世界领先的。所以邵雍这个时代,就是说宋代,有这么一个特点,基本上趋于繁荣昌盛,经济发展,文化发展,思想发展,所以宋代的思想也是文化的也是集大成。


 

采访北京大学历史文化研究所所长、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秘书长张希清:

      从文化上来说,北宋时期,在教育、科技、哲学、史学、文学、艺术等等方面,都远远超过了汉唐,出现了一种鼎盛的时期。比如在史学方面,就出现了和《史记》齐名的《资治通鉴》。在文学方面,像宋词就达到了词的顶峰。唐宋八大家,在宋代就占了六个,著名的书法家 苏(轼)、黄(庭坚)、米(蒂)、蔡(襄)也都是北宋人。从邵雍他所从事的哲学方面看,就从汉朝的“汉学”发展到宋朝的“宋学”。这样就从“传注之学”发展到了“义理之学”。就是说经书要讲义理,不仅仅是逐句注释。宋初出现了像范仲淹和孙复、石介、胡瑗这样的宋初“三先生”。后来,就出现了王安石的“新学”,再后来就出现了理学的“五子”,就是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兄弟还有邵雍。这个时候,儒、释、道相互融合,使宋代的理学成为儒、释、道融合的一个新的儒学。可以说,北宋中期,是继春秋战国之后,一个思想大解放、大发展的时期。这也是在这样的一个思想、文化氛围当中,才出现了或者说成就了邵雍这样的由儒入道,这个思想非常独特的一个思想家。

      生活在这个时代的邵雍非常幸运,认为北宋王朝开国百年来出现的太平盛世,是自唐虞以来从未有的。他在《观盛化诗》诗中歌颂到:“生来只惯见丰稔,老去未尝经乱离。五事历将前代举,帝尧而下固无之。”


 

采访北京大学历史文化研究所所长、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秘书长张希清:

      邵雍,他自己也说“生于太平世,六十有七年”。他也说,他生来看惯了丰收的景象,而没有经历乱离的局面。他儿子邵伯温就说,你说没有经历过乱离的局面,恐怕过分了吧。邵雍就说,我老了,快死了,你将来会知道会是什么样的局面。实际上,在邵雍去世50年后,北宋就灭亡了,从此以后就有点国无宁日了。


 

      邵雍39岁时,带着父亲、继母和庶弟,举家自共城迁居洛阳。初来乍到,家境贫困。岁时耕种,仅给衣食。朋友不多,知音更少。他曾感叹,“居洛八九岁,投心唯二三”。

采访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副教授、历史学博士、哲学博士后章伟文

      邵雍不是寻“孔(子)颜(回)乐术”,而是真实的体味“孔(子)颜(回)乐术”。因为邵雍在当时,物质生活是非常匮乏的。按照史志的记载,他在当时的洛阳,基本上是贫无立锥之地。你别看他所写他那是安乐窝,那哪是安乐窝?据我们现在讲的,连贫民窟都比不上。但他在这样的生活状态下,他的这种精神,他这种接人待物,这里面我们讲,他既有追求的洒脱,也有儒家的一种“孔颜乐术”的安贫乐道的一种精神。在这个里头,人格修养来讲,他是两种文化的一种很好的结合,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很好的一种结合。


 

      后来,邵雍在门生故旧的帮助下,于天宫寺设馆教学,由于他的学识、人品为人称道,许多状元之子、中散大夫之子都慕名前来拜师,一时“尧夫先生”之名声震西京。

      西京洛阳作为京师开封的陪都,居住着一批告老还乡或官场失意的达官显贵,著名的有宰相级人物富弼、吕公著、司马光等。都与邵雍结为莫逆之交,并且相互产生了重要的人生影响。

采访北京大学历史文化研究所所长、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秘书长张希清:

      邵雍在和这些人交往当中,他已经获得了很大的帮助。比如,他39岁刚到洛阳居住的时候,当时他比较贫穷,当时房子也很破旧,甚至都可以说是不遮风雨。到1062年(嘉祐七年)的时候,他52岁的时候,当时的洛阳知府王拱辰就牵头,给他盖了一个很大的院子。这个院子大概有30多间房子,另外还有一个花园。邵雍就把它起名叫“安乐窝”。这个安乐窝,它的庄子的契约证明是王拱辰的,土地的契约是司马光的,而这个园子的证书是富弼的。那就是说,是由王拱辰、司马光、富弼等帮助他盖了这么一个住宅。这个住宅等到10年以后才办完了,用现在的话叫过户手续。这个时候,邵雍又写了一首长诗,这个诗里面写道:“重(chóng)谢诸公于为买园,二十余家争出钱”,来给他建了这样一个园子。如果没有这些人的帮助,恐怕在邵雍的晚年,不会有这样一个安乐、安居乐业的地方,去开馆讲学和著书立说。

