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在银行工作了20年,但我还是决定离开了”

王兴曾经说过,过去20年,没有进入金融、房地产和互联网行业,都算入错行。

我有一个朋友,大学毕业就去了银行,一呆就是20年。按照王兴的说法,他属于入对行的那部分人。在过去20年,他经历了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互联网银行等多种业态,从一个普普通通的柜面员工,一步步成长为一家法人银行的高管。

朋友曾自豪地跟我说:“10年前,我在上海,推开办公室窗子就是黄浦江;5年前,我在北京,每天穿梭在帝都金融街”。

然而,就在事业风生水起的时候,他却决定离开银行了。

1、即便光鲜如银行,离职也已经成为常态

2019年尚未过完半年,又一起民营银行高管发生变动。

6月4日,重庆富民银行内部人士,该行行长孙中东已经递交辞职报告,未走完流程,之后会有公告说明。

2018年4月,重庆富民银行行长闵路浩离职,上海华瑞银行副行长孙中东接任。

其实,银行高管快速离职早已不是稀罕事。

从2014年第一批民营银行组建以来,由于互联网金融和民营银行的成立,大量传统银行高管纷纷跳槽,或寻找更高的职务,或追求更好的薪水。

而民营银行高管的离职潮一直是近年来媒体热议的话题。2019年,这种变动仍旧频繁。

其实离职的不仅仅是银行高管,近年来,银行普通员工的离职率也一直居高不下。

一位在省会城市法人银行做HR的朋友告诉我,有一段时间,他所在银行的科技、风险岗位的核心人员陆续离职,监管部门还专门进行了约谈。

“我们也在分析,从横向来看,我们的离职率一直控制在10%以内,这个离职率其实并不是很高,民营银行和互联网银行的员工离职率可能会更高;从纵向来说,这些员工都是正向流动,即新单位能够提供的职位和薪酬都比我们给出的要好”。

翻开近年来银行人才成长史,不难发现,随着不断涌现的民营银行、互联网金融和知名企业的金融板块等新兴金融实体对人才的争夺,传统银行的人才精英被持续稀释,部分银行甚至出现了中高层青黄不接、急需培养的状况。

但另一方面,人才加速流入新兴金融实体之后,因民营资本干预过多、企业文化难以融合、管理方式和做事风格差异过大等因素,新性金融实体陆续出现人才离职现象。

所有的离职,都是对现有工作的不如意。

即便光鲜如银行,也会面临着人员流动如流水的窘境。

2、光鲜陆离的背后,每个人都面临着各不相同的尴尬

几年前,《艺术人生》采访奶茶刘若英,主持人朱军问她:“为什么你总能给人一种温和淡定,不急不躁的感觉,难道你生活中遇上难题的时候你不会很气急败坏吗?”

刘若英是这么回答的:那是因为我知道,没有一种工作是不委屈的。

职场里其实各有各的尴尬。

每个人华丽衣装的背后,掩饰着的都是千疮百孔的里子。

端午节,我回老家二线城市和几个要好的朋友聚会。中年已来,朋友们都到了“下午茶”的年纪。把酒言欢,谈及工作,不免唏嘘长叹。

总结起来,不外乎以下几种情况:

(1)单位不死不活,薪酬刚够养家。房一套,车一辆,年纪大了,没有再折腾的意愿。

(2)薪酬不错,但工作强度大,没完没了的加班,人都变成了一部机器。

(3)单位不错,薪酬一般。人浮于事,大家都不担责,一切都已习惯,坐等退休养老。

人到中年,往前不能晋升,往后没有退路。

想跳出圈子,由于缺少积累,多年习惯成疾,既缺少机会,又缺少胆魄。

这其实已经成了现代职场的一种通病。

咨询机构未来公司(The Futures Company)在2015年对23个国家15000多人进行了调查,形成了一份监控报告,报告显示,在全球范围内,58%的人极其迫切地想要一份好的工作和职业。而在21-35岁的人群中,这个比例高达64%。

一线城市也是如此。

一个在金融机构做管理人员的朋友告诉我,他计划离开现有工作岗位,尝试向知识付费方向转型。

“你们只看到了表象,不知道我现在的业务有多难。单位在前几年快速扩张,身后的资产一地鸡毛。”

朋友已经下了决心:“积累了这么多年,我现在慢慢转型还来得及。再过几年,黄花菜都凉了”。

观点教育(详见微信公号“观点找课”)的职业发展专家曾进行过总结,职场中面临的尴尬有这么几种:

(1)追求薪酬丰厚,就要忍受压力。

比如互联网头部公司,普遍面临着996问题。

比如那些年轻人艳羡的年入百万的投资银行、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知名律所等公司,哪一个不是在超负荷加班工作?

天上不会掉馅饼。高薪酬的背后,必然潜藏着旁人看不到的付出和压力。

资本每为你每付出1块钱,对你的回报要求至少是3块钱。这个道理你我都懂。

(2)追求职场安稳,就要接受别人管理。

和创业相比,打工或者作为职业经理人似乎更为安稳。

很多人一边羡慕着别人创业的自由,一边抱怨着自己所处环境的各种不好。

职场里没有两头都好的事情,想要高收益高回报,又不想承担更高风险和压力。如果有这种好事,又哪能轮到你我?

