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和家长、孩子说说心里话(话外篇之01)
userphoto

2022.05.09 安徽省

关注

如果觉得文章不错,

   请点击上方蓝字育子手记关注公众号,

感谢转发分享】

和家长、孩子说说心里话

许多老师和家长常常感叹“寒门再难出贵子”。身为父亲和老师,我想借助本文,和家长、孩子说说心里话。

在自己的教育实践和对周围人的观察中我发现:重视家庭教育并懂得教育方法的家长,在对孩子实施“德智体美劳”教育的同时,非常注重培养孩子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奋斗精神;而有些轻视家庭教育或不懂得教育方法的家长,对孩子疏于管教,任其沉迷于游戏娱乐不能自拔,以致于失去了前进的动力和方向。

教育是单行线,没有回头路。但“前车之鉴,后车之师”,家长和教育工作者们,要多多反思自己教育中的问题,从而及时调整教育方法和思路,才能让孩子健康成长。

01、父母的烦恼和困惑

前几天在办公室里,我和同事们谈论孩子是否应该去重点高中借读,他们都认为父母在作出选择时,确实处于两难境地,而孩子们又没有任何主张。

另外一个同事也深有感触地说:“现在的孩子,对于自己事情,在该拿主张的时候不思考、不表态,事后又埋怨父母。他们都说父母只顾自己的感受,为了自己的面子,才诱导或逼迫孩子作出这样或那样的选择,尤其是在选择学校和选择专业的时候。其实,父母代替孩子作出的选择,往往不是孩子自己的意思。因为不是孩子想要的生活,后来不少孩子便全盘否定甚至指责父母当时的想法和做法。孩子们带着情绪到重点高中借读、或者到大学深造,如果成绩比较好,皆大欢喜;如果成绩不理想,常闹得家中鸡飞狗跳。”

这种现状,到底是谁的原因,又是怎么形成的呢?据我看来,这当然不是一时一因的结果。

面对教室里的孩子,我时常想到,他们都是每一个家庭的天空呀。作为老师,总是要想尽办法,让他们成人成才,这本已是难题,再加上我们面对的大多是独生子女,就更增加了教育的难度。

因为“独生子女”这个特殊身份,父母常常会不自觉地过度关注孩子,害怕孩子们试错、更害怕孩子们犯错。他们认为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引导孩子们按照自己的想法去作出选择——尤其是牵动千家万户的中考和高考。父母们首先考虑到孩子们的学习环境和条件,选择专业时还要考虑未来前途和职业适合度。男孩们的选择度相对高一些,他们文理皆可、工科也行;而女孩们必须要考虑到自己的性别差异,大多选择适合自己的体力,又尽量不在野外操作的职业,加上她们对某些职业不感兴趣,所以可供女孩选择的专业就少之又少。

家长的娇惯溺爱,让独生子女缺少了吃苦、思考和必需的生活磨炼,他们慢慢习惯了“拿来主义”:饭来张口、衣来伸手,遇事不作选择。这主要不是孩子们的错,是家长们过度地呵护包办,助长了孩子们的任性和惰性。殊不知,这样的孩子进入大学后,会遇到许多前所未有的问题——在体会到现实和以前大不一样时,常常无所适从、甚至痛苦不堪。

复旦大学教授钱文忠这样说:“中国正面临着很多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面临过的问题——独生子女。独生子女是地球上自有人类这个物种以来,所出现的一个从来没有过的'亚种’,在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那么多'没有兄弟姐妹’的人,在那么短的时间内,有计划地出现在一个国家。然而,我们所有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手段,都是针对有兄弟姐妹的孩子。”

教育者虽然在拼命反思,却难见成效。因为接受教育的对象,已经是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的“亚种”——现在的孩子和我们是不一样的。

因为工作关系,我常常接触一些父母,有些人根本不知道如何正确地教育孩子,等到进入中学后,才发现孩子身上有许多难以纠正的不良行为习惯,让他们常常处于迷茫和苦恼的煎熬中,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就只能顺其自然。

我想要告诉家长们:关爱孩子不能过度,改变思路才有出路。

            02、“快乐教育”坑害了孩子

钱文忠教授,还写过下面一段话,我读后深受启发。

“我儿子在华东师大附中,那是我的母校,上海的名校,当然很好。但是社会环境跟我们那个时候不再一样了。所以我想,我赞成对孩子真的要严格。孩子毕竟不是成年人,孩子还必须管教、必须惩戒,必须让他知道教育绝不仅仅是快乐,学习绝不仅仅是快乐。当你意识到学习是快乐的时候,这位学生就很可能将来要成为俞校长了。如果一个人能够在学习中感到快乐,那就很可能成为大师级人物。绝大多数人是不会的。绝大多数人是不得不学,是为了某种目的去学。”

