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书评丨一群精力旺盛的年轻人,在性、酒和毒的漩涡中巡游

文:wu_chm
一群精力旺盛的年轻人,不断在流浪、性爱、酒精和毒品的漩涡中巡游,“在路上”就是他们精神状态的真实写照,他们确实拥有着“说走就走的远行”,甚至可以一段时间弃妻子子女于不顾,他们一路开着破旧的汽车,不断在路上邂逅陌生人,分享酒精、爵士乐和大麻,就像书中“在路上”的主要人物之一狄恩,他断了手指,多次婚姻失败,贫窭到不名一文,却还是有不停“在路上”的勇气,所谓“垮掉的一代”,真实不虚……
“垮掉的一代”是美国对特定年代人的称谓,即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二战后出现的不愿循规蹈矩的这一代人。同样的一代人在英国被称为“愤怒的一代”,德国叫做“返回家园的一代”,日本叫做“太阳族”。
那个时代里确实有一些超越生活之上的人,他们蔑视威权,崇尚自由,尊敬天性,中国是不是也存在过类似的一群呢?魏晋风度里这种人物似乎不少,离我们最近的可能出现在上世纪八十年代,那些扒火车远行、崇尚轻装流浪的年轻人,以成为诗人和哲学家为荣,却以不越町畦为耻。
我相信诚实 怀疑伟大
我不再相信他说的话
我相信爱情 渴望被爱
我不再相信永远和未来
我每一天再生 又每一天死去
我已经渐渐变得不认识自己
——水木年华组合的这首《垮掉的一代》收录于他们《70·80》专辑里,而中国的70后80后们,很早之前确实也被称为“垮掉的一代”,毕竟他们身处的那个时代百业待兴,异想萌动,国外的浩穰思潮如洪流一般涌入,年轻人本就青春躁动,又是独生子女的第一代人,于是就出现了破碎上一代人三观的种种被视为乖张的举动……可现在回头再来看这个考语,大可以一哂了之了。
《在路上》这本书于1957年首次出版,但作者为这本书酝酿了十年之久,后来的嬉皮士运动也受到了这本书的深刻影响,比如“垮掉派”的诗人领袖艾伦·金斯堡,以及摇滚音乐家和文学家鲍勃·迪伦,这两位上世纪中叶美国文化的巨擘和领袖,就公开表达过作者凯鲁亚克给予了他们浃于骨髓般的影响。比如在1966年,鲍勃·迪伦神秘失踪过三个多月,据说只有金斯堡知道他的去向。
鲍勃·迪伦(左)与艾伦·金斯堡(右),艾尔莎·多夫曼摄影
甚至,这本书直到现在还拥有着极大的影响力,在摇滚圈甚至被奉为圣经一般无远弗届,但这本小说里似乎并没有讲述惊天动地的故事或者探赜高深的思想,有人点评这本书是“文化价值大于文学价值”,对此我是认同的。
尽管身称垮掉的一代,但书的最后,当这些“疯子们”横跨美国的东西部,还到南部墨西哥的勾栏瓦舍中游乐多日,最终短褐穿结地归国之后,是不是也有了对自己生命的忏悔和反思呢?人生朝露溘至,也许狄恩最终会回归到生活里去,如书中最后所描写的那样:“狄恩终于是和他最忠诚、最怨愤,却也最懂他的妻子卡米尔安定下来过日子了。感谢上帝对他的眷顾。”就像金斯堡说过的——我们不是我们污脏的外表,我们的心中一直盛开着一朵圣洁的向日葵。
其实金斯堡另有一首纪念他母亲的诗《祈祷》,似乎更契合书最后的主题,金斯堡不断提到他母亲最后的遗书——
钥匙在窗台上,
钥匙在窗前的阳光里。
孩子,结婚吧,不要吸毒。
钥匙就在那阳光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狂欢中的鲍勃·迪伦与诺贝尔文学奖
在 路 上
The “Beat” Music——鲍勃迪伦:I'm not there
谁说80、90后是垮掉的一代!
高人韵士的点评
谁说“80后”一代垮掉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