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跟三国历史学孙子兵法(二十三)贾诩论伐吴蜀两国

黄初四年(公元223年),曹丕问贾诩:“我准备统一天下,吴、蜀先讨伐哪一个?”贾诩说:“靠攻取的人,应先考虑军事权衡;而建立根本的人,则崇尚仁德教化。陛下应命受禅,君临天下,如果绥之以文德,以待其变,则平天下也不难。吴、蜀虽然都是小国,但依山阻水,刘备有雄才,诸葛亮善治国;孙权懂得虚实之道,陆逊善用兵势。用兵之道,先胜后战,量敌论战,才能算无遗策。我看群臣中没有谁是刘备、孙权的对手。就算陛下亲征,也不见得有必胜把握。当初舜做干戚之舞,而苗族归服。臣认为,当今天下,也应该先文后武。”

曹丕不听,结果攻打东吴的军事行动最终还是无功而返。

《孙子兵法》原文:“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也。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

《孙子兵法》原文:“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可胜。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

对照贾诩给曹丕说的话和以上两段《孙子兵法》原文,我们发现他其实就是在给曹丕讲《孙子兵法》的思想。为什么这么说呢?

先看兵法五事之首是“道”,孙子兵法的定义非常明确,就是“令民与上同意也”,让人民与君上,士兵与大将,意见一致,就是我们常说的“上下同欲者胜”。在这一点上,当时的魏国显然不如吴、蜀两国,吴、蜀创业团队尚在,都会拼命保家卫国,而魏国大将主要是已功成名就的老将,战斗意志已经衰退了。天时地利方面,吴、蜀是保家卫国,占主场地利。量地论将方面,魏军中没有人能力比刘备、孙权强。所以贾诩认为没有胜算,就不要打。但贾诩也不是说没有胜算就不管吴、蜀两国了,而是“先文后武”,也正应了“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就是修内政,先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同时观察等待,抓住敌人露出败象的时机,在胜中求战,而不是战中求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贾诩聪明一世,临死却进献个“馊主意”,却是可以轻松干掉蜀吴
曹丕为何无法一统三国?这道难题连曹操也无解
《资治通鉴》249:等待本身就是行动
贾诩计谋可兵不血刃灭蜀吴,美国拿来对付我们,毛主席颇为担忧
陆逊的杰作:石亭之战
夷陵之战刘备大败,为何曹丕却选择攻打大胜的吴国,而不是蜀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