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渭南之战(上)关西联军为何还未开战就败局已定?

各位读者朋友大家好,西晋系列已经更新过半了,八王之乱也进入了高潮阶段。然而随着写作的深入,我面临的难点也越来越多。

如今汉赵势力以及各路叛军即将加入战局,形势将变得愈发复杂。

为了精益求精,让大家有更好的阅读体验,因此我需要仔细规划一下,构思出一个清晰的脉络,不将结构写得太散乱。

虽然这需要再花些时间,但我还是尽量保证不停更或者少停更,因此今天暂时插入部分三国系列。

有关渭南之战,其实和刘备平定巴蜀一样,也是《建安的尾声》系列中应该补充的部分,我暂时以此过渡一下,西晋系列一定会尽快回归。

渭南之战(上)

当赤壁之战的硝烟逐渐散去后,从建安十五年(210年)开始几乎整个一年的时间里,华夏大地上呈现出一种难得的平静。

然而这种现状却不会持久,因为在平静的背后,曹、孙、刘三大势力都在为新一轮的扩张进行着积极的准备。

对于曹操来说尤为如此,在南郡之战失败后,随着曹仁放弃江陵,曹操在荆州方向开始收缩防御,他必须找到一个新的扩张方向。

曹操很快找到了答案,关中就是那个最合适的目标。

自董卓以来,关中地区便承受了太多的劫难。

当初李傕与吕布在长安混战,李傕“放兵略长安老少,杀之悉尽,死者狼籍”;之后李傕又与马腾交战,他再次“放兵劫略,攻剽城邑”,本来关中有数十万户百姓,结果“人民饥困,二年间相啖食略尽”。

然而这人间惨剧却并未到此为止,后来李傕和郭汜发生内讧,双方“相攻击连月,死者万数”,这给了关中又一次沉重打击,从此以后昔日的沃土便再也不复往日盛景。

关中弱则陇右强,因此马腾、韩遂等凉州军阀“各拥强兵相与争”。

据《三国志》记载,彼时曹操“方有事山东,以关右为忧”,吕布、袁绍皆是曹操的心腹大患,他自然不希望有后顾之忧。

对此在建安二年(197年)时,荀彧提出:“关中将帅以十数,莫能相一,唯韩遂、马超最强。彼见山东方争,必各拥众自保。今若抚以恩德,遣使连和,相持虽不能久安,比公安定山东,足以不动。锺繇可属以西事。则公无忧矣。

关中虽有强敌,但彼等各自为战,不足为虑。如今对他们应以安抚为主,暂且将其稳住,足以支持到平定关东。而抚慰关中的重任则可以交给钟繇。

钟繇是荀彧颍川的同乡,当初又在迎回天子一事中颇有贡献,这次得到了荀彧的推荐后,曹操立刻任命他以侍中守司隶校尉,持节督关中诸军,而且“特使不拘科制”,给了他相当大的独断之权。

钟繇到任后成功说服韩遂、马腾,使其各自遣送人质入朝,关中恢复了平静,而且在官渡之战期间,关中还为曹操提供了两千匹战马。

对此曹操甚为满意,于是称赞钟繇道:“关右平定,朝廷无西顾之忧,足下之勋也。昔萧何镇守关中,足食成军,亦适当尔。”将其与萧何相提并论,给予他高度的称赞。

然而随着官渡之战的结束,局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为了应对曹操对河北发动的强大攻势,袁尚命高干、郭援领兵数万人,与匈奴单于进犯河东,以威胁曹操的后方,同时遣使联络马腾、韩遂共同出兵。

对于袁尚的邀请,马腾虽然已经动了心,但在傅干的劝说下还是打消了与袁氏合作的念头,最终派儿子马超领万余精兵与钟繇合力击溃了袁军。

此时曹强袁弱,且曹近袁远,若想有一番更大的追求,马腾只有联合袁氏远交近攻这一条出路,而选择了曹操则是他覆灭的开始。

曹操素有平定天下之志,绝不会允许马腾等人长期割据一方,如今与之联合无非是权宜之计,待袁氏覆灭后,失去了利用价值的马腾必将成为曹操的下一个目标。

即使马腾仍要助曹,也应该坐地起价,为自己争取更大的利益,而不是被傅干轻易说动,毕竟马腾的倾向对河东之战的胜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只可惜马腾并未有如此深谋远虑,这宣告着他注定将要退出历史的舞台。

果不其然,在曹操南征荆州前令张既传命,征马腾入朝,而且是“释部曲求还”。

如此釜底抽薪之策,马腾自然不会轻易答应,双方经过一番拉锯,最终马腾决定自己入朝,但以马超统率自己的军队,这样便给自己留了一条后路,也可以让曹操有所顾忌。

当然,马腾还有另一个理由。

马腾和韩遂本来颇为亲善,甚至结为异性兄弟,但后来二人却逐渐反目成仇。

据《典略》记载,“腾攻遂,遂走,合众还攻腾,杀腾妻子,连兵不解”,这充分说明了二人斗争的激烈。

虽然后来在司隶校尉钟繇和凉州牧韦端的调停下,二人实现了和解,但仇恨的种子早已埋下,根本不可能轻易解除。

之前马腾助曹操对抗袁氏,未尝没有借助曹操的力量压制韩遂的想法,他担心如果不与曹操合作,那么与自己素有仇怨的韩遂将会成为曹操的臂助,届时曹操便很有可能偏袒韩遂压制自己了。