所以,如果想追求安稳和安逸,不愿意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不确定,你大概率的选择,就是继续留在体制内,或者在一个较好的平台上接受别人的管理。

(3)追求自由自在,就要学会牺牲其他。

这些年,我身边很多朋友都慢慢退出了职场江湖,有的功成名就,解甲归田,退居二线;

有的看透一切,放弃职位,提前退养;有的离开职场,去云南丽江打理民宿;

有的寻梦终南山,过上了“山中人自正, 路险心亦平。长风驱松柏, 声拂万壑清”的自由生活。

想追求闲云野鹤的生活,就要失去高朋满座的喧闹,就要失去霓虹聚焦的热闹,就要失去前呼后拥的体面......

职场也是辩证的,得到越多,承担越多,就会在其他方面失去更多。

3、敢与不敢的取舍,取决于你自身职业发展的成熟度

离开一个岗位,就是离开了一个属于自己的舒适区。

迈向一个新的领域,实际上是从舒适走向了未知。

马云说:员工的离职原因林林总总,只有两点最真实:

(1)钱,没给到位;

(2)心,委屈了。

即使钱没有给到位,即使心也委屈了,也不是所有人都可以随便离职的。

离职不是一个简单的决定,这个决定的背后,隐藏着自己权衡利弊后的艰难取舍。

每个离职的人,都要对以下综合因素做出的全面权衡和反应。

(3)心态准备的成熟程度。

心态是职场中最重要的因素,职场需要一个好心态。

一个人的离职,一定不是仅仅要逃离职场,而是要寻求一个自己喜欢、而且能够帮助自己走向更大成功的平台或机会。

我在职场中常常看到“闪辞”的年轻人,一年之中可以离职好几次,稍有不满,就会毫无准备地离开岗位。

结果是浪费了青春,消耗了个人信用,除此之外别无所获。

当一个人考虑离职时,一定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确保自己的离开是经过充分准备和深思熟虑的。

(4)技能储备成熟程度。

职场不相信眼泪。更不相信“东郭先生”。

人人都希望过得比别人好,盼望自己能爬到职业发展的“金字塔”顶端。

但职场的发展,取决于自身的能力和实力。也就是说,一个人光有想法和激情还不够,需要具备足够的能力和实力。

现代社会是一个欢迎专家的时代,一个人要在职场中取胜,首先是专业能力;其次是管理能力,还有情商、智商......

既能把事情办好,又能把人员管好,这是对一个职场人的基本要求。

所以一个人在面临各种机会,做出各种选择的关键时刻,需要静下心来,认真盘点一下自己的职场储备,看看自身的储备和能力是否适应新的机遇?是否适应未知环境?是否能偶帮助自己取得未来成功而不是心血来潮,好大喜功?

(5)财务积累成熟程度。

有一种人,早就实现了财务自由,职业和工作只是消磨时间、追求名誉、实现品牌价值化或取得社会认可的手段。

这种人在职场中没有压力,怎么决策问题都不会太大。

我曾看到过开着宝马做洗车工的年轻人,看到过房产多套、存款千万但仍做环卫工的中年人,他们之所以出来工作,是为了消磨时间。

但社会中大多数人不是这样的。

工作对大家来说,是实现自我价值的跳板,更是养家糊口的手段。

离开原来的工作岗位,首先面临着收入的不确定。即便新机遇的薪酬待遇很好,可谁又知道,在一个新的环境中,这种待遇会坚持多久呢?

尤其对于目前薪酬水平还可以的公司,离开时,一定要多问自己以下几个问题:

A、目前岗位的薪酬水平足以保证你的基本需求吗(包括正常生活、孩子教育、父母养老、房贷车贷、社交支出等)?

B、新岗位的工资待遇能高出现在多少?除了薪酬,新岗位还能给你带来什么养的价值增长?

C、如果在新岗位工作不适应,断了经济来源,在保证现有生活水准的情况下,你的财务储备能坚持多久?

D、如果创业,你能保证现有的生活水平吗?能够忍受生活水平下降吗?能够坚持多久?

4、在哪里工作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具备了应对风险的能力

职业规划专业人士经常说的是: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他对这个时代点、线、面、体的机会判断和选择。

比如说,你努力工作的工资收益,远远不如2013年前买了腾讯的股票。

因为你再努力地工作,你还是一个点;但是腾讯股票附着于一个快速崛起的经济体,这是一个线性周期的结果。

换句话说,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就要看你的切入点是在一条什么样的线上,这条线在一个什么样的面上,这个面又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体上。

点线面的选择固然重要。但换个角度看,无论在做出任何选择时,都会面临一个问题,你是否具备了应对风险的能力?

特别是人到中年,职业发展进入中场,在做出选择时会遇到许许多多的问题:

面对行业的起落,技术的进步,你真的能适应新的变化吗?

离开了原来的舒适区,你有足够的资源和信心应对吗?

面对一个新兴的事物,你有足够的精力去加班加点、夜以继

日地落实推进吗?

新的平台一旦陷入衰退,你能经受再次折腾?具有足够的实力担当家庭重任吗?

其实在哪里工作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做出选择前,你要对自己做一个全面的风险评估,确保自己已经具备了应对风险和未来变化的能力和实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30岁,慌了?
这三个铁饭碗岗位听起来高大上,光鲜亮丽,实际上是临时工
2.5天休假真的来了?想多了!山东企业双休提供率仅18.75%
对不起,你因泄露工资秘密被辞退了|“工资保密”的职场规则
不要让校招,毁了你的毕业季
调查:95.8%受访职场人士觉得“入对行”对职业发展重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