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教育教学】以“标”对“课”说语文

以“标”对“课”说语文

听课,是教育工作者对课堂进行观察诊断最基本的教研活动,也是提升教学技能的主要方式之一。作为一名教研员,听课,更是了解教学情况的最佳途径之一。

在2022版课程标准发布之际,在明确提出语文学习要求的四个板块(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之时,结合听课观察到的语文教学现状,谈一些个人思考,以期与语文教师分享。

一、强基固本是前提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础是根本,根深才能叶茂。任何学科,任何类型的课,在打基础这件事上不能含糊、不打折扣,语文学科尤甚。

刘国正先生是继“三老”(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之后又一位著名的语文教育家。他的语文教育思想,最突出的就是两个字——“实”和“活”。他指出:“我所说的'实’,就是扎扎实实、认认真真地识字、写字、读书、作文,培养这几种能力,绝不可以有半点马虎,也决不可以忽视。”

我们的很多老师在课堂上也能扎扎实实、认认真真识字、写字、读书、作文。

1.识字写字指导要到位。

一节扎实的识字写字课,老师在备课的时候要充分考虑低年级孩子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动脑筋寻求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来设计教学,在学生的有效注意时间内提高识字效率和识字能力。

一位一年级的老师在教学《雪地里的小画家》一课时,课题写在田字格中,每一个字的部首用红色粉笔写出,其它部分用白色粉笔写出,给学生非常清晰的示范。一位二年级的老师在教学《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一课时,在交流了识字方法,认识了生字之后,设计了分组归类识字的检测。共分三组出示字词:(1)能自主识字;(2)能理解词意;(3)能运用叠词。让学生在有层次的检测中完全掌握了本课的字词。同样一节二年级的《雷雨》一课,老师制作了字卡,带了实物,还有动作演示等方法识字,一节课学生学习兴趣特别浓厚,对于难理解的字词都能用自己的话来理解。多样巧妙的识字写字方法让识字教学不再是难题。








汉字

2.朗读是重要的基本功。

朗读,是小学生完成阅读起点的一项重要基本功,也是理解文章的重要手段。宋代理学家朱熹曾说:“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部编版教材的课后练习中明确提出不同形式的朗读要求。

一位老师在教学五年级的《自相矛盾》一课时,设计了这样的朗读要求:(1)出示朗读小贴士:读准—读通—读懂。(2)学生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3)学生相互读给同桌听。(4)指名朗读,检测。(5)纠正读音,指导难朗读的句子。(6)再次指名读,巩固朗读情况。(7)学生练习划分节奏读。(8)教师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指导划分节奏读。(9)学生再次练习读。本课以诵读引发学生学习和思考,从读准到读通再到读懂,一步步提高诵读要求和诵读感情,有层次,有梯度。

3.说话写作训练不放松。

写是非常重要的语文能力,课文是个例子,如何用好这个例子,用这个例子学习语言,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经验,是每一节课中要动脑筋来实现的。

黄厚江老师特别倡导“语文课上要采用多种多样的写的活动,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培养学生的表达交流能力。”他认为“造句、改写、扩写、缩写、仿写都是非常好的方式。一个词造句,两个词造句;用规定的句式造句,用规定的内容造句;长句改短句,短句改长句;比喻句改为非比喻句,不是排比的句子改为排比的句子;一段话改为一句话,一句话改为一段话……”

听课中观察到老师们也能关注到说和写的训练。《花钟》一课中,仿照课文中的表达方法,指导学生看图说话;《交流平台》时的仿写训练;《文具的家》一课中用关联词一……就……仿写句子;《荷叶圆圆》一课中的展开想象说一说;《动物儿歌》一课中的仿写句子;《我是一只小虫子》一课中的以话题《我是一个小学生》口头表达训练;《雷雨》一课中越来越(  )的扩展训练。这些老师在上课的时候能紧紧抓住这些内容,让说话训练和写作训练落到实处。

