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于漪、霍懋征、 马芯兰
 于漪:上海市首批特级教师,上海第二师范学校原校长。1981年4月,《人民教育》发表了本刊记者与于漪老师的一次对话《关于语文教学的启发性》。于漪不是将学生作为教学的被动接受体,而用了极大的精力研究如何调动学生的兴趣,让他们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这些做法给读者耳目一新之感,文中的许多实例被许多教师直接拿去实践。20世纪80年代于漪在本刊发表了近十篇短文,从各个方面谈了语文教学、教师从业方面的经验。其中,于漪从教40年的感怀演讲《奉献——教师的天职》(1992年第4期)是一篇留在很多教师记忆中的激情文章,理智与激情充溢其中:“‘请将你的脂膏,不息地流向人间,开出慰藉底花儿,结成快乐的果子。’如果逝去的岁月可以重新归来,青春的年代可以再次度过,那么,我依然毫不犹豫地选择教师这个崇高而神圣的职业。”2004年本刊发表于漪的《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探讨课堂中情感、兴趣、态度、氛围等人文、精神因素的价值和调动技巧。2008年本刊再次发表于漪的回顾性文章《用心歌唱不寻常的30年》,被读者评价为“有了第二次解放的感觉”。

  霍懋征:全国首批特级教师,原北京市第二实验小学教师。《人民教育》在1983年第1期上发表通讯《教育世家》,介绍并反映了在教坛驰名的霍懋征、赵树楷夫妇的经历、造诣、思想和精神,充分展现了霍懋征老师勤勉、爱生的形象,打动了全国的读者。1996年1月本刊发表通讯《杏坛名宿——霍懋征》,记述了这位名师的近况、教育经历、教育思想和愿望。霍老师说:这篇文章是目前写她的文章中最令她满意的。2010年3月在霍懋征老师去世后,本刊发表《平凡的传奇》,总结这位当代教育家的一生以及成就背后的精神。“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也没有教育”,“人人都可成才”这些耳熟能详的名言都出自她之口。

  马芯兰:特级教师,北京市朝阳区实验小学原校长。《人民教育》1984年第8期发表马芯兰《我怎样上小学数学课》一文。文中“寓知识教学于日常活动之中”、“利用旧知识来学习新知识”、“着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这些在教改实验的基础上总结出的数学教学经验显得十分新鲜。同年8月,北京市教育局发出了《关于向马芯兰同志学习的通知》,并直接组织推广马芯兰的教学改革经验。1984年第10期,本刊紧接着发表林崇德《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马芯兰数学教学法的剖析》一文。马芯兰小学数学教学经验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广。1992年和1995年,本刊分别发表有关她的两篇文章《谈马芯兰的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经验》、《构建新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继续关注其教学改革的最新思想。马芯兰教学改革的特点是,“根据儿童学习过程的认知特点和规律,运用学习迁移的原理通盘改革小学数学的教材和教法,教学中突出重点知识的教学,给基本概念、原理、法则以中心地位同时加强知识的内在联系,适时进行渗透,使学生形成一个好的认知结构”。她说,教学法的“核心是把最基本的东西牢固地掌握住。这样才有能力不断地去探索。”“知识就像一棵树,是一个有机整体。”

  钱梦龙:上海市首批特级教师,曾任上海嘉定实验中学、上海桃李园实验学校校长。《人民教育》1985年第5~6期合刊发表报告文学《特级教师钱梦龙》,深入报道了钱梦龙的教学艺术与思想。钱梦龙“教课不肯墨守成规,改革,是他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看似寻常的课,却能在听课者心中“荡漾着景仰的波澜”。他的课堂让“孩子们恋恋不舍”,是“一场没有排练的‘戏’”。他勤奋而痴迷,却因为不墨守成规而常常遭遇“东方式的嫉妒”,很多时候他是个有争议的人物,不喜欢他的人说他“骄傲”,但他并不争辩,“不仅在理论上进行了大胆的探索,而且在教学改革的实践上,一次又一次地印证了自己的观点,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也许,这就是钱梦龙的‘骄傲’”。文章发表后,人们更加全面、真实地走进了钱梦龙个性教学思想的深处。

  顾泠沅:特级教师,上海市教科院原副院长,曾在上海市青浦县任中学教师达10年。1986年第7~8期《人民教育》发表顾泠沅的《上海青浦县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认识》,详细介绍了大面积提高青浦教学质量的改革经验,如用整体、系统、动态的观点认识教学,把问题作为教学过程的出发点,指导学生开展模仿性尝试、探究性尝试活动,运用概念变式、背景复杂化和配置实际应用环境等手段组织变式训练,培养学生灵活转换、独立思考的能力等。1990年10月,国家教委组织专家进行实地考察研究后,认为青浦实验是符合数学教学规律的,对学生的知、情、意、行的全面发展十分有益。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司在本刊1991年第6期发表文章《学习青浦经验 深化教学改革》,全国兴起了学习青浦教改经验的热潮。紧接着本刊1991年第7~8期合刊发表通讯《顾泠沅和他教改实验的伙伴们》,讲述了青浦实验背后的故事,深刻揭示了他们坚忍不拔的实验精神。顾泠沅说:“同是一杯苦酒,有人提炼的是一种苦味,有人提炼出的却是可以燃烧的酒精。”“要抓住今夜,因为明天从今夜开始。”20世纪末,他转向了对教师教育的研究。2003年,《人民教育》又以11页篇幅及时刊登了其“行动教育”研究的成果《以课例为载体引领教师发展》,“行动教育”模式很快在全国推开。2008年改革开放30年之际,本刊再次发表其回顾性长文《亲历青浦教学改革30年》,他于文末写道:“学习是根,让我们不断解放思想;调研是根,让我们取得改革的发言权,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实验和实践是根,凡事须经实验、实证,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这叫实事求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教师成长的八大要素
特级教师霍懋征:一生钟情栽桃李_为您服务教育网
八位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教学风格刍议
这位九旬教师的离世,几乎震动整个语文教学界,她留下的这些话一定会对你有启发! | 特别关注
这位小学老师离世震动全国,她的这些话一定对你有启发!
名师是怎样炼成的之吴正宪老师——名师成长系列(2)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