(出片头)

      自从住进安乐窝,邵雍生活安定,心旷神怡。他一面继续开馆讲学,接待来来往往的盈门宾客,一面深入精研《易》理,如炉火纯青般锤炼着那部“足蹑天根,手探月窟”的惊世巨著---《皇极经世书》。

      这座声名远播的安乐窝,一时成为洛阳封建士大夫及文人雅士谈今论古,吟风弄月的雅集之地。当朝的官员来洛阳办事,往往先去拜访邵尧夫先生,然后再至公府。


 

采访世界当代十大杰出易学家、著名哲学家唐明邦:

      他和大家谈的是那么投机,可以说他的家里面,司马光那些人到邵雍家里去,就跟到了老朋友家是一样的,他的庵庐就是当时三个宰相级的人物给他共同修建的。这个人过去政治上的影响很大。

采访北京大学历史文化研究所所长、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秘书长张希清:

      邵雍和这些达官贵人交往,主要都是谈学论道。就如他写了一首《四贤吟》的诗,这个诗里面大意说:富弼的学问是“铺陈”,吕公著的学问是“简当”,司马光呢?他的学问是“优游”,程颢的学问是“条畅”。这四贤是洛阳的希望,都是在人之上的。他从跟这四位朋友的交往当中,也对他的思想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宋神宗四年,司马光退居洛阳,建了一座园林叫“独乐园”,离邵雍的安乐窝仅一箭之遥。二人来往密切,常有诗文唱和,在时事和学问上有很多共同语言,在邵雍撰写《皇极经世》的同时,司马光也在编著《资治通鉴》。

采访易学研究学者、清华大学《儒藏》编审专家郭彧:其实,邵雍的《皇极经世》主要是以喻警世,就是三千多年的历史大事记。他主要以《史记》为根据,纠正很多《史记》里面的错误,和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是异曲同工的。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在邵雍去世之后9年才发表成书,当时(他)可以看到三馆图书。因为司马光和邵雍走得很近,在司马光撰写《资治通鉴》的时候,邵雍这个《皇极经世》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采访北京大学历史文化研究所所长、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秘书长张希清:

      邵雍和退居洛阳的达官贵人交往,丝毫没有攀附的意思,他们之间都是完全平等的。比如像原来洛阳人富弼,他在熙宁年间回乡养病,他有一个很好的宅院,和邵雍的安乐窝离的比较近。富弼就说,我就可以随时找邵雍过来了。邵雍就说,我冬天夏天不出门,春天秋天有时候去探视访友。富弼要找我来,我不一定去;你不找我来,我说不定就去了。这个时候富弼年龄也快七十了,他一般也是闭门谢客的。但是他对邵雍另眼看待,他就对儿子说,如果是邵雍先生过来,随时可以见。所以他们之间的关系也是非常的融洽。

      作为寒门学子出身的邵雍,自有一套非道非儒,亦儒亦道的人生哲学。即是隐居不仕的平民,又是名闻朝野的贤达。他善于结交王公显贵,更喜欢亲近士农工商。尤其是步入晚年的邵雍,保持着江山气度的儒者风范,更多地显示了风月情怀的道家气象。

采访世界当代十大杰出易学家、著名哲学家唐明邦:

      我们可以说他是尊儒崇道的一位大师专家,他尊重儒家,也崇拜道家。所以他的衣裳的打扮,是以一个道家的面貌的出现。他穿着一个道服,手里拿个如意,还挂着(酒)葫芦,他的小车子一出集市,受到很多人的欢迎。那些达官贵人,都把他引到家里面,欢迎他,高谈阔论。所以那些家里人的奴仆,他都是很亲热的。这个人真是奇人,不只是达官贵人喜欢他,他能够结交。山野的小民,他也结交,也是好朋友,谈的很投机。这是道家隐士的思想,所以他不做官。他的朋友曾经三次推荐他入朝做官,他都婉言的拒绝了。他就说:“不作风波于世上”。人活的自由自在,所以他是一个隐士的身份。

      宋神宗熙宁三年,中国历史上发生了一个影响深远的大事件,王安石主持变法。一时间里,官场震动,新党上台,旧党隐退,政治斗争十分激烈。与邵雍过从甚密的司马光、富弼、吕公著,都是新政的强烈反对派。社会政治的波澜激荡,就连大隐于市的邵雍也无法抽身世外。他的人生哲学与政治智慧经受着现实的考验。

