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原创】终南白鹤观,步步景通真

终南白鹤观步步景通真

文:雷小英

终南山是中国重要的宗教文化圣地,道观古寺遍布其间。自大唐建立以来,出于皇权政治的需要,唐高祖李渊为了提升李唐宗室的地位,向世人宣称自已是老子李耳的后裔,并尊称老子为“太上老君”,尊道教为“国教”,从而使道教文化进入了鼎盛繁荣时期,供道士修炼的道观在全国各地也开始星罗棋布大肆兴建。

“观”者,于上观望也。“观”在最早的时候指的是宫阙两旁的望楼。古人建道观时大多会选择建在难以攀登的山顶或山腰处。道观建在悬崖峭壁之上,旁边是深不见底的万丈深渊。显而易见那些意志薄弱的人是成不了仙,入不了道的。也有在山顶之间架桥,桥上再建屋,大大小小,错落有致,云海翻腾之间,楼台殿阁恍若仙境。道人们在此观星望气,吸天地之灵气汲日月之精华,悟天地万物之大道。时日久了,不知不觉间便被赋予了独有的仙风道骨。

白鹤观,一座建在终南山里的道观。唐朝末期著名诗人郑谷在他的游仙诗《终南白鹤观》里,详细描述了他去白鹤观的整个过程。诗人充分发挥了诗歌的浪漫主义特色,让想象插上翅膀自由飞翔。其间运用夸张和比喻的手法,再加以穿插神仙典故,给白鹤观营造出一种超乎现实世界,如梦如幻的唯美仙境。游仙诗是道家诗词的一种体式,大都是歌咏仙人漫游之情。游仙诗内容有两种不同倾向,一种纯写求仙长生之意。另一种则是愤世嫉俗之言。郑谷的游仙诗《终南白鹤观》,在我看来,两者兼而有之。

郑谷,僖宗时进士,官都官郎中,人称郑都官。又因《鹧鸪诗》得名,世人皆称他郑鹧鸪。宋代欧阳修在《六一诗话》中赞郑谷“其诗极有意思,亦多佳句”。一个初春时节,郑谷心情极其郁闷,百无聊赖,做什么事都心不在焉。当时正处于唐朝末年,皇帝昏庸,不思朝政,终日沉迷酒色,朝廷不断对百姓增加苛捐杂税,导致政治腐败,宦官专权,藩镇兴起,整个社会千疮百孔,民不聊生。郑谷感到迷茫和困惑,找不到前路的方向。窗外虽然春意盎然,阳光明媚,但郑谷却仿佛感到人生的黄昏已来临,他不由得颤栗。为了排解心中的忧烦,他踏上了去终南山里白鹤观的路途。路途虽然遥远,上山之路也崎岖不平,但远处层峦叠障的群山冲他一招手,他的心情便逐渐好起来了。金色的阳光斑斑驳驳洒在脚下厚厚的落叶之上,这沙沙之声愈发增添了山林的幽静。林深茂密,翠树连天,移步换景,一步一重天,景色殊然不同。伴着习习山风,郑谷一边行走一边沉醉于终南山美景。待走到山顶白鹤观时,郑谷恍然看见仙境,这仙界美景让他瞬间超脱了凡俗生活。于是他一挥而就,写下《终南白鹤观》一诗。

