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澶渊之盟,被寇准硬逼出来的宋辽百年和平,是屈辱还是胜利?

北宋景德元年(1004年)9月,辽国大军南下,深入定州,朝野震惊。

【事件背景】

北宋对辽国的弱势地位是宋太宗雍熙北伐惨败的直接后果,宋太宗赵光义高估了自己的军事指挥能力,两次北伐都告失败,雍熙年间的第二次北伐更是折损大将杨业,把宋太祖赵匡胤辛辛苦苦积攒下来的家底都败光了,从此再也没有能力对抗辽国。

最关键的是,两次北伐的失败把宋太宗的雄心壮志消磨光了,他对辽国产生了一种畏惧情绪,再不敢和辽国开战,命令边境所有的守军都闭门不出,就算辽军攻打到城下了,也最多只允许背靠城墙列阵防御,绝对不准主动出击,就这样,宋军越来越弱,而辽军越打越得心应手。

宋太宗赵光义

从北宋咸平2年 (999年) 开始,辽国经常派兵在边境挑衅,掠夺往来客商和老百姓的财物,随意屠杀百姓,边境地区的居民惨不堪言。

辽国是马上民族,辽军的骑兵来去如风,进退极快,虽然杨延昭、杨嗣等将领积极抵抗、苦苦支撑,奈何宋朝从太宗后期开始重文轻武,宋军的战斗力极弱,不是辽军的对手,北宋边防的压力非常大。

这次辽国又大军南下,由辽国萧太后和圣宗亲自率领,深入宋朝腹地,危及京师。

【寇准力主御驾亲征】

宋真宗急忙召集群臣商量对策,大臣们分成两派,有主和的,也有主战的,双方各执己见,闹成一团。

王钦若、陈尧叟等人是主和派,他们认为宋军不可能打得过辽军,贸然出兵抵抗,只会败得更惨,而且他们竭力劝说皇帝迁都,一个主张迁都金陵,一个主张迁都成都,生怕辽军一口气打到汴京,把他们君臣一锅端了。

而宰相寇准则坚决主张主动出击,抵抗辽军。

寇准是北宋的著名宰相,在真宗朝深得重用。

寇准

当初太宗立太子时征询过寇准的意见,寇准力挺三皇子赵恒,才使太宗下决心立赵恒为太子。

后来太宗因为赵恒太得人心而顾虑,对寇准说:“四海心属太子,欲置我何地?”明摆着是担心太子要夺权。幸亏寇准对太宗说:“管家择所以付神器者,顾得社稷之主,乃万世之福也。”这才打消了太宗得疑虑。

宋真宗能登上皇位,寇准是功劳最大的,所以真宗对寇准既感激又信任,当上皇帝以后,很快就任命寇准为宰相,有什么国家大事也都找寇准商量。

寇准这个人生性豪爽,不拘小节,说话不喜欢拐弯抹角,也多亏了他的这种性格,才能在真宗朝力排众议,说服皇帝御驾亲征。

据说在太宗朝的时候寇准就是这个脾气,有一次他在朝廷上直言太宗某事做的不对,让太宗很没有面子,生气地站起身,打算拂袖而去。

没想到太宗一迈步,发现自己走不动,原来是被寇准扯住了袖子。

太宗笑也不是,脑也不是,十分尴尬,只好站在那里听寇准把话说完。

换了别人,皇帝一生气,准把他以冒犯皇帝的罪名斩了,但是太宗想来想去,寇准心直口快,实在没有什么私心,也是耿直得可爱,后来不仅没有怪罪他,反而更加重用他,也相信他能真心为皇家考虑,所以在立太子的时候,才征求他的意见。

景德元年这次辽军南下,声势浩大,真宗不像太祖和太宗那样,年轻的时候在军营中度过,有丰富的战斗经验,他从小在宫中长大,养尊处优,哪里上过战场,早就慌得拿不出主意。

这时寇准站出来,要求皇上一定要御驾亲征,一来能安定民心,使大宋朝不至于建国没多少年就崩盘;二来能鼓舞士气,士兵们斗志昂扬,才有可能击退辽军的进攻。

宋真宗本来在王钦若、陈尧叟等人的劝说下打算逃跑的,见寇准反对,正在犹豫不决,宰相毕士安、大将高琼等人也站出来反对南迁,宋真宗只好答应暂时不考虑南迁的事,但是仍然对是否御驾亲征拿不定主意。

陈尧叟

为了防止王钦若、陈尧叟等人再干扰真宗的想法,寇准干脆把这几个人调离京城,让他们到地方上做官去了,皇帝耳边再没有人提起南迁的话题,才终于同意亲征。

【寇准设计定君心】

口头上同意了亲征,真宗还是害怕,磨磨蹭蹭不肯出发。寇准干着急,没有办法,总不能强迫皇帝出征;而前线又战事紧急,危在旦夕,实在不能再拖延。

寇准想出了一个办法,他把前线发来的战报全都扣留下来,不管军情多么紧急,也都忍着不跟真宗说。

真宗见没人跟他报告军情,忍不住把寇准叫来询问,结果寇准一下子拿出一堆战报,全都摆在真宗面前,真宗一看吓坏了,原来事情已经紧急到这种程度,赶忙问寇准怎么办。

宋真宗赵恒

寇准耐着性子,故意不紧不慢地说:“管家是想尽快解决这件事呢?还是打算慢慢来?”

