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帆:对有效教学的思考!

教学应该有效,这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但现实的情况不容乐观,低效、甚至无效的教学很多,正是因为这样的教学太多,才导致了学习无趣、厌学的情况频发。

怎样判断教学是否有效?[]加里·鲍里奇在《有效教学方法》中提出的促成有效教学的五个关键行为,或许可以帮助我们找到评价的依据:

第一是要清晰地授课。一方面是教师自己表达的要清晰,让学生易于理解所学内容;另一方面是能够从学生的思维起点出发,依据逻辑顺序来解释概念和现象,帮助学生逐步理解。第二是要多样化的教学。一是多样化的提问;二是呈现丰富多彩的学习材料、设备、展示方式以及教室空间,帮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第三是任务导向。明确学习的重点,并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在帮助学生理解学习重点的学习过程中,促进学生高层次思维活动的形成。第四是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教学生活中令人不快的一个事实是:在上课的时候经常有学生在走神。让学生情绪饱满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是有效教学的关键。第五是确保学生成功率。调查研究显示,普通学生把大约一半时间花在那些能带来高成功率的任务上,研究还发现,一些学生在高成功率的任务上所花的时间超出平均水平,结果他们的成就更高,记忆力更好,对学校的态度也更积极。组织和安排能产生中高水平成功率的教学,并向学生提出超越给定信息的挑战,是有效教学的一种重要标志。

上述的这些指标或者评价依据,主要还是针对某一节具体的教学而言的。每一节课都“有效”的课堂,从长远的角度看,是否也是有效的?如果教师在上某节课的时候没有满足上述要求,被评判为“无效”的教学,是否意味着这个教师的水平就很差,他的学科教学就是无效、低效的?评价一个教师的教学是否有效,所应选取的时间尺度应该是多大?

记者李帆对此也有自己的思考。在仔细研究山东数学教师刘建宇课堂教学的基础上,他在《人民教育》2013年第2期撰文,就“有效教学”这一话题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内容如下。

 

一节课只讲了三道题,是低效吗?

 

近年来,“有效教学”、“高效教学”被许多改革者奉为圭臬,是否有效、是否高效成为衡量一节课是否优质的标准之一。然而,山东省优秀初中数学教师刘建宇的做法,给了记者很大的触动。

在他的一节课上,刘建宇只讲了三道题,分别是有理数加减、整式加减和简单方程。

为什么三道题花了整整一节课呢?

原来,对于第三道方程题,有两名学生一直弄不明白。通常,为了不影响教学进度,教师会对两名学生进行课外辅导。但刘建宇不这样,他先请几位学生当“小老师”,却没讲明白;于是他又亲自讲解。光这道题,就花掉了大半节课的时间。

课后,刘建宇解释说:“这堂课的定位是让学生明白数、式和方程之间的联系,即数是为式服务的,式是为方程服务的,而方程是为解决现实问题服务的。”

“看似已掌握了知识的‘小老师’,一讲解,就暴露出思维的深层次问题。他们之所以讲不明白,是因为只理解了式与方程之间的联系,而没有把数、式、方程打通来思考;不懂的学生听不明白,是因为他们只理解数,不理解式。我最后的讲解,让已经会了的学生对问题理解更进一步,明白了式和数的关系;而后进的学生则知道了如何移项。”

刘建宇在一道题上磨叽了大半天,他不急。可是,听课的老师着急啊:“要是换我来讲,十道题也讲完了。像这样的效率,可了得啊?教学进度还要不要?我当时听课,听出了一身的汗!”

是啊,像这样的课堂,是高效还是低效呢?

还是在刘建宇老师的数学课上,因为学生课间操跑步时,嘻笑打闹,缩手缩脚,他决定拿出一整节的数学课,带领学生去跑操。跑了几圈,学生们累得不行,想停下来,刘建宇大吼一声:“跑!我都能坚持,你们坚持不下来吗?”

那节数学课,学生跑得大汗淋漓,跑得整齐有序。从那以后,班级的精神面貌有了很大的改观。

可是,这是一节数学课啊,45分钟都在跑步,是有效还是无效?

