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陈运奇2017年谈互联网+养老

在崇尚“百善孝为先”的中国,关爱老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仁义之本。但是现在的养老已经不是单纯的家庭问题,还是社会问题。那么养老难吗?

难,非常难。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当下传统家庭伦理观念也在逐步淡化,与之相“适应”地出现了大量“空巢老人”,该现象在基层和农村更为普遍。这些老人有的富裕,有的贫困,但是相同之处在于生活照料不到位,即使能做到老有所医,也无法完全实现老有所养,当然有很多老人连治病问题都不能妥善解决。

关于“医养结合”,这几年的宣传力度也很大,但是仍有不少人询问:到底什么是医养结合?医养结合困难吗?我们还能做些什么?带着种种疑问,记者走访了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副会长陈运奇,听听陈教授为大家指点迷津。

陈运奇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副会长

解放军总医院医务部副主任、大校、研究员

医养结合:新观念,新模式,新热点

“医养结合”可以说是时代发展的产物,也是为了迎接老龄化冲击的必然产物。其核心理念在于将现代医疗服务技术与养老保障进行有效的结合,最终实现老年群体“有病治病、无病疗养”的目标,实属养老保障创新之举!说起“医养结合”,陈会长如数家珍:“五年前张立平会长和范利会长就提出了关于'医养结合’的最初概念。”

那么目前关于“医养结合”大家又是如何理解的呢?对此,陈会长介绍说:“我们通常有三种理解或者说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针对医养机构而言,即医养机构的合作和重组。由于我国长期的'医养分家’体制,医疗机构不涉养、养老机构不涉医,以至于老年人医养都不太方便。为了解决这一顽疾,政府大力提倡医养机构合作,鼓励医院办养老院,并在养老院中设医疗机构;二是针对患者的医养过程,涉及到患者医养的多个阶段——急病重病住医院治疗和出院后回家或养老院疗养,相比之下我们更提倡'院前预防,院中医疗,院后疗养’;三是针对慢性病的医养需求而言,因为老年人几乎都有慢性病,有的老人还是'一体多病’,然而实际情况是大多数慢性病患者几乎都没有得到应有的、足够的医养。”

可见在陈会长眼中,“医养结合”既是创新,同时又是对过往传统医养分家概念的重塑。

医养结合:不是简单的机械重构,需要有机结合

众所周知,“医养结合”已经成为我国“十三五”时期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养老服务新方向,更是政府决策部门及学者们热议的焦点话题。虽说理念的提出是改革的第一步,但是实际情况是否真如设想的那样一马平川?显然不是,万事开头难啊!

我国国情相对特殊,养老是不容回避的大问题,所以更加凸显制定合理养老规划的重要性。如上文所述,目前的养老症结之一体现在:无论是居家还是社区或机构都普遍存在“老无所医”的问题。面对这一现状,陈会长语重心长的说:“这是历史遗留问题,需要慢慢消化!我们知道医养结合的主要任务是'治慢病、治未病、促康复、抗衰老’,主战场就是在基层、社区和乡镇!因为只有慢性病的防治才真正需要医养结合。现今很多养老机构里的老人都普遍患有慢性病,如高血压、高血脂和高尿酸等代谢性疾病,还有不少老人处于半失能或失智状态,假如照料人员没有一定的医护技能就很容易出问题,而'医养结合’的目的之一就是补齐这个短板。”

“医养结合”的内容包罗万象:医,包括诊治、咨询、检查和临终关怀等;养,包括照护、精神疏导和文体活动等。所以说“医养结合”不是单纯的养老院与医院连在一起,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有机结合。“我们希望'医养结合’能做到真正的有机结合。但是光有理念不够,还需要相关的政策支持,做到权责分明。更重要的是得有人才,只有有了人,才能把这个'事业’做大。所以目前我们学会正在积极试点以搜集资料积累经验,如河北、山东和海南等都已经开展或计划开展示范基地。同时我们也要利用一切资源做培训,以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陈会长如是说,“现在我们还处于前期的摸索和积累阶段,少不了艰难困阻,但是对于未来我仍充满期待。”

医养结合:互联网+带来的新冲击和新愿景

陈会长反复强调“医养结合”要从“组织形式结合、服务模式结合、学术内容结合、人才培养结合、配套政策结合”五个方面来落实。那么身处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是否有新的捷径和便利呢?

答案自然是肯定的。“互联网+”与养老相结合,意味着我们能够利用信息通信技术和互联网平台,经过深度融合后创造出养老产业新的发展生态。谈及此,陈会长直言:“通过互联网,家庭、社区、医院、养老院得以互联共通,不出家门就能够预约挂号、网上咨询、远程会诊和网上购药等,使得'智慧医疗、智慧养老’变为现实。比如我们创建的示范性医养结合村、镇、社区都设有小型医院,并与解放军总医院建立了远程医学会诊关系。”

互联网的发展也是有弊端的,至少滋生了很多“江湖术士”夸大不实的防老抗衰偏方。《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健康管理的健康干扰和健康服务就是医养结合,尤以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作用为要。因此,很多人开始“利用”中医药,而有些人却束之高阁。对此,陈会长另有看法,他说:“我个人对中医有很深的体会,也比较崇尚'自然医学’,强调天人合一的中医思维,而这些对于老年人来说也是非常值得尝试的。为此我们还专门成立了'老年自然医学保健康复中心’,使中医药和一些确实有效的传统医学能够在社区、乡镇和养老院充分发挥治慢病防未病的保健作用。”

记者手记

总的来说,医养结合在我国算是刚刚起步,而且是逆流直上。现有的实践提示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如主管部门交叉、盲目定位高端、套取医保资金等。如何将医养结合做好、做彻底,可谓是任重而道远。

对于未来,陈会长充满期待:“范利会长在'医养结合’方面有很深的研究和诸多战略思维,也带领我们在如何使'医养结合’进医院、进养老院、进社区、进乡镇方面积极探索。比如在成都青城国际颐养中心创建了我国首个高端'互联网+医养结合示范基地’,在石家庄栾城区东许营村创建了我国首个'互联网+医养结合示范村’,在海南白沙帮溪四季春天温泉小镇创建了首个养老社区式的'互联网+医养结合示范社区’。我们正在努力创建各种不同样式不同特征的'医养结合’服务模式。”

采访中得知陈会长多年来带病工作,奔波于医院、学会和示范基地之间以发挥余热,忙碌程度可见一斑。我想这份坚毅源于他军人家庭的出身和军医大学的历练,更代表了他对老年事业的执着和博爱,遂肃然起敬: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和岁月一起走来,饱受风霜。他们的尊荣不是强壮,而是殚精竭虑后的苍苍白发。总有一天,我们终将会老去,希望那一天到来之时也能如此安然体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创新“医护型”养老院推进“医养结合”养老模式
解局医养结合:我国医养机构发展现状与医养结合的发展路径
养老服务视角下医养结合的内涵与发展路径
“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必要性、困境与对策
沪超千万常住居民签约家庭医生 试点覆盖九成社区
2大案例分享:“互联网+”如何赋能养老服务模式、驱动老年医疗健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