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论成吉思汗的历史功绩
信息来源:《金鹰》第25期  作者:扎木苏  发布时间:2011-11-18  

    八百多年前,蒙古草原诞生了一位震撼世界的战神,他的铁蹄如飓风一般席卷中亚及东部欧洲,他和继任者、子孙后代建立了史无前例的强大的蒙古帝国。中国境内有元朝、窝阔台汗国、察合台汗国;中国境外有钦察汗国、伊利汗国。其疆域东起朝鲜半岛、西抵波兰、匈牙利,北至西伯利亚,南达爪洼中南半岛,总面积三千万平方公里。这神奇伟业、辉煌成就,使他彪炳千秋。他不仅统一了蒙古高原,建立了蒙古国,缔造了蒙古民族,而且对中华民族的大一统和发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础;同时对欧亚许多国家和民族发生过巨大影响,对东西方的文化交流,政治变革,对推动世界历史的发展起到了前所未有的作用。成吉思汗无疑是蒙古民族的英雄,也是中华民族的英雄,是世界上公认的千年第一伟人,是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军事家、战略家、政治家、思想家。他的文韬武略、丰功伟绩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一、成吉思汗统一蒙古高原诸部落,建立蒙古国,缔造蒙古民族。
    在成吉思汗崛起以前数百年间,蒙古高原上分布着许多部落或部落联盟,除蒙古诸部外,较强大的还有塔塔尔、克烈、篾儿乞、乃蛮、汪古等部落。各部落互不统属,奴隶主贵族们为了掠夺邻部的人口、牲畜、财物,为了争霸草原,为了彼此间复仇或由于金朝统治者的挑拨,长时期无休止进行战争,夺去了无数人的生命,严重阻碍了社会生产的发展,使蒙古高原长期处于贫穷落后,社会发展处于停滞不前的状况。草原各部落无论奴隶主还是奴隶和牧民十分渴望草原上能出现一位英雄,带领他们走向统一,走向强盛。早日摆脱金朝的民族掠夺和民族压迫,由自己当草原主人,过安居乐业的生活。
    余大钧教授在其《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一书中说:“成吉思汗以其卓越的政治、军事才能,顺应广大牧民的意愿及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团聚起越来越多的部众,兼并了众多分散的、各自为政、互相敌对的部落。”“使这些分散孤立的,发展不平衡的部落日益冲破狭隘闭塞的状态,缓慢的走向统一,建立了蒙古国。”成吉思汗前后用了二十多年时间,大战六次,小战几十次。虽曾经屡遭挫折,但总是从困境中解脱出来获得新生,由小变大,由弱到强,成为漠北草原一个强大部落。终于1206年统一蒙古高原诸部落,称汗。
    成吉思汗是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在建立蒙古国后,(一)建立了政治军事合一的“领户分封制”,把高原原有部落组织打散,按千户制编组为军事、行政、生产组织合一的各千户,建立起中央集权的,有各级军事封建领主层层统治的早期封建国家。当然了,刚刚脱胎的封建国家,不可避免的仍保留有浓重的奴隶制因素和原始公社残余因素。
    (二)是扩建护卫军(怯薜)。由于怯薜担负保卫可汗、为可汗服务、代表可汗处理军政事务等重要任务,因此成吉思汗为他们规定了优越的地位。成吉思汗降旨说:“我的护卫散班,在外千户的上。护卫散班的家人,在外百户、牌子的上。若在外千户,与护卫散班做同等相争斗呵,将在外的千户要受过者。”
    对于曾经跟随他南征北战的八十名宿卫、七十名侍卫以及阿儿孩率领的一千名勇士,也孙贴格率领的弓箭手们,成吉思汗都给予高度的评价。
    成吉思汗为了引起自己的子孙对这支中军护卫的重视,格外发了一道诏旨:“九十五千户内选择的人,做我贴身的万护卫。久后我子孙将这些护卫的想着,如我遗念一般,好生抬举,休教怀怨,福神般看着。”
