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小说课——人性的幽微之处
小说家其实没有任何过人的天赋,他只是能够把握到情感的幽微之处。好的小说家对人性的洞察极为深刻,深不可及。毛姆小说里处处可见,比如短篇小说《机会之门》,一对英国夫妻生活在殖民地,他们感情很好,也和当地一家土著很好,但是在发生暴动时,丈夫没有去救那家土著人,妻子在那一瞬间就不爱他了。女人有一段内心独白:对我而言,你就是一切。可是那天,当我从你的眼神里看到恐惧,当你说你不会为了一个当地的女人和她那欧亚混血儿孩子而冒险时,我感到我整个人都垮了。就像是有人掏空了我的心肺,并拿脚践踏了它一样。你当场就谋杀了我的爱……我真的觉得毛姆很懂女人,爱恨一念间,至少我是这样的人。
人的感情极为复杂,甚至自己都无法“觉知”,而“觉知”又能跳出来“观照”自己的,就只有作家和真正的艺术家。忘了谁分析王熙凤时,说她探望完垂死的好姐妹秦可卿后,出来的路上赏着美景悠悠地走了,作者分析“王熙凤内心极其阴狠”。我当时就不敢苟同,因此所有的分析都要从跳出“成见”开始,你预设王熙凤是坏人,她做什么都是坏的。直到后来读到奥尔罕·帕慕克的小说,主人公参加完朋友的葬礼,被春天的绿色感动了。我明白我的感受是对的,这些情感完全可以同时成立的。《金瓶梅》中,西门庆在李瓶儿死了以后,是真的悲痛,但他马上就和奶妈上床了。他不是不爱李瓶儿,那是人性的软弱,无法承受这种生命的巨大痛苦,只能用欲望化解或掩饰悲哀。在《金瓶梅》对人性的深刻观照对比下,一切才子佳人的小说,都成了童话。再比如说,小津安二郎写的作战日记,完全看不出战争的背景,俨然是“烟花三月下扬州”的旖旎风情。虽然他是日本人,虽然当时中日两国正在交战,可他书里那种对中国土地、掌故的熟悉和深沉的爱,好像是他的祖国一样,让我明明觉得该恨他,却恨不起来。我对日本就是这样一种复杂的情感,在历史上他曾经那样伤害过你,但他又是那么“懂”你,所以《霸王别姬》里程蝶衣才会激动地说:那个叫青木的人“懂”戏!段小楼立刻就给了他一巴掌。段小楼从道义的角度给了程蝶衣一巴掌,程蝶衣从艺术的角度认为青木是自己的知音,谁对谁错?事实证明人世间的纷争不过是暂时的,唯有艺术与美长留人间!文学课不是政治课,文学是研究人性复杂性的,是通过文学了解自己的,了解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从而在另一个层面达到了德育的作用,诗教,来自内心的兴发感动,而不是外界的强制。
我认为能够认识情感的丰富性,觉察自己的情感,能够共情和悲悯别人的情感才是真正的人文教育。觉察自己的情感是了解自己的第一步。前段时间,有个小朋友和我聊完,他说打开了一直郁结在心中的心结,其实我什么都没做,我只是认真听了他的故事。因为在事件发生以后,先是自己没有“觉察”到自己有释放情感的需求,还有也不觉得周围的人能懂你,于是这些事就一直在心里憋着,直到释放了,才感到舒服,关键不在于和谁聊,而是你终于释放了长久以来压抑在内心的、连自己都忽视的情感。朋友说孩子看《人间失格》,让她很担心,我让她不要太在意。孩子其实是自己在完成自己的“情感教育”,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都是对情感的一种释放。并不是说看了自杀的小说,就会去自杀,更多的时候是对现实人生的一种补偿,如同中年妇女要看“灰姑娘”的爱情故事一样。补偿的方式,有点儿像照“镜子”,在“镜子”中读到了自己的人生,发现原来自己并不孤单,原来世上有人和自己的心路历程如此相似。书中人也不断在照镜子、不断释放,“她身上散发着强烈的寂寞的气息,我自己所拥有的阴郁与此恰到好处融为一起,宛若枯叶落在水底的岩石(这个比喻真美啊,日本文学有一种物哀的美学特征)上,使我身上的恐惧和不安出离我的身体只有在竹一面前,我才能够自然地展现我那敏感且易受伤的神经;我在画漫画时,却忽然想起了远方的亲人。