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运用心理机制,进行有效班级管理

运用心理机制,进行有效班级管理

作者:孔玉娟   大会组委会 2011-06-30

辽宁大连五十二中学孔玉娟

[内容摘要]

班级管理对学生思想、学习、生活等健康全面的发展,对完成教育和教学的各项任务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心理机制在班级管理中不可或缺,进行有效班级管理,需要重视以下几种心理机制,即利用从众心理,培养认同心理,化解挫折心理和激发自信心理。

[关键词] 班级管理 心理机制 从众心理

班级是学校教育和管理的基本单位,也是班主任进行教育工作的依靠力量和组织保证,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对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都有着巨大的教育作用。但优秀班集体不可能自发地产生,也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而然地形成,培养一个优秀的班集体需要班主任按照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遵循并运用以下几种心理机制。

一、 利用从众心理,一举多得

这里我所谈的从众心理,是指个体在认知模糊、是非不清的情况下,表现出思想或行为上不由自主地趋向于多数人一致的现象,即随大流。这种现象在中学生中是极其常见的。因此,如何引导中学生克服和避免在多数情况下可能出现的从众的副作用,利用从众心理的积极作用,对培养优秀集体,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学生的从众心理是源于多方面的原因,但很大程度与中学生心理发展的过程和规律有关。进入青春期,学生的自主意识突然增强,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什么都懂,甚至在某些方面比家长、老师厉害。但是事实上由于认知上的片面性与局限性,他们是无法理解和认同家长和老师的认知高度的,因为从他们的知识底蕴、生活阅历、同伴认知的层面上看,他们只能从某一个侧面看到某一事物的外在表象,因此就坚信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进而在思想上认同,行为上效仿。

作为班主任,如果能很好的利用中学生的从众心理的优势,对培养优秀班集体,健全学生人格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反之,从众心理的副作用在班集体里一旦形成风气,班集体的舆论导向就会有偏差,学生就会形成歪曲的认知,班级风气自然涣散,更不可能产生凝聚力和向心力,因此班主任的管理工作也就更加困难重重,尤其是学困生的管理。有时他们会盲从社会上的一些不良习气,喜欢装老大,特别是在他们自信心不足,不被家长、老师或集体接纳的时候。曾经有个叫晓南的学生,父母离异,与父亲同住。初一初二的时候经常与社会上的人混在一起,养成了一些恶习:如抽烟,喝酒,打群架,围追女生,逃学,旷课,留宿网吧等。初三我接班的时候把他请回了课堂。由于他的江湖义气很重,身边有很多弟兄, 很多学生都开始羡慕他,认为晓楠很酷,朋友多,自由,不受欺负。因此不知不觉中就有部分同学开始接近他并效仿他的穿着、发型、举止、言行…..针对这一现象,必须采取措施,既不能公开批评,又不能武断阻止学生效仿他的行为,更不能让他孤立于群体之外。如果那样做的话,不但会让晓南再次辍学,也会遭到效仿他的同学们的非议,班级管理就更是举步维艰了。怎么办?怎么办?要想消除学生从众心理的负面影响,就的利用它的正面影响,即改变学生效仿榜样的形象,让学生来模仿他的长处。于是我就发动群众的力量运用心理机制来影响、塑造他,然后再重新树立他在同学中的新形象。首先,我先纠正他的迟到问题。我对学生们说:初三的体育课非常重要,它不但能增强我们的体质,还能保证我们拥有旺盛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珍惜。不过请记住:我们是一个团结的集体,班荣我荣,班耻我耻。所以,我提议:如果晓楠一周不迟到,我就奖励大家一节体育课,我负责每天早晨为晓楠电话叫床,大家拍手叫好。课后同学围上他:哥们,我们的体育课就看你的了!在以后的时间里,我坚持天天给他叫床,他基本能坚持按时到校。渐渐的,他变了,变得按时到校了。可喜的是,班级迟到现象竟然自然消失了。可见,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其次我从认知上去改变它,找他谈心,给他关爱,给他自尊,让他感受集体的温暖与接纳,慢慢的我走进了他的心里,纠正了他错误的认知,建立了积极的思维模式,形成了正确的认知。利用课堂授课的机会,不断的对其好的行为进行肯定、鼓励与反复强化,随之而来的就是班级效法他的同学们的大改变,他的周围聚集了很多积极上进的孩子,晓南在自己改变的同时,也影响了周围人,甚至好学生生都主动靠近他,这无疑给晓南又增添了成就感与集体归属感。随着学生效仿榜样的不断完善,良好的班级风气便开始悄然形成。最后树立是他的学习自信心,我先从简单的入手,让他在体验中感知:原来我也能行!在学习中他开始慢慢尝试,渐渐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与成就感,显然,他的改变在令其他人震惊的同时,又带动了一大批崇拜者和效仿者。所以说,作为老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面对学困生,并非只有批评教育才有效果,有时巧妙的运用一下从众心理的优势就会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然,有些学生因为认知不清而盲从时,老师也可以运用从众心理尽心引导,启发学生找到引发问题的根源,从而使学生的心理发展、人格形成更加完善。去年的一个初三班级,在中考前的一次模拟考试开考前的三十分钟,一个男生找到我:老师,我们要改志愿。我说:为什么呀?”这个男生说:老师,你看,即使我们考上了高中,也只能考个一般的大学,现在名牌大学毕业生毕业了都找不到好工作,到我们那个时后,大学还不得白念啊?还不如现在念个职高、技校之类,学个手艺什么的,将来也不少挣钱呀…..其他的男生在附和着。听到这,我笑了笑,问其他同学:你们也是这么想的吗?”其他同学听我一问,一边使劲的摇头,一边用期待的目光等待我的另一个答案。看到这种情形,我立刻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我知道这是一个男生的想法传染给了一群男生。如果这种情绪在班级蔓延,将严重影响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这种片面的认知会直接影响到学生未来的发展,乃至人格的形成。于是我立即将学生召回到教室里,开始了简短的讨论。我的问题是:为什么这部分同学会在要考试前提出改志愿这个问题?考完试后提出不可以吗?他们的这些想法问题出在哪?经过一番讨论,学生终于厘清了自己的认知:原来这部分同学是对中考信心不足,才给自己找了个合理的逃避理由。如果他们的学习名列前茅,一定不会在这个时候,有这种思考。最后我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大才可以小用;小才不可大用的道理。之后,学生便以积极的心态从容的面对了中考并且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因此说,中学生有了从众心理并不可怕,关键是如何运用心理机制积极引导、榜样示范、厘清认知,使学生品行的养成润物细无声,才能将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变废为宝,化腐朽为神奇,使得管理班级做到轻松、有效。