这种想法应该伴随了马腾很久,据《三国志》记载,“后腾与韩遂不和,求还京畿”,可知他愿意入朝的相当重要的一个理由就是向曹操示好以对抗韩遂。

他希望以自己为纽带与曹操结好,使马超得到更多的支持,只不过他还是低估了曹操,因为曹操从没想过在韩、马两股势力之间扶植一个打压另一个,而是要将二者一并铲除,马腾的盲目之举最终葬送了自己。

赤壁之战后,曹操再次将目光转向关中,而马超、韩遂等凉州军阀的势力便成了他最大的阻碍。

早在赤壁之战前,周瑜就对形势做出了精准的判断,他认为“今北土既未平安,加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如今他的话确实应验了。

不过曹操虽有彻底平定凉州之心,但在实际操作上却采取了另一种策略,建安十六年(211年)三月,曹操突然下令让钟繇发兵南征盘踞汉中的张鲁。

对此高柔提出:“今猥遣大兵,西有韩遂、马超,谓为己举,将相扇动作逆,宜先招集三辅,三辅苟平,汉中可传檄而定也。

高柔认为发兵入关必会逼反马超和韩遂,不如先安定三辅,三辅安定后就可不费一兵一族和平招降张鲁。

按《三国志》记载,“繇入关,遂、超等果反”,这似乎验证了高柔的先见之明。

然而问题却不是那么简单,因为这是曹操一次深远的谋划,张鲁虽然是他的目标,但却不是近期目标,曹操醉翁之意不在酒,他真正想要图谋的是马超和韩遂。

胡三省在《资治通鉴》的注解中说道:“操舍关中而远征张鲁, 伐虢取虞之计也。盖欲讨超、 遂而无名,先讨张鲁之势以速其反,然后加兵耳。”一下就阐明了曹操此计的精髓。

此时的汉献帝虽然早已沦为曹操的傀儡,但曹操名义上仍是汉臣,马超作为他的同僚并无反迹,贸然出兵讨伐是得不到大义名分的。

而张鲁则不同,早在刘焉时期,张鲁就“断绝谷阁,杀害汉使”,公然与朝廷对抗,讨伐张鲁是名正言顺的。

出兵汉中必然要经过关中,而大军进入关中则必然会刺激马超,这一点曹操也是早就想到了的。

曹操不怕马超造反,他要的就是马超因恐惧生疑而起兵,这样便有充足的理由名正言顺地发兵将其剿灭了。

这样只进行一次军事行动,便能解决两个潜在的威胁,这便是胡三省提到的“假途伐虢”之计。

事情的发展与曹操的预期完全相同,当时曹操命夏侯渊等出河东,摆出与钟繇合兵一处共讨张鲁的姿态。

虽然马超的根基在凉州而不在关中,但曹操大军西征仍使其万分恐慌,他根本无法判断曹操的真正目标是什么。

在面临外部巨大压力的情况下,曾经积怨颇深的韩、马两家只得再度联合起来。

这一年,马超与韩遂、侯选、程银、李堪、张横、梁兴、成宜、马玩、杨秋十部人马共同起兵,联军拥兵十万,齐聚潼关,准备将曹操的势力挡在关东,规模宏大的渭南之战由此拉开了序幕。

然而联军虽然兵力强大,且“关西兵精悍”,战斗力也是不容小觑,但联军有一个致命弱点,这个弱点便是各部实力相差不够悬殊,因此没有一个明确的核心,作战时缺乏统一的指挥。当年荀彧评价说“关中将帅以十数,莫能相一”,如今正好得到了应验。

据《魏略》记载,联军起兵后,马超推举韩遂为都督,并说:“前钟司隶任超使取将军,关东人不可复信也。今超弃父,以将军为父,将军亦当弃子,以超为子。

在马超这段话中,他着重提出了两点,第一是关东人不可信,因此请韩将军不要受其蛊惑,第二则是他付出了很大牺牲,因为这次起兵时他已经做好了“弃父”的觉悟,作为实质上的人质,马腾断无生理,因此韩遂也要“弃子”,即放弃在朝中的质子,决不能动起与曹操私下媾和的念头。

虽然马超说得慷慨激昂,但其背后似乎有着不寻常的味道。

当时阎行劝韩遂,“不欲令与超合”,而韩遂却说:“今诸将不谋而同,似有天数。

阎行对与马超联合一事颇为反对,而韩遂却说诸将立场一致,似乎是上天注定,因此不愿反对。

从中可以看出,似乎韩遂有被马超胁迫的迹象。

正因如此,阎行才不愿与马超合作。而且除了马超和韩遂外,其余八部人马大多已被马超拉拢,韩遂不敢违背众意,以天数作为托词,似乎便有此意。

然而裂痕就此埋下,这为联军在后来战斗中的失利埋下了祸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长安万年】之二百一拾六:伏波将军马援之后裔马超,为长安这片热土而驰骋一生
历史的尘埃——也评关中之战
“潼关之战”之后,“关中十将”的结局分别是什么样的?
潼关之战简介
渭南之战简介
蜀国五虎将最惨一人:47岁抑郁而终,宗族200人被曹操灭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