采访北京大学历史文化研究所所长、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秘书长张希清:

      邵雍是一个易学方面,相数学派的代表人,他认为治必须通变,按照易学这样来说。他的著作《观物外篇》中说,为治之道,必通其变。意思就是说,社会在变化,治理国家之道,也应该随着变化。

采访世界当代十大杰出易学家、著名哲学家唐明邦:

      王安石的变法,(邵雍)没有持反对的态度,他还是要人家支持王安石。他讲,王安石的变法,总会给群众做些好事。他对社会看的很清楚,应该有所作为,有所变革,要行王道,要使人民安居乐业。

采访北京大学历史文化研究所所长、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秘书长张希清:

      邵雍的一些学生,当时有的做州县官,他们也对新法不满,准备辞职不干了,来征求邵雍的意见。邵雍就说,如果新法太严厉,你在州县官的任上就可以宽一点,这样对百姓也会有些好处。

      从王安石上书变法,到邵雍去世的10年间,是北宋政治斗争最激烈的时期,却又是邵雍声望最高,心情最愉快的岁月。他“清而不激,和而不流”的为人处世之道,就连王安石也感叹道:“邵尧夫之贤不可及矣”。

      安乐窝中,冷眼观潮的邵雍,以其经邦济世的儒者风范,超而不脱的道家胸襟,为后世昭示了“内圣外王”的人生最高境界。

      预告片花:邵雍的忘年好友程颢曾说:“邵尧夫在急流中被渠安然取十年快乐。”安乐窝里的邵雍,冷眼向洋看世界,诗酒书香,悠然自得。那么,他为后人留下了什么样的思想精髓和文化宝藏呢?请继续收看《邵雍传奇》第三集《探幽索隐传诗书》——

 

第三集 探幽索隐传诗书

      公元1077年,宋熙宗十年,邵雍已是67岁的老人。初夏六月患病后,他自知行将化羽西归。有一天午觉醒来,对儿子邵伯温说,他梦见旌旗鹤雁自空而下,引导他行于乱山之中,与司马光、吕公著等人分别于一驿亭。

      司马光闻讯赶来探望,邵雍笑着说:看来我要经历一场生命的转化了。司马光劝慰道:先生不至如此吧。邵雍说:生死不过一种平常事罢了。

      同为“北宋五子”的张载试着要为老先生推算寿命。邵雍说:若天命则知之,世俗所谓命则不知也。

      七月初四,邵雍用大字写下了:“生于太平世,六十有七岁。俯仰天地间,浩然独无愧”的诀别诗,对自己的一生做了论定。

      五更时分,一代鸿儒邵雍那玄思宇宙、弥纶(guān)天地的大脑渐渐归于了沉寂。

历史的长河流淌了600年后,邵雍的思想学说引起了中国又一位英明君主的注意。他就是拓疆安邦、励精图治的清康熙大帝。深谙中华历史的康熙为邵雍祠赐题匾额:“学达性天”。从此,邵雍思想被确立为新儒学正宗而影响至今。

      邵雍毕其一生留下了数十万字的哲学著作。据当代《中国古籍普查》记载,现在还收藏保存有7种。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两部,《皇极经世书》和《伊川击壤集》,受到历朝历代的推崇和景仰。

      《皇极经世书》是邵雍易学研究的世纪里程碑。这部宏篇巨制当时并未刊印,“靖康之耻”后曾经散失,是他的儿子邵伯温和弟子以及历代学者们收集整理而成。现在通行的是《四库全书》子部数术类收入的版本。

      面对这部煌煌64卷,洋洋十余万字,满目神秘图形与符号的“天书”,人们不禁要问,这部出炉于安乐窝,流传于普天下的书,究竟隐藏着哪些宇宙密码和人类精灵?邵雍以《皇极经世》命名,他的意义何在呢?

      那么,我们不妨从邵雍之子邵伯温的叙述中试着找寻入门的路径。

      《皇极经世书》全书所讲的道理,表现在俯察天地,洞悉人文两大方面。邵伯温说:“穷日月星辰,飞走动植之数,以尽天地万物之理;述皇帝王伯之事,以明大中至正之道。阴阳之消长,古今之治乱,较然可见矣,故书谓之《皇极经世》,篇谓之《观物篇》焉。”

采访世界当代十大杰出易学家、著名哲学家唐明邦:

      《皇极经世》主要是谈了两个大的问题,一个是谈了整个宇宙变化的问题,他提出来一个“元会运世”的历史观。他这个“元会运世”,讲得就是宇宙怎么开辟的,人类怎么产生的,人类历史怎么发展,将来宇宙会不会毁灭?是探讨人类的一些大问题,是诠释宇宙,有自己卓越的见解。他不是一般的历史,有自己的思想理论体系。还有世界宇宙的变化有一套看法,这是《皇极经世》第一个大的问题。另一个方面,中国的历史,有他一套系统的看法,他提出来是“皇帝王霸”这么一个历史观。这个历史观,“皇帝王霸”指的是“三皇”,帝指的是“五帝”;王指的是三朝的王,夏商周三朝的王;霸就是当时“五霸七雄”,春秋战国时期。他谈这个历史发展,是皇帝王霸四个阶段的发展。但是后来的历史,有的是王、帝比较占上风,有王帝之风,但是也有霸的方面。儒家讲王道,法家是从霸道方面,当然我们说皇帝王霸的历史观,当时是很有进步意义的。

采访易学研究学者、清华大学《儒藏》编审专家郭彧:《皇极经世》这部书,应该是推天道以明人事的,应该是儒者之言,是渲染儒者之言。它主要说的是什么?天地生成论。它的一元是十二万九千六百年,有开物、闭物。从开物、闭物,我们现在可能相当于这个位置上。《皇极经世》里面最重要的就是以运经世。三千多年的历史大事记,从尧继位开始,一直到邵雍去世这一段三千多年。这里面我们可以把它换成现在的公元纪年,公元前,公元后。它其中每一条,我们可以和史记去对(照)。关于邵雍这个年表,现在还在用,前些年清华大学搞了一个历史年表,就是(参照)邵雍的。

采访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副教授、历史学博士、哲学博士后章伟文:

      “易”表现了宇宙万化的根本原则,人类社会,是宇宙演变过程中所出现的一个阶段。如果我们看《皇极经世》你会发现,他在尧以后大概到北宋,有三千多年的时间,有一个详细的历史年表。这样的一个历史年表的演进,它是纳入到整个宇宙的演化过程当中。他认为,人的社会过程,只是这个过程的一部分。这样就有一个问题,人类社会的演进有没有一个规律?对于这个问题来讲,就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特点,或者是周易文化的特点。周易讲变异,但是它一定强调,这个变异过程中一定是有规律的,不然这个变就没有任何意义。

      今天的人们仍然在不懈的破解“哥德巴赫猜想”。所幸,今天已拥有了运算亿万次以上的“银河计算机”。在宋代秦九少写作《数学大略》之前,“数学”是少数易经学者秘而不宣的传家之宝。

采访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董光璧:

      中国的《易经》,实际上是算的。“筮法”就是设计的一种算法,这种算法也具有机会性,现在说可计算了都是机会的。就是说是所谓算命的那套算法,就是“筮法”,不是现在的能“通前”,就是古代的那种算法,筮法的就是算法。邵雍先生把这种算法发展成一种模型,一个数学的宇宙模型。这种宇宙模型,可以看成是宇宙的立法模型。因为他把一年的春夏秋冬四季,把它扩大成一个宇宙的四季,宇宙的四季。把一年的360天,变成扩大360倍,就变成12万9600(年),反正12万以上的一个大周期。你看他的易学,他不讲爻词,他只讲那个符号系统。他只讲数,而且相都不讲。他不认为哪卦指什么什么年的时候,卦相起作用,他不考虑,他算的是数。所以他的易学,也叫数学派。

采访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副教授、历史学博士、哲学博士后章伟文:

      你看邵雍的《皇极经世》也好,他根本没有对《周易》经文逐字逐句的解释,他是把“易”拿过来之后,做自己的一个构造,构成一个体系。邵雍这样的一个解易的特点,他目的是想做什么?目的就是要把人类社会人文的方面,和天道自然的规律,去做一个对比,找到他们两者之间所谓的共同点。他认为,天道自然运转是有个规律的。天道自然运转,比如说要拿我们现在时髦的话来讲,什么宇宙的基点、大爆炸,什么宇宙膨胀。其实这样的一套理论,如果是按照邵雍的那个易学来解释,它也是。他说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演变成六十四卦,然后再演变下去,他说成成千上万。就好比由这个太极演变成成千上万,也就是说整个宇宙就是这样的过程。


 

采访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董光璧:

      我们顺着说下去,现在因为计算机,把什么都看成计算的。大脑就是一台计算机,我们说地球也是一个计算机,宇宙也是一个计算机,这种思想就会说成计算主义的宇宙观。这种宇宙观,也就是说,对于计算和算法这个问题比较看重。就是说生物进化实际上就是一种算法,进化也就是计算。

(出片头)

