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兖州一中循环大课堂学习材料之十二

从杜郎口的“课改”到兖州一中的“课变”     

教师课堂上究竟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如何发挥主导作用,到底应该怎样组织课堂教学?课堂上怎样才能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们应该如何处理教与学的关系?又如何通过解放学生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传统课堂到底有怎样的弊端,从而才严重地制约着课堂效益?为什么学生在传统课堂上精力流失如此严重?到底什么样的课才是好课,什么样的老师才是好老师?……等等等等,这是现实里最棘手,也必须解决的“问题”!

细细地探究,我们会发现,一方面,这样一些问题就隐藏在我们的教学里。今天的教育令人忧患,到底是什么遮蔽了我们的眼睛,却让我们再也学不会“发现”,却依然固执地挥舞着应试的长矛,去习惯地挑战教育的明天,假如我们熟视无睹,或者迁就推诿,那么今天的教育是有罪的!

尽管我们中的很多人早就知道今天的教学非改不可,可另一方面,却又沉迷于应试的泥淖,尤其是那些所谓的“名校”,他们头顶“神话”,那炫目的光环往往遮掩着“罪恶”,生源大战、题海战术、文明监狱……这样的名校有一个共同特点,喜欢炫耀考了多少清华北大,此地无银地吹嘘办学“成就”,可他们成就的背后呢?是满世界里忙着“掐尖子”和“挖别人的墙角”,这是不择手段的强盗行径。救救他们吧,因为实在找不到另外一个光明的出口。

今天的教育遇到了困惑。我们茫然四顾,于是走出去或者请进来拜师学艺,然而遗憾的是事与愿违,钱花了不少,却无法从理论和各种培训里里寻找到能开启“问题门”的钥匙。没谁明确告诉我们,今天的课堂应该怎样才能实现“三维”?让“生命的狂欢”成为触手可及的现实,而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所以,教育不应该回避或者绕开“问题门”。而恰恰应该钻进去,赤身肉搏并且紧紧地揪住问题的关键七寸。在一团乱麻一般的现实里,找到能解开麻团的那根最关键的“线头”。对一线教育而言,问题才是课题,行动实践才是价值的研究,发展才是成果。这根线头只能在“课堂”上。在“捻针尖”的“行动研究”里。在通过“方法的改变”而引发的全新的课堂教学制度的变革里。 不变,则没有出路,没有希望,当然也没有未来。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变!