. 培养认同心理,激发学生内驱力

这里所谈的认同心理,是指学生个体对学校、班级所组织的活动、目标等的认同(即认知上达成共识),进而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这一心理状态可产生积极、肯定性的情感,成为实现活动、目标的动力源泉。

当学生对学校、老师、家长下达的指令不能认同时,通常会有这样几种情绪:消极服从;对立与反抗;麻木执行,无所谓。一次,我上高一的儿子放学一回来,就将书包重重的摔在沙发上,开始抱怨老师、学校:高中男生还跳什么韵律操,多难看!真幼稚!老师竟然罚我们一下午没上课.....这就是高中男生对韵律操产生了非认同的心理,在这一心态的支配下,产生了消极否定的情感,结果与学校、老师的愿望背道而驰,反而徒增了学生的负担。

所以,对于一个班集体而言,当一个指令下达时,如果能巧妙地运用认同心理,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培养积极向上的班集体,树立良好班风,还能激发学生灵感,引爆潜能,堆积成就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进而激发学生的内驱力。同样,对于学生个体而言,面临一项任务,如果不能产生认同心理,而强迫其去做,其结果也必然要么反抗,要么逃避,要么消极怠工。今年我校召开秋季运动会,在跳绳比赛中,我班三十六人中竟然凑不齐十七个参加跳绳的人,于是我组织学生讨论:学校为什么要组织跳绳比赛?对集体、对个人有哪些益处?讨论的结果是:这个集体活动是考察我们集体的智慧,班集体的凝聚力;同时还能锻炼我们的勇气和胆量,培养我们挑战精神。学生的认知达成共识后,情绪异常高涨。于是我将所有的学生都带到操场到上,与他们一起跳。结果我发现,所有的同学都积极行动起来,大胆尝试,体验着挑战自我成功的喜悦;同时他们一边跳一边相互激励,最后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绩。这次活动,让我意识到消极的情感会导致理性对立,积极的情感会导致理性认同,创造积极的情感关系是消除理性对立的捷径。只有积极的情感态度才能诞生良好的行为结果。因此,作为班主任老师,要想管理好班级,形成良好班风,就必须在管理中充分了解学生,培养学生认同心理,激发积极情感,产生内驱力,才能达成理想目标。