由于过分凄寂,手中的画笔有时会戛然顿住,而我伏在桌上早已是泪流满面了。这些都是通过“镜像”释放情感。在这个意义上,文学其实帮我们完成了情感教育。且《人间失格》的魅力在于主人公内心世界的展示,幽暗、脆弱、不堪,他都一一面对了,在现实中无法面对的,在书里面对了——虽然谎言一定会被戳穿,但我还是不敢直截了当地说出来,总要找点事儿来掩饰,这也是我可悲的性格缺陷之一。与其说他在书写自杀,不如说在写潜意识,这也是日本小说的一大特色,暗涌的情绪,潜意识的情绪(感觉也是现代小说发展的一个趋势,介于意识流和普通小说之间的情感叙事),我指的通过阅读得到的情感教育也在于此,孩子在读的过程中可能觉得某一点和主人公很像,引起了强烈的共鸣,释放了自己的情绪。这真是一件再好不过的事,现在抑郁的人越来越多,尤其是少年,因为他们缺失了情感教育,没有能力和意识“觉察”自己的情绪——他根本没有注意到伪装自己是多么悲惨(书中语),又何谈释放、疏导情绪?这就像你要治感冒,先要“认识”到自己感冒了。至于《人间失格》的作者太宰治最终选择了自杀,我倒觉得有些像《悲惨世界》里的警官沙威,他终于尊重自己的内心放走了冉阿让,面对了真实的自己,但他怕真实的自己,懦夫是连真实和幸福也惧怕的,也如《红字》里的牧师。
连接“现在”和“过去”的“断片”(这是宇文所安提出的),很多电影也是这样展开的,比如《时光倒流七十年》,由男主凝视一张老照片开始。断片也是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的,《金瓶梅》中,李瓶儿的儿子死了,西门庆对她的爱没有减少,但是她内心无比落寞,不是因为“少”了什么,而是“多了”孩子的遗物拨浪鼓。《红楼梦》里,宝玉让晴雯送给林妹妹两个旧帕子,晴雯不解,林妹妹一下就懂了。林妹妹死的时候,除了焚稿,也把这帕子烧了,人世再无牵挂……明白了帕子所承载的感情,才明白林黛玉死的凄凉和决绝,她的可爱之处也在于始终真诚地面对自己,她的勇敢之处也在于此——始终以孱弱之躯面对整个世界的“强大”和虚伪!大概,优秀的文学形象都是这样吧,浪漫的炮灰。可非炮灰,吾不爱,吾亦炮灰人格也。
断片无处不在,电影《爱情神话》中,女主角住在娘家昏暗的小阁楼,市井的嘈杂和生活的无奈弥漫其间,但那双鞋,后来男主拿去让小哲学家鞋匠修的鞋,好几万块的鞋,那就是她过去生活的“断片”,至于以前她究竟过着怎样的生活,电影并没有展示,让观众去想象。你读懂了这双鞋,才知道影片结尾她发短信给男主,她究竟走过了怎样的心路历程,这不是简单的一句和生活妥协了可以解释的。好的电影就是这样,弥漫着小说的气息,而所谓小说的气息就是空气里、物件里都是情绪,看你读不读得出来。王家卫的电影里说,当你分手时,当下并不觉得痛,真正的痛是你打开冰箱看见剩下的半罐牛奶,那种痛可能会把你击倒。我记得大学时,奶奶去世,当时我去参加葬礼,去火葬场,我当时愣是哭不出来,别人都觉得我冷血。直到很久以后,我看见阳台上的小凳子,那是她以前爱坐的地方,我好像忽然看见了奶奶:她生命最后岁月里,原本一丝不苟的头发有点儿凌乱,坐在那里,或晒太阳或看书,但大部分时候都在打瞌睡,生命的气息在慢慢消退。想到这些,我便泪如雨下……
这就是文学的魅力,人性的深不可测和幽微之处,永远无法穷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读书不读书并不重要
油画里那些洞悉人性的幽微和光亮
《远山淡影》石黑一雄:构思奇特、对错难辨的故事,解密人性幽微
23088. 《孤注一掷》讲的不仅仅是诈骗,还有你意识不到的人性幽微
洞烛幽微的历史审视
【文学】现代小说课(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