    《元史?兵志》认为,成吉思汗立怯薜军关键在于“制轻重之势”。著名史学家朱耀廷在其《成吉思汗传》一书中说:“大汗直接掌握着这样一支最强悍的亲信军队,就可以大大加强大汗的权利,保卫大汗的安全,借以制约任何一个在外的诸王和那颜贵族。同时,这又一种‘质子’制度,各级那颜的子弟被征入护卫军,等于是充当‘质子’,它有助于成吉思汗更牢固地控制各级那颜,使他们效忠于自己;是他们将自己子弟的安危与大汗的安危联系在一起考虑,更乐于保卫中央效力。同时,怯薜军又是成吉思汗培养各级首领的一个大学校,对各级贵族子弟有很大吸引力。在经历的长时期的氏族贵族相互争战之后,建立这样一支强大的武装力量以维护最高的汗权,对巩固新生的统一国家,防止氏族贵族的复活和重新发生内战,是十分必要的。当然,它也是成吉思汗对外进行征服战争的有力工具。”
    (三)、制造文字,结束了蒙古族没有文字的历史。蒙古族原来没有文字,只靠结草刻木记事。在铁木真讨伐乃蛮部的战争中,捉住一个名叫塔塔统阿的畏兀儿人。他是乃蛮部太阳汗的掌印官,太阳汗尊他为国傅,让他掌握金印和钱谷。《元史》说他“性聪慧、善言论、深通本国文字。”铁木真觉得这人大有可用,就将他留在自己左右。“是后,凡有制旨,使用印章,仍命掌之。”不久,铁木真又让塔塔统阿“以畏兀儿字书国言”,即用维吾儿文字拼写蒙古语,教太子诸王学习这种文字,这就是元朝人所说的“畏兀字书”。塔塔统阿创制蒙古文字,这在蒙古史上是个创举。正是有了这种文字,成吉思汗才颁布成文法和青册。而在他死后不久成书的第一部蒙古民族的古代史——《蒙古秘史》,就是用这种畏兀儿字写成的。改变了蒙古族没有文字的历史。
    自从成吉思汗统一蒙古高原诸部落后,蒙古族就成为一个有共同的经济基础、共同的语言文字、共同的风俗习惯的一个真正统一的民族。八百多年来,几经改朝换代,蒙古族不仅没有消失,而且至今仍然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应该说这与成吉思汗的贡献分不开的,他缔造了蒙古民族。
    (四)、蒙古成文法,大扎撒的颁布。在成吉思汗没有统一蒙古高原以前,蒙古族还没有自己的文字,也不可能有什么成文法。但经过多少代的发展,在蒙古族内部也有自己的“规矩”、“体例”、“道理”等等,也就是所谓习惯法,蒙古人成为“古来的约孙”。后来产生了阶级,出现了贵族和可汗,他们的言论、命令就被当做“法令”、“军法”,蒙古人称之为“扎撒”。
    《蒙古秘史》说,1206年成吉思汗建国时就命令失吉忽秃忽着手制定青册,这是蒙古族正式颁布成文法的开端。据《史集》记载:1219年,成吉思汗〔高举〕征服世界的旗帜出征花剌子模,临出师前,“他召集了会议,举行了忽里勒台,在他们中间对〔自己的〕领导规则、律令和古代习惯重新做了规定。”这就是所谓《扎撒大典》。据《世界征服者史》作者志费尼说:“这些‘律令’和‘扎撒’是成吉思汗凭自己脑子创造出来的。”“依据自己的想法,他给每个场合制定一条法令,给每个情况制定一条律文;而对每种罪,他也制定一条刑罚。”成吉思汗的法律规定了各类人员的权利义务以及违反规定时的处置办法;规定保护私有财产,保护继承权,尤其是保护奴隶主对奴隶的所有权;规定反对某些落后的损人利己的意识,提倡急公好战。
    失吉忽秃忽(成吉思汗母亲诃额仑的养子)被任命为蒙古国第一任专职大断事官。成吉思汗不仅设立了大断事官,还在大断事官之下设有若干断事官,为其僚属、下级。诸王、贵戚、功臣有分地者,也各置断事官管制其本部百姓。
    正是在失吉忽秃忽担任大断事官时,蒙古国颁布了户口青册和大扎撒。同时还逐步制定了一套审理办法,使国家逐步走上依法治国的轨道。蒙古国的国家机器逐渐完善发展起来。
    建立蒙古国后,由于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社会秩序逐步稳定,文化科技不断进步,人口也随之增长。从建国初期九十五个千户,到成吉思汗晚年时发展到一百二十九个千户。成吉思汗在历次对外战争中,将大批征服的各族人民迁入漠北,发展农业、手工业。漠北各地兴建起许多城市、宫殿、庭园、村镇。
    从原始社会末期各部落互相掠夺、混战的无秩序社会,过渡到有严整统治秩序的早期封建社会,是成吉思汗的丰功伟业。他使蒙古高原社会制度实现了跳跃式发展,这是推动历史的巨大进步。
    随着蒙古国统一强盛,为摆脱金朝的民族压迫、残酷剥削、为统一北方各国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成吉思汗实现了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的统一,为我国再次大一统创造了条件。