.化解挫折心理 ,培养健全人格

挫折是社会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客观现象,也是每个人成长中都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尤其是处在青春期的中学生。通常我们理解的挫折是失败,是沮丧。而心理学上是指情绪状态。其定义为:个人从事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遇到障碍和干扰,个人的需要不能得到满足,动机不能实现时的一种消极情绪状态。

处在青春期这个阶段的孩子由于缺乏思维的深刻性,看问题只停留在表面现象,有时很片面,甚至偏激、走极端。偶尔受环境、好奇心或其他外因所影响,会引发一过性错误,也就是暂时性心理受挫。有时反映在情绪上是相当激烈的,这时的老师和家长如果不能了解中学生这一心理特征,与其较劲,后果将不堪设想。当然,这些负性情绪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合理宣泄,也将会形成严重的心理问题。而这些问题一旦爆发,可能会给周围的人带来毁灭性的灾难。(这样的例子发生在大学生中较多),因此培养中学生化解挫折心理是学校的重要任务之一,更是班主任工作的新挑战。

在我从教十九年的经历中,做了十八年的班主任工作,面对每个学生的青春期挫折反应都各不相同,虽然期间经历了诸多波折,但在思考与探索中还是得到了些许的启迪。

一次英语课上,当我提问一名男生时,他竟连续三次都回答不会。我问:为什么?”他大声说:我就是不想回答。凭直觉,我预感到问题没那么简单,更何况他不是一个调皮的学生。于是我平静地说:好,不想回答就坐下思考一下吧!谁知他竟的一声将书重重的摔在桌子上。同学们的一下目光投向我,等待我的反应。我没有动怒反而笑着说:让我们伴随着摔打声继续上课吧。下课了,我故意大声喊道:臭小子,出来谈谈吧!”我刚转过身,只听,咣当一声,他把教室的门给踹掉了。我依然没有作声,把门扶好,领他到没人的角落里:看来今天的火气不小,接下来还能打老师?”让我始料不及的是,他真的举起旁边的花盆朝向我,我依然笑着说:凭咱俩的师生关系,你是下不了手的!因为老师知道,你今天不是冲着我的,说说看,是谁让你受了这么大的委屈呀?”立刻,他的内心一下瓦解了,顺手将花盆狠狠地砸在了地上。顷刻间,眼泪爆滚。

面对这样一个场面,凭经验,凭直觉,我意识到他是受到了委屈没有及时、合理的宣泄,因此,必须及时、有效的化解,否则,后果不堪设想。于是,我顺势将他抱在怀里,拍着他的肩说:没关系,有老师呢。平静后,他道出了事情的原委:因为还有十天就中考了,我觉得心里特烦,学不进去,于是就上网吧去放松一下,谁知一下过了头,九点才回家。一进门,爸爸不由分说就是一顿皮鞭很抽,还把书包扔到楼下,不让我念了。有谁知道我心中的苦,难道我就不想好好考吗?难道我就不知道抓紧时间吗?我要是不烦躁我会上网吧吗?我快疯了,我不知怎样平静自己。我今天所做的一切,就是想激怒您,逼你发火,逼你请家长,然后我就可以堂而皇之地逃避中考了。听完他的叙述,我很庆幸没有当时没有与他较真,就是一个尊重、理解、宽容与等待就缓和了学生激烈的情绪波动,化解了挫折心理,瞬间平息了一场风波。假如,我与他较真,严厉训斥或请家长,恐怕要花上一天半载也未必能解决问题,也许还能再制造一个长旷生或一个少年犯。这个案例,让我意识到及时化解学生挫折心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可见,在班级管理中,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挫折心理培养,对创建和谐班级氛围,健全学生人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然,挫折心理的产生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关键是要培养学生面对挫折的态度和化解挫折的方法与能力。通过改变面对挫折的态度,把遭受挫折时产生的敌对、愤怒的消极情绪转化为积极进取状态,培养学生对挫折的感受力;再通过合理宣泄,理智消解,注意转移等方法让学生达到理性的升华,进而提升了面对挫折的理智力,使人格的形成不断完善。