在谈到对当下教育的看法时,钱教授坦率地说,——“不相信快乐教育”。我从教二十多年,也非常认同这个观点。 

我们那一代人的童年并不快乐。我生于70年代,在成长过程中,物质匮乏、生活贫困。父母管教我们时,主要是“骂和揍”,我现在深知,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护,对孩子的负责任。

上学后我们都是一路考试拼上来的。小时候在吃不饱饭的同时,还有那么多作业,回家还要帮大人劳动做家务;在学校表现不好时,常常被老师揍两下。身为老师后早已明白,那才是老师对学生的“深深爱”。

身为人父后,我非常羡慕自己的父母,他们对自己的孩子敢骂、敢揍,可是我们姐弟四人依然非常爱他们。我们都理解父母,懂得父母的不易。结婚成家后,也一直在尽最大努力,孝敬父母、照顾父母。

可是,身为老师后,周边的氛围让我不敢打骂学生,做学生思想工作沒有成效时,我常常感到内心烦躁又束手无策。

这是因为教育的主体思路完全改变了——老师和家长,总是对孩子不停地让步,总是想着要给予孩子更多的快乐,让孩子“快乐学习”。我们现在都说要保护孩子的自信心,赞扬他们、鼓励他们——这是对的,但是绝对不能过度。

天底下哪有完全快乐的教育?有一种伤害叫“捧杀”,受到过度赞扬的孩子,将来进入社会,有可能会被巨大的反差摧毁。

我们再也不能为自己找理由,再也不能为孩子们开脱。我们要对孩子真正地负起责任,就不能迎合社会上一些似是而非的说法,社会在不断进步,我们的教育,必须要让孩子跟上社会选拔人才的步伐。

我们应该慢慢让孩子知道,与舒适的“家庭茧房”相比,现实世界是残酷的。“人生路上多风雨,成人心中多遗憾”。孩子在小时候应该承受一些委屈,才能在长大后受到更多委屈时,不至于因为痛苦而迷失自己。 

我的学生中有不少上了大学之后,和我偶尔聊天时,向我倾诉自己的担忧:“老师,我上了大学后,反而很迷茫。因为,当初填志愿时,自己不懂得如何选择专业,现在又没有兴趣学习。娱乐方式很多,信息量爆炸,我常常玩手机到忘了睡觉和吃饭,因为停止玩乐回到现实里,心中就特别苦恼。大学毕业以后,也不知道自己能胜任什么工作。”

我认为,当今的“快乐教育、快餐文化”是外因,而许多孩子自我认知的偏差才是内因,也是更为主要的原因——对于自己该做的事情,不想付出太多的努力,巴望着一两个月,一两周,甚至一两天就能见到成效。这就是“急功近利”的思想主导了他们的行动,有许多聪明孩子也同样被影响、被耽误。他们的错误言行,让我多次看到了“聪明反被聪明误”的事实和后果,令人痛心不已。

我想推心置腹地告诉年轻学生们:如果我还年轻,我肯定要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目标,并且竭尽全力去实现它;要扺制各种诱惑,默默努力,同时还不能此山望着那山高;要找机会到相关的公司或单位去看看,去了解工作性质和环境,然后评价自己的兴趣是否和所选择的公司或单位符合,从而及时调整自己的努力方向。每种工作都需要去学习和适应,需要着力培养自己的兴趣,需要用“一万个小时定律”,激励自己持之以恒地努力奋斗,而不是有兴趣就学,没兴趣就放弃。

我还想告诉年轻学生们:不要幻想急功近利、一蹴而就,更不要奢望快乐学习——须知不经历风雨,哪能见彩虹?当然,在刻苦学习的同时,一定要有适度的体育锻炼。没有健康身体的努力,就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请为了自己的未来,树立一个目标,脚踏实地地为之付出自己的心血和智慧。

我祝愿年轻学生们身心健康,少玩手机、勤勉并快乐着!

                 (写于2019年9月20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今天的孩子怎么教
孩子有这四个迹象,暗示父母教育的好,尤其是第一个,一看就知道
复旦教授:不打不骂不罚是培养不出优秀孩子的
家长要给孩子创造说心里话的环境
教育若只靠老师,那就真的是耽误孩子(很残酷,却很现实)
孩子不愿和你沟通的家长如何实现“逆袭”?试试这4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