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还在不停地催促孩子?不如利用“扇贝效应”,逐步培养孩子的习惯

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达到自己的要求而给予他们正向鼓励,然而大家并不知道,倘若采取错误的鼓励方式,很有可能因为扇贝效应而出现相反效果,宝妈晓琳最近就有这样的经历。

晓琳想鼓励孩子提升自理能力,所以为他设立了一项规定,如果他能坚持每天自己洗袜子、叠被子、整理房间,那么晓琳就会在周六的时候带着他到西餐厅吃披萨。

但是某个周一,晓琳却发现孩子没有整理床铺,更没有把房间里的物品归回原位,然后就直接去上学了。下午回家时,孩子也没有洗袜子,似乎是不愿意继续做家务。

晓琳询问起孩子为什么不把这些事做好时,孩子却很不开心的回答她,因为上周六晓琳没有带他去吃披萨。原来上周六晓琳因为单位的安排,所以加班一整天,忘记了带孩子去吃披萨。

不过,晓琳对孩子因为没有奖励而不做家务感到生气,他们之所以奖励孩子是为了鼓励他成为更独立的人,没想到孩子只是为了奖励才做家务。

其实晓琳之所以会遇到这个问题,是因为她触犯了“扇贝效应”。一个小小的错误,导致了孩子把父母的要求当作是获得奖励的途径,因此当奖励被取消之后,孩子也会停止之前养成的良好习惯。

想要破解这个难题,家长们应该先了解一下什么是“扇贝效应”。

一、什么是“扇贝效应”?

这个心理学原理来源于一个美国心理学家的实验,他通过观察小白鼠的反应得知,倘若他每隔20秒强化一次小白鼠,那么它的反应就会先停顿,虽然反应速度会增快。速度达到峰值之后再继续强化,又会形成新的峰值,把白鼠的反应化成坐标图,看起来就像是贝壳的形状。不过这个实验也发现了,倘若研究人员停止强化,那么白鼠的反应速度也会一落千丈。

倘若没有在固定时间内给予小白鼠强化,那么它就会失去努力的动力。这种反应不就和晓琳的孩子一样吗?当晓琳忘记了给予孩子奖励时,孩子也忘记了他一直坚持的做家务的好习惯。

倘若家长不断地采取强化、奖励的方式利用扇贝效应,这其实是可以在最短时间内让孩子完成任务

不过利用这个效应也有坏处,那就是一旦停止强化,孩子将会失去努力的理由。并且如果家长一直用奖励引诱孩子努力,那么孩子将永远不会知道自己努力的理由不是为了奖励,而是为了将来

孩子在成长道路上遇到的挫折只会越来越多,难度也会越来越大,这是不是意味着父母给予的强化也要有所改变才行。

就像晓琳的孩子,现在或许用披萨作为奖励就能促使他努力,但是过几年他想要的或许就是出国旅行或是游戏机,这会增加父母的负担。

因此,错误的利用扇贝效应并不可取,只追求速度而不断地催促孩子也只会让孩子反感,想要让孩子更有动力努力,家长们应该学会采取循序渐进的强化模式。

二、不停地催促孩子只会招致反感,循序渐进地强化更有效果

家长对孩子的强化并不一定是物质的奖励,大家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来制定奖励。

比如三岁左右的宝宝,他们并不需要好看的衣服、好玩的电子游戏,但是如果周围的人对他进行口头上的鼓励,这对于孩子来说是件非常开心的事情。而五岁的孩子很喜欢听到小伙伴们的评价,得到朋友的认可在他们看来很重要。

因此家长给予孩子的强化应该是循序渐进的,并且还应该是符合他们年龄特色的,这才能真正起到鼓励孩子作用。

倘若父母们给予了过度的强化,那么也要警惕孩子出现“得寸进尺”的行为。

比如在一次奖励中,父母带孩子去了迪士尼玩耍,而下一次再奖励孩子到家附近的游乐园玩,孩子或许就会失去兴趣。

虽然扇贝效应看起来有些危险,倘若使用不当,还有可能让孩子的失去努力的动力、误会努力的原因。但是如果父母们能正确利用扇贝效应也可以让孩子培养良好的习惯。

三、父母如何利用“扇贝效应”,逐步培养孩子的习惯

孩子在学习新事物时才利用“扇贝效应”

利用奖励让孩子迅速上手新事物是非常有效的,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如果孩子在做某事时有动力,那么他的适应能力也会迅速提升。此时家长可以在持续的、固定的时间内给予强化。

当孩子开始习惯新事物,家长就可以把强化的时间区间增加,直到最后取消强化,让孩子从内在动力中找到努力的理由,而不是永远依赖着外在动力。

打破固定强化的时间

这其实就是让孩子不以奖励为目的而努力,家长可以在固定时间强化孩子之后告诉他,接下来不会再在固定时间给予奖励,爸爸妈妈将会继续观察他的行为,如果他能保持得好,将会获得奖励。

这种不固定的奖励,可以让孩子在获得奖励时加倍开心,并且不把奖励当做习惯,更不会在没有得到奖励时罢工。

或许会有家长想问,既然给予孩子奖励有可能会让他把奖励当做习惯和努力的目的,那么不给他奖励不就好了吗?

其实“扇贝效应”背后蕴藏的“正向教育”在孩子成长道路上必不可少,孩子得到家人的鼓励之后也会变得更加自信大方。

因此,家长不如合理利用“扇贝效应”,将孩子成长道路上必备的鼓励发挥最大作用。同时也要学会循序渐进地采取强化,了解孩子最想要的是什么,才能让鼓励获得更大的效果。当孩子的习惯已经培养好,家长就要减少鼓励或是把定期鼓励改成不定期鼓励,这才能把外在动力转化为内在动机,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之间变得更加努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孩子磨蹭拖拉,“时间管理训练”不起作用?是训练搞错了方向
给孩子做“时间管理训练”,拖延症却不见改善,多半是方向找错了
“扇贝效应”:拒绝无效激励方式
奖励孩子要遵循“扇贝效应”?家长一定要知道的心理学原理
父母如何恰当地奖励孩子 - 爸妈课堂 - K12教育空间 - Powered by X-S...
孩子考高分要不要给他们奖励|每天一个好习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