步步景通真,门前众水分。

柽萝诸洞合,钟馨上清闻。

古木千寻雪,寒山万丈云。

终期扫坛级,来事紫阳君。

郑谷看到隐居在此的道人生活,正是他一生所追求的神仙生活,极是羡慕。大唐一直所推崇的道家思想在诗人的心中也早已根深蒂固,这种思想极大地影响了诗人的人生观,改变了他对现实世界的认识。道教文化臆想出的仙宫、仙山、仙境、神仙,成了诗人无穷无尽的遐想。郑谷在诗中描述,走到真人居住的观前,恍若来到了一个神秘的仙境,让他暂时脱离了烦恼的人间。道观前美景无限,众水分流,千娇百媚。有的一泄而下,如万马奔腾;有的缓缓流过,叮叮咚咚,如鸣翠环;有的宛如一道白练,高悬于山崖翠树之间,飞流直下时,激越有声;有的在山石间如游龙穿梭,又亦如淑女轻盈的脚步。柽树枝条随风舞动,女萝藤蔓缠绕,柽树和女萝连成一片,绿意欲滴,浓得化解不开,绿意遮掩着一排幽静的山洞。洞里钟馨齐奏,乐声飞扬。观里供奉的上清诸仙,一个个好似都在专心聆听仙乐,或双目微合或面露微笑,都被美妙的乐声熏染的醉了!山顶冬天的积雪还未完全消融,白雪覆盖着峰顶的树枝,白云如仙女的衣带缠山绕树,云雪相依,纯澈一片。郑谷登临终南山白鹤观,亲身感受了真人生活,目睹道家之仙境。当他置身如诗如画的终南山中,情不自禁抛却了俗世杂念,他多想寄身道观,每日打扫道坛上的台阶,虔诚地事奉紫阳真人。

白鹤观在唐朝时是终南山一个有名的道观,当时游客甚众。与郑谷同时代的好多诗人也曾游历此处。郑谷的好友张乔在游白鹤观之后,也写了一篇《题终南山白鹤观》,表明同样避世的心境。

上彻炼丹峰,求玄意未穷。

古坛青草合,往事白云空。

仙境日月外,帝乡烟雾中。

人间足烦暑,欲去恋松风。

张乔,唐懿宗咸通中年进士,当时与许棠、郑谷、张宾等东南才子称“咸通十哲”。黄巢起义时,隐居九华山以终。其诗多写山水自然,不乏清新之作,诗清雅巧思,风格似贾岛。张乔在《题终南山白鹤观》诗中,表明自已准备放弃一切,走出帝乡,寻找一处清静悠然的处所,以此脱离人间烦恼。白鹤观幽静雅致,香气袅袅,正是张乔想寻觅的地方。这个充满奥妙玄机的道教世界让诗人浮想联翩,仙界地府出神入化,在诗人的眼里都是美好的。山花青草点缀着古坛,凝目思索,往事如空中飘浮的白云,一切都是空无。帝乡如烟似雾逐渐在心中散去,人间让人如此烦恼,真不如去山间,和松树山风作伴呢。张乔在诗中表明他对隐者生活的向往,意欲隐身遁迹。

人都渴望一生坦途,没有烦恼与忧愁,自由自在过一辈子。可是每个人不能生活在真空世界里,有快乐,必定也会有或大或小的烦恼。郑谷和张乔生活的社会让他们无奈,那是一个他们凭个人力量无法改变的世界,他们选择在大自然和诗中排遣这种忧烦,避世的思想赋予了终南山白鹤观道风仙气和神秘色彩。我在读郑谷的《终南白鹤观》时,反复琢磨那句步步景通真的佳句,虽然诗中解释这“真”是“修真得道”或“成仙”之人,抑或是真人所居之境。而我想这“真”应是一个境字,不单纯是人所处的环境,而是一种人生大彻大悟的境界。人生一步步走来,也是移步换景,或平坦,或坎坷,为了心中所追求的境界,总需要决心和恒心,只有通过付出,才能到达所向往的那个境界。这个步步景通真,便是步步通向自已所要追求的人生境界。既然是一种人生目标,那么这目标该如这建在高处的道观,虽然很唯美,令人向往,但却不是那么容易就可以到达的。

2018-8-3写于长安区青年街

========================

朗诵者:张金辉

内蒙古赤峰人。大学期间拜读雷小英老师文学作品,深受影响,喜爱古韵诗词,热爱文学,闲暇时浏览各诗词论坛,欣赏名家美文,偶尔饶有兴致提起秃笔,涂写一番,不得精要,一切源于热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论唐人恋情诗的仙道情韵
唐朝最后一位诗人郑谷,因一首《鹧鸪》而得名
什么是山水诗,有哪些大诗人?
浅论嵇康诗歌“游”的境界
景蜀慧:陶渊明《读〈山海经〉》十三首主题疏释
道教诗词 | “千岁厌世,去而上仙”,带你领略诗人郭璞笔下的神仙世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