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教育随笔35|| 由一门手艺到手艺课程的案例反思(3)

2024510日 星期五

为了便于教师操作,张老师从语文、数学、音乐、思品、计算机等各科教学的具体操作中寻找共性设计课程,尝试学科打通,进行综合实践。例如要求孩子们先把自己的布老虎制作过程写下来录入电脑,进行图片编辑、排版,并上传至“振华教育在线”网站,进入“DIY论坛”进行展示、跟帖点评,引导孩子们相互交流。这使孩子们各个方面的综合应用能力有了很大提高。

张振华老师20余年“手艺”教育的探索,以兴趣小组活动发展到学校校本课程,正因为如此,他才获得了如此多的丰硕成果。

我们从张老师的课程建设之路可以发现一些路径。

首先,在学校成立关于手艺的兴趣小组,带领孩子们观看一些民俗活动,了解调查当地民风民俗,了解民间艺术作品。教师要丰富手艺内容,不断向别人学习,做出形态各异的手艺。

第二,将手艺的制作方法、制作样式等内容编写成一个小册子,并不断更新内容,加入手艺的背景资料,体会到民间艺术的博大精深,感受到当地民俗文化的深厚底蕴。

第三,把手艺课程分层次进行规划,从初级、中级到高级逐步过渡。一般从走近——学做——创造这三个方面入手。要创建自主学习互动平台,包括关于手艺的数字资源库,课程评价跟踪系统等。可以组建展示中心、文化田野考察队、期刊等社团,定期展示成果。

最后,从各科教学中寻找共性设计课程,尝试学科打通,进行综合实践。鼓励学生把制作过程等上传网站,进行展示。这样就更广泛地进行跨学科实践学习。

以前,我组织过小泥塑兴趣小组,只是局限在做泥塑上,不断地想办法解决泥塑开裂的问题。后来,随着无法让泥塑不开裂等问题,这个兴趣小组就解散了。

与上面这个案例相比,自己兴趣小组其实完全可以上升为泥塑课程的。缺少了把制作方法等内容变成一个小册子。缺少了分层次规划课程,可以是走进泥塑、学做泥塑、创造泥塑。还可以结合各科教学进行相关的跨学科实践活动。

但是,那时自己根本就不知道还可以有这些加深和拓展。这就是学习的力量,你去反思别人的关于手艺的课程,就会给自己拓宽视野,知道该如何去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校本课程案例的编写要求与格式
手艺-经典泥塑之罗汉,经典!
20140624 手艺第四季——巧手泥塑手艺泥塑
#制作过程 #解压 #手艺 #泥塑 周末啦,休息、休息一下吧!
案例研究一份教育领域的案例研究:--案例名称:提高学生参与度的教学策
小学教育案例与反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