宋真宗心想,这都到了什么时候了,还慢慢来?急得直拍桌子,说,当然是要尽快解决啊。

寇准见火候到了,就对真宗说,官家要是想尽快解决这件事,那就必须御驾亲征,只要官家肯御驾亲征,臣保证这事在5天之内就能解决。其实寇准心里哪有这么大把握,只不过他为了促成宋真宗御驾亲征,壮着胆子夸下海口罢了。

反正寇准也想清楚了,如果这次成功了,那就什么都好说,自己劝皇帝御驾亲征就算是立下大功一件;如果失败了,那就谁也别想好,反正都是死,还不如死在两军阵前更痛快。

真宗哪知道寇准心里这些小九九,心想别看寇爱卿是个文官,对打仗也这么在行,他以为寇准真就这么有把握,于是同意立即出征。

【真宗半路后悔】

寇准趁热打铁,赶紧安排好相关事宜,安排雍王赵元份留守京城,抓紧时间带着真宗于11月20日出发了。

两天后,真宗君臣一行到达韦城(今河南省滑县东南),发现说好的前来接应的大将王超并未出现,真宗又开始犹豫,当时的通讯不像今天这么发达,前线是什么情况无法快速得知,战况不明,真宗打算逃回去。

这时有些原本支持寇准的大臣也开始动摇,以为宋军在前线失利,王超全军覆没了也说不定,要不然怎么没来接应。他们劝说真宗干脆别回京城,直接撤到金陵。

寇准坚决反对撤退,他对真宗说:“现在到了这个时候,只能前进,不能后退!”

“前线的将士都在等着官家到来呢,他们日夜盼望,就等官家到达前线,带领他们打退辽兵,如果现在撤退,将士的气就泄了,必然军心大乱。到时候辽军趁势攻打,恐怕还没跑到金陵就被追上,连官家带大臣们,全都得当辽国的俘虏。”

宋真宗听了以后吓坏了,寇准接着跟他说,想当年太宗在高梁河没坚持住,差点被辽军活捉。太宗弓马娴熟,尚且陷入淤泥无法动弹,官家坐着轿子,哪里跑得快?

于是,宋真宗再不敢提撤退的事,迎着头皮继续前进。

【真宗进澶州】

这时,辽军主力已经到达澶州(今河南省濮阳县)城下。澶州横跨黄河两岸,分为南城和北城,11月25日,宋真宗到达澶州南城,隔着黄河,他看到对岸烟尘滚滚,烟尘中辽军旗帜飞舞,不知道有多少辽军正在列阵。

辽圣宗耶律隆绪

真宗提出,就留在南岸,一样可以鼓舞士气,没必要到北岸去冒险。

寇准又劝真宗,宋军的主力都在北城和辽军作战,现在官家都已经到了南城了,和宋朝大军只有一河之隔,如果不到北城,将士们见不到官家,亲征就起不到作用了;而且各路大军都已经集结到澶州,现在兵强将广,人数上和辽军相比有绝对优势,肯定不会有什么危险。

还没等真宗明确表态,寇准向大将高琼一使眼色,高琼手一摆,几个亲兵上来,连拉带拽就把真宗护送上了船。

真宗到达北城以后,寇准立刻让守城的将军在城楼上竖起皇帝的黄龙旗,派传令官向全军宣谕,皇帝已经到达澶州北城,所有将士立刻热血沸腾、士气大振、高呼万岁。

真宗在澶州城上上下下巡视了一圈,按照寇准事先写好的文稿对全体将士作了一番演讲,就把军事大权交给寇准,说寇卿家,我可是完成任务了,要死要活就看你的了。

其实宋真宗这时也不是说有多信任寇准的军事才能,只不过事已至此,只能看寇准的了,人已经进了澶州城,现在是想逃都逃不了了,宋真宗暗自琢磨,一旦被辽军攻破城池,先弄死这个寇老西。

宋真宗心里还是放心不下,他每天派人偷偷去打听寇准正在干什么。其实寇准心里也在打鼓,但是他必须做出胸有成竹的样子,每天和知制诰杨亿等人不是喝酒就是吃生鱼片,一副兴高采烈的样子。

真宗派出的人回来报告,真宗见寇准都毫不担心,那自己也没有必要那么紧张,于是情绪才慢慢稳定下来。

【辽军求和】

就这样,宋辽双方在澶州相持了十几天,形势对宋军越来越有利。各地的援军得知皇帝在澶州,争先恐后地前来救援护驾,源源不断地赶到,在澶州城内集结了大量人马;粮食补给也在寇准的调度下,车马相连,送进澶州城。

再看辽军,本来就是远道而来,粮食补给跟不上,在城下交战多日,士兵们风餐露宿,又吃不饱饭,士气越来越低落。

最致命的打击,是辽军的统帅萧挞凛被宋军威虎军头张瑰以三弓床弩射出大箭,正中额头,死在城下,辽军更是上上下下一片混乱。

萧太后

辽军孤军深入,沿途的宋朝城池并未被攻下,这时也都开始发兵向澶州方向而来。辽军害怕腹背受敌,陷入宋军围困,暗中派人到宋军营中求和。

宋真宗有一个亲近的大臣,叫曹利用,在御驾亲征之前,真宗就打算派他到辽营议和,但是那时候战事激烈,曹利用根本没法过去,恐怕刚一露面,就被辽兵的弓箭射死了。

这次辽国主动提出来议和,宋真宗高兴得不得了,连忙催促曹利用,赶紧出发。

曹利用是一个刚烈耿直的人,真宗生怕他犯起牛脾气来,再和辽国人谈崩了。曹利用临行前,真宗特意把他叫来,跟他说,只要辽国人提出的条件不超过每年100万两银子,都可以接受,千万不要赌气,一切以达成和平为主。

曹利用前脚出了皇帝的屋子,后脚就被寇准叫了去,曹利用也不隐瞒,告诉寇准,官家答应只要不超过100万两银子,都可以接受。

寇准听了以后当时就翻脸了,他威胁曹利用,要是这样的话,你都不用去了,咱们接着再打就是。虽然皇上说可以每年给辽国100万,但是你要是谈完超过30万,回来我就砍你的头,你看我能不能做到。

曹利用也还真不是白给的,到了辽国以后,他不卑不亢,软硬兼施,真就谈下来了。最后两国达成协议,北宋每年给辽国20万匹绢,10万两白银,双方以后互称兄弟。

曹利用从辽营回来,刚一进城,就看见真宗派来的宦官,正在远远向他打招呼。曹利用隔着士兵,又要先去跟寇准交差,没有办法和这个宦官说话,知道他是来打听赔给辽国多少的,就伸出3根指头比划了一下。

宋真宗赵恒

宦官回去告诉真宗,说曹利用伸出三根手指头,想必是答应赔给辽国300万,宋真宗不由得惊叹“太多了!”

后来慢慢冷静下来,真宗又自言自语道,“要是真能就此了解此事,300万也就300万吧。”虽然心疼,也还是觉得比继续打下去好。

这边曹利用去寇准那里交差,还是挨了一顿训斥,让你30万就30万,一点也没少,可见没怎么努力办事。不过总算完成了任务,去觐见皇上吧。

曹利用见了皇帝以后,怕皇帝也骂他,一上来就磕头谢罪,真宗说你快别磕头了,到底答应赔给辽国多少?曹利用说30万。真宗乐得嘴都合不拢了,真是花小钱办大事,曹爱卿你太能干了,重重赏赐了曹利用。

后来曹利用因此被提拔为东上阁门使、忠州刺史,并赏赐一套在京师的府第。

【澶渊之盟】

这次的盟约在澶州签订,因为澶州西边有一个湖泊叫澶渊,澶州城也被称为澶渊郡,所以历史上把这次的盟约称为“澶渊之盟”。

澶渊之盟是在宋军形势有利的情况下签订的,对于宋而言,既未收回燕云十六州,还要每年给辽国纳绢赔款,是一个丧权辱国的合约。

但是澶渊之盟也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宋辽之间长达25年战争结束了,从此辽宋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的状态达一百多年;宋朝因此节省了大量战争开支,战争时期,宋朝每年的军费是3000万,而现在只需要每年给辽国30万,以极少的代价换取了和平,避免了由于在边境安排大量兵力造成的过量徭役和朝廷赋税压力;宋辽之间的经济文化得到互相交流,有利于民族融合。

此后宋辽礼尚往来,互派使者共达380次之多,辽边境发生饥荒,宋朝会派人赈济,宋真宗驾崩时,辽圣宗“集蕃汉大臣举哀,后妃以下皆为沾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建国四十余年后面临亡国,此人几乎靠一己之力延续北宋国祚百余年
经常惹宋太宗生气,敢逼宋真宗御驾亲征的寇准,是个什么样的人?
历史豪赌------赌注竟然是皇帝
“澶渊之盟”是不是屈辱的城下之盟?
你一定爱看的极简北宋史(十八):澶渊之战
北宋』宋真宗为何放弃大好局面,与辽国达成澶渊之盟?[真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