习作指导课和讲评课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一位老师在习作指导课《猜猜他是谁》一课的教学中,以自己的姓氏和动画片《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形象作为切入点,搭建习作内容支架,引发学生猜的兴趣。首先出示几段人物形象描写,猜猜他是谁?为什么能猜出来?紧接着同学描述老师猜,最后同桌互相描述猜。通过三次的猜一猜之后,引导学生发现写人物的方法是要抓住特点,突出人物品质的时候列举的具体事例要详细写;要从外貌、姓名、爱好、穿戴、品质(事情、语言、对话、动作)几方面来写;要按照顺序来表达。这样细化指导打开学生习作思路之后,学生开始完成习作。从之后的习作讲评课中学生呈现的习作来看,这样的设计思路是科学的,这样的内容支架搭建是成功的。

4.总结方法迁移应用。

识记生字、写字的方法,学习古诗、文言文的方法,写作的方法,读书的方法。在语文课堂上都能看到老师们在努力教给学生方法,总结归纳,迁移应用。

二、课堂资源要充实

《十六年前的回忆》一课中时代背景资料的补充;《两小儿辩日》一课中对孔子的介绍和孔子名言的积累;《端午粽》一课中了解端午节为什么吃粽子的原因的补充;《交流平台》一课中几段关于抒情的名言的积累;《石灰吟》一课中对诗人于谦的介绍和那些具有石灰一样品质的人的拓展了解;《马诗》一课中康震老师视频解说《马诗》和歌曲《大漠沙如雪》的补充。

和课文内容相关的教学资源的补充,充分体现了老师们具有搜集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的意识。

三、授课环节要完整

一般新授课包括四大环节:导入新课、学习新课、归纳总结、布置作业。老师最容易忽略的是最后两个环节,归纳总结和作业布置。

1.归纳总结。

归纳总结是一节课中最后一个环节。无论是知识结构的脉络梳理,还是学习方法的归纳总结,都是提炼一节课的精华所在,是必要的。同时也是教师反馈教学信息,对自己这一节课中所教内容的概括、深化,又给后续教学留下一个伏笔,必不可少。

总结的方法很多,如点睛式、悬念式、激励式、呼应式、游戏式、故事式、延伸式等。如一位老师在《雷雨》一课的总结中,让学生总结自己这节课没有掌握好的,还需要下功夫的地方,这也是一种总结的方法。

2.作业布置。

作业布置是课堂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是需要有的。提倡“双减”,是减少反复练习的不理性,要增加每一道题练习的科学性。

(1)预设时间不过长。写作业时间超过一定时长,学生就不能集中注意力完成,质量和效果会打折扣。

(2)作业力求少而精。老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结合语文要素,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分析学情,设计出科学有效的作业。

(3)抓好基础不放松。从朗读背诵、理解内容、积累词语、运用词句、拓展实践等方面系统设计。只有夯实了根基,才能有后续的深入。

(4)分层作业求实效。听课时发现老师能分层布置作业,有必做题和选做题,或者是基础题和提高题。分层布置作业,既是对基础的不放松,又关注了学有余力的学生。



四、语文要素要抓牢

老师们在备课的时候大多数都能立足于语文要素备课。陈先云先生对语文要素的关系是这样解读的:抓基本方法,学基本内容,养成基本习惯,形成基本能力,包含了语文“学什么”和“怎么学”的内容。

五、目标设定要科学。

目标是什么?目标是前进的方向。教学时目标明确,教学才能向着目标推进。

1.目标的确定。

(1)依据课程标准、教学用书、语文要素、学情来确定教学目标。目标不宜过大,在把握学科目标、学段目标、单元目标的基础上,针对每一课来设定目标。

(2)教学目标要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检测性。一节课中的目标不要太多,两到三条就可以了。

(3)教学目标有层次和递进。目标互相之间有联系,是层层推进,一步一步上升的。

2.目标的表述。

目标表述的时候不用“了解、理解、掌握、感悟、感受”等比较模糊不容易检测的动词,用能具体做到的动词“知道、说出、写出、认会、记住、解释、辨别、区分、比较……”

