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孔子是中国历史上最“牛”的美食家

 

/王明军 

 

        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长期以来,人们总是从哲学、政治、伦理、教育等方面研究孔子对后世的影响,很少有人从饮食的角度去研究孔子对中国饮食文化的影响。

        中国菜已经历了四五千年的发展历史,其高超的烹饪技艺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堪称世界一流。孔子是中国最早提出“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为饮食原则的美食家。《论语·乡党》中,“食殪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惟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祭于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食不语……”。孔子对食品的要求很高,变质的食物不吃;超过一定时间不新鲜的不吃;这似乎有点像中国最早的食品卫生法。肉类分割不到位的不吃;市场上不放心的酒肉不吃;蘸料与食材不相配也不吃,孔子对菜肴的要求如此苛刻,足以说明孔子对菜肴出品的讲究。吃生鱼片(鱼脍)没有芥末酱;祭神用的肉类没有姜,孔子是不会碰的(日本的生鱼片吃法至今还遵循中国老祖宗的古训)。而且,孔子反对暴饮暴食,主张用餐时不讲话,细细品味,享受过程。

        综观《论语》全文,“政”字出现四十一次,而“食”字也同样出现四十一次(三十次是当小“吃”讲的),民以食为天。二千多年后的今天,当人们又重新研究和认识孔子(包括当下流行的学者于丹),都没有重视孔子对中国饮食文化所作的贡献,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缺失和遗憾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被误读的孔子: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是啥意思?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孔圣人给你一个做吃货的理由
每一次天灾都几乎包含着人祸
孔子的饮食哲学:食无求饱
孔子的飲食哲學 WORD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