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最后的云南植物记

图0

三月下旬的某一天,我最后一次飞往云南,今后再无特别的理由踏上那片美丽的红土地。关于云南,我已经写过很多次,这回是杂乱无章的终章,时间跨度在四年左右,内容或与旧文略有重复,请不必在意。

一、两道菜的“勘误”

1.川梨 Pyrus pashia


图1.1

图1.2

图1.3

以梨花入馔,非云南独有,以云南为最知名。俗称“棠梨花”,过去我想当然的按北方习惯定名为杜梨/Pyrus betulifolia,然云南境内并无杜梨,应为川梨。川梨产于西南F4(云贵川渝)等地,有少量栽培,果实品质不佳,更多沦为品种梨的砧木或落草为寇。

2.南山藤 Dregea volubilis

图2.1

这道菜叫做“鲜花爱上毛肚”,以前我曾写过。特意放在前面的两片叶子来自于刺芹/Eryngium foetidum,云南称大香菜或大芫荽;其中的“花骨朵”,我曾判断为“棠梨花”,然新鲜的棠梨花味涩,食用前通常焯水多次,成品呈褐色(如图1.1),颜色断不能鲜嫩如斯。

图2.2

图2.3

经咨询,此应为夹竹桃科南山藤,俗名苦藤花,也叫台湾球兰,产云贵、两广及台湾。《中国植物志》曰,“花多朵组成伞形状聚伞花序腋生倒垂......花冠黄绿色,夜吐清香”;又云“嫩叶可食”,如今嫩叶或少人问津,花蕾却频现于餐桌之上,此一时彼一时也。

二、昆明各个角落的随手拍

3.蓝桉 Eucalyptus globulus

图3.1

图3.2

图3.3

蓝桉,桃金娘科桉属植物,原产于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岛,昆明常有树龄过百年者。图4.1、4.2摄于滇池旁,于1896年引入种植,为国家二级古树名木;图4.3看起来年龄稍小,但也是饱经风霜的模样。以上3图的树叶并不相同,此为蓝桉的特点之一:幼态叶对生叶片卵形无柄有白粉成长叶片革质披针形镰状

图3.4

蓝桉的果实,有时会出现在香辛料中,人称“一口钟”,据说有去腥等功效,但不适用于快炒、烧烤等烹调手法。家常菜一般用不到。

4.球花石斛 Dendrobium thyrsiflorum

图4.1

图4.2

忘了在哪里遇到,总之是昆明没错,极有可能就是球花石斛,在国内仅分布于云南东南部经南部至西部。“总状花序侧生于带有叶的老茎上端下垂长10-16厘米密生许多花”,盛放时极为煊赫,如图7.2。无缘躬逢其盛,今后大概也不会见到。

5.球花石楠 Photinia glomerata

图5.1

图5.2

图5.3 石楠

球花石楠,与球花石斛仅一字之差,纯属巧合。昆明常见的行道树,初见时因其植株高大,凑近不得,且小花“密集成顶生复伞房花序”,花瓣几不可见,实在没想到居然是石楠之流。北方常见的石楠/P. serratifolia如图8.3,花朵也很小,但至少花瓣很清晰。

6.黄葛树 Ficus virens

图6.1

图6.2

桑科榕属常绿或半常绿乔木,也叫黄葛榕、大叶榕、黄桷树、绿黄葛树等,南方很多城市栽培作行道树。另,云南人的食谱涉猎极广,号称“一绿就是菜,一动就是肉”,云南部分地区取黄葛树之嫩芽食用,煮肉或素炒,俗称“酸苞苞”或“酸苞芽”,如图6.2。

7.黄金香柳 Melaleuca bracteata 'Revolution Gold'

图7

桃金娘科白千层属植物,也叫千层金或金叶红千层。枝条密集、细长、柔软,嫩枝红色;叶片金黄色,披针形,因叶型细长似柳而得名。1999年首次引入广州,目前长江流域及以南各地多有栽培,北方见不到,因为露天活不了。据说叶有香味,但我没什么印象。

8.滇山茶 Camellia reticulata

图8.1

图8.2

图8.3

滇山茶,又名云南山茶,与山茶/C. japonica茶梅/C. sasanqua并称茶花的三大品种群,地位仅次于山茶山茶的原产地是东部沿海,包括山东、浙江等地,云南不在其内,云南省花兼昆明市花指的是滇山茶。品种繁多,长期人工栽培使其原始性状几乎磨灭殆尽,不易分辨。图8.3与前2图并非同株,到底是哪个种也难说得很。