刘建宇老师被当地同行称为“神人”。他也所教的班级,初一时全年级倒数第一,初三毕业时全区第一;他所教的班级,整个初中三年都没有家庭作业,学生负担极轻;他所教的班级,仅用40节课时间,就能学习完初中三年的教材。

与刘建宇老师的交流,一直在启发记者思考:

首先,有效的标准是什么?应该是思维的发展而不仅仅是具体知识的获得。优秀的课堂,其结构逻辑建立在学生的思维逻辑之上;优秀的教师,可以透过知识的表层看到学生思维发展的路径。

真正有效的课堂,不在于用多快的速度把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呈现给学生,而在于是否教给了学生思维方法、基本原理和核心概念,在于是否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在他们思维的节点上进行了放大。这是因为,一个学科的思维方法、基本原理和核心概念是该学科的根源,涉及某一类问题的根本。而大部分的具体知识,不过是从这根上衍生出来的枝叶。千枝万叶,根茎只有一个。离开根茎,其他枝叶也就无所依附。

而我们现在很多所谓的有效课堂、高效课堂,只是着眼于如何快速有效地让学生把握住具体知识,于是学生们知道了知识,却不知晓知识间的意义和联系;掌握了解题方法,却不能理解背后的原因和道理;他们手里握住了大量的“枝叶”,却放弃了最为重要的“根茎”。这样的课堂,单独一节来看,是高效的;但从学生的整体发展来看,无疑是低效的。

其次,用什么样的时间段来衡量教学是否有效?一节课、一学期还是三年、六年?

如果用一节课为单位,刘建宇老师后面的一节课是无效的,因为任何数学知识都没有涉及。但如果以初中三年为单位,这节课又是高效的,因为它改变了学生的精气神,调动了学生认真学习的动力。

眼下我们提倡的有效教学,恨不得课堂上的每一个教学环节都直指教学目标的达成,恨不得老师说的每一句话都能产生相应的教学效果。

殊不知,教育教学里存在大量混沌的、灰色的地带,在这些地带,并不是所有的教育教学手段都能产生相应的教育教学效果。这是因为,教育教学所作用的人,其生命成长本身就具有致密、混沌、繁杂、非匀速的特征。所以,老师会发现,同样一个教学环节,对部分学生是高效的,对有些学生是低效的,而对个别学生可能是无效的,甚至是反效的。

那种试图设计出让每个人在一堂课上都获得充分高效发展的方案的想法,不过是一种科学主义的迷信罢了。这种有效观,把师生的生命都机械化了,使他们成为快速运转的教学机器上的一个个齿轮,再也感受不到生命成长的喜悦,从而呈现出短期有效、长期无效的结果。

所以,衡量一位教师的教学是否有效,应该将时间适当拉长,至少在三年的时间段里来衡量,给学生以足够的安静生长的时间,也给教师从容施教的空间;而且,“有效教学”的提法也值得商榷,因为教学一旦离开育人,就难以谈到“有效”二字。看看古人的智慧,为何把“教”与“育”相连?那是因为真正有效的教学,一定是和育人离不开的。所以,与其提倡有效教学,不如大力提倡“有效教育”。

有效教育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一方面,教师必须要有深刻的专业学识。刘建宇告诉记者,他进行教学设计时,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态度、思维方式、知识在整个数学体系中的位置以及知识的价值等都在考虑之中。为了备好一节课,这位教龄已10多年的教师,仍然需要花三四天的时间,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以至于一学期下来,刘建宇足足瘦掉了10多斤!

刘建宇的付出,换来的是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在这里,优秀教师的专业学识不在于会做题、会讲课,而在于他能够系统地把握学科知识,知晓任何知识的来龙去脉,对知识和教育有自己独到的理解和视角,他能够让课堂呈现出一种阔大的气象和格局来,从而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在知识的海洋里邀游”的快乐。像鲁迅曾在北大开设“中国小说史略”课程,吸引了一大批青年,其中很多不是中文系的,甚至不是北大的学生。当初一位听过鲁迅讲课的人后来回忆道:“听鲁迅先生讲课就像听一部人类文明史。”

试问,如今有多少课堂能让人产生这样的感慨呢?

另一方面,老师一定要把育人与教书巧妙地融合起来。课堂是一个载体,它承担着为“培养人”服务的重任,而不仅仅是传递知识的场所。所以,优秀的教师眼里看到的不是学生,而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他的情感与学生交织,他的心脏与学生一起跳动。

刘建宇就曾真挚地说:“我怀着对民族和国家的责任感来培养人。”毕业多年,许多学生仍然记得这位普通的数学老师。一次教师节前夕,一位学生给刘建宇发来短信:“前几天我做了一个梦,梦见您不教书了。我就一直跪在您面前,哭着哭着就醒了,老师,想您,太想您了。”

这就是优秀教师的力量,他把学生的人生态度、情感和志趣看得远远大于知识的传输,而这些,会在学生的心灵深处留下烙印。

“优秀的教师等于优质的教育”。教育改革走到今天,对优秀教师的呼唤愈加紧迫。减负也好,提高教育质量也好,都系于教师一身。如何培养出大批的优秀教师,如何在体制上给教师提供自由思考、自主教改的空间和土壤,将是下一步教育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教育期待深度变革——对模式、有效教学和童年价值的思考
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的实践与浅思
03如何克服无效和低效的教学
教育教学讲座之--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若干技巧)
低效和无效的十种课堂
无效或低效教学的种种表现(讲座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