四 激发自信心理,充分体验成就感

所谓的自信,就是让学生相信自己能行,只有相信了才有力量。人之所以能,是因为相信能。而自信的源泉一是来源于自我的肯定与积极的暗示,二是来源于他人的赞赏。

对于班主任而言,最难管理的是学困生,因为他们大多数在学习上存在自卑心理。这部分学生其实最可怜,他们有时就像过街老鼠,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学校都很难获得自尊,经常被数落、挖苦。久而久之,就会形成自我心理设限:我就是差生,我一无是处。因此遇到困难就会自动弹回来,而且还会给自己找个合理的理由:我不是不想做,是因为我不行!有时他们犯错误后,就会像一只刺猬,老师、家长还没开口批评,他们就开始启动自我防御机制,想着怎样还击。根本听不进去你在说什么,即无效沟通。更有甚者,个别学生干脆走向社会,在流氓混混中间寻找归属感。可见自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是无法实现自我价值。因此,只有找到他们的闪光点,让他们做力量所能及的事情,建立和培养自信心才是至关重要的。我这里有一个非常成功的案例。

我班新来一个男孩,这个孩子很特别。他给我的第一印象是:营养过剩,体重超过二百斤,目光呆滞,不敢与人对视,说话声很极小,语言表达能力很差,五科成绩不足二百分。面对这样的学生,我首先制定切实可行调整方案:家庭方面:家长做好三件事,首先从身体入手,家长配合每天锻炼减肥,目标至少三十斤(先消除他形体上的自卑);家长督促孩子每天照镜子,然后大声对自己说:我是最棒的(用自我激励建立自信);家长每天记孩子的成长日记,重点记下孩子的转变(家长的肯定,有助于正向强化),每周带交给我一次,我看完后会做相应的回复。仅用了两个月时间,孩子的体重果真下降了30多斤,目光也不那么呆滞了。学校方面:首先我找来所有任课老师,汇报该同学的情况,拿出方案,达成共识。先从课堂入手,给他真爱与关注,打开他封闭的心理。上课我们尽可能多地提问他,问题设置尽可能的简单,回答不上来就慢慢启发,直到能答上才让其坐下。只要答对了,老师和学生一起就给与他及时的肯定与鼓励。全校的老师都知道,我们班的课堂上经常会想起有节奏的掌声。这一环节目的是让他改变认知:原来我并不是想象中那么差。刚开始,老师叫他起来,问题还没开始提出来,他就小声地习惯性送老师三个字我不会。这是他长期的自卑心理导致的自我设限,也就是他对自我的内在否定。但所有的老师都没放弃,而是耐心地启发、引导他。慢慢他也知道,上课逃避回答问题是肯定不行的,只要站起来就没有退路了,尤其是在我的课堂上,我更不会放过他。从此以后,无论哪个老师叫他站起来,他都试着开始思考问题了,而且有难度的问题也能回答的很好,特别是在理化课堂上,有时我坐在教室后面,都会情不自禁地与同学们一道为他鼓掌、喝彩。接下来我给班干部布置任务,让他们主动走进他,与他交朋友,让他尽快找到集体归属感。而我就创造和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让他做一些他很容易就做到的事。比如,进教室的第一天我让其自我介绍,尽管他还没开口说,脸就涨得通红,只说了一句我叫XXX,汗就下来了,接下来几句还是我帮忙才介绍完的。不过,我还是让大家给他以热烈的掌声对他的到来的表示欢迎,让他瞬间体验被接纳的愉悦感。有时我会有意让他为同学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像中午分饭,帮同学发作业本了,同学生病买药了等等,同学的感激会让他感知到自我存在的价值。有时我还会让他领着同学读英语单词,尽管他的英语只有三十分,但我发现他的发音很好,我就提前教会他,让他回家练习,再让其领读。渐渐地,他开始对英语感兴趣了。成绩也提升到八十多分了。一开始他是拿起卷子就瞎蒙一气,我就故意给高点分,后来他开始思考着答卷了,我就再高点分给他,就这样他习惯了认真答卷,也习惯了认真听课,认真做笔记了,积极做作业了。就是这样因为成就感让他意识到了:我能行,只要我肯试一试。其他老师也用同样的手段效仿,果然创造了奇迹,半年以后,他的总分竟达到四百五十分,中考达到了五百分。同时,我还鼓励他参加学校的运动会,如:拔河比赛,跳绳比赛,运动游戏等项目,并拍下照片,贴在班级风采专栏上,让大家来分享他的成就感。在跳绳比赛前,他刚开始不敢参加,因为不会跳,怕影响班级成绩遭同学埋怨。我就鼓励同学接纳他,告诉大家,比赛的目地不在于输赢,而在于通过比赛来增强同学们的信念,集体的凝聚力。只要目的达到了,手段是可以变换的。这样他不但又一次从跳绳中找到了自信,懂得了人之所以能,是因为相信能的道理。还增强了同学间的友情。总之,对于这个男孩教育的关键,就是时时刻刻触动他的心灵。打破我不行的自我心理设限,改变我是差生的错误认知。另外,我还让他写心语日记,记下每天的变化和感悟,内心的困惑与渴望,然后交给我后,我再与他进行书面交流和语言激励与身体拥抱。使其成就感得到延迟与再次满足。这种感觉反复刺激与强化就会形成一种自动反应,这样他的心渐渐的动起来了,他的心底慢慢升腾起一股力量,那是一种坚定的信念:原来我能行!这就是自信的力量!现在这个男生不但成绩上升,性格也变得开朗了。用其家长的话说:孩子变了,变得喜欢上学了,每天都能看到孩子的笑脸了。在这个教育过程我对他没有训斥,没有埋怨,更没有请家长。所做的只不过是动其心,忍其性,进而曾益其所不能罢了。