六、教师示范要适时

教师在课堂中的示范作用是特别重要的。如:生字书写示范、朗读示范、语言表达示范,甚至是行为动作都会对学生有极大的影响。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示范作用,让课堂教学效果翻倍。

1.书写示范。老师们课题有提前板书、有贴字条代替板书、还有让学生读学习目标自己悄悄去写的。这些示范都不是适时的。课题最好是导入之后师生共同板书,既是教师的示范,也是让学生稳定收心的一个过程。

2.朗读示范。需要示范读的时候尽量老师自己来读,老师在现场的朗读是可以让学生看到表情,感受到温度,学生会学着老师的样子去读。播放录音显得有些遥远、生硬、冷冰冰的。

3.表达示范。我这里说的表达示范是指老师的课堂教学用语,要先把话说对,用词要恰当,说完整话,语言简洁,在说对的基础上再把话说好,让学生在一节课中感受到语言的魅力。

七、面向全体守原则

教育即生长,生长需重视。在教学过程中一定面向全体学生。要走到学生中间,关注全体学生的学习状态,搭建学习平台,不让一个学生开小差。师生互动的时候多个体互动,少集体回答。如果上了一节课,不知道有多少学生在学习中,有多少学生神游天外,会既累了自己,又丢了学生。

八、核心素养要发展

2022版课程标准在第三部分“课程目标”中明确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

核心素养四大项,在教学中如何逐一落实呢?把各学段的语文教材编排结构梳理一下,会发现对核心素养是兼顾和有所侧重的:第一学段注重语言的学习和积累。课后习题的安排一般都是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写话、仿写句子等,是通过听、说、读等方式,积累优质且规范的语言。第二学段注重对于信息的提取和加工,课后习题除了基础要求之外,开始鼓励学生说说你的看法、列表格填写梳理信息,借助关键词复述等,这些就涉及了语言背后的思维,思维含量增加。到了第三学段,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人文主题是“思维的火花”,语文要素是“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同时更加注重语言的运用,要求由“写了什么”上升为“怎么写”“写得更好”。语言学习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文化中又有着审美的元素,语言表达又是思维的结果,四位一体,相辅相成。

2022版课程标准对于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最后总结说:“在语文课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审美创造、文化自信都以语言运用为基础,并在学生个体语言经验发展过程中得以实现。”


九、主体地位要凸显

教师需要转变教学思想,改变生怕学生学不会、找不到,费尽心力讲知识、找资料的教学观;改变课堂中教师占主位的教学习惯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释放学生的主体性,开发学生的潜能

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学习能力,要信任学生,鼓励学生,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研究。以查找资料为例来看,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圆明园的毁灭》《少年中国说》等课文的学习,除了在课堂上的品读、捕捉文字情感的变化之外,可以课前布置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查找相关历史背景资料,借助资料理解课文内容。既训练了学生查找资料、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融入了家国情怀的教育。课后习题的设计也体现了对学生查找资料的训练要求。

十、课堂生成要注重

课堂教学是一个充满变数的过程,我们会在课前做好预设,按照预设来上课。但是一节课里最珍贵的是动态生成资源,那是一节课教学成果的体现,是考验教师捕捉信息和调控课堂的能力。抓住并利用好课堂生成资源,努力将其转变为课堂亮点。

【参考文献】

1.刘国正《语文教学的“实”与“活”》

2.黄厚江《语文教学要有实实在在的听说读写活动》

3.何捷《一篇一篇解读统编》

4.2022版《语文课程标准》

5.部编版《语文教学用书》

6.《小学语文教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高效在课堂,功夫在课外
语文评课“五看”
工作室//王逸秋:怎样上出一节好课——李竹平、薛法根老师的课堂启示
初中语文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教学的突破与变革 陈先云
语文教师怎样才能上出好课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