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致故乡:树高千丈,叶落归根

作者:景桥先生  每周一文 温暖同行  全文1810字,阅读约需5分钟

以下正文:

一个心中没有故乡的人,注定无法走向梦想的远方。
正如,一株没有扎向大地深根的树,注定无法直插苍穹。
故乡,是我们的始发地,更是人生力量的源泉地。我们出走故乡,终归要回到故乡。正如,树高千丈,叶落归根。
在我的故乡晓煦山,余氏宗祠,2024年3月26日,清明前夕,宗亲余公湘生大人魂归故里,引发了乡友群一大波自发的追悼。
千里之外,我细细浏览微信群聊天记录,见到有人发了一张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临湘报》剪报,明确记载:
“台胞余湘生先生接到家书后,捐款25000元在家乡晓峰村建立了一所600平方米的完全小学。”
心中“哦”的一声,原来是这位恩公,原来我也曾受泽未报。
忆起旧时,约莫1992年9月,上小学二年级的我,随同100多名师生,兴奋地搬进那栋崭新的二层教学楼,每个人脸上都泛着光、溢着笑,仍历历在目。
更令我们欢喜的是,教学楼里有一间图书室,全是崭新的图书,一排排配画的小人书,如《三国演义》《水浒传》等,老师忙着给排着队的孩子们借阅,山里的孩子们,瞬间打开了一个新世界。
后来才知,这栋十里八乡羡慕不已的教学楼,这间孩子们心心念念的图书室,都是台胞湘生先生捐建。
湘生先生是受过苦的人,解放前被国民党抓了壮丁,远走台湾。从此与故乡,隔了一湾浅浅却又无法逾越的海峡。
但他又始终惦记故乡,连名字都冥冥中似在诉说。92年两岸通航,已是65岁的他,欣然返乡省亲,真应了那句: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幸而故乡还有人认得他,他也还认故乡。
这才有了先生和故乡小学的结缘,除了捐建校舍,后面又陆续捐赠了书籍、体育器材、衣物,并资助了若干贫困学生。
而我,亦是其中的一名受惠者。多年后,才知道恩公大名,亦知晓恩公终魂归故乡。
因为事业的关系,湘生先生一直客居台湾,期间数次返乡。
2023年2月临终前,他仍在念念不忘故乡,反复叮嘱后辈,百年后希望葬回故乡、叶落归根。
这才有了今年清明,余氏宗祠追悼那感人一幕。
故乡的亲人,始终惦记这位海外游子,感念他对故乡的回馈,以隆重的仪式,接纳漂泊一生的游子,安眠故土,画下了“一抔乡土走出一生,一抔骨灰回到故乡”的句号。
树高千丈必有根,江流万里总有源。
一个人走得再远、走得再久,也无法忘记故乡,总想着要回到故乡。
就像一棵大树,高达千丈,仍是要不断从根系处汲取养分,枯萎的落叶,依然要投入大地根脉的怀抱。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中华五千年,一直就有“安土重迁、叶落归根”的传统,人死灯灭,入土为安,所入之“土”,当然得是故土。
在古代,文官告老还乡,武官卸甲归田,商人金盆洗手,大都是人至暮年,祈望叶落归根。
一切功业归宿,盖棺定论,还得回到故乡方能尘埃落定。
如贺知章,86岁高龄告老还乡,已是“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近代伟人毛泽东,1976年夏病重之际,再次向中央提出回韶山休养,想叶落归根。
开国上将许世友,80年代上书中央,请求死后土葬回故乡,为母尽孝。
国学大师季羡林90高龄还回乡扫墓,扑通一下跪倒在父母坟墓前,不住磕头。回京后,他写下长达2.4万字的《故乡行》,说:“娘啊,这恐怕是你儿子最后一次来给您扫墓了,将来我要睡在您的身旁!”
我的故乡有位副国级的“田舍翁”毛致用,他从全国政协副主席位上退休后,回到故乡岳阳西冲村,种地养鸡,自耕自足,2019年去世后也如愿葬在故乡。
他们,都有一颗赤子之心,蕴含着中华民族五千年来安土重迁、故土难离的乡土情结。
异乡漂泊的人,回到故乡,最后会成为一种执念。人越老便越怀旧,越思念故乡,心心念念要回到故乡。
我以为,叶落归根,大抵有三重涵义。
一曰“身”归故乡。退休回到故乡,死后葬回故乡。
二曰“心”归故乡。异乡岁月里,惦记故乡,心系故土,反哺桑梓,泽被乡里。现在内陆有“乡贤经济”,沿海有“侨胞经济”,正因为有“心”归故乡的游子。
三曰“魂”归故乡。魂是一种精气神,游子出走一生,他的精神力量、人格魅力,在故乡被后人传诵、仿效、承继。
他们,哪怕最终肉身没有回到故乡,但他们的故事,被一代代传唱不息,成为乡中子弟、族中子孙的榜样和传奇,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怀揣故乡走向远方。
第一重是个人层面的叶落归根,第二重是物质层次的叶落归根,第三重是精神领域的叶落归根。
想到这,湘生大人的叶落归根,似乎三重境界兼而有之。
骨灰葬回故土为第一重;
多年捐赠桑梓为第二重;
先生中年打拼事业有成、晚年筹建慈善组织,精神至今仍激励着余氏后辈,而他给故乡留下的一栋教学楼、一间图书室所恩及的后辈,后来陆续走出去,薪火相传、生生不息,是为第三重。
全文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文艺报
《家乡》同题诗词
【雨巷同题】第126期同题:做一棵树
端午节凭吊(组诗)
故土难离
生活记录--一颗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