9.四蕊朴 Celtis tetrandra

图9

朴字有四样读法,你知道么?朴树的“朴”应读作[ pò ],不过歌手朴树的“朴”还是应该读成[ pǔ ],名从主便嘛。《中国植物志》曰,“叶厚纸质至近革质,通常卵状椭圆形或带菱形”,图中这种情况大概就属于“带菱形”,但同一植株也未必都是这种形状,大部分与普通的朴树差不多。过去属桑科朴属,现在朴属集体改宗大麻科。

10.春羽 Thaumatophyllum bipinnatifidum

图10

又是《中国植物志》未收录的引入植物,旧称“裂叶喜林芋”,商品名“春羽”,天南星科喜林芋属,目前改为鹅掌芋属,《中国植物图像库》网站直接采用“春羽”作为中文名,失之轻佻。各地均可见到,但北方的冬天“风刀霜剑严相逼”,多半会被冻死,不可能在外面长到如此恣意汪洋的程度。

11.含羞草 Mimosa pudica

图11

大概没人不认识含羞草,但北方不会碰见野生种群。豆科含羞草属植物,原产热带美洲,台湾、福建、广东、广西、云南等地有野生。本身是多年生亚灌木状草本,高可达1米,常作一年生栽培,多年的含羞草不会再“含羞”,养了也没什么意思。人的面皮会因年龄增长而逐步增厚,牵牵手就脸红的青涩时光很短暂,含羞草亦然。

12.墨西哥鼠尾草 Salvia leucantha

图12.1

图12.2

图12.3

唇形科鼠尾草属,原产墨西哥,国内南方城市有引种,昆明街头尤其多。全株被柔毛,小花2-6朵轮生,紫红色,花序总状,常呈蜿蜒盘桓状,上面也有蓝紫色茸毛,浑身上下没有一点清爽的地方,整体上属于“颓废中带点儿沧桑,唏嘘中还有点儿感伤”的气质。

13.硬叶兜兰 Paphiopedilum micranthum

图13.1

图13.2

摄于昆明某花卉市场,一看花朵就知道是兜兰,经高人指点后确认是本种。近些年,广大花友已经不满足于传统的国兰,兜兰以其奇特的形态逐渐吸引了一部分人的喜爱,但该种的名讳在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中,二级,再挖野生植株可就算犯法了。

三、昆明植物园

14.小叶佛塔树 Banksia ericifolia

图14.1

图14.2

位于昆植扶荔宫门口,花序乍看像粗壮的瓶刷,让人联想到有“瓶刷花”之诨号的桃金娘科红千层,然而该种却属于怪咖更多的山龙眼科(佛塔树属),原产澳大利亚。据称,其果实只有在大火侵袭后才能释放出种子,之后种子会快速发芽,犹如浴火重生,如无大火,就只能绝育。可见万物滋长之道,各有玄妙。

15.大白杜鹃 Rhododendron decorum

图15.1

图15.2

图15.3

图15.4 高尚杜鹃

两赴昆植,都只有极少数杜鹃在开花,本种即其一也。花白色或粉色,谈不上多么绚丽夺目,但它能吃,民间俗称“大白花”,如图15.3。杜鹃花科多毒物,本种亦含有木藜芦毒素,未炒熟则极易导致中毒,不吃也罢。图15.4为高尚杜鹃/subsp. diaprepes,大白杜鹃的亚种,也叫高尚大白杜鹃,叶和花均较大。

16.榅桲 Cydonia oblonga

图16.1

图16.2

图16.3 榅桲的果实

榅音同“温”,桲则读作[ po ],轻声。北京土话中亦有“榅桲”一词,乃是“山楂”的满语音译,与本种不是一回事。一种较小众的水果,国内栽培不多,新疆、陕西、江西、福建等有之。果型似梨,气味馥郁芬芳,味酸,生食或煮食,如图15.3。

17.贵州络石 Trachelospermum bodinieri

图17.1

图17.2

云贵不分家,该种也叫云南络石,旧学名T. bodinieri,已经和乳儿绳/T. cathayanum合并。乍看与该属分布最广的署长络石/T. jasminoides差不多,都是白色花,略呈卍状,性状细节上有差别,像我这种业余植物人是看不出来的,幸好有标牌,姑妄信之。

18.鸭脚黄连(?) Mahonia sp.