    安史之乱后,唐朝后期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唐亡后形成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西、北边疆少数民族相继建立了辽、金、西夏王朝与中原王朝(五代、北宋、南宋)相对峙。此外,西北还有高昌回鹘、甘州回鹘、西辽、哈剌鲁等民族政权。从8世纪后叶至13世纪后叶元朝统一全国为止五百余年间,中原藩镇之间,五代十国之间、辽金夏与宋朝之间,各族统治者为了争夺权力、土地和财富,展开频繁的战争,无数人由于战争丧失了生命,大片土地荒废,众多人民流离失所,中国社会的经济发展受到极大阻碍,特别是北方的经济遭受破坏尤甚。
    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国后,迅速提高了蒙古高原的生产水平,并将草原游牧民族的强大战斗力凝聚在一起,通过征讨和和平招降相结合的方式,征服了西伯利亚森林狩猎诸部落,和平招降了高昌回鹘(畏兀儿)和哈剌鲁,通过追杀西辽篡位者屈出律,在西辽居民的支持拥护下占领西辽东部地区(西辽西部地区则被花剌子模国侵占)。
    随着蒙古国力的不断增强,成吉思汗把目标投向了金国。金国是蒙古的世敌,对蒙古各部进行了长期压迫和剥削,并曾残酷杀害成吉思汗的本族祖先。南宋绍兴年间,塔塔尔部在金国授意下,曾先后擒获蒙古部汗俺巴孩(成吉思汗族曾祖)、贵族斡勤巴儿黑(成吉思汗伯祖)、等献于金朝被金人钉在“木驴”上残酷处死。俺巴孩汗在临死前曾大声说,他的子女甚多,有朝一日必定会来报仇。这既是对金国的警告,也是对蒙古后人的激励。成吉思汗牢记先祖的遗愿。现在蒙古各部统一了,国家强盛了,是该严惩金国的时候了。
    但是面对一个经济实力雄厚、人口众多、兵强马壮的大国,不敢轻举妄动。经过深思熟虑后,成吉思汗下定决心,在大规模攻金之前,必须先战胜、降服西夏,破坏西夏、金国之盟。从而排除侧翼受敌之患,以便全力攻金。此外,西夏战略地位重要,是补充战略物资和人力的冲要之地。蒙古骑兵习惯在草原平地奔驰作战,不熟悉攻破城堡,而西夏多城池,善于守城把关,先攻西夏,客观上给蒙古军提供演练场所。
    1205年初春,成吉思汗派出一支蒙古骑兵从漠北南下,进入西夏的西部边境,以追击逃敌为借口,抄掠性进攻,目的在于初步试探西夏的虚实,并乘胜掠夺了许多战利品、马羊、骆驼,返回漠北。
    1207年,成吉思汗以西夏不肯纳贡称臣为理由,亲自率大军第二次进攻西夏。这次进攻是以迫使西夏臣服蒙古,解除夏、金联盟为目的。蒙古军从漠北直指西夏北部要塞斡罗孩城。经过数月反复进攻,才攻破此城。夏襄宗调集右厢诸路军抗击。成吉思汗见西夏国兵势尚盛,不敢骤进。派兵四出劫掠后,遂班师回漠北。
    1209年春,成吉思汗亲率大军第三次进攻西夏。这次进攻目的依然在迫使西夏臣服,解除西夏、金国的联盟,为大举攻金做准备。
    四月,蒙古军再次占领斡罗孩城。七月,蒙古军乘胜攻破克夷门,长驱直入,包围了中兴府(今银川市)。十月,夏襄宗派使者向金朝求援。金帝卫绍王目光短浅,他说:“两个敌人互相攻击,这是吾国的福分,有什么不好?”遂拒绝了西夏求援,不发一兵一卒。
    十二月,夏襄宗被迫同意议和,向蒙古国纳贡称臣,并将自己的女儿察合公主献给成吉思汗为妃。1210年春,成吉思汗撒兵北返。
    1218年,蒙古军第四次征夏,长驱直入包围了中兴府。这次是因为西夏不够驯顺,故派遣军队聊施薄惩,胁迫西夏继续助攻金国。此后十余年间西夏利用蒙古攻金,金国国势大衰的局势,多次攻打金朝西边州郡,金夏之间战争不断,使金朝陷于多方面受敌,疲于应付的困境。
    1224年,夏神宗传位于李德旺,自称上皇。夏献宗即位后,改变其对金的政策,决定与金国议和,定为兄弟之国。夏献宗因成吉思汗西征长期未回,认为有机可乘,派遣使者去联络漠北诸部共同抵抗蒙古。成吉思汗得知这一消息,加之1218年西夏大臣阿沙敢不于成吉思汗西征前夕出言不逊,拒绝发兵出征花剌子模国,认为西夏桀骜不驯,阴蓄异图,密令孛鲁(木华黎之子)伺机征讨。1224年秋,孛鲁统率大军进攻银州。西夏银州监府塔海出战,大败被俘。蒙古军攻破银州。这次战役共杀死西夏军数万,掳掠人口、牛羊、骆驼十万。蒙古军第五次进攻西夏,是在西夏改变其对蒙、金的政策——从附蒙改变为联金的政策时发生的,这是蒙、夏关系决裂,成吉思汗大举灭夏的序曲。不久,成吉思汗就统率蒙古大军发动了灭亡西夏的大规模战争。