 杜郎口的成功恰恰是善“变”的结果。一所没有资金、没有好的师资、没有良好生源、没有专家引领、没有现成经验可以借鉴、没有民办学校灵活的机制的“六无学校”,不变只有“死路”一条,唯有主动求变才有可能谋求到一丝生机,在“变”中求生、求胜。假如不是怀着求变的态度,杜郎口不会对传统课堂实施解剖,当然更不会发现一系列问题。他们在诸多的问题中,找到了其中最显著的那个“问题”,那就是传统教学的课堂效益实在太低了。 据崔其升校长说,一节课45分钟,传统课堂起码浪费了学生半个小时。这样一天下来,就浪费了三四个小时,看一看学生的作业就知道了,课堂没有效益,就只能堤外损失堤内补。他还发现一般写家庭作业的时间正好约等于课堂浪费的时间,课堂效益的低下才是学生学习负担加重的根源。杜郎口抓课堂高效,首先抓出来的就是“零作业”。有了高效课堂做保证,其实是不需要作业的。杜郎口终于通过问题,看清了真相,崔其升认为,要提高课堂效益,教师就要少讲!正是基于传统课堂低效的现实,作为乡镇中学的杜郎口,一声不响地开始了行动研究。他们的课改,正是从让教师“少讲”开始的。少到什么程度?少到变讲为“0,“0+45,这就意味着教师在课堂上一句话不准讲。不讲,是逼迫着教师把全部精力用在引导学生“学进来”上。在中国,教师在课堂上“0讲课,杜郎口的创举,是前无古人的。因为在他们的观念里,以为教师的“讲”和学生的“学”是一对矛盾。当然,教师的讲,未必就是“0效益”,但矫枉必须过正,不刹住“滔滔不绝”的“讲风”,课堂就不能真正凸显出学生“自主”的学。他们“极端”的做法,旨在让教师充满认识到“讲”之于“学”的效果,往往是徒劳无功的。 教师的作用和价值应体现在引领学生的学上。“只要有一个学生会,教师就请闭嘴”,为了有助于师生角色的转变,他们还搬开了讲桌、砸掉了讲台,“以学生的学评价教师的教”,能让学生学进来并且学会的课才是好课,能让学生学进来并且学会的老师才是好老师!教师不讲了,成绩的好坏则完全取决于学生的学。围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这一关键“素质”,杜郎口从改变课堂的组织形式和结构入手,实验“预习+展示+反馈”课堂模式。 他们以为,要让学生学进来并且学会,那就要激发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可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展示是最好的激励”。找到了这把钥匙,就解决了学生学习的内驱力问题。他们把教室的四周搞成黑板,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有话就说、就写、就唱,“人人精彩、个个展示”。为了博取精彩,学生们明白了必须要加强充分的预习。可预习什么?怎样预习?这样,杜郎口就有了“预习提纲”。最后学得怎样?用当堂“反馈”来检验。 在杜郎口,赢得了学习主权,获得了精神解放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自学和合作探究。有人客观地形容杜郎口的课堂像超市,但这样的课堂超市却是动中有序,活而不乱,充分体现出学习的快乐。 一所濒临倒闭的学校就这样“旋风”了整个中国的基础教育界。每天来自全国各地参观学习的达数千人。人们感兴趣的是,为什么教师不讲了,反而学生的成绩上去了?杜郎口印证的道理其实非常朴素:当学生拥有了很强的学习能力之后,其实是不需要老师再辛苦地“给水”的,所谓教学,应该是帮助学生主动寻找水源。 与崔其升英雄所见略同的还有山东昌乐二中。这是一所8000人的高中,昌乐二中一直被誉为“山东省领跑高中”。可校长赵丰平仍然有诸多的困扰,他常常思索,难道高中教学真的是雷区,是禁地?难道高中除了应试就真的没有它图? 这个十几年前就发明了“八环节学习法”,被同行称为给了学生“人手一把金钥匙”的校长,开始尝试在高中课堂上给学生“放权”。他说,课堂必须高效,放权其实就是“放生”。他们受到杜郎口课改的影响,从经济学上的“二八定律”受到启发,开始推出了自己的高效课堂模式:271高效课堂法则。

271,即10+30+5,也就是教师的讲不超过10分钟;学生的自学和合作探究占30分钟;最后5分钟是当堂的达标测评。学生的学围绕“学案”。要求教师工夫在“课”外,把精力放在课前的学案编制上。

    课改激活了二中。在昌乐,每到周末,学生们会在教学楼前贴出自己的学术报告会海报,一个个中学生登上了学术的讲堂,这一切都得益于二中开展的“海量阅读”,即便是在高三,昌乐二中的阅读课都能达到每周三节!他们还同时开展大量的社会实践活动,组织65公里远足拉练,让每个学生掌握一件乐器等等。赵校长在谈到这样的现象时说,如果没有高效课堂,一切都无法想象。他还说,高效课堂就是把孩子们从题海里解救出来,“把时间还给学生!” 有人曾问赵校长,说你都“领跑”了,怎么还主动求变? 赵校长说,应试教育的领跑我们情愿不要,教育必须为学生一生的幸福奠基。 名校也敢于向自己“动刀”,这才是值得我们敬佩的。建议那些诸多的“名校”,都去昌乐二中看一看。丢了“光环”,迎来了明天! 在二中,老师们总会这样说,让学生学会老师不会的才是关键。学生就是学会“生”的,课堂应是学习的“天堂”,教学就是教学生“学”。赵校长还说,学校的产品是课堂,唯有把每一节课打造成合格的产品,学校才能保持办学的“高质量”。但高中毕竟有高中的特点。当很多高中学校在犹豫着怎样借鉴学习杜郎口经验的时候,兖州一中却率先开始了自己的实践。为什么兖州一中也要课改?与当初的杜郎口一样,杜金山校长针对传统的高中课堂教学做了一项实验,“两率调查”——学生课堂的精力流失率和高效学习率。结果他发现,传统课堂的效率简直是不忍卒读!他说,必须改! 杜金山校长一直在苦苦思考一个问题,高中不像初中那样可以设置预习课怎么办?这也或许是困扰所有高中校长们的一个主要问题。

     与杜郎口和昌乐二中的预习不同,兖州一中的课是“倒”着上的。一上课,老师就组织学生展示,然后利用后10分钟布置下节课的学习内容。

 

杜校长说,兖州一中并不避讳曾经师从杜郎口中学,当初在借鉴杜郎口的课改经验时,也有老师担心,杜郎口中学是初中,而兖州一中是高中,杜郎口经验适合高中吗?高中学习杜郎口有没有风险?

