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罗翔:别让“伪努力”毁了自己

在网上曾见过一个提问:你见过哪些让人哭笑不得的努力?

有个网友如下回复:我室友每天会发早起打卡信息,这种打卡甚至超过500天,问他为什么早起,他说:“早起健康。”

至于早起后做什么,他是这样回答的:“不知道做什么好,看书看两页又拿起手机,好像还没做什么,时间就已经过去。”

类似看起来很努力的行为,其实是很多人的常态:

每天都在阅读,却时不时在刷手机;

每天都在学习,开着音频听课,手上却在做其他事情;

去健身房锻炼,也仅仅拍了两张照片发朋友圈而已……

真正的努力,从来不是比谁花的时间更多。

而在于思考清楚自己为什么做这件事情,然后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与节奏;

才能避免沉浸于“我很努力”、“我一直在努力”的假象。

01

不思考的“伪努力”

一个人在工作中最多能拼命多久?

据研究显示,如果每周工作时间达到100个小时,那么最多能保持6个月的奋斗状态,6个月之后将对现在从事的这份工作产生厌倦。

有些人喜欢一天给自己制定很多任务,这样看上去好像很努力在做事。

但其实,制定的工作量,一天之内根本完成不了,就不得不加班完成工作。

身边也有越来越多的人是这样,以为自己披风戴月、日夜操劳付出很多,但其实去想一想事情的结果,会发现没有一件能让人满意的。

因为他们做事不关注效果,只关注时间,认为花费时间越多,效率就会越高,成效就会越好。

但其实这是一个错误的认知,真正的努力是以目标和结果为导向的,没有目标和结果,这些努力可以说只是自我感动而已。

很多人在工作中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做事前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甚至连自己首要任务是什么都不知道,便开始盲目工作,浑浑噩噩的一天就这么过去了。

他们也总在疑惑:为什么我这么努力却做不好业绩?

其实这可能是因为表面上的用功,而背后却是在开小差,注意力被各种琐碎的娱乐信息、杂事所干扰,而真正工作的时间却寥寥无几。

比如有些人经常一份工作正做到一半,突然停下手来去做另一件事;

一会儿与同事聊天,一会儿又做做手头简单的工作;

什么都不做,就单纯地发呆,让思绪乱飘。

这种“努力”也被很多人称之为“伪努力”,而这样做到最后收获的也可能只有年龄,并没有能力。

自己也会在“伪努力”中持续迷茫,重复365天。

最近听过一句话:如果你把迷茫归结为年龄小,指望着混过二十岁这几年来解决问题,那么恭喜你,等你三十岁了,也同样会迷茫。

而那些走出迷茫最后成功的人,无一例外都是发挥了自己的长处,找对了适合的方向。

一个从未意识到要培养自己不可替代的能力,沉浸在“伪努力”当中的人,他们和职业之间不会是一种相互成就的关系。

相反,是一种相互束缚,相互拖累。

他们会在工作中找不到热情和意义,与此同时,也无法将手中的工作做出耀眼的成绩。

所以“伪努力”的人,往往找不到自己努力的目标和途径,于是通过过度的劳动消耗,造成奋发向上的假象。

用自我麻痹的无效努力,来获取充实现状的自我安慰。

可是,这样的努力结果,除了感动自己,并无多少用处。

02

认清自己再努力

之前搜狐CEO张朝阳的一段采访火了。

在被问及“有什么建议给到年轻人”,他直言不讳:

“年轻人不要过度努力工作,那会伤害自己的身体。世界是不公平的,有些事不是努力就可以做到,年轻人要客观认清自己,找到适合的路后再努力。”

网友纷纷点赞,甚至表示:“这是我听过最实在的话。”

人生只有一次,自己向往的生活,当然值得努力争取。

然而同时,人生又是一场马拉松,经不起每天冲刺。

一味埋头拼命,带不来持续成长,反而透支有限的精力,让人生提前走向下坡路。

真正聪明的人,都懂得收敛自己的“勤奋欲”,学会停下来思考,重新认识自己的长处,找到喜欢且擅长的事情,而不是盲目苦干。

日本北海道大学的生物研究小组,曾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追踪观察三个分别由30只蚂蚁组成的黑蚁群。

结果发现,80%的蚂蚁都很勤快,不是忙着寻觅、搬运食物,就是忙着照顾幼蚁、清理蚁穴,一刻不得闲。

剩下20%的蚂蚁,却终日无所事事,只会四处张望。它们被研究人员命名为“懒蚂蚁”,并在身上做了标记。

令人意外的是,当研究人员断绝蚁群的食物来源后,那些很勤快的蚂蚁表现得一筹莫展、乱作一团。

懒蚂蚁则在此时镇定自若地出场,带领众蚂蚁向它们之前侦察到的新的食物源转移。

原来,“懒蚂蚁”们并非真懒,表面上它们游手好闲,实际却在暗中观察和思考。

正是依靠敏锐的洞察力,它们才能在关键时刻化解危机。

这就是著名的“懒蚂蚁效应”:

很多时候,思考的价值远大于机械式努力。

而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不是取决于人们努力的程度,而是思维的深度。

听过这样一句话:“不要盲目努力,思考如何努力比努力本身更重要。”

不要盲目相信“一万小时定律”,一万个0还是0,如果是负数,情况只会更糟。

做事情的时候,要懂得去思考,然后要做有价值的事情,而不应该仅仅只是做事。

作家吴军也说过这样一句话:“在这个不断贩卖焦虑和鼓吹努力的时代,让自己有机会闲下来,是一种难得的品质。”

人生的悲哀,莫过于朝错误的方向埋头苦干,然后美其名曰“勤奋”。

盲目努力,不如停下思考;

常立志,不如立长志。

成年人的顶级智慧,是走在适合自己的路上,进退自如,从容有度。

余生,学会安放自己的焦虑,不疾不缓地努力。

生活不会时刻有回响,但时间总会给我们想要的答案。

抬头看路,而非低头干活

成功者与常人不同之处便是能做出合适自己的正确选择,找准自己的方向,然后再去努力获得成功。所以,很多人并不是输在不够努力上,而是输在了盲目的努力。

“我们要抬头看路,而非低头干活”,成年人更应该拥有适当放慢脚步好好看一看的智慧,余生,走在适合自己的路上,更可能走出人生的坦途。

在彩虹之门疗愈空间,我们可以拥有“抬头看路”的智慧。首先在色彩心理疗愈师的引导下我们能看到真实的自己,看到自己真实的情绪状态,看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

再运用色彩瑜伽、音乐、舞蹈、绘画等疗愈方式清理、释放情绪,正视自己的优势,也能面对自己的不足不加以评判,体验当下的感受,找到内心的平静,这样我们能清楚看到自己的潜能,改变才会真实发生。

当我们可以在自己的赛道上不疾不缓地努力时,时间也会给我们想要的答案。

好了,今天就和大家分享到这里,走进彩虹之门,关注七彩人生,解开人生路上的困惑,我们下期见!(部分图文来自网络,我们尊重原创,版权归属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好姑娘,七不为”
49条神回答让人生豁然开朗!
要么行动,要么思考,别天天抱怨
成长笔记:对未来有信心,对当下有耐心
工作没有激情,想创业没有方向,迷茫期怎么度过?看你怎么选择?
修心,才是最好的整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