      邵雍凭籍天赋异禀演绎出的先天易学体系,堪称人类思想史上罕见的伟大创造。有意思的是,他别出心裁的构造出“先天图”,竟然在不经意间触发了大洋彼岸“二进制算术”的发明以及今天的计算机时代。

      戈特弗里德·威廉·凡·莱布尼茨,17世纪德国最伟大的科学家。他宣称1679年前就发明了二进制算术,但是1703年才看到耶稣会士白晋从中国寄给他的《伏羲八卦图》。而据当代学者的考证,莱布尼茨早在1687年就看到了这个图,因为他本身就是最早研究中国文化和中国哲学的德国人。

采访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董光璧:

      他说他发明二进制,给在中国的一个白晋传教士(知道),白晋一看见二进制,就想起来跟邵雍的意图是一样的。白晋就说,你(莱布尼茨)不能说你发明了二进制,二进制在中国都有了。他(莱布尼茨)也承认,就是说重新发现了二进制,就等于他承认这个(邵雍)先驱。这一点是因为莱布尼茨自己承认,不是我们说的,他承认在他几千年之前就有了这样一些一致的想法。那就是说,科学易之所以能够发展起来,如果从莱布尼茨用二进制诠释易学的话,就是因为有邵雍先生的这个图,他的研究是基础。我们还可以说的更深一点,怎么理解中国传统现代易?打个比方,因为有了古希腊的原子论,才有了后来的科学原子论。古希腊原子论到科学原子论,十九世纪初,把古希腊原子论改造成科学的原子论。那么我们现在都是这样一个思想,现在的科学基础就是原子论,我们现在的科学在转向一个新的方向,就是以信息为基础的科学,再个就是以计算机为标志的,这样的一个科学。我们说是比特,跟原子对比,就是信息的单位“比特”。那么“比特”的先驱,就是阴阳爻符号系统。

(小学生课堂朗读)

      这首编入小学生课本的诗歌,是邵雍家喻户晓的《山村·一去二三里》。简单枯燥的数字,在这位易学宗师手里把玩的玲珑剔透,妙趣横生,赋予了别样鲜活、灵动的生命。

碧水微澜,清幽雅静的安乐窝中,邵雍下功夫推演“元会运世”的世界年表和“皇帝王伯”的中国历史年谱。闲暇之余,吟风咏月,诗以言志。“尽送光阴归酒盏,都移造化入诗篇。”

邵雍平生吟咏诗歌大约3000首,《四库全书》收录20卷。之所以取名《伊川击壤集》,意在效仿唐尧时一位隐居山野,击壤而歌的老者。

采访世界当代十大杰出易学家、著名哲学家唐明邦:

      我们说邵雍这个人是不可多得的一个人物,他是一个鸿儒,同时又是一个隐士;他是一个史学家,同时又是一个诗人。他哲学思想很深厚,但是他感情流露,又是一个诗人,发表诗性的地方很多,有3000多首保留下来了。这个人物,我们说历史给他的评价很高,康熙说他是“学达性天”,朱熹给他写了诗,歌颂他“天挺人豪”,这是难得的人物。

采访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教研室主任郑万耕:

他有很多诗是哲理诗,应该说是哲理诗。你包括天根月窟常来往,三十六宫都是春这样一些诗句,仍然是讲这个阴阳消长。什么天根月窟?我一听我们很不明白这是啥意思。实际上就是那个乾卦和姤卦、复卦和坤卦之间,那个地方阴阳刚产生的或是要产生还没有产生之际的那个东西。当然说三十六宫就比较复杂了,就是他讲那个卦分成一些阶段,分成一些方面,他给称为三十六宫和专门的一些说法,非常形象。但是这样一些东西,就把他的理论思维非常形象化的表达出来了,就是我刚才说的,道通天地六行外,身在阴阳五行中。他就这么一个人。实际上宋明理学,宋明道学,就是这样一些宋明的哲学家,都强调一个东西,体用一元。

      在邵雍研究学界有一个很奇特的现象,凡欲解读《皇极经世书》,必从《伊川击壤集》入手。邵雍的传世诗书,就好像红粉一体的二乔牡丹,一朵花,开两瓣,相映成辉,相映成趣。

采访易学研究学者、清华大学《儒藏》编审专家郭彧:要想了解邵雍,必须通读《伊川击壤集》,他是有宋一代比较独特的。他的诗是诗以言志,但是不求功,和唐不一样。所以我们通过他的诗,就可以知道他的整个易学活动,或者整个哲学活动的脉络。我很喜欢他的诗,我做的社会年表,在里面写了(邵雍)一些诗,我们通过他的诗,就可以非常进一步的了解邵雍。他是自成一家的,关于诗的这方面,唐代有唐代的风格,宋代就是哲体诗,这是邵雍开创的。


