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成长比成功更重要》书摘

《成长比成功更重要》书摘

(2011-10-04 11:34:05)
标签:

杂谈

分类: 文摘

  我认为将对世界商业影响最大的一本书是《从优秀到卓越》,而对中国教育影响最大的一本书是凌志军的《成长比成功更重要》。------李开复

 

  成长是一个关乎教育、人才乃至整个社会的话题。成功并不能等同于成长。成功是你的目标,成长是你达到目标的道路。这条道路并非一帆风顺。有的人没能坚持到终点,有的人在挫折面前选择了软弱和妥协,也有的人用正确的方法和坚定的信念取得了令人目的成功
 
 
  中国的教育体系的确很像一条制造工业品的流水线,大家都遵循同样的程序、同样的标准,走进去的孩子形形色色,出来的孩子却都一摸一样,否则就不给你大学文凭。很少有人想到,教育孩子和制造汽车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
 
 
  我们没能更优秀,往往不是因为我们天生不够聪明,而是因为我们失去了我自己。不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使用聪明,总是按照别人的标准使用自己的聪明。
  们即时优秀了也还是不快乐,那基本还是因为我们总认为最好的含义是战胜别没有想到真正的最好是成为最好的自己
 
 
  成功者之所以成功,不是因为他们比别人聪明,而是因为他们拥有健康的性格、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
 
我们既然无法改变教育,那就改变我们对教育的看法,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
 
  我们国家的教育体系就像一座大厦,里面容纳了亿万学生,每一位学生在这个大厦里有自己的位置。这个大厦并非我们通常看见的那种形态,它是一个金字塔。金字塔有五级,学生则有五种类型,分别对应金字塔的五个层次。

A级,厌学型:不快乐、厌烦、心理上的强烈反感和抵触,恨不得把课本摔到老师去。

B级,被动型:消极、被动、麻木,在父母、老师的督促和环境的压力下取得进步。

C级,机械型:全身心投入、刻苦用功、头悬梁锥刺骨、按部就班地朝着一流的方向努力。

D级,进取型:自信、主动、积极,把必须要做的事情做到最好,持续性地保持一流的成绩。

E级,自主型:拥有"D级学生"的特征,此外还有:自主、自由、坚韧、快乐。有个性有激情,有想象力,享受学习而不是完成学习,不以分数衡量成败,不一定是第一名,但一定有独立的意志,有强烈的兴趣,有一个执著追求的目标。
 
  我们在划分这五级学生的时候,主要地不是考虑学习的成绩,而是考虑学习的态度,同时我们基本上也没有考虑智力的因素。所以这不是分数的金字塔,而是态度的金字塔;不是智力的金字塔,而是非智力的金字塔。是非智力的因素决定了你站在什么位置,而你的位置决定了你能从现在的教育体系中吸收到多少真正有用的东西。
 
 

 就像这个图所展示的,“厌学型”和“被动型”的学生处在金字塔的下面两层,人数众多。“机械型学生”处在中间层次上,他们中有很多是在“被动”和“主动”之间摇摆不定。
“进取型学生”和“自主型学生”分别对应了金字塔的“D级”和“E级”,所以也可以把他们叫做“D学生”和“E学生。

“E学生”处在金字塔的第五级,也是最高级,其特征主要有三个,也可能叫“3E”:
EQ——情商
Enloy——快乐、享受(学习)
Excellence——优秀、杰出、卓越
  所以“E学生”的定义是:拥有强烈自主意识和很高的情商,因而是更快乐、更杰出的学生。
  在教学中要努力改进A,B型,多数学生都是C型,要尽量防止C型学生滑向A,B型,就要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尽量获得成就感,产生学习的愉悦感,要努力使C型学生向D和E型发展,要经常向他们进行理想教育,使他们明确学习的目标,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当然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也十分重要。使班集体充满健康向上的学习氛围,大家都能从学习中获得成功的快乐。