    1227年初,蒙古军包围了中兴府城,展开围攻。西夏军民进行了半年多艰苦的保卫战。因城内粮尽,又遇到强烈地震,军民大多患病。西夏末帝李晛在此困境下被迫派遣使者去向成吉思汗乞降。1227年七月,成吉思汗在清水县驻地病逝。遗诏暂秘不发丧,待西夏末帝献城出降时,把城内顽强抵抗军民和李晛率领的文武百官大部杀尽。至此西夏灭亡,蒙古国终于除掉了这个心腹之患,可以全力攻金了。
    金国是蒙古部落的宗主国,曾经灭辽、北宋,称雄一时。但到成吉思汗称霸时,金国已度过鼎盛时期,国势日渐衰落,政治腐败,经济萧条,军备废弛。朝臣勾心斗角,国内各种矛盾十分尖锐。成吉思汗抓住这个机遇,并制定了周密的攻金计划。
    蒙古攻金的战争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211年到1217年夏,成吉思汗亲自指挥绝大部分蒙古军攻金;第二阶段,从1217年秋到1229年,木华黎父子奉旨率领一部分蒙古军负责对金战事;第三阶段,从1230年至1234年春,窝阔台与拖雷分兵攻金,后与南宋联合灭金。
    1211年,成吉思汗以为祖宗报仇作旗号,率领蒙古铁骑杀向金国。时值初秋,成吉思汗亲自率领东路军。他派大将哲别为先锋,首先向乌沙堡进攻,进入金境。哲别作战勇猛,蒙古军锐不可当,很快占领乌月营。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发起攻击,在野狐岭战役中打败金兵,突破了金国用来防御草原游牧民族进攻的边墙。在这次战斗中,金国精锐部队几乎丧失一半,从此元气大伤。金宣宗被迫求和,向蒙古贡献了大量财物。
    金军在野狐岭失败后屯兵于浍河堡,严守不出。成吉思汗采取从中央突破敌军、两翼策应的战术,全歼金军主力。此后,蒙军主力攻入战略要地居庸关,哲别率领先锋军直达中都(现北京市)。中都是金国的首都,金国倾全国兵力严防死守。哲别与金军几次战斗不能取胜。成吉思汗率领后续部队来后,见金国实力犹存,为了避免过多伤亡,主动撤出了对中都的战斗。
    经过一段休整后,蒙古大军分成三路向金国进攻。中路军由成吉思汗和他幼子拖雷率领,南出紫荆关,向金国山东、河北等腹地进攻;右路军由成吉思汗的另外三个儿子术赤、察合台和窝阔台率领,沿太行山一线向南进攻,占领金国的山西地区;左路军由成吉思汗的弟弟合撒儿率领,主要进攻东北方向。蒙古大军三路齐发,互为犄角照应之势,其势不可挡。1214年春,蒙古三路大军会师中都附近,再次将中都包围。蒙古军声势浩大,金军接连失败,金宣宗被迫向成吉思汗求和,献纳公主、童男童女五百、马匹三千、金银珠宝等。成吉思汗得到金国的大量财物后,率领军队撤退。
    蒙古国实力强大,中都在几年之内两次被蒙军包围,金宣宗担心总有一天中都必不保,在成吉思汗撤军后,不顾众臣的反对,仓皇迁都南京(今河南开封)。不久,成吉思汗借口金帝没有议和诚意,再次统军攻金。在野狐岭,蒙古军击溃30万金国守军,前锋直指居庸关。成吉思汗避实击虚,留部将与金兵对峙,自己则亲率精锐,昼夜兼程从小道奔袭紫荆关。金军猝不及防,被迫退离紫荆关。紫荆关的失守,使金国的都城完全暴露在蒙古军铁骑面前。1215年,成吉思汗终于攻下中都。
    1217年8月,成吉思汗封木华黎为太师、国王、都行省、承制行事,赐以大汗所用的九尾白旗,将继续攻打金朝的任务全权交他负责。留给他的蒙古军二万三千骑,降附的契丹、汉军八万余人,总共十万余人经略华北。而成吉思汗亲率蒙古军主力西征去了。木华黎父子不负重托,在十年间占领了金朝黄河以北大部分疆土,为蒙灭金打下了良好基础。
    1227年,成吉思汗病逝后,其继任者窝阔台遵照其临终遗留的灭金方略,指挥蒙古铁骑,以摧枯拉朽、势如破竹之势于1234年攻灭金朝,完成了中国北方的统一。1279年,成吉思汗之孙忽必烈灭掉南宋,建立采行汉制的元朝,完成了全中国的大一统。
    史学家王槐茂在其《成吉思汗》一书中说:“成吉思汗的奋斗,奠定了统一全中国的基础,对结束唐朝‘安史之乱’以来的诸国割据分裂纷争的局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成吉思汗是对中国的统一做出了重要贡献的杰出历史人物。”
    元朝统一中国的过程是与中国历史上经常发生的改朝换代的战争一样,是推翻一个腐朽没落危机重重,统治阶级与广大人民群众的矛盾极其尖锐的社会;是摧毁一个社会底层劳苦大众的反抗斗争此起彼伏、接连不断的、摇摇欲坠、行将灭亡的国家。