 

采访世界当代十大杰出易学家、著名哲学家唐明邦:

      他的诗还是脍炙人口的,他的诗一出来,大家就传抄,真正叫做洛阳纸贵。我们今天应该很好来体验邵康节先生,他是我们国家传统文化中做出相当贡献的人物,他是群众当中最受欢迎的一个人物。一个思想家能够在群众当中有这么高的威望,达官贵人也接近,也喜欢;普通老百姓也欢迎,也尊重他,这种思想家是不多的。

      在今天洛阳伊川平等乡平等西村,有一座松柏掩映的墓园,是邵雍和他父亲邵古的长眠之地。墓前石牌坊上“安乐佳城”四字,为邵雍生前亲自命名。山门上镌刻着对联,上联是“删后无诗,啸月嘲风留击壤”;下联为“画前有易,蹑根探窟见先天”。

程颢受嘱托为邵雍撰写墓志铭,沉吟良久,忽有所得,击掌叹曰:尧夫之学可谓安且成矣。

预告片花:邵雍生前以“俯仰天地间,浩然独无愧”,来总结评价自己的一生。然而在他去世后的几百年间,却经历了更加跌宕起伏的褒贬荣辱,甚至被江湖术士尊奉为看相算命的“祖师爷”。那么,哪一个才是真实的邵雍呢?请继续收看《邵雍传奇》第四集《千秋功过任评说》——

 

第四集 千秋功过任评说

      宋皇祐三年,公元1051年4月的一天,伊洛两岸,垂柳轻扬,牡丹绽放,春日温暖的阳光轻抚着香烟袅袅的天宫寺。借住在这里开馆讲学的邵雍正在午睡,不堪被墙角的老鼠所烦扰,以瓦枕投之。瓦枕摔破后,发现内壁竟然有字:“此枕当卯年四月四日巳时见鼠而破。”雍曰:“物皆有数”。

      作为得到道家高人真传的邵雍,一生充满了浓厚的传奇色彩。不仅史料中有记载,其儿子邵伯温在《邵氏闻见录》里也多有披露,民间百姓更是津津乐道,妇孺皆知。

(采访辉县邵氏后裔讲邵雍传说)

(采访安乐邵氏后裔讲邵雍传说)

      自从伏羲氏画八卦,出现以蓍草占卜以来,到殷商时期的甲骨问吉凶,宿命意识一直与华夏文明如影随行。历朝历代帝王更是宣扬“五德终始”、“三统”循环的神秘思想。


 

采访世界当代十大杰出易学家、著名哲学家唐明邦:

为什么呢?原来看中国的历史,只有三种理念,一种叫做天命君受。历史的变迁不是人为的因素,每一个皇帝登基都是接受了天命,天子嘛,人的观点是显得落后的。还有一种就是叫做三统的循环,那种理论汉朝以后就流行。三统的理论,他讲历史的发展,跟无形的关系。一个时代穿的衣服,修的宫殿的颜色,都要反映这个时代。汉朝的时候叫做水,金木水火土,它恋水,水就是河水。河循环到汉以后,唐朝就像黄颜色了。三统也是一种比天命要好,不是完全由上帝来决定,还是有历史发展的变异,但这个变异是太不可捉摸的东西。

采访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董光璧:

      因为我是学科学的,从科学的角度,我对《易经》有一些理解。《易经》,就是不断的对着文本进行诠释,不同时期的诠释是不一样的。大家都说,《易经》原来是一本占筮的书。后来辩证哲学的时候,科学时代,我们也可以从科学的角度去解读它。从这个角度来解读的话,邵雍老先生当时提“先天易学”,就是不太赞成《易经》开始就是占筮的书,通俗地说就是算命的,不是的。在那之前还有“易经”,那个“易经”就是邵雍先生发掘的,这个在历史上应该是有划时代作用的。也就是说,前占筮时代,邵雍老先生叫“先天易学”,现在我们按着易学发展史,叫自然易学。这样我们易学的发展就分四个阶段,自然易、占筮易,然后就是人文易,现在就是科学易,不断地增加新的内容。自然易,就是还没有文字,光是符号,这个是邵雍先生开始讲的是这个。占筮易,实际就是夏商周三代。到春秋战国时期,我们又出了一个人文易,就是从哲学上来解释,主要以《易传》的出现为标志。到科学时代,科学易,应该说是以莱布尼茨的二进制,来解说《周易》的符号系统。他解说那个符号系统,就是邵雍的那个《先天图》

采访易学研究学者、清华大学《儒藏》编审专家郭彧:

      《周易》学问里面现在来分,相、数、易、理。大家知道社会上都把算命的看做是偏重相数,某些学院派的偏重易理,但邵雍不这样。邵雍有一句话,叫“相数言易”,四者不可缺一。就是这四方面,都不能缺的。邵雍在观外篇里讲,不管什么数,最后都要用于理,就是不管什么数,都要归到道理上来。就证明邵雍不仅仅是个相数派,应该说邵雍是相与理兼顾的。我们觉得从看邵雍著作,我们更能注重什么是他的易理,因为他观物得理。邵雍的观物,不是用眼睛观,他是用心观,这一境界是很高的。心观,就是要得理。

      宋治平年间,有一天邵雍同几位客人在洛阳天津桥上散步,忽然远处传来杜鹃的叫声,邵雍当即“惨然不乐”。客问何故?邵雍说:“洛阳向来没有杜鹃,而今有杜鹃飞来,是不良预兆。”客人询问是何原因?邵雍用地气变化规律解释说:“天下将治,地气自北而南;将乱,自南而北。如今南方地气来了。禽鸟飞类,最先感知地气。今有杜鹃啼鸣,恐怕南方草木皆可移于北,疾病瘟疫之类也会随之侵袭而来。北方人要受苦了。”邵雍以自然现象作征兆,用天人感应来预见即将来临的政治变革。果然,没几年光景,江西人王安石上台推行新政,朝野上下出现了动荡不安的局面。

      对于邵雍先知先觉的传闻,程颐评价道:“其心虚明,自能知之”。《宋史·邵雍传》中这样写道:当时学者因雍超诣之识,务高雍所为,至谓雍有玩世之意。雍盖未必然也。

那么,对于自古至今江湖术士们竭力把邵雍乔装打扮成算命看相的“祖师爷”,该如何甄别呢?对于民间百姓种种关于邵雍神奇的传说,又该如何看待呢?


 

采访易学研究学者、清华大学《儒藏》编审专家郭彧:

      邵雍,为什么现在社会上传说邵雍是打卦算命的“祖师爷”呢?他是有原因的。在元代出现了一本书,《梅花易数》,他写的是邵康节撰。大家知道,“康节”是邵雍死后的谥号。他为什么不写邵雍撰,写邵康节撰呢?这实际告诉你,这不是邵雍,是托名邵雍的。

采访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教研室主任郑万耕:邵雍先生是内圣外王之学。咱们仅仅把他看作是搞预测,仅仅是算卦,确实小看了他的学问,就是把他放的档次太低了。我们邵雍应该档次是高,不仅讲具体事物,讲人事的事功,还讲先天的讲形而上学的,这样一个比较高层次的一种东西,包括人的心理。因为他通过这个阴阳消长、天地终始之变,再运用到我们个人的人身修养。

采访易学研究学者、清华大学《儒藏》编审专家郭彧:

      《梅花易数》讲的是占卜。后来社会上的人,不想那么深入的研究史学、易学,他们看到这本书,就误以为是邵雍的。就把邵雍抬举为打卦算命的“祖师爷”,这个也是有原因的。我们今天从正本清源的角度看,为邵雍正名,我们觉得邵雍不是一个打卦算命的人。因为他的《伊川击壤集》有很多诗,其中一句话叫:买卜稽疑是买疑。

采访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教研室主任郑万耕:刚才不是讲内圣外王之学吗?他是要我们以物观物,就提出以物观物这样一种世界观、人生观。什么叫以物观物?不能过多地以眼观物,也不能过多地以心观物,而应该是以理观物。这个以理观物就是他说的以物观物,冷眼旁观,你不要被一些生死荣辱、贫贱寿夭所牵连。

采访易学研究学者、清华大学《儒藏》编审专家郭彧:

      只要不属于迷信的,属于传奇的、传说的,我觉得无可厚非。因为出于民间的,百姓对邵雍敬仰,只要有口碑,口碑比石碑重要。好多故事很有趣,也反映了邵雍的一些“善易者不占”。

采访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教研室主任郑万耕:我估计刚才说的他这个学问很高深,很多人不是很懂。那么这样一些东西呵,就把他所谓传说的,比较神秘的那样一些东西,别人在流传他这个。那么把他这样一些非常高深的理论、哲学思维,这样一些东西放在一边。不是说邵雍不好理解吗?不好懂的就不容易流传,好懂的民间可能愿意接受。那么这样呢,可能他的东西就流传下来了。

(出片头)