也许有人会说,这不过是个个案,班级这么多学生,你如此关注这一个,其他的学生就不要管了,其余的事情就不要做了吗?此言差矣。这的确是一个个案。但如果个案处理恰当的话,会带来滚雪球式的整体效应。我接手的这个班级学困生远不止这一个,几乎整个班级。全班共三十人,及格率不足百分之二十。班级的特点:单亲家庭孩子多(九人)农民工家庭孩子多(十一人)男生多(二十人)。绝大部分男生为双差生。在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里,要想抓住每个同学的心其实难度是很大的。于是我就巧借了这个新来男孩转变的这个,顺势把它给放大。由点连了成面,来促动所有学生的心。因为青春期的孩子们在这个阶段自我意识突然增强,最不愿意听的就是家长和老师长篇大论的讲道理,他们相信同龄人讲的话,他们相信亲眼看到的东西才是真的。而这个新来男孩的变化恰好给了大家一个很好的例证。让他们真切认识到:只有试一试,才知道行不行。所以我就抓住这个契机,准备了《有一种力量叫自信》的主题班会,让同学们都能在班会上感受、体验自信所产生的力量并且互相分享。同时我也参与其中,讲述我是如何从自卑中走出来,又是如何建立自信的。这次班会让更多自卑的同学找到自信,让更多的心都动了起来,充满力量。

透过这个成功案例,给我带来更深的思考:培养学生自信心理,才是学生成功、快乐学习的前提;培养学生自信心理,才是培养积极向上班集体的火种;培养学生自信心理,才是学生体验成就感原动力。

综上所述,我认为,要想有效管理班集体,培养优秀班集体,培养学生健康人格,就必须了解学生的心理成长规律,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与学生一起成长,唤醒学生的心灵,有效与学生沟通、交流并巧妙的运用了以上心理机制。这才能实现真正有效的班级管理。

[参考文献]

美国安东尼.罗宾《引爆潜能》

浙江钟志农《中学生心理辅导》

【德】诺斯拉特。佩塞施基安《积极心理治疗》《化解冲突》

美国埃利斯认知ABC理论

美国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优生教育
班主任德育论文荟萃
高一新生如何进行心理调适
挫折教育要因人而异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及应对
2009-2010高三下学期班主任德育工作总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