    三、成吉思汗西征,打通了东西方闭塞的通路,使东西方经济、文化、科技得到大交流,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1215年,当成吉思汗忙于对金战争时,花剌子模国派来探听蒙古方面情况的使团。成吉思汗在他驻营地接见了使团,表示愿意与花剌子模王友好,允许双方商人自由往来。1217年,成吉思汗派出使团去花刺子模国回访,并转达了成吉思汗愿与花剌子模王缔结和约,建立和平贸易关系的旨意。国王马合谋答应缔结和约。但当1218年暮春,成吉思汗派出的蒙古国商队450人,带着金银及丝绸、皮毛等大量货物到达花剌子模国边城讹答剌时,该城长官贪图商队财物,意诬指商队为间谍,将450人全部扣押,并写信报告国王马合谋。马合谋下令将商队全部杀掉,货物没收。商队中仅一人逃回蒙古,将情况报告给了成吉思汗。成吉思汗立即派出三个使臣去见马合谋,指责其背信弃义行为,并要求交出凶手,退还所有货物。马合谋蛮横拒绝使臣要求,下令将为首的使臣杀死,并侮辱性的将其余二使臣剃去胡须,驱逐回蒙古。
    花剌子模国是新兴的西域霸国。在13世纪的最初十余年,国王马合谋先后征服阿富汗的古耳王朝,战胜西辽,夺取西辽西部地区及西辽藩属中亚河中地区。其疆土扩张到今伊朗、伊拉克、阿富汗和中亚广大地区,军队达四五十万,成为伊斯兰教世界最强大的霸主。马合谋野心勃勃,他准备继续攻占西辽东部,攻打蒙古国,并征服中原,创造一个世界帝国。为了对付马合谋,伊斯兰教主哈里发派出使者,希望东方的教世主“约斡长老”出兵相救。而他们所谓的“约斡长老”正是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面对经济发达、军力强盛的西域霸国,面对马合谋这个伊斯兰教世界最强大霸主,没有忍气吞声地屈膝求和,没有无可奈何、坐以待毙。尽管蒙古国经济落后,人口仅数十万的中国边疆民族政权小国,但成吉思汗表现出蒙古族不畏强暴的大无畏精神,表现出大智大勇的民族英雄气概,他决心动员全蒙古国的大部分力量,亲自统率蒙古军为主力的由多民族组成的十五万大军去积极主动抗击西域霸国。
    这是一场自卫反击战,以积极的进攻保卫蒙古国及中原免遭西域霸国侵略、征服。但是战争的持续胜利进行,使它从自卫反击战发展为带有残酷杀戮、破坏的征服战争。
    成吉思汗和他子孙后代所领导的三次西征大军,在中亚、西亚和欧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进行过战争,采取招降和攻杀相结合的方式,接受招降的城、堡予以赦免,而顽强抵抗、造成蒙古军重大伤亡的城、堡,蒙古军破城、堡后,即以血族复仇的传统观念,对城堡军民进行杀戮、洗劫、破坏、焚烧,甚至夷为平地。战争必然使各地的经济、文化发展受到破坏,这是自有人类历史以来就存在的历史规律。在否定战争破坏性的同时,要看到西征的积极一面。西征铲平了东西在各个方面进行交流的壁垒,使亚洲、欧洲、非洲的各方面广泛交流,进入一个空前频繁而且卓有成效的时期。中国的火药、指南针、造纸、印刷术、纸币、驿站制度、集体会议制度等传入西方;西方的药物、农产品、纺织品、天文历法、地理知识、科学技术等传入亚洲各地。成吉思汗的军队带着东方的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进入当时僵化保守的欧洲,唤醒了全球的人类觉醒。在成吉思汗军队的推动和刺激下,欧洲逐渐开始了空前的贸易、技术和思想革命。产生了一系列的积极效果,大大地推动了世界的经济、文化科技的发展。
    成吉思汗1227年病逝。他子孙后代在此基础上,继续努力奋斗,在1234年消灭金朝,在1279年消灭南宋。结束了“安史之乱”开始的五百多年的分裂割据局面,建立了大一统的封建王朝——元朝。元朝是中国边疆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建立的第一个全中国的王朝,疆域辽阔,台湾、西藏纳入中国版图,云南等边疆地区均归元朝政府直接管辖,它对中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有极为重要的贡献。
    孙中山先生说:“亚洲早期最强大的民族之中元朝蒙古人居首位。”“元朝时期几乎整个欧洲被元朝占领,远比中国最强盛的时期更强大了。”毛泽东同志将成吉思汗亲切称为“一代天骄”。
