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 颜面部疔疮
    2    颜面部疔疮


    颜面部疔疮是感受火热毒邪,或因昆虫咬伤,皮肤破损染毒,蕴蒸肌肤,气血凝滞而发生于颜面部的急性化脓性疾病。以病变迅速,疮形如粟,坚硬根深,如丁钉之状,全身热毒症状明显,易成走黄之变为特点。多发于额前、颧、颊、鼻、颏、口唇等部。相当于“颜面部急性化脓性感染”、颜面部疖或痈伴发蜂窝组织炎”等。

    2.1   诊断依据

    2.1.1   多发于额前、颧、颊、鼻、颏、口唇等部。

    2.1.2   初期: 局部开始有粟米样脓头,或痒或麻,肿块范围3~6 cm 左右,但多根深坚硬形如丁钉之状;继之红肿高突,灼热疼痛;后期肿势局限,顶高根软溃脓,脓栓(疔根)随脓外出,肿消痛止。

    2.1.3   可伴有发热,口渴,头痛,便干,溲赤等症。

    2.1.4   可有颈颌部淋巴结肿大疼痛。

    2.1.5   合并症: 生于鼻翼、上唇部的疔疮,若处理不当,妄加挤压,不慎碰撞或过早切开等,可引起顶陷色黑无脓,四周皮肤暗红,肿势扩散,头面、耳、颈俱肿,并伴有壮热烦躁、神昏谵语等症状,此乃并发“走黄”之象;若

疔毒走窜入络,出现恶寒发热,在躯干或四肢肌肉丰厚处多有明显痛处者,则是并发“流注”之象;若毒邪内传脏腑,可引起内脏器官的转移性脓肿;若毒邪流窜附着于四肢长管骨,骨骼胖肿,可形成“附骨疽”。

    2.1.6   应根据病情作血常规、血糖、疮面脓液细菌培养及药敏、血细菌培养及药敏等检查。  

    2.1.7   与疖、有头疽、疫疔等相鉴别。

    2.2   证候分类

    2.2.1   热毒蕴结:  红肿高突,根脚收束,发热头痛。舌质红,舌苔黄,脉数。

    2.2.2   火毒炽盛:  疮形平塌,肿势散漫,皮色紫暗,焮热疼痛,高热,头痛,烦渴,呕恶,溲赤。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洪数。

    2.3   治疗方案

    2.3.1   辨证施治

    2.3.1.1   热毒蕴结证: 清热解毒,方如五味消毒饮合黄连解毒汤加减。

    2.3.1.2   火毒炽盛证: 凉血清热解毒,方如犀角地黄汤、五味消毒饮合黄连解毒汤加减。

    2.3.2   其他疗法

    2.3.2.1   中成药: 可根据病情选用六神丸、小金丹、西黄丸等中成药。

    2.3.2.2   外治法: 初起:  宜用金黄散、玉露散以金银花露或水调成糊状围敷,或千锤膏盖贴,或六神丸、紫金锭研碎,醋调外敷。脓成:  宜用九一丹、八二丹撒于疮顶部,再用玉露膏或千锤膏敷贴。若脓出不畅,用药线引流;若脓已成熟,中央已软有波动感时,可切开排脓。脓尽宜用生肌散、太乙膏或红油膏盖贴。

    2.4   注意事项

    2.4.1   并发症处理:  并发走黄: 宜中西医综合治疗。神识昏糊者加紫雪丹或安宫牛黄丸;痉厥者加羚羊角粉等。并正确选用抗生素静脉滴注、肌肉注射或口服以加强抗感染。注意观察并及时对症处理。

    2.4.2   病情严重、发展迅速者,应及早选用有效抗生素治疗。

    2.4.3   全身情况较差者,应予以支持疗法,如补液、输血及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

    2.4.4   忌挤压,防止碰撞。

    2.5   疗效评定

    2.5.1   治愈:  全身症状消失,肿块消散,疮口愈合。

    2.5.2   好转:  全身症状减轻或消失,局部肿块未完全消散,疮口未完全愈合。

    2.5.3   未愈:  全身及局部症状未见明显改善或病情加重,或并发“走黄”。

    2.6   病名注释

    本病证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第12条,第2.1 款;属《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第1.2条,第5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下篇 第四章 外科病证 第一节 疔
『颜面疔』颜面疔疮病证概述
疔疮走黄
疔 疮
颜面疔疮
颜面部疔疮 医学百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