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楞严经》学习笔记(一)

——自从一见《楞严》后,不读人间糟粕书


《楞严经》全称: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唐代印度僧人般剌蜜帝传入中国并翻译,

共10卷。

它是佛教正法的代表,

统摄佛教经论的禅宗正眼。

是传入中国的最后一本经,

 也将是末法时代最先消失的一部经。


佛说,

我死了以后, 

五百年是正法时代(靠智慧就能获得幸福),

一千年是像法时代(靠塑造佛像维持信仰),

一千五百到一万年是末法时代(纷争、乱象、佛教消失)。

如今,

佛已死亡两千五百年,

所以我们进入末法时代一千年了。


“开悟在《楞严》,

成佛在《法华》”。

 天台山国清寺,

是隋文帝给智者大师盖的拜经台,

最高的地方叫华顶。

他每天到华顶向西跪拜,

 希望《楞严经》早日东来,

这一拜就拜了十八年。


《楞严经》是一部修行宝典,

内容包含显密性相,

宗派横跨禅净密律。

从教令正发心起,

经破惑、见真(明心见性)、依性起修(设坛结界、起正修行),

详细开示一切凡圣境界(二十五圣圆通、三界七趣众生),

细述六十位修证(三渐次、干慧地、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

四加行、十地、等觉、妙觉),

令行者于菩提道上知所趣向


《楞严经》是释迦牟尼佛

借助阿难差点堕落这件事,

讲出的修行法则。

经中有楞严咒,

又名白伞盖咒、如来藏心咒,

左右佛教兴衰的咒中之王

《楞严经》也是破魔宝典,

对末法时期的种种乱相,

几乎全都透彻明白,

并指出各种对治之方。


古代文人多推崇《楞严经》,

苏轼尤甚

“《楞严》在床头,

妙偈时仰读。”。

终其一生,

都带在身边随时参阅。


王安石写诗劝女儿奉持《楞严经》:

“秋灯一点映笼纱,

好读《楞严》莫忆家。

能了诸缘如梦事,

世间惟有妙莲花。”

他还亲自注疏,

著有《楞严经要旨》


明末高僧憨山大师说:

“不读法华,

不知如来救世之苦心;

不读楞严,

不知修心迷悟之关键。”

虚云和尚:

此经由凡夫直到成佛,

由无情到有情,

山河大地,

四圣六凡,

修证迷悟,

理事因果戒律,

都详详细细地说尽了。”


“现在是末法时代,

你到那里访善知识呢?

不如熟读一部《楞严经》,

就能保绥哀救,

入佛知见,

不遭歧路!”


清朝徐世昌有诗云:

“茅屋三间净扫除,

药炉经卷老僧居。

自从一见《楞严》后,

不读人间糟粕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梵網經序
《触闻集——佛教对联1200副》(2)
牢记《金刚经》中四大名句,功德无量!
简单点,行么?(钵雲摩)
搬佛,执佛,不明觉厉
佛教两大“真理”,看懂了,也就开悟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