    在西方,成吉思汗孙子拔都(术赤二子)在他所征服的广阔土地上,东起额尔齐斯河,西至斡罗思西边,建立起横跨欧亚两洲的金帐汗国,也叫钦察汗国(1243——1503)。斡罗斯各公国成为钦察汗国的藩属达二百四十多年。各公国每年向钦察汗国纳贡,并接受汗国的监督统治。
    1252年,成吉思汗之孙旭烈兀(拖雷三子)奉其兄蒙哥汗之命,率军出镇波斯地区(今伊朗、伊拉克、阿富汗等地)。1258年统一了波斯地区,建立了伊利汗国。1261年得其兄元世祖忽必烈的承认和册封,1380年灭亡。
    1221年征服花刺子模国后,成吉思汗把畏兀儿以西直到河中草原地区分封给二儿子察合台,建立察合台汗国,1570年灭亡。
    成吉思汗分封诸子,窝阔台受封叶密立(今新疆额敏)、霍博(今新疆和布赛尔)建立窝阔台汗国。1310年被察合台汗国吞并。
    蒙古大帝国的疆域,从北面北冰洋到南面印度洋,从东面的太平洋到西面的多瑙河。在地球五分之四的辽阔疆域内,政治、经济、文化、军事高度统一,高度集权。人类文明在成吉思汗及其子孙后代的铁蹄下开始了世界一体化进程。
    中国学者德山先生在《元代交通史》中曾说:“国际陆路交通是成吉思汗祖孙三代三次西征的产物。”“第一次西征为建立横跨欧亚空前未有的大蒙古奠定了基础;”“第二次西行,即长子西征,建立了蒙古四大汗国之一——钦察汗国;”“开辟了通往中国的国际交通——钦察道;”“第三次西征即旭烈兀西征,建立了蒙古四大汗国的另一个汗国——伊利汗国。”“开辟了中国通往波斯的国际交通——波斯道。”
    加拿大史学家斯塔夫里?阿塔斯说:“往来于这条大道的商人们说,无论白天还是黑夜,在塔那到中国的路上行走,是绝对安全的。”美国传记名家哈罗兰姆在其著作中说:“虽然当初的成吉思汗从未接受过物质文明的熏染,竟能为50多个民族建立切实可行的典章,维持大半个世纪的和平与秩序”;“信使可以纵横50个经度,一个少女怀一袋金子,可以安心遨游这个广大的帝国。”使得东西方交流之畅通,欧亚文化之交流,“这是人类之间最广大而开放的一次握手。”
    著名作家、史学家龚禺铭在其《成吉思汗》(震撼世界的草原战神)一书中说:“一些历史学家依据历史记载,把成吉思汗说成是一个嗜血好杀、野蛮残暴的魔王,把他的出现说成是人类的灾难。”他们指责成吉思汗在中亚的屠城,将敢于抵抗的城市男子全部斩首,将女子全部沦为奴隶;指责他的行为破坏了文明,甚至阻碍了人类的进化。但是,我们不能苛求古人,草原的法则就是“弱肉强食”。作为马背民族的杰出领袖,建立统治的基本方法就是屠杀。如果他不去屠杀别人,必会死在别人的刀剑之下,从这一点看来,成吉思汗的血腥是被生存环境所逼的,是被恶劣的草原环境、被弱肉强食的草原生存法则所逼出来的!历史上,所有游牧民族无不存在着这种血腥的一面,在这一点上,成吉思汗成了马背民族的代表,如要获得成功,就必须要举起屠刀,这也可以看做成吉思汗的辩证法。
    历史是逐渐演变的,人的观念、习俗也要与时俱进,我们不能抛开历史发展和特点,按现代人和现代社会标准去观察、分析、衡量历史人物及其事件。
    四、成吉思汗军事思想和指挥艺术在世界军事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对世界影响颇大。
    刘乐土先生在中国大皇帝书系《成吉思汗》代前言中说“成吉思汗是后人难以比肩的战争奇才。他逢敌必战、战必胜的神奇将人类的军事天赋穷尽到极至。战争成就了成吉思汗的千古流芳,没有战争也就没有了成吉思汗。”《元史》曾云:“帝深沉大略,用兵如神,故能灭国四十、遂平西夏。其奇勋伟迹甚众。”
    成吉思汗武艺高强,能征善战,刀枪剑戟样样精通。战时每每冲锋在前,退却在后,率先士卒,势不可挡。他的超凡与卓绝更是在于他的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谋略。《元史?太祖本纪》写道,成吉思汗临崩谓左右曰:“金精在潼关,南据连山、北限大河、难以遽破。若假道于宋,宋、金世仇,必能许我,则下兵唐,邓,直捣大梁。金急,必征兵潼关。然以数万之众,千里赴援,人马疲敝,虽至弗能战,破之必矣。”他的继任者三子窝阔台按其计,统率大军攻金,于1234年将金朝灭掉。