图18.1

图18.2

图18.3

从长相和标牌文字来看,该种是小檗科十大功劳属某种,然而标牌上的中文名鸭脚黄连却指向毛茛科的裂叶星果草,拉丁名Mahonia fkavida更像凭空杜撰一般,根本查不到......后来有人指出,此拉丁名应为Mahonia flavida,已被列为异名,现在叫长柱十大功劳/Mahonia duclouxiana,又名昆明十大功劳。就这样吧,“破案”了。

19.白刺花 Sophora davidii

图19.1

图19.2

图19.3

旧归豆科槐属,现在槐已经从该属中分离,故改为苦参属。分布范围很广,向北直至华北,云南取其花为食,俗称“苦刺花”,清炒或凉拌皆可,或煎蛋饼,恰似我葱省对刺槐花的热爱。图18.3不是我拍的,仍然加上了水印,当然有特别的原因,不足为外人道也。

20.两头毛 Incarvillea arguta

图20.1

图20.2

紫葳科角蒿属多年生草本,广布于西南地区,包括云南。叶互生,1回羽状复叶,小叶5-11枚;顶生总状花序,有花6-20朵,花冠淡红色、紫红色或粉红色。乍看我还以为是“粉花凌霄”之类的引进观赏植物,然后发现它并非藤本,原来是大名鼎鼎的角蒿之一。

21.板蓝 Strobilanthes cusia

图21.1

图21.2

爵床科马蓝属,虽为多年生草本,却是“一次性结实”,不知苟活那些年有什么用(说起来我也是在苟活着呢)。叶含蓝靛染料,在合成染料发明以前,我国中部、南部和西南部都栽培利用。另,说到板蓝,难免想到“板蓝根”,但“板蓝根”乃是十字花科的欧洲菘蓝/Isatis tinctoria,与本种无关,我在昆明吃过“板蓝根”叶子,如图20.2。

22.地果 Ficus tikoua

图22.1

图22.2

桑科榕属,木质匍匐藤本,又名地瓜、地石榴、地枇杷等。之前久闻大名如雷贯耳,整理照片时才发现在昆明拍过。其榕果成对或簇生于匍匐茎上,成熟时深红色,像无花果一样味甜可食,不过我当时丝毫没有注意到果实的存在,殊为遗憾。

23.鸡骨常山 Alstonia yunnanensis

图23

夹竹桃科鸡骨常山属,因入药部位(根)似鸡骨而得名。花紫红色,芳香,花冠高脚碟状,多朵组成顶生或近顶生的聚伞花序,极具观赏价值。话说植物名称中带“常山”二字的不少,有虎耳草科的常山,还有芸香科的臭常山,北方常见的唯有唇形科的海州常山

24.卵果蔷薇 Rosa helenae

图24

蔷薇科蔷薇属铺散灌木,俗名野牯牛刺、牛黄树刺、巴东蔷薇等,产于云南等多个省份。顶生伞房花序,花瓣倒卵形,白色,有香味,果实卵球形、椭圆形或倒卵球形,故名。与日常所见的各种蔷薇多少有些气质不同,我刚看见时差点没认出来是蔷薇......

25.余甘子 Phyllanthus emblica

图25.1

如图25.2

叶下珠科叶下珠属,旧归大戟科,又名油柑、滇橄榄,产于南方。其叶呈密集羽状排列,非羽状复叶;核果状蒴果,外果皮肉质可食,据说初食味酸涩,良久乃甘,故名“余甘子”。

26.盈江蜘蛛抱蛋 Aspidistra yingjiangensis

图26

天门冬科蜘蛛抱蛋属,《中国植物志》说该属种类不多,国内仅有8种,但盈江蜘蛛抱蛋并未收录其中,估计又是个新种,至少比《中志》更新。该属植物的叶通常单生或2~4枚簇生,本种恰好取个中间值,3枚簇生。未见到花,据说花色暗紫,犹如地狱使者。

27.野茼蒿 Crassocephalum crepidioides

图27

菊科野茼蒿属,与茼蒿并无亲密关系,在我国产于南方,又名草命菜(我一直以为是“革命菜”!)。头状花序数个在茎端排成伞房状,小花全部管状,红褐色或橙红色,嫩叶为美味野菜。在昆植只是野草而已,肯定不是刻意种植的,既然碰到了,那就拍一张。

28.蒲葵 Livistona chinensis

图28.1

图28.2

棕榈科蒲葵属,单子叶植物,《中国植物志》只说是5~20米的“乔木状”,不肯给一个“乔木”的正式名分。其叶“阔肾状扇形,直径达1米余”,嫩时可制作“蒲扇”,老了能织蓑衣,老少两相宜。鲁迅在《呐喊》自序中写道:夏夜,蚊子多了,便摇着蒲扇坐在槐树下,从密叶缝里看那一点一点的青天......想起来蒲扇是什么了吗?