  你在从低到高逐级阅读了这个金字塔之后,现在请重新开始。这一次,请从“入口”开始阅读,因为我们的研究起点就在这里。

  这“入口”有点奇怪。它不是在底层,而是在第二层和第三层之间。这是教育的起点,所有孩子都是从这里走到大厦里去的。事实上,他们在出生后的最初几年里,就已经站在这个入口处了。当他们开始起步的时候,彼此没有什么区别,无论是李开复、张亚勤,还是现在的你,都一样。

  现在,走进“入口”的孩子们继续前行,走到了“成长的转折点”,这里是关键的所在,每个孩子都会在12岁之前的某一个时间段上经过这里,不论你是否注意到,都是确定无疑的。

  站在“转折点”的孩子们,发生了不同的情况,很多人转过头来,向第二级走去,他们中间又有很多人继续往下走,走到了第一级,停留在那里。另外一些人转头向上,走到第三级,然后,有些人停下了,有些人继续向上走,进入第四级。然后,又有些人停下来,有些人继续向上走,到达第五级,也就是“E级”。

  我们的研究证明,张亚勤是典型的“E学生”,他的前任李开复也是。事实上,我们的研究对象大都属于“E学生”。“E学生”中的大部分都是从“第四级”脱颖而出。

  “E学生”不一定个个杰出,但杰出的人一定出自“E学生”。也许你希望自己像天才一样成长,也许你并不想要出人头地,只是希望自己生活得更快乐,那么你都应当先去尝试做一个“E学生”。

  现在让我们回到本节开头,2000年8月3日,也即李开复在中国工作的最后一个晚上。他还有两件事要做。

  他把一个“接力棒”交给了他的继任者张亚勤。这行动只具有象征意义,但是读过《追随智慧》的人一定能够理解,它还有着实质内容。张亚勤出生在中国太原,兼有东方和西方的教育背景,既年轻又老练,充满睿智,而又不动声色。他在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里读书的时候,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孩子,到今天,他已经是世界电子工程领域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

  “我之所以能够放心地走,是因为有亚勤。”李开复说:“他深刻地理解技术和商业的未来。”

  张亚勤接过“接力棒”,高高举起。他终于笑了,下巴微微抬起,踌躇满志,说出的话却很简单:“一如既往。越来越好。”

  掌声响起,大家都在想着怎样“越来越好”,李开复开始做他离任前的最后一件事情了。他从衣袋里掏出印着自己照片和“微软”字样的钥匙卡,对众人说:“我想把它送给我们这里最年轻的学生做纪念。”

  “最年轻的学生”就在当场,只有14岁,名叫郁寅栋,来自上海,是个中学生,也是这个暑假研究院里年龄最小的“访问学者”。其研究方向是,通过辨别一段语音的语调,用电脑判断那说话的人是在哭还是在笑,然后在电脑上用卡通画描绘出说话者的表情。

  现在,全场的人都看着这孩子。那一瞬间,郁寅栋惊讶得张大了眼睛,几秒钟后终于明白发生了什么,“哇”的一声扑上前去。在他心里,李开复一直是他的偶像,也是他的未来,所以在场的人都可以想象这场面对这孩子意味着什么。

  大厅里,灯光突然明亮起来,14岁的郁寅栋和39岁的李开复拥抱在一起,很长时间都不分离。众人齐声欢呼,把这个孩子当作这个成人的续篇。

  有个记者当场在心里盘算起来:这孩子也是一个“E学生”吗?

  如果我们有机会研究这些“E学生”的早期故事,就会发现,他们在成长之路的起点上,的确有一些与众不同的东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转帖]李开复致中国家长的信:培养快乐感性的孩子
经典案例故事28张万祥利用“微软中国研究院重金筑巢引凤”一文开展教育(转载)
读《每个孩子都能成功》有感
大器晚成才是孩子成长的规律
给全体教师的26条建议
李开复:做我的女儿不必听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