    成吉思汗不识字,也从未读过《孙子兵法》,可每一次征战,或是分割包围,或是围城打援,或是诱敌深入,或是远交近攻,无不运用自如,迸射着智慧与果敢相映生辉的光芒。他统率的铁骑骁勇善战,势如破竹,战火、硝烟漫卷到俄罗斯、伊朗、阿富汗、乌克兰、匈牙利、波兰等欧洲和中亚的国家及印度北部。广袤的欧亚大陆,成吉思汗已经成了战无不胜的神,对手无不闻风丧胆,臣服于脚下。著名作家野庆裕在他《成吉思汗》(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一书中说:“成吉思汗是一位叱咤风云令山河变色的英雄。他声威震铄亚欧,功业迈越古今。成吉思汗在军事上创造的业绩完全可以与素有‘兵圣’之称的孙武相提并论,如果说,授笔以言的孙武是以其军事理论的博大精深而引起世人瞩目,那么仗剑以行的成吉思汗是以军事谋略的独特和军事活动的巨观而令世人感叹!”野庆裕又说:“在数十年的征战实践中,表现出一种高超卓越的军事指挥艺术,创造了一整套独具特色的军事思想,留给后人一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成吉思汗善于治军,他创建和统帅的蒙古军,训练有素,纪律严明,既善野战,又能攻坚。伊儿汗国重臣《世界征服者史》作者志费尼说:“整个世界上,有什么军队能够跟蒙古军队相匹敌呢?战争时期,当冲锋陷阵时,他们像受过训练的野兽,去追逐猎物,但在太平无事的日子里,他们又像是绵羊,生产乳汁、羊毛和其他许多有用之物。在艰难困苦的境地中,他们毫不抱怨倾轧。他们是农夫式的军队,负担各类赋役,缴分摊给的一切东西。”“他们的服从和恭顺,达到如此地步:一个统帅十万人马的将军,离汗的距离在日出和日没之间,犯了过错,汗只需派一名骑兵,按规定的方式处罚他,如果要他的头,就割下他的头,如要金子,就从身上取走金子。”
    成吉思汗不仅善于治军,而且精通谋略,深明战法。这是他继承、发展了我国北方游牧狩猎民族在数千年战争中积累的丰富的战略战术、战斗经验,是他在长期艰苦战争实践中,出色地、巧妙地、创造性地掌握和运用了这一军事指挥艺术。
    在战略上:(一)、善于利用矛盾,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敌人。在统一蒙古高原诸部时,先是利用札木合、王罕与蔑儿乞部的矛盾,联合二部,打败蔑儿乞部,夺回妻子;又利用金朝与塔塔儿等部的矛盾,依靠金朝联合王罕打败了塔塔儿和札木合;然后又利用札木合、王罕、桑昆之间的矛盾,偷袭王罕、取得胜利。在以南征和西征中他也注意利用矛盾,各个击破。一个时期总是集中力量进攻一个主要敌人,尽量避免两面作战,同时树敌过多。(二)、知己知彼、谋定后动。成吉思汗在对敌作战前,十分重视调查了解敌情,在较充分了解敌方情况后,才谋定而动,与敌交战,从不打无把握之仗。(三)、以打进攻战为主。进攻战是成吉思汗指挥蒙古军作战基本战略。据统计,他一生打五十多次大战,基本都是进攻战,只有进攻才能歼灭敌人,占领城堡,夺取财物。只有少数几次是防守战。(四)、集中兵力于战略进攻方向。在战略进攻时,成吉思汗竭力避免两线作战,集中全力在一个战略方向上作战。当他不得不面临两个或两个以上战略方向时,他把全军主力集中用在主要战略方向上实施进攻战,而把较少兵力用在次要战略方向上实施钳制的进攻或以攻为守的防御战争。情况变化时再行调整。(五)、运动战。成吉思汗根据蒙古军总数不大的基本情况,采取以运动战为主的战略方针,力避阵地战,持久攻坚战的战略方针。(六)、速战速决。兵贵神速,成吉思汗指挥骑兵,常常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出其不意地对敌人进行突然袭击,一举打垮或征服敌人。(七)、歼灭战。成吉思汗根据敌国人口多,军队数量大,国力强的特点,采取歼灭战,力避击溃战,竭力消灭敌人有生力量,宁断其一指,不伤其十指。(八)、以战养战。成吉思汗采取以战养战战略,即俘获、收降敌方的军、民,夺取其牲畜、粮草、财物、武器、装备以补充自己。(九)、无后勤机构负责供应的远征。蒙古军远征时,“只是羊马随行,不用运饷。”“食羊尽则射兔鹿野豕为食,故屯数十万之师不举烟火。”进入敌境后,则夺取敌方牲畜、粮草、财物、人力,解决军队后勤给养及军需。
    战术上,善于扬长避短、巧施诈术、避实击虚、多路出击、迂回突袭、速战速决。余大钧教授说:“蒙古兵善于利用拉瓦战术。就是派出先遣分队,在宽阔的正面上,用疏散队形,分为两翼以弧形阵势攻击前进,主力则隐蔽行进或集结于弧形阵势的中央靠后地区。先遣分队以勇猛的射击和冲击激怒敌军,诱敌迎战,将敌军引诱到主力行进或集结的地区。这时,主力从正面发起猛烈冲击,弧形阵势两翼先遣分队立即改为密集队形,从敌之两侧或后方实施凶猛冲击,聚歼敌人。”“这种战术后为俄国哥萨克骑兵所采用,在迭次作战中,均战果卓著,造成辉煌之威名。”