      邵雍作为一代鸿儒,以其奇伟玄妙、龙象大观的学识;温良守节、道显德彰的风范,赢得了朝廷和百姓的推崇、景仰。然而,随后的几百年间,邵雍却遭遇了历代来自统治阶层与儒道学界的褒贬。尊之者谓其“学达性天”,抑之者斥之“离经叛道”。他独创的宇宙终始理论和历史评判学说也没有得到真正的传承,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采访世界当代十大杰出易学家、著名哲学家唐明邦:

      关键是他先天相数易学,他完全是独创的。先天易学,是邵雍的独创,这个独创在当时还有人很佩服他的易学研究。后来,从宋过后,研究的人越来越少了,再加上清朝以前,没有把他列入到孔庙里面去。一般的感觉到他不正统,他因为是道家的。他自己的思想也是道家的,所以儒家的挨不上了,就是把他边缘化了,从明清以后就把他边缘化了。后来,康熙给他送了匾以后,有所提升,所以孔庙里面有的把他列上去了,有的没有列。实际上社会地位还是那样,跟皇室关系比较密切,他这个社会地位就很高。

采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黄道霞:

      邵雍的学术思想,按照梁启超的观点,他的天分很高,很聪明。有思想的就是凭脑子,就能够想出很多想入非非,想入天上地下,上升到天上地下。虽然是想,凭空在想,但是他能够演绎这个东西也是很了不起的。这个一般的没有这个水平来解说这个东西,这个水平很高的,既有理又有实际,是理论和实际的结合,是一种学术思想与社会实践历史结合起来做的这样的一个工作。所以这个工作没有传承下来,他死了以后,他有几个弟子在南宋时期,但是这几个弟子,据梁启超的研究,弟子都没有学到他真正的本事。只会说他的话,用他的语言,但是没有掌握他的方法,没有掌握他的学问,实际上是这么个意思,所以这个传播的不广。


 

采访易学研究学者、清华大学《儒藏》编审专家郭彧:

      邵雍的学问,可以说博大精深。因为他研究了几十年,在百源冬不炉夏不扇刻苦研究,后来迁到洛阳以后,也在研究,他在洛阳呆了将近三十年。他这个学问,你说没有传承,或者后人没有真正理解,有几个方面的原因。一个是先天的天份,还有一个就是时间,就是人们要想把邵雍的学问研究明白,就必须超过邵雍所用的时间,在短短时间是不可能的。还有一个,邵伯温把《皇极经世》类似周易一样分了十二篇,把它加厚了,这样这个书就比较冗长,人们读起来也就比较费劲。


 

采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黄道霞:

      再一个关键的时候是明朝,明朝在宋代儒家思想发展到宋代以后,儒释道思想融合到宋代以后,到了明朝的学者们,就对宋代的批判破坏。破立了,有破有立。但是呢,明朝的学者,对宋学是破的多,立的少。破首当其冲的当数朱(熹)子,朱(熹)子挨批了。朱子在明清两代,特别是到了清朝,批朱子的也不少,那邵(雍)子就更不在话下了。这样子的,在社会的地位就有些下降了。

采访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董光璧:

      邵雍,虽然他这套系统,我们不能说他是科学的,但他属于一个艺术哲学的一些原理,他也不一定经得起实验的证明。比如说,他怎么着,12万9600年,世界就毁灭了?现在肯定不是,并不会因为这一点,就能够否定他的意义。但他想到了,宇宙是有生命力的,它是循环的,完了还可以循环来。在这个意义上,这种有周期性,宇宙的生命有周期性这一点,跟现代科学思想是一致的。当然,具体的经验内容肯定是不一致的,经不起科学的论证。但是这个思想的核心思想,它并没有太大的变化。我们也不能把古人说的,在古代就有了什么宇宙大发展的科学,这样也不是,因为它不是。什么东西都有产生、消灭的过程,有生有灭。宇宙有生有灭,一个学说也有生有灭。

采访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副教授、历史学博士、哲学博士后章伟文:

      我们现在来纪念邵雍,实际上我们也是要明确,他在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他的学术精神,对我们当代来讲,有什么启发的意义?他的这样一种地位,是做了一种很好的将儒和道的文化做一个融合,体现出了我们所讲的很高的精神意境。

      一书开奇智,千古见精神。一百年前,梁启超先生满怀深情地评价道:邵雍,是中国思想史上一颗璀璨夺目的彗星。一百年后,一个千年来临的时候,今天的人们该怎样仰望星空和星空里的邵雍呢?

---------谨以此片纪念邵雍诞辰一千周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国学知识:​安乐窝的由来
[转载]安乐先生邵康节故宅和安息地
【望安山文学】品味幸福||竹林️听雨(外二首)
邵雍:俯仰天地间
安乐窝
邵雍这首诗,短短几句,却让拜金的人,无地自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