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23届学生作文18:东坡的色彩(一)

海蓝的东坡

市四中 八(7班 王奕心

你可知平静海面下,是波涛汹涌。

蓝色是静谧的象征。乐嘉说过,蓝色性格的人外表看起来平静十分,而内心是波涛汹涌。

大海深不可测,苏轼也是这样。刚出生的他留下了民间的一个传说:苏轼出生时,山上的草木全枯萎了,而当65年后,他去世时,草木便又茂盛起来。他似乎是吸收了天地精华,孕育了一个澎湃的内心。

这样的波涛汹涌,满腹牢骚如苦水倾泻到极致。“乌台诗案”,这一事件,是历史上永不可抹去的黑暗。朝中奸臣追究于苏轼无意的几首诗,“文字狱”把苏轼推到暗礁顶。最后,被贬黄州。

46岁时,已是他被贬黄州的第三年。《江城子》一词道出了他老当益壮的壮志豪情。“酒酣胸胆尚开张”,这畅饮之开阔,这气势之豪迈,宛若大海深处的翻滚,似乎不为人所知。

他的人生,是苦的,是涩的,那是海的独特气息。他的一生,经历了那么多磨难,细碎琐事如虾米,扰乱了他的心。尤其在他63岁时,被贬儋州,那样年迈的老人啊!他们怎么下得了手?而原因只是认为那苏轼在惠州“日啖荔枝三百颗”,觉得他过得舒服,便下贬谪的命令。这贬谪的海的涩,又一次推着苏轼走向绝顶。而苏轼写下的《自提金山画像》中却写道“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真的是“平生功业”吗?也许是一种自嘲,而更多的是骨子里的平静与乐天派。这就是平静的海面。

而这就是苏轼在不断成长,要成为“内外兼修”的过程。这么多年的起起伏伏,他一个大文豪,也要学会静心,学会静心,学着将自己激进的看法,藏匿于浩瀚的深海。

终于的,海的蓝揉进了静,再无激进之感,留下的只是那平静背后的豁达。

无意间的,澎湃化作从容。

挽雕弓,步村庄,竹杖芒鞋,寂寞沙洲冷。

听,青海面上吹过风,透过眼睛去找寻,是东坡的深邃。

星光闪烁苏东坡

市四中 八(8)班 江媛

天空被拉下帷幕,星辰闪烁,暮色之中星光灿烂。

1069年王安石变法,东坡33岁,他被黑夜包笼着。

来到杭州的他,并未因前途迷茫而迷失了方向。他疏浚了盐道,修建西湖,稳定了谷价,不惜与朝廷及浙西邻省官员意见相左,以“虽千万人吾往矣”的精神,只身展开救济饥馑的工作。

他独自闪耀着星光,不顾黑暗的反对,一心为民,心系他人。

1094年,东坡的两个守护神——他的妻子和当政的皇太后逝世。章惇为相,东坡被贬到广东高山大庾岭以南。到了惠州,他发现了仙露般的“桂酒”,发明了烤羊脊,随后他还自己制作橘子酒,松酒。《酒颂》一词更显露了他陶然微醉的快乐,令人神往。

天空之大,广阔无边,他却苦中寻乐,豁达乐观,发现了独特的风景。

一路走来,他沉稳了许多,亦收敛了许多,他曾在月夜之下写道:“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一个“闲”字有赏月的清闲,有漫步的悠闲,有被贬谪的悲凉,也有对朝廷的抱怨。但他始终如水流一样,“此心安处是吾乡”。

他,是北极星。在腐败的朝廷中仍指明正确的方向,不站队、不谄媚、不附和,甚至不留情面,无论是王安石还是司马光,无论是好友还是政敌,他都始终坚持一条准则——治国安民。如果触犯这一准则,他可以拂袖而去,甚至主动离京城。他的背影如此毅然又如此洒脱,远去如一道诗意的风景。

回首一生,他在《自题金画像》中写道:“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在恶劣的环境中他去官为民,把生活撒进沃野,用独自从生活中浓缩出来的哲理进行培育,使词万紫千红,争妍斗艳,开出了深度。在前人认为理所当然的地方,用自己独有的敏感,看到了雪峰上的格桑花。

他在空中作诗,留下的是掠过天际的流星,星落了,他的一生也华丽结束。

微微星光,照亮夜空。东坡用仁慈关心民众,以豁达寻得乐趣,凭诗词照亮人性,借文笔书写人生。他是夜空中最璀璨的明星。

夜已至,抬头,最亮的星星嵌在空中,我知道他是东坡。

伽蓝色的东坡

市四中  八(7)班  陈硕

晨光微亮,佛寺生辉,这位初次被贬谪的迷惘的文人,在阵阵晨钟的指引下朝着林木茂盛的山坡深处走去,那里,或许成为他此后的归宿。

初入佛寺,那年,东坡21岁。本该意气风发的少年,在连连给亲友写信,却了无音信后,转向了宗教,开始沉思自己的个性,向往心神的安宁。“间一二日辄往焚香默坐,深自省察,则物我相忘,身心皆空。”

佛教讲究的空虚与无我境界,使苏东坡在如此的境遇中,得到一丝慰藉。不久,他便与僧人一同吃饭,一同在山楂树下散步。此时的东坡,已放宽了心态,能平和的对待更多的人和事,同时,伽蓝色的种子也在他的心中生根。

东坡的佛,并非超凡脱俗,相反,他心中无时无刻不牵挂着人间疾苦。

黄州,深夜与僧人促膝长谈,对小僧人无意间炸糊的面团,他赞不绝口,欣赏之余,他首先想到的是分享给老百姓,于是次日就照做了。

京城,他反对王安石新政过于激进,又劝阻司马光的旧法过于保守,他不能融入朝廷,只因他们眼中未曾有过平民。

惠州,他目睹百姓因疾病和贫困而死去,发奋学医,推广医学,救助众多百姓。

东坡有的,是佛的慈悲,他仁慈济世,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一直充满着他的内心,而“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达观潇洒心态却又同时在这位诗人心中存着,他欢乐,豁达。诗中,生活中充满了热情。“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既有佛家的超凡,又有无比的乐观。

林语堂道说东坡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而东坡也自称“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正是这种对人类的大爱,如同无形的羁绊,让他在官场上寸步难行,他内心只有一个牵挂就是对百姓的担忧。

“小舟从此逝,沧海寄余生”是他内心向往的解脱,可人间的不得不令他放弃这样的念头。

于是,黄州,惠州,儋州,他用脚步走过的每一寸土地,留下的政绩只围绕着两个字——平民。

一座座东坡祠堂建起,东坡在人们的心中,已立地成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苏轼为何用一首诗,总结自己的一生呢?
烟雨夜读 |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读诗词| 自题金山画像
苏轼: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之黄州
二年三州踏陈迹,一半功业一半诗——苏轼的异地擢贬生涯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