杜校长说,所有的疑问都是多余的!杜郎口的意义,恰在于让传统课堂从低效——有效——高效,解决了困扰我们今天的教育很多年的“效益”问题。杜郎口的“人人参与”“个个精彩”从哪里来?从解放学生的学习主权上来! 

必须照搬照抄,杜校长同样把学习杜郎口的过程叫做“临帖”!

然后在杜郎口模式的基础上,结合高中教学的特点,嫁接自己的实验。

高中无法像初中那样设置专门的预习课。没预习就不会有展示,没展示哪会有高效?  

为了增加预习,他才想到了“倒”着上。

杜校长说,把课“倒”过来,当然是因为课上预习时间不够,才把“课外”预习时间拉长,成为“课上”的组成部分。

35+1035是展示,10是预习。他们揪住课堂后10分钟的“小尾巴”,把课下时间全部“兜”进来,与第二天的前35分钟对接,从而形成了兖州一中的“循环大课堂”。就像当年搞课改的崔其升一样,杜校长这一“倒”,竟改变了有300年之久的课堂结构。

杜校长的“倒”正是从调整课堂结构入手的。这一“倒”,牵一发而动全身,引发的是教育教学的多米诺骨牌效应——课堂结构变了,教学方法、方式,组织形式,教学内容,课堂制度,等等一切就全变了。变得满盘皆活,变得充满生机。

兖州一中的高效课改,有一个“灵魂”,被归纳为“123”。“1”是师生的角色转变:即学生不仅是学习者,也是教育资源,不把学生当负担;师既是生,生亦是师,师生相长。

2”是以两个前置为“途径”:即把“学习前置”、“问题前置”,通过两个“前置”,让学生有了自己学习的“方向盘”和“路线图”,有的放矢,改变了学习效益的“少、慢、差、废”,又因为课上突出了“展示”,也就调动了和解决了高中生学习内驱力的问题,从而实现了课上和课下的“双高效”。

3”是培养三种学习方式:即独学、对学和群学。

很多来兖州一中参观交流的人,乍一进他们的课堂,都有这样的感触。他们的课堂简直像在过“狂欢节”!

比较杜郎口和兖州一中的课改

两所学校的相同点在于,都同样深深地刻着“自主学习”的烙印,课上也都有“展示”和“预习”环节。但不同的是,杜郎口的预习是在课上,有专门安排的预习课,学生在“课上”围绕“学习目标”自学或者“兵教兵”,而兖州一中却把课下时间变成了预习单元,课上重心倾向于“展示”,这样课堂效益更高,气氛更热烈。

如果说杜郎口实现的是课上的高效,那么兖州一中则在吸纳了杜郎口经验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激活了学生课下的合作探究,为课上的展示做好了充足的铺垫,更大限度地打破了课堂时间的制约,为课堂精彩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既能课上高效,又能把课下高效,从而实现了课上和课下的“双高效”。较之杜郎口,兖州一中又把课改理念向前推进了一步!因而我们也可以预言,兖州一中的“课变”,必将会和杜郎口一样深深影响着中国的教育,尤其是当下传统的高中教学! 三所学校的成功可以这样告诉我们,“变”是永恒的主体,也同样孕育着希望。正如敢于彻底课变的杜金山校长所说,中国的教育应该学“旧城改造”,再修修补补敲敲打打是“化”不来前途的,必须加大力度,重建课堂教育制度,在行动实践上去诠释和发展新课改。如果课改仅仅定位于一种“学习方法”,而不触及课堂制度的变革,那课改的推进会难度增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兖州一中的“循环大课堂
推荐:关于兖州一中“循环大课堂”的是与非
“课变”——记山东兖州一中的“循环大课堂”(转)
“课变”——记山东兖州一中的“循环大课堂” 《中国教师报》2008年10月15日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解读兖州一中“‘循环大课堂’三步六段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