    万耀煌先生在为布尔霖《成吉思汗传》中译本所写的序言中说:“中国之兵学,至孙子而集理论上之大成,至元太祖成吉思汗,而呈实践之巨观。此两人者,遥遥相距千祀,一则援笔以言,一则仗剑以行,卒以造成历史上中国军威震轹欧亚之伟业,发扬数千年中国兵学蓄精养锐之奇辉。”俄国杰出的蒙古学者符拉基米尔佐夫在其《成吉思汗传》中说:“他不仅有军事经验、指挥才能,而且是统帅大军团及特种部队组织大战役的才华横溢的统帅者。”志费尼在其名著《世界征服者史》一书中说:“倘若那善于运筹帷幄、料敌如神的亚历山大活在成吉思汗时代,他会在使计用策方面当成吉思汗的学生,而且,在攻城略池的种种妙策中,他会发现,最好莫如盲目地跟成吉思汗走。”
    印度前总理尼赫鲁在《怎样对待世界历史》一书中说:“成吉思汗即使不是世界上惟一的、最伟大的统帅,无疑也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统帅之一。”
    美国五星上将麦克阿瑟在给陆军部长的一份报告中说:“如果有关战争的记载从历史上抹掉,只留下成吉思汗战斗情况的详细记载,且保存的很好,那么军人将拥有无穷无尽的财富。”
    成吉思汗是“千年风云第一人”、“世界征服者”,他发动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战争,创建了有史以来版图最大的帝国,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过极大的影响。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一个成功的历史人物所必须的众多优秀品质。他极为重视团结的力量,在他的队伍里,聚集了来自不同部族、不同国家、不同阶级的众多杰出人物,他们高度尊重和信任成吉思汗,在实际行动中任劳任怨地为他效劳。他是天才的领袖和统帅型人物,心胸宽广、求贤若渴、善于发现人才、保护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他用人不问民族、出身、资历。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即使反对过自己的人,昔日敌人,只要具备才能都可以破格使用。如名将哲别就曾射中他脖颈,险些丧命,而木华黎则是敌对势力的门户奴隶。他具有极为坚强的性格,即使在最为艰难的时候,也决不放弃自己远大理想,自强不息,不屈不挠,坚忍不拔,顽强抗争。他雄才大略,具有卓越的政治谋略与军事才能,他所创建的部队纪律严明,作风过硬,训练有素,无坚不摧,无往而不胜。他胆敢以十万军队与几十万金军决战,只带二十万军队敢于万里西征,结果打败一个又一个强敌,征服一个又一个国家。所有这一切说明,他不仅是一个能征惯战的勇士,而且是一个精通战略战术深明治国之道的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他具有优异的政治才能,沉静清明,确立以法治国的原则,创建新型的统治秩序,尊重文化知识,创制语言文字,平等对待宗教,倡导宗教信仰自由,珍惜士兵生命,关爱百姓生活,使蒙古帝国的统治秩序日臻完善和巩固。国力日益强盛。

参考书目: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传记与研究)作者:余大钧
《成吉思汗传》作者:朱耀廷
《成吉思汗》 作者:王槐茂
《震撼世界的草原战神》作者:龚禺铭
《成吉思汗》(中国大皇帝书系)作者:刘乐土
《成吉思汗》(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作者:野庆裕
《世界征服者史》 作者:志费尼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席卷欧洲的旋风——蒙古西征
窝阔台家与拖雷家的恩怨情仇——窝阔台汗国史(上)|文史宴
黄盟读史笔记「之二十二[2]
崖山之后98年,朱元璋把蒙古人赶回老家,亲自给“北遁帝”上谥号
成吉思汗曾经打下的江山,如今都包含了哪些国家?
成吉思汗最远打到了哪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