29.阿氏龙舌兰 Agave sp.

图29

天门冬科龙舌兰属,旧属石蒜科。很遗憾拍照时距离太远,标牌极不清晰,只能看出“阿氏龙舌兰”,拉丁文依稀能辨认属名,龙舌兰属无疑,其余的实在看不清,好像后面还有个var.。爱谁谁吧,反正是一种龙舌兰,龙舌兰大体上都是这种气势磅礴的造型。

30.网球韭 Allium karataviense

图30.1

图30.2

石蒜科葱属,旧归百合科,又名宽叶葱,既韭且葱,非韭非葱,叫网球韭更形象一些。我拍的这个品种好像是叫象牙皇后'Ivory Queen',“未开放的花蕾洁白无瑕,如一粒粒象牙突出于花球之外,完全打开时,好似一大颗夜明珠镶嵌在翠绿的叶丛中,翡翠般的子房如绿玉点缀其间,显得温润可爱”----这段是抄的,体会一下吧。

31.五针白皮松 Pinus squamata

图31.1

图31.2

此乃特产于云南巧家县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1992年发现的新种,若不是身份尊贵,就冲这低眉耷拉眼的模样,我都懒得拍。关于该种的中文名,中科院植物所刘冰博士曾经指出,FOC将其改称“巧家五针松”不合适,因为它属于白皮松亚组,并不属于五针松亚组。除5针一束外,其他性状均与白皮松相近,而与五针松类差别很大。

四、曲靖市区

32.金球(亚)菊/Ajania pacifica

图32.1

图32.2

图32.3

图32.4 亚菊

摄于沾益区西河公园。菊科亚菊属多年生草本,原产亚洲中部和东部,目前全国各地均有栽培,南方可露天种植。其叶面银绿色,叶缘灰白色,头状花序顶生,单朵花呈球形,金黄色。p.s. 因该种常被叫做“亚菊”,过去我曾误会它就是亚菊/A. pallasiana,但亚菊在国内仅分布于黑龙江东南部,未选育为观赏花卉,如图32.4。

33.小雀瓜 Cyclanthera pedata

图33.1

图33.2

菜市场上买的,摊主称之为“树辣椒”,但并没有辣味,当时让我好一阵困惑,其实是葫芦科小雀瓜属的小雀瓜,俗称“辣子瓜”,国内仅西藏、云南有栽培,幼苗嫩瓜都能吃。植株未见,如图33.2,叶片鸟足状5全裂,中间裂片较长。这可能是拙作要做一个合格的吃瓜群众,你需要认识这些瓜唯一遗漏的葫芦科栽培蔬菜。

34.羊角天麻 Dobinea delavayi

图34.1

图34.2

漆树科九子母属,俗称九子不离母、大九股牛,没个正经名字,产于云南、四川。图34.1为根状茎,经炮制后形似羊角,故曰“羊角天麻”,云南部分地区取之入馔,用来煮饵块什么的。味道古怪,评价不一,有人甘之若饴,也有人食之欲呕。p.s. 图34.2就是饵块,大米面做的,可不是馒头片,估计我这辈子都吃不到了。

35.黄臀鹎 Pycnonotus xanthorrhous

图35.1

图35.2

本文名为《最后的云南植物记》,殿后的却是一对小鸟,别见怪。我认鸟的功夫极差,经请教才知是黄臀鹎,分布区域极广,但北方一般见不到(在网上找了一张相对清晰的照片,至少能看见“黄臀”,如图35.2)。“树上的鸟儿成双对”,当时的绿水青山也带着笑颜,然而这个拍摄地点将会是我终生无法企及的梦。

五、结束语

图36

图37

图38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巾短情长,所未尽者,尚有万千,就这样吧。再见,美丽的云南,美丽的你。

相关文章

1.云南省六大名鱼及其它土著鱼类

2.云南野生菌市场常见种类

3.在昆明的餐馆里,很难找到正常的菜品

4.春城无处不飞花
5.昆明餐桌上的博物学(续)
6.昆明餐桌上的博物学
7.昆明植物记
8.昆明斗南花卉市场一游
9.昆明动物园的珍禽异兽
10.除了虫子,云南还有什么好吃的?
11.没吃过昆虫宴,别说你来过云南
12.云南“刺五加”之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鸭脚黄连
【植物圖文大觀】植物誌第81輯:林投等十個品種(74P)
十大功劳【应用植物图鉴NO.118】
小檗科:十大功劳 Mahonia fortunei
水仙不算,山茶不算,梅花、瑞香都稍